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大藏经作整理考订的遗训,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原计划从全部藏经中精选要典,分为六辑,然后以之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这一工作自1927年开始。编校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汉文本取南宋后思溪藏本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订正注明误文夺字。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藏文大藏经,对译文中错落晦涩之处,对照标注。并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对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概括其大意,说明各书的传承和变化。最后仅编成三辑,共收书七十种,四百余卷,其中作出叙文者仅二十余种。第一辑收《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等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杂阿含经缘起诵》),及《菩萨戒本》、《十诵比丘戒本》等戒律三种,《中论》等大小乘论十一种。第二辑收《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经》等大小乘经八种,《四分戒本》等律六种,《十二门论》等大小乘论十三种。第三辑收《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等经十一种,《清净毗尼方广经》等律二种,《十住毗婆沙论》等论十种。该书编校方法科学严谨,校勘精细,标点准确,甚便于阅读研究,堪称最佳的佛经校勘本、精选本。印行后获得国内外好评。
欧阳竟无《藏要》全部章节列表
- 藏要第一輯叙
-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四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
- 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
- 大般若經十六分總
-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方便般若二十品
-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十九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一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二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四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六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九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一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六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八
- 大般若經第二會序
- 大般若經第五分品目
-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六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七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八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九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四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五
-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
- 華嚴經十地品校勘說明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校勘說明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三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
- 大般涅槃經迦葉品校勘說明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七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八
- 解深密經校勘說明
- 解深密經品目
- 解深密經卷第一
- 解深密經卷第二
- 解深密經卷第三
- 解深密經卷第四
- 解深密經卷第五
- 大菩薩藏經校勘說明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六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七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八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九
- 勝鬘師子吼經校勘說明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 大寶積經無量夀會校勘說明
-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
- 妙法蓮華經校勘說明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
- 妙法蓮華經後序
- 雜阿含經緣起誦校勘說明
-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
-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
-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
- 菩薩戒羯磨文
- 菩薩戒本
- 菩薩戒本序
-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
-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 十誦比丘戒本
-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
- 善見律毗婆沙校勘說明
-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一
-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二
-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三
- 中論校勘說明
- 中論品目
- 中論卷第一
- 中論卷第二
- 中論卷第三
- 中論卷第四
- 辯中邊論校勘說明
- 辯中邊論品目
- 辯中邊論卷第一
- 辯中邊論卷第二
- 辯中邊論卷第三
-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
- 攝大乘論本品目
- 攝大乘論本卷第一
- 攝大乘論本卷第二
-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
- 大智度論校勘說明
- 大智度論初品品目
- 大智度論卷第一
- 大智度論卷第二
- 大智度論卷第三
- 大智度論卷第四
- 大智度論卷第五
- 大智度論卷第六
- 大智度論卷第七
- 大智度論卷第八
- 大智度論卷第九
- 大智度論卷第十
-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 大智度論卷第十三
-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
- 大智度論卷第十六
-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 大智度論卷第十八
-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一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三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四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二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三
-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
-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校勘說明
-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 集論校勘說明
- 論議品第八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三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四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
- 唯識二十論校勘說明
- 唯識二十論〈不分品〉
- 唯識二十論
- 附錄唯識二十論頌
- 成唯識論校勘說明
- 成唯識論〈不分品〉
- 成唯識論卷第一
- 成唯識論卷第二
- 成唯識論卷第三
- 成唯識論卷第四
- 成唯識論卷第五
- 成唯識論卷第六
- 成唯識論卷第七
- 成唯識論卷第八
- 成唯識論卷第九
- 成唯識論卷第十
- 附錄唯識三十論
- 成唯識論後序
- 因明正理門論本校勘說明
-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
- 因明正理門論本
- 附錄義淨補譯正理門論初段釋文
- 品類足論辯千問品校勘說明
- 品類足論品目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一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二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三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四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五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六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七
- 附錄三種毗曇法門對照表
- 異部宗輪論校勘說明
- 異部宗輪論〈不分品〉
- 異部宗輪論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成實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藏要第二輯敘
- 藏要第二輯校例
-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 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
- 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華嚴經十回向品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四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三十三
- 大涅槃經師子吼品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
- 無盡意菩薩經〈不分品〉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一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二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三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四
- 維摩詰所說經品目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上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 法句經卷上
- 法句經卷下
- 四分戒本〈曇無德出〉
- 附錄四分巴利二本衆學法對照表
- 彌沙塞五分戒本
-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
-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 附錄淨譯藏譯二本衆學法對勘表
-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二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三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四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七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四
- 十二門論
- 百論卷上
- 百論卷下
- 廣百論本
- 附錄教誡弟子品釋〈原出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護法菩薩造唐玄奘法師譯〉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一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二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三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五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八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一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三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三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一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四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六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七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八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一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
- 觀所緣論釋
- 佛地經論卷第一
- 佛地經論卷第二
- 佛地經論卷第三
- 佛地經論卷第四
- 佛地經論卷第五
- 佛地經論卷第六
- 佛地經論卷第七
- 因明入正理論
- 菩提行經卷第一
- 菩提行經卷第二
- 菩提行經卷第三
- 菩提行經卷第四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五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七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九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
- 華嚴行位七品讀
- 淨行品第十一
- 梵行品第十六
- 十住品第十五
-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 十忍品第二十九
-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 十行品第二十一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中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
- 附錄一 晉譯經文勝解勝利段
- 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
-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
-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五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二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三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 合部金光明經品目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二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四
- 佛說義足經卷上
- 佛說義足經卷下
- 大乘密嚴經品目
- 大乘密嚴經科文
- 大乘密嚴經卷上
- 大乘密嚴經卷中
- 大乘密嚴經卷下
-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一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三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六〈此一卷是悔衆教罪法〉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此卷首悔衆教罪之餘〉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
- 附錄百一羯磨檢目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三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九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二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三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
- 菩提資糧論大科
- 菩提資糧論卷第一
- 菩提資糧論卷第二
- 菩提資糧論卷第三
- 菩提資糧論卷第四
- 菩提資糧論卷第五
-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
-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
- 顯揚聖教論大科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
-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
-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一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四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
- 大乘掌珍論科文
- 大乘掌珍論卷上
- 大乘掌珍論卷下
- 成唯識寶生論科目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二〈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四〈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三
-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四
- 三法度論卷上
- 三法度論卷中
- 三法度論卷下
- 解脫道論卷第一
- 解脫道論卷第二
- 解脫道論卷第三
- 解脫道論卷第四
- 解脫道論卷第五
- 解脫道論卷第六
- 解脫道論卷第七
- 解脫道論卷第八
- 解脫道論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