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要 » 藏要全文在线阅读

佛地經論卷第六

关灯直达底部
  親光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又如世界爲諸衆生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示現一切諸佛衆會雨大法雨爲

  令衆生受大法樂。

  論曰.此中顯示受用因相。如器世間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共相種子變生

  種種共相資具爲令有情廣大受用.如是如來妙觀察智助平等智爲增上緣擊發

  鏡智相應淨識現受用身種種衆會威德熾盛雨大法雨爲令地上諸大菩薩受大

  法樂.亦助如來成所作智爲增上緣擊發鏡智相應淨識現變化身種種衆會威德

  熾盛雨正法雨爲令地前所化有情受用法樂。

  如世界中五趣可得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趣天趣.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五

  趣差別具足顯現。

  ********************

  論曰.此中顯示趣差別因相。如世界中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不共相種變

  生種種五趣因果差別可得.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五趣因果爲境界故似其五趣因

  果二相差別顯現非生五趣。諸阿素洛種類不定.或天或鬼或復傍生.故不別說。五

  趣因者.謂中有身.以與五趣爲方便故。趣是所趣.中有能趣故非趣攝.就生類別建

  立四生.是故中有亦生所攝。有義.中有趣方便故說在趣中。此言因者業煩惱等.果

  卽五趣。

  如世界中欲色無色諸界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無邊因果三界差別具足顯現。

  論曰.此中顯示界差別因相。如世界中隨有情業增上力故.阿賴耶識共不共相種

  子變生三界因果差別可得。此中世界通情非情謂有情世界及器世界.若不爾者

  不應於中有無色界.以彼唯有定所生色無業生色無方處故。於世界中隨其所應

  建立三界.謂器世界中但有欲色情非情界.有情界中具有三種唯有情界.以器世

  界通持有情及非情界有情世界唯能任持有情界故.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三界因

  ********************

  果爲境界故.似其三界因果二相差別顯現.非生三界因果同前三種分別。此中意

  說妙觀察智普能觀察一切境故徧似一切諸界趣生煩惱業等所感諸行成熟所

  攝心心法等因果相現.謂諸如來大圓鏡智增上所生妙觀察智雖無所取能取執

  著遠離一切煩惱所知二垢障故.觀察一切因果等事及能說故.如淨圓鏡現衆影

  像一切境相皆現其中。然無鏡智無差別過.大圓鏡智以於一切皆不愚故雖能顯

  現一切影像任運轉故而無分別.此智能現一切境相亦有分別.若無分別則不能

  觀因果等事及爲衆會說法斷疑。此文定證無漏心等亦有相分.如來智上五趣三

  界無邊因果具足現故。有義.如來智明淨故一切境相雖現其中.而此境相非智所

  變不清淨故但是衆生心等所變諸法影像。此不應理.以是影像若是衆生心等所

  變.云何在佛智上顯現.不可他因生他心相違正理故.如餘心相此亦應爾。然此境

  相如來無漏心所變現.如明鏡中糞穢影像雖似不淨實非不淨.心及心法緣境法

  爾。若緣他境.非如鉗燈無動作故.但如明鏡性本淨故變似境相而能緣慮.若諸境

  ********************

  相非心上現彼雖有力生心心法如五根等不名所緣.如餘處說。無分別智亦定爾

  耶。所緣真如不離智體不可定爾.後得俗智雖不離真有分別故不證真體.但自變

  作真相而緣.故不可難。如諸異生心緣無漏心上所有無漏境相雖似無漏實是有

  漏.此亦應爾.唯識道理決定如是.心所變相雖相似有而實無體.若不爾者應有色

  等如心心法不成唯識。若彼實有但不離識名唯識者.心及心法亦不離彼色等諸

  相應名唯境.便成大過。

  如世界中蘇迷盧等大寶山王顯現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諸佛菩薩威神所引廣

  大甚深教法可得。

  論曰.此中顯示雨大法雨因相。如器世間由諸衆生業增上力[一]起諸寶山.如是如來

  妙觀察智由諸有情感正法業增上力故.起佛菩薩威神所引深大教法.此教開示

  諸佛菩薩自在威神亦能引發彼威神力是故說名諸佛菩薩威神所引。此說如來

  妙觀察智能發鏡智相應識上教法影像.或自能現教法影像.由此爲緣善根成熟

  注:

  [一]原刻作契.今依麗刻改. 

  ********************

  所化有情自心變現。

  如世界中廣大甚深不可傾動大海可得.如是如來觀察智上一切天魔外道異論所

  不傾動甚深法界教法可得。

  論曰.此中顯示降伏怨敵因相。如器世間由諸衆生業增上力起諸大海不可傾動.

  如是如來妙觀察智由諸有情感正法業增上力故起法界教不可傾動。法界則是

  空無相理.說法界理名法界教。諸外道等皆依諸見.法界空理對治諸見離諸見趣

  是故空教彼不能測不能傾動。前威神教威神高廣故喻寶山.此法界教法界甚深

  故喻大海。妙觀察智是能顯照一切境因.故能起說一切法教略說勝者。是故契經

  說佛世尊名大智日.普能照了一切法故。

  又如世界大小輪山之所圍繞.如是如來妙觀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圍繞。

  論曰.此中顯示斷一切疑因相.如器世界一妙高山七大金山八大海水四大洲等

  總於其外有小輪山周匝圍繞.如是爲一積數至千復總於外有次輪山周匝圍繞

  ********************

  名小千界.如是爲一復數至千更總於外有次輪山周匝圍繞名中千界.如是爲一

  復數至千總於其外有大輪山周匝圍繞有大風輪總持其下名一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名爲大小輪山之所圍繞。如是如來妙觀察智徧知一切自相共相能斷世間

  一切疑惑.自共相愚是疑惑因.知自共相無此愚故.自無疑惑能斷他疑.大圓鏡智

  永離二障不愚一切自相共相能生此智攝護此智故名圍繞。鏡智雖能知一切法

  自相共相.無分別故不能爲他說法斷疑.此智能知有分別故能爲一切說法斷疑。

  又此智體能知諸法自相共相二種行相之所圍繞.自相行相如小輪山.共相行相

  如大輪山.鏡智能持如風持下。如來淨智現量所攝.云何能知諸法共相.若共相境

  現量所知.云何二量依二相立。有義.二量在散心位依二相立不說定位.若在定心

  緣一切相皆現量攝。有義.定心唯緣自相.然由共相方便所引緣諸共相所顯理者

  就方便說名知共相.不如是者名知自相.由此道理或說真如名空無我諸法共相.

  或說真如二空所顯非是共相。如實説者.彼因明論立自共相與此少異.彼說一切

  ********************

  法上實義皆名自相.以諸法上自相共相各附己體不共他故.若分別心立一種類

  能詮所詮通在諸法如縷貫華名爲共相.此要散心分別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

  離此分別皆名現量.雖緣諸法苦無常等亦一一法各別有故名爲自相.真如雖是

  共相所顯以是諸法自實性故自有相故亦非共相.不可以其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卽名共相.自相亦與一切共相不一異故.是故彼論說諸法上所有實義皆名自相。

  此經不爾.故無相違。

  復次妙生.成所作智者.

  論曰.成所作智應知成立如來化身.此復三種.一者身化二者語化三者意化.第一

  身化復有三種一現神通化二現受生化三現業果化.第二語化亦有三種一慶慰

  語化二方便語化三辯揚語化.第三意化復有四種一決擇意化二造作意化三發

  起意化四受領意化。成所作智能起如是三業化用.此化三業卽是化身。應知此中

  以用顯體.非此三業卽是智體.但是智上所現相分。成所作智增上緣力擊發鏡智

  ********************

  相應淨識令現如是三業化用.自亦能現。當知四智一一能起一切作用.就強多分

  說平等智起受用身.成所作智起變化身.妙觀察智觀察一切自相共相陀羅尼門

  三摩地等.大圓鏡智能現一切諸法影像.如一一根取一切境非無強用.此亦如是。

  此中經文定證三業心心法等皆有變化.如來智上現此麤相心心法等一切功德

  令諸下位能現了知.若不爾者二乘異生云何能知如來所有心心法等功德差別.

  云何如來久已成佛復能現作具貪瞋等種種化身。餘經亦說化無量類皆令有心.

  又說化身亦名有心亦名無心.有依他心無自依心故。謂化心等依實心現.但實心

  上相分似有緣慮等用如鏡中火.無別自體隨衆緣生如餘心等。餘處雖說無化心

  等.以無實用如實心等.變化色等有實作用如實色等故偏說有。由化心等麤相顯

  現易了知故乃至猿猴知如來心.若佛實心諸大菩薩亦不能了。

  如諸衆生勤勵身業由是衆生趣求種種侚利務農勤王等事。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勤

  身化業由是如來示現種種工巧等處摧伏諸伎慠慢衆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

  ********************

  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現神通化化身業相。令心勇[一]悍故名勤勵.於善性中兼取精進.餘但

  作意.由此發起勤勵身業就因爲名.由此身業世間有情作三正事。等者.等取其餘

  雜事。成所作智精進相應起化身業.由此化業爲菩薩時示現種種陶師等類工巧

  等處。此是智上身業相現.爲欲摧伏伎術慠慢故現斯事善巧方便。卽是悲慧平等

  運道.先現神通初令生信故名引生令入聖教.如現神通度迦葉等.次令調順有所

  堪能故名成熟.引令長養諸善根故.後令解脫三界惡趣有姓無姓如其次第故名

  解脫.由教化力有種姓者令生聖道解脫三界.無種姓者令修世善常生善趣[二]念彼

  善根爲說正法令脫三界放光息苦安立善趣。又令彼生聞思修慧次第三句.又令

  彼生順解脫分順決擇分及生聖道次第三句.又令彼入見道修道及無學道次第

  三句.如是等釋應隨相說.[三]後亦如是。

  又如衆生受用身業由是衆生受用種種色等境界.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身化業.由

  注:

  [一]原刻作擇.今依麗刻改.

  [一]原刻作令.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彼.今依麗刻改.

  ********************

  是如來往諸衆生種種生處示同類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現同類生故攝伏一切異類

  衆生.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現受生化化身業相。世間有情於諸生處諸根領納色等境界故名

  受用.身有運轉故名身業。成所作智一切生處同時現生受用境界.謂現化身於天

  人中一切生處示同類生.居刹帝利婆羅門種伏諸下類令得利樂.此亦智上身業

  相現或擊鏡智或自顯現.餘例應爾。

  又如衆生領受身業由是衆生領受所作善惡業果.如是如來成所作智領身化業.由

  是如來示現領受本事本生難修諸行.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

  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現業果化化身業相。身卽是業故名身業.先業果故果說因名.或身

  領受先業果時有運轉用故名身業.由此身業領受先業愛非愛果。成所作智現似

  化身領受化業.由此業故示受一切本事本生難修諸行。先世相應所有餘事名爲

  ********************

  本事.先世所受生類差別名爲本生.如毗溼飯怛羅等一切本生事。依此本生先所

  修行種種苦行名難修行.或於今世依變化身先修苦行後捨彼行修處中行方得

  菩提名難修行.謂諸衆生計修苦行止惡起善方得菩提.爲化彼故先示同彼修諸

  苦行.爲顯非但持戒得淨要由定慧方得淨故現捨苦行修處中行方得菩提。有契

  經說如來先世迦葉佛時作是罵言何處沙門剃鬚髮者有大菩提無上菩提極難

  得故.由彼惡業今受如是難行苦果.此言亦是爲止惡行現化所作.若不爾者何有

  繫屬一生菩薩已曾親事無量如來植諸善本性憶宿命更起如是重語惡行.當知

  此言爲欲化度宜聞此言而得度者令於佛所離此言故。

  又如衆生慶慰語業由是衆生展轉談論遞相慶慰.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慶語化業.由

  是如來宣暢種種隨所樂法文義巧妙小智衆生初聞尚信.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

  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慶慰語化化語業相。慶慰卽是喜悅差別.語能生彼故名慶慰.聞此

  ********************

  語言展轉發生大歡喜故。謂諸有情由發語心增上力故各別識上語業相現爲增

  上緣令餘識變似語業相各謂聞他語言生喜.成所作智化作語業應知亦爾.自現

  妙音令他心變謂聞佛語生歡喜故。隨所樂法者.隨彼因力所應樂聞人天三乘諸

  差別法。文巧妙者.字句顯美令樂聞故。義巧妙者.理趣分明易解了故。小智衆生初

  聞尚信者.謂佛言音具六十德.諸凡愚慧暫時得聞尚生信解.何況其餘聰敏者慧。

  成所作智名慶慰者.能現化語宣說一切巧妙文義生諸有情歡喜心故.亦能加被

  善現等輩以佛言音宣說甚深難測量法.如是此智能加被他一切論者一切色類

  乃至虛空亦能發起化語說法.當知此事不可思議。

  又如衆生方便語業由是衆生展轉指授務專所作毁惡讚善更相召命.如是如來成

  所作智所起方便語變化業.由是如來立正學處毁諸放逸[一]讚不放逸.又復建立隨信

  行人隨法行等.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方便語化化語業相。如諸世間方便語業更相教示諸所應作不應

  注:

  [一]原刻作贊.今依麗刻改.

  ********************

  作事利益親友放逸衆生加行起作故名方便.如是如來由大悲故爲諸有情安立

  學處令伏諸惡修世間善安立聖道分位差別令入正道出離三界。成所作智能發

  化語成辦斯事.謂息諸惡發起諸善是此語用。

  又如衆生辯揚語業由是衆生展轉開示所不了義宣諷諸論.如是如來成所作智辯

  語化業.由是如來斷諸衆生無量疑惑.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

  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辯揚語化化語業相。成所作智隨諸衆生意樂差別現化語業說種

  種義斷諸疑惑.謂發一音表一切義令諸有情隨類獲益.如契經言佛以一音演說

  諸法衆生隨類各得開解.或有怖畏或有歡喜或生厭離或復斷疑。此是如來本願

  所引不思議力所發化語一音能斷一切衆疑.若作化身亦令衆生一質異見利樂

  事成。

  又如衆生決擇意業由是衆生決擇可作及不可作.如是如來成所作智決擇意化業.

  ********************

  由是如來決擇衆生八萬四千心行差別.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

  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決擇意化化意業相。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起化故名化意業.此能

  決擇所化衆生八萬四千心行差別.或復此智相分中現變化意業似能決擇衆生

  八萬四千心行令彼了知得勝義利。云何八萬四千心行.謂諸有情八萬四千諸垢

  塵勞心行差別.此能障礙八萬四千波羅蜜多陀羅尼門三摩地等.如賢劫經廣說

  其相.所謂最初修習法行波羅蜜多乃至最後分布佛身波羅蜜多三百五十一一

  皆具六到彼岸如是總有二千一百對治.貪瞋癡及等分有情心行八千四百.除四

  大種及六無義所生過失十轉合數八萬四千.修習此故復得成就八萬四千陀羅

  尼門三摩地等.此猶略說.廣則無量。

  又如衆生造作意業由是衆生造作種種諸所起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造意化業.由

  是如來觀諸衆生所行之行行與不行若得若失爲令取捨造作對治.以是善巧方便

  ********************

  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造作意化化意業相。隨所觀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諸惡行不行

  有得行卽有失.若諸善行行卽有得不行有失.如是觀察爲欲令彼取得捨失.於得

  造作任持對治.於失造作遠離對治。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起化故名化意業.雖諸

  如來於一切事無有功用而令衆生心等變現似有造作故名造作。或復此智相分

  中現變化意業似能觀察一切有情諸行得失.令彼了知得勝義利。

  又如衆生發起意業由是衆生發起諸業.如是如來成所作智發意化業.由是如來爲

  欲宣說彼對治故顯彼所樂名句字身.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衆生令入聖教成熟

  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發起意化化意業相。成所作智相應意業能發身語二種業故就用

  說名發起意業.或此意業由智發起是故說名發起意業.能起化故.或智相分現似

  彼故。此化意業爲欲宣說彼對治者.爲說有情諸行對治。此所說法名句字身以爲

  ********************

  自性.是故顯示名句字身。如來隨彼有情所樂說名身等令起愛樂發生對治.是則

  如來成所作智相分中現變化意業發名身等宣說有情諸行對治.由此力故令諸

  有情自心變似佛所說法深生愛樂發起對治.是故說名發起意業。

  又如衆生受領意業由是衆生受領苦樂.如是如來成所作智受意化業.由是如來於

  定不定反問置記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受領去來現在等義.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諸

  衆生令入聖教成熟解脫。

  論曰.此中顯示受領意化化意業相。受相應思能動其心令受苦樂是故說名受領

  意業.成所作智受相應思能起化故名化意業.或相分中現化意業名化意業。於四

  記問爲記別故.隨其所應如實了知一切問已.領三世等無量法義如實了知一一

  自體.如實知已隨其所應一一記別無有顛倒。言四記者.一一向記二分別記三反

  問記四默置記.一向記者如有問言一切生者決定滅耶佛法僧寶良福田耶如是

  等問應一向記此義決定.分別記者如有問言一切滅者定更生耶佛法僧寶唯有

  ********************

  一耶如是等問應分別記此義不定.反問記者如有問言菩薩十地爲上爲下佛法

  僧寶爲勝爲劣如是等問應反問記汝望何問.默置記者如有問言實有性我爲善

  爲惡石女兒色爲黑爲白如是等問應默置記不應記故長戲論故。應知此中身語

  化業或自身相應或他身相應或不相應.意化業唯自他相應.由此卽釋三種神變

  謂神通教誡記說神變。此佛化業於一切種恆時隨逐不可思議.作用數量國土差

  別不可思議故.利有情用無休息轉不思議故。一切如來三種化業爲欲成熟有情

  爲先說名第一方便善巧.是故契經說佛世尊名大智藥.能療一切煩惱病故。

  爾時妙生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爲獨如來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諸菩

  薩亦能如是。佛告妙生.菩薩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今依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爲問。前辯佛地但說如來清淨法界體爲一味佛鏡

  智等於中受用和合一味無動無作.妙生菩薩意疑此事爲唯如來亦通菩薩故作

  此問。或前但說有五種法攝大覺地.清淨法界體唯一味.鏡智依此緣此而生無分

  ********************

  別故亦唯一相.平等性智通緣真如離二分別亦唯一相.其餘二智爲饒益他亦依

  真如無異分別亦唯一相.如是唯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應不通餘.爲欲審定故作

  此問。此中旣言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證[一]知於餘無有受用和合一[二]味。智能

  受用所應受用和合一味真如境界故名受用。共同一事故名爲和.雖同一事或復

  離別爲顯於中常不離別故復言合.所緣能緣平等平等畢竟和合不離別故。味者

  堅實.卽所受用所緣法界真如一味。事謂事用.智者卽是能受用智.正取鏡智平等

  性智.兼取餘二.多緣真故。或一味者能受用智無分別故.事者是果緣淨法界而生

  起故。或能受用卽是捨受無苦無樂平等一類故名一味.事者果也.卽此相應圓鏡

  智等由彼力生故名彼果。或是行捨無功用相於一切處一味而轉能受用智說名

  事智.或智自能領受己體故名受用.自他二種分別無故說名一味.事者果也.從衆

  因緣遠離二想恆時轉故。菩薩亦能等者.此中意說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非獨如來.

  若諸菩薩亦能如是。云何但言有五種法攝大覺地。此中意說佛地唯是五法所攝.

  注:

  [一]原刻作智.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下衍事字.今依麗刻删.

  ********************

  不說五法唯攝佛地.亦能攝諸菩薩地故。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告妙生.證得無生法忍菩薩.由

  彼菩薩無生法中得忍解時對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從此已上彼諸

  菩薩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爲顯未得大乘無生法忍菩薩或住功用有加行道菩薩未有受用和合一味

  事智.故復問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證得無生法忍菩薩謂從初地已上

  菩薩.證得二空所顯真如觀一切法徧計所執本性無生亦無有滅本來寂靜自性

  涅槃受用和合一味事智.非如二乘見道現觀但證生空所顯真如未證法空所顯

  真理未能現觀諸法平等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地前菩薩亦未能證.未見真如和合

  一味平等性智未現行故。有義.初地已上菩薩復有三種.一初發心謂在初地已入

  見道正性離生真無漏心創現行故.二已修行謂上六地已得修道進修行故.三不

  退轉謂上三地修道已滿離諸功用無加行道任運現前一切煩惱畢竟不起念念

  ********************

  勝進無退轉故.此中唯取八地已上.觀一切法本來無生今亦不起.得上品忍一向

  清淨恆起無漏任運而轉。由得此故說名證得無生法忍.如契經言八地已上諸菩

  薩衆離法想故無我我所觀一切法非常無常無生無起自他平等乃至廣說。由得

  任運二想對治於一切處得平等心.從此已上離二想故.離諸功用及加行故.一向

  無漏極清淨故.無分別智已得自在任運轉故.方得說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初地

  菩薩雖已證得自他平等而有功用加行作意.未清淨故而未建立。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惟願如來廣說譬喻.令諸菩薩悟甚深義隨所化緣廣宣流布.令

  諸衆生聞已疾悟無生法忍。

  論曰.妙生菩薩爲令上義因譬喻門明了易見.諸菩薩等聞是法已悟甚深義悟無

  生忍.故復請問。

  佛告妙生.譬如三十三天未入雜林終不能於若事若受無我我所和合受用.若入雜

  林卽無分別隨意受用.由此雜林有如是德能令諸天入此林者天諸果報若事若受

  ********************

  無所思惟和合受用.如是菩薩若未證得無生法忍終不能得平等之心平等之捨乃

  與一切聲聞獨覺無有差別有二想故彼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若已證得無生

  法忍遣二想故得平等心遂與聲聞獨覺差別由平等心而能住捨受用和合一味事

  智。

  論曰.三十三天有一雜林諸天和合福力所感.令諸天衆不在此林宮殿等事苦樂

  等受勝劣有異有我我所差別受用.若在此林若事若受都無勝劣皆同上妙無我

  我所和合受用能令平等。和合受用故名雜林.此由諸天各修平等和合福業增上

  力故令彼諸天阿賴耶識變現此林同處同時同一相狀.由此雜林增上力故令彼

  轉識亦同變現雖各受用而謂無別。如是地前菩薩二乘未證二空所顯真如無生

  法忍.有見道斷差別執故.未離自他差別二想未得無漏平等性智相應之心平等

  受捨或復行捨.故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有義.七地已下菩薩猶有功用有加

  行道.猶有微細煩惱現行未清淨故.未得任運無生法忍妙觀察智相應平等若心

  ********************

  若捨.故不能住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復次妙生.譬如種種大小衆流未入大海各別所依異水少水水有增減隨其水業所

  作各異少分依持水族生命.若入大海無別所依水無差別水無限量水無增減所作

  業一廣大依持水族生命.如是菩薩若未證入如來清淨法界大海各別所依異智少

  智智有增減隨其智業所作各異少分衆生成熟善根之所依止.若已證入如來清淨

  法界大海無別所依智無差別智無限量智無增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無量衆生成

  熟善根之所依止。

  論曰.大衆流者謂殑伽等四種大河.小衆流者謂餘小河.未入大海各別所依者種

  種地方爲所依故.異水者清濁灰美水差別故.少水者望大海故.水有增減者少雨

  多雨時差別故.隨其水業所作各異者種種氣味勢力成熟有差別故.少分依持水

  族生命者少數少量水族有情所依持故。若入大海無別所依等者.與前所說一切

  相違應知.其相廣大依持者此依數廣量大而說.如是菩薩未證如來法界大海者

  ********************

  未證諸佛清淨法界.各別所依者別別如來爲所依故.異智者各別勝解所修成故.

  少智者望佛智故.智有增減者諸地相望有勝劣故及定相望有勝劣故.隨其智業

  所作各異者諸菩薩定數量別故所作各異.隨諸菩薩勝解勢力緣有情界能有所

  作過此不轉是故各異.少分衆生等者少數少量成熟善根所依止故.由諸菩薩增

  上力故隨分令他善根成熟.諸菩薩定望如來定數量少故化諸有情利樂亦少。若

  證如來法界大海者已證諸佛清淨法界.無別所依者清淨真如爲所依故無漏界

  中不可建立諸佛有異何況菩薩.智無差別者圓鏡智等皆相似故無有自他分別

  異故.智無限量者了達無邊所知境故.智無增減者等清淨故徧知境界無少多故.

  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者平等智等一切所作皆相似故.無量衆生等者若數若量皆

  無量故福德智慧無盡資糧皆平等故.由得法身窮生死際一切有情成熟善根所

  依止故。前後二喻有差別者.有義.前喻說諸菩薩未入已入或歡喜地或不動地.後

  大海喻說諸菩薩未入已入或不動地或如來地。有義.二喻同說菩薩未得已得無

  ********************

  生法忍.前說菩薩功德稠密喻如雜林.後說菩薩功德無盡喻如大海。

  佛地經論卷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