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星上的人 » 星星上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星星上的人》第35章 亚历珊德拉:2012年1月华盛顿特区

关灯直达底部

你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过蒂莉学校打来的电话了,所以当手机屏幕上蹦出学校的号码时,你没有防备,更谈不上心惊肉跳。你估计大概是某个学校领导,要和你确定蒂莉下一步个别化教育计划(1)的日期。

结果,你发现来电话的居然是校长本人,他想“就下午发生的一件事提前给你透个风”。

根据校长的说法,蒂莉在音乐课上似乎与同学发生了争执,而老师的介入被蒂莉理解为拉偏架。几分钟后,蒂莉说要去洗手间,得到许可后她没有去洗手间,而是径直出了学校。

从情形看,蒂莉只是临时起意才离开学校的。稍后当你问她时会发现,她围着学校走了两圈,然后才去了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可是到了店里,她才想起自己没有带钱,于是又返回了学校。

最可怕的部分是,从她离校到自己回来在楼下传达室外按响门铃,前后20分钟的时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出去了。

近一段时间,你也有些麻痹大意,至少没有以前那么警惕。你每周和斯科特·比恩通一次电话,咨询些问题——最近几个月你一直如此,乔希也不再心疼你在这方面投入的花销,因为那些钱并没有白花,有些方法的确起到了作用。现在你更关心的已经不再是“蒂莉和她爸爸讲色情笑话的问题”,而是“怎么以和平的方式让她做作业的问题”。

这次“事件”你并没有孤立地去看。电话中,让你更困惑的是究竟发生了什么。去接她的时候,你窝了一肚子火。你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惩罚她,问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同时再设法搞清楚她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往的车辆。

回到家,吃过晚饭,你照例洗碗,监督她做功课。随后才有时间回想白天发生的事。然而直到临睡觉前你拥抱她时才感到一阵后怕,怕得浑身发抖。这一天,谁都说不准会出现什么别的结果。

蒂莉已经不小了,到下次过生日时就满13岁。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孩子已经可以独自离家,去会朋友,或者搭公共汽车上学。但是(永远有但是)你得记着,蒂莉不属于大多数孩子那一类。

那天夜里你和乔希吵了一架,不吵才怪呢。起因是你们两个都在蒂莉的卧室,都想弄明白发生了什么,都想确保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度发生,但是你们两个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乔希用的是“红脸”战略,温言软语,循循善诱;你用的却是“白脸”战略,拿车祸、诱拐儿童的案例对她进行赤裸裸的恫吓。你知道这并不是最好的法子,而且你也承认你有点怒火攻心。可是,去他妈的。你必须要让女儿意识到今天这类事件的严重性。

乔希不停地给你使眼色。终于,当你的声音变得尖锐,并对蒂莉说你不能忍受失去她时,他开始连连嘘你。你们两个用手势和表情简单交流了一番,但结果并不让人满意。随后你亲了亲蒂莉,给她盖上毛毯,咚咚咚地走下了楼梯。

乔希在楼上又待了几分钟,你也不知道他和蒂莉都说了些什么,但你能听到他温和的声音和舒心的语调。等他下楼时,你已经气得浑身冒烟了。你生气的部分原因是连你都不再相信自己。你不相信自己的直觉,尤其在子女教育,或者更具体地说,在对待蒂莉方面。可即便如此,你也不能什么都听乔希的呀,不能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

然而愤怒的时候,你那些强有力的争辩之辞就都见鬼去了。最后你气急败坏地骂他是个浑蛋,这样的做法实在幼稚,而他也毫不客气地说你太孩子气。你们似乎总为同样的事情争吵。尽管你们都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很有可能只是错觉),但这一次的争吵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除了你们压低声音冲对方咆哮的样子有点可笑,因为蒂莉十有八九是醒着的,而她的耳朵比谁都灵。

后来,你气呼呼地踩着楼梯上楼去——乔希留在客厅,多半会睡在沙发上——你觉得你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并非事事都对,即便你们已经在一起17年。关于这一点,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可你又离不开他。全世界只有你和他懂得如何爱这两个孩子;全世界也只有你和他会为了这样的事情吵架。你们看问题的角度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所以你们很可能会一直就这样吵下去。

这没什么:压力越积越多,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去。有些沟通必不可少,但很多时候收效甚微。至于今晚的结果,无非是枕边少了一个人,第二天还要面对一个尴尬的早晨。

不幸的是,你们两个的话似乎都没有说到蒂莉的心里。不到一周,你们又接到学校的电话。这一次她和体育老师发生了冲突,学校传达室的人在她准备溜出学校时逮住了她。

学校里的每一个人——老师、助教、辅导员——都对她倍加留心。可学校不可能时时刻刻派人跟着她,况且她的班里还有其他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老师们认为蒂莉不再适合待在学校,你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连特殊教育学校都待不下去,可供你选择的地方就更加少得可怜。选择不是没有,但条件令人担忧。有些地方不叫学校,而自称什么什么中心,不适合在家治疗的孩子。有些地方设有精神科病房。有些地方甚至有软垫病房。

还有一种家庭教育的理念,即在家中完成教育计划。你感到恐惧,或许你不该有这种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几年前你因为孩子太小而放弃工作待在家中的意义完全不同。你很早就知道,课堂也许并不是蒂莉学习知识最好的地方。你可以根据她的兴趣因材施教,还可以带她实地考察:华盛顿到处都有大人物的雕塑,大部分你们还没有去看过。最出名的自然是杰弗逊和林肯,两个都有19英尺高,但一个站着,一个坐着,蒂莉觉得这很重要。如果有一天那个大理石林肯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并从他那新希腊式的神殿中走出去,会有多高呢?也许你和蒂莉可以算一算。这样一道数学题既迎合了她的兴趣,也符合六年级的课程标准。

类似的雕塑数不胜数。新建的马丁·路德·金纪念碑(高30英尺,从“希望之石”中脱颖而出)、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碑、块头很大,个头不高,罗斯福坐在一个看起来像轮椅的座位上。国家广场上有一尊12英尺高的爱因斯坦雕像。在网上随便一搜,还有许多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雕塑,比如位于林肯公园、17英尺高的玛莉·麦克里欧德·贝颂(2)的雕像。

蒂莉喜欢的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你之前又极少关注的领域。它让你开始思考一些崇高的东西,比如我们如何衡量历史人物的价值,如何决定哪些人物需要纪念。

蒂莉可能会说,只给总统、将军、科学家和民间领袖竖雕像是不公平的。不过她还太小,不明白其实每个人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人生故事。在任何特定的时刻,我们都是亚当或夏娃,是所罗门王、奥德修斯或郝思嘉(3),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或者你叔叔从前的同事。从大的方面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

设想一下,假如蚂蚁能拍电影。出于兴趣,我们或许会看上一两部,可是看得多了就会厌倦,如此定会错过电影里的许多微妙之处。首先我们肯定会被“千蚁一面”的演员搞得晕头转向,其次我们会发现他们讲的几乎是同样的故事。这只蚂蚁死在了蛹期,因为工蚁们为了躲避捕食者而不得不倾巢逃亡。这只蚂蚁在照看蚁卵的时候折断了翅膀。这只蚂蚁在拼命挖洞;这只蚂蚁在守卫巢穴。可故事的基本模板是什么呢?他们工作、繁殖、死亡,循环往复。我们要看过多少这样的电影,才会相信其实所有蚂蚁的故事都是一样的?

只过了几周时间,你便接到了校长的电话。她让你去她的办公室,并首先向你诚恳道歉。她说大家都很喜欢蒂莉,而且一定会怀念她,但是学校目前的条件已经无法满足蒂莉的教育需要。

你和乔希只能点头认同,并向校长表示感谢。这样的结果你们早已料到。你们的亚马逊购物车里已经收藏了一大堆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你到家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站下订单。

前路渺茫,你也不知道以后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会是一场灾难吗?或者是你一生中做出的最好选择?你到底是巨人呢,还是蚂蚁?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历史上的伟人们那样得到尊重。假如我们的生活被认真记录小心保存。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像一场海战的胜利一样伟大。每一个生命的死亡都像一场国家的灾难一样令人悲叹。纪念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一条公园长凳,一尊塑像,一首史诗。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纪念。

————————————————————

(1)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在美国特殊教育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障碍儿童。

(2) 玛莉·麦克里欧德·贝颂是美国黑人女教育家,曾担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少数民族事务特别顾问。她的塑像位于华盛顿国会大厦东面不远的林肯公园内,与林肯纪念堂遥相对望。

(3)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公,郝思嘉是小说《飘》的女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