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七年清雍正九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乙丑,上親行朔祭于敬徽殿。
1月2日
○丙寅,上覽《麗史》,敎曰:「麗之許珙率一僕掩骼埋胔,殆無虛日。以王者之道言之,文王之治,亦恩及枯骨矣。勝國諸陵寢,其或有剪柴入葬者乎?歷代始祖陵及麗朝四陵,依《大典》界限,令道臣、守令,時加巡審,俾絶其樵牧,嚴禁其入葬者。」
○憲府申前啓,不允。
1月3日
○丁卯,上哭臨于孝章宮禫祀。午時,孝章世子神主,移奉于彰義宮,上親送之,命禮曹魂宮、殯宮所屬,以白帽、布帶,爲禫祀時變服之節。遂施入廟時諸享官賞典。
○諫院〈正言鄭光殷。〉申前啓,不允。又啓:「禁軍犒饋未畢,而禁旅有馳馬橫走者。事關師律,請該大將重推,別將罷職。」上允之。
○命軍額物故及逃亡過限而未代定者,守令扺罪,雖代定而假名官虛錄者,隨其口數,倍年禁錮,從京畿御史金尙星所達也。
1月4日
○戊辰,湖南御史黃晸復命,上召見之,下詢湖南弊瘼。晸以:「南沿多諸島,悍民之避軍役者,往焉,爲一逋逃之藪,逆孥之緣坐者,又往往雜處,防備踈而慮患深。宜設官長,管轄如牧官之例。」上詢于筵臣,以擾民不許。仍詢諸守令治否。擢南平縣監韓師善加一資,其不治者,下該曹覆啓。
1月5日
○己巳,晝晦風。辰時,日有兩珥。
○以李顯謨爲副應敎,前縣監韓師善爲同副承旨。師善以御史純褒,纔擢秩者也。
○敎曰:
三陽載回,萬品俱春,正王者體仁行道之時,而其先務非農而何?國之本在民,民之天在食,可不重歟?況近年穡事稍登,然予嘗深矜民不願豊之心。故特減舊逋之捧,使民息肩。咨!方伯與字牧,體予此意,當農時勿興徭而傷耕農,詢閭里給種糧而無愆期,審田野,警懶惰而期有秋。其中尤甚者之顧恤,尤當加意,而至於北道、南關數邑,開墾耕作,殆若開闢,亦宜著意軫恤。噫!方當春和,草木亦向蘇,而嗟我元元,蘇醒無期,思之及此,食息奚安?雖以軍制言之,兩南道臣,竭誠釐正,而曾未幾何,昨聞湖南御史,陳達闕額侵徵,其復自如,生髮未燥者,亦多充定云。湖南如此,嶺南可知,兩南如此,他道尤可知。嗟!諸道臣,體寡躬之至意,念生民之哀矜。規模旣定,持而勿撓,黃口之充定、隣族之侵徵,視之如子,孜孜不怠,則誠之所在,何事不做?一婦呼冤,五月飛霜,況三百六十餘州,皆抱冤而莫伸耶?咨爾!道臣與守令,視國如家。古人所云:『民吾同胞。』西銘在焉。承宣化於一道,治百里於一邑。未能濟民,雖逭王章,天鑑明明。將予此敎,下諭于八道及兩都。
又敎曰:
今日,卽朝參之日也,以數語代前席之諭。噫!於時象,則予意固定,守而勿撓。以曾子之賢,猶日三省,正當新春,豈無相勉?一則銓曹惟才用,一則廟堂振紀綱,一則搢紳恪供職,能行三者,當視國如家,視君如父,同寅協恭,不期自至。予當自勉于中,諸臣亦益勵于心。
1月6日
○庚午,上親行春享大祭于敬徽殿。
○黃海道海州幼學安敏妻姜氏,爲其夫致燒死,道臣以聞,上嘉之曰:「姜氏節行,無愧古烈婦。纔頒《三綱行實》,宜特加褒賞。」命該曹旌褒之。又賜江華府過百歲女人歲饌,尊年也。
○以李秉泰爲承旨,秉泰力辭不膺命,上怒責之,出補陜川郡守。
○孝章世子神主入廟時,大祝例陞資,副校理金尙星,以大祝命加資。尙星時年未三十,以年太早,仕太驟。陳疏力辭,且引嚬笑之宜戒。仍請恩賞之當愼,上嘉其志,優答之。
1月7日
○辛未,大司諫李春躋上疏,略曰:
近來法綱漸壞,百隷怠慢。臣謂宜遵倣祖宗故事,飭卯酉之法,擇藩幕之任,揀監察之官,恩賞宜愼也。校理金尙星,年富學優,宜備顧問,而未經準職,請收其資。承旨韓師善,資由善治,恩出中批,宜寢其命,還仍前職也。水原府使申光夏向於繡衣書啓,旣曰:「吏執虛卜而不能察,鄕徵民錢,而不能禁。」其所論列,有貶無褒,宜改其職也。士族婦女,恣行淫褻,瀆亂風敎者,繩以重法,昭載刑典。而故海嵩尉尹新之奉祀孫妻金姓寡女,近有生産之變。其家不告官而使之自盡,所奸之夫,不得覈處。風敎所關,不司置之。宜令攸司,嚴問其婢僕,鉤覈正法。
批曰:「申光夏遞其職。金尙星加資,乃古例,而經幄乏人,更當酌量也。韓師善不循常格者,所重在民也。疏末事,其在風敎,極爲驚駭,令該曹,嚴査以聞。」
○副修撰黃晸,因元朝勉戒,上疏引螽斯、麟趾之義,請和協先于梱內,仁政施於四海,以爲祈天永命之本。上優答之。
○忠淸道黃澗縣監鄭亨泰、木川縣監李挺柱,與新監司申昉,有世嫌,前伯李聖龍啓罷兩守令職。上以私嫌不可廢公,且不當上聞也,命還仍兩人職而重推。聖龍、昉上疏引嫌,上責諭之,不許其辭。
○憲府〈掌令金廷潤。〉申前啓,不允。又啓:「正朝翼陵享官之闕進,雖未知事勢之果如何,而莫重享官之不得備員,事甚寒心。請未到享官,拿問覈處。」上允之。又啓:「孝章世子入廟時,諸執事賞典中,有大祝金尙星加資之命。前例有無,未及詳知,而旣未經準職,亦涉太驟,請還收金尙星加資之命。」上曰:「戊戌祔廟時,宮闈令亦加資。一時祔廟猶如此,況三年之後乎?臺臣不識事體也。」廷潤引避上卽遞之,都承旨朴文秀曰:「臺言雖不槪,不必摧折也。」上更命勿辭。
○上曰:「李春躋疏中,寡女指誰家也?」左承旨李匡輔曰:「卽金榦之姪女也。」上曰:「我國尙節義,士大夫不改嫁,而今如此,可以觀世變也。其令該曹,嚴覈其間夫。」左副承旨趙明翼曰:「其家不覈間夫,先殺其女云矣。」適又因推鞫事,上曰:「聞故相臣李景奭,謂其子孫曰:『若輩爲問郞,必勿先有意於鉤引,只隨罪人之言,毋使有張三李四變幻雜出之弊』云,此言宜其有後也。予於親鞫時見之,桁楊之下,其不迷亂者幾希,問郞若有意鉤引,則其害尤何如也?將予意,其飭諸問郞。」時,王府鞫獄連設,而聖意每在於欽恤,故及之。
1月8日
○壬申,以徐命均爲判義禁,趙尙慶爲承旨。
1月9日
○癸酉,上御召對時,副司果尹東源,以儒臣,在京陳疏告歸,上召見之。東源以立志爲學修己治人之道,進勉戒,結之以明倫紀致中和之義,上優答之。東源又以貴主房土田折受之過多,臧獲賣買之貽弊,非帝王家惜福之意,仰奏,上樂聞而褒諭之。且敎以遄歸,仍賜臘劑以送之。
○以前應敎李宗城、校理韓顯謩,分命按廉于關西、嶺南,面諭以遣。
1月10日
○甲戌,上引見大臣、備堂。先是,上以統營所屬加德內外洋漁箭,折受於和順翁主家,備堂尹淳覆啓,請還寢。左議政李㙫,又因統帥狀啓,請還屬統營,收其漁利,以重海防,上曰:「每有宮房折受,道帥臣輒虛張啓聞,而至於備局回啓,則尤極其推衍於元啓之外,頗涉煩瑣,反失體統。折受雖還寢,予心殊未安也。」仍以備局回啓之脅持君父,多有責敎。校理金尙星進曰:「韓環之德,孰不欽仰?而煩瑣之敎,至發於防啓之餘。聖上所以自期者,果何如?而聲氣之間,旣不中節,一日之內,罅漏百出。折受一事,雖不得不勉强還寢,因此而有所觸發,至於辭氣失平云爾,則其爲累聖德何如也?願聖上之益加意於省察之工也。」上是之。戶曹判書金東弼,亦陳宮房差人濫捧貽弊之狀,手本舞奸之習,上命痛禁之。刑曹參判宋眞明請令兩南,刊印先正臣朴世采文集。上許之。
○諫院〈大司諫李春躋。〉申前啓,不允。又啓言:「遠地定配罪人黃翼再之當初被告,出於諸賊之招。裏給骨末,密密善傳之囑,何等惡逆?而所謂嶺査,本非可信。況黃順天之說,亦已符合,陰凶情迹,節節可疑。酌處已久,輿情轉激,請黃翼再,更令嚴鞫得情。」上不允。又啓:「罪人李萬益之從賊情節,旣已直招,而出付畿營。又反前說,道臣方請移送鞫廳。金吾又令本道覈處,伊後累朔,不復加刑,其爲踈緩甚矣。請當該道臣,從重推考,萬興亟令嚴刑處斷。」上允之。又啓:「次對之三司同入,蓋欲其與廟堂爭是非,而近來一司不備,臨時微稟,已成謬例。今日憲府不入,喉院亦不變通,請當該承旨推考,此後賓對,必備三司。」上允之。
1月11日
○乙亥,以趙儐爲摠戎使。
○命定配鞫廳罪人沈益衍于黑山島。
○以金浩爲承旨,趙最壽爲同義禁,尹就履爲掌令,李裕身爲持平。
○先是,小宦必雄踰宮垣,事發,上親問之,覈其謀逆狀,旣正法必雄。而餘黨援引,逮繫者甚衆。設鞫于本府,拿權世長,與老味面質,世長不服,但曰:「汝言虛罔。」守澤又與世長面質,世長不服,老味與億京面質,曰:「汝輩及諸上典,聞順之被捉之報,杜門廢食者,豈非以內官及順之被捉而然云乎?」億京曰:「汝言節節然矣。」億京又與萬弘面質,守澤與必萬面質,互相卞詰,語不歸一。時敬更推,睦聖觀就拿,世長、萬弘更推,守澤與老味面質。必萬刑一次,供睦姓三兩班,來會臣家,而名字不知也。問聖觀,天任兄弟往來狀及順之被捉後,恐怯情節,聖觀不服。
1月12日
○丙子,和平翁主患痘,命推鞫姑停,凡罪人致斃公事,留置政院。及丁亥下痘醫李燁等,加資賞典。
1月16日
○庚辰,告訃使愼無逸等復命。無逸侵困商譯,多索貨賂,聞者鄙之。
1月17日
○辛巳,副護軍李宜晩,以廉白被選,至超秩。宜晩上疏以無實冒名,力辭之,批曰:「崇廉礪世,乃王政也。其勿辭。」及宜晩入謝,上召見奬諭,賜以皐比。
1月18日
○壬午,以李壽海爲承政院注書。壽海,丁未初論史事,竄于海島,至是拜是職。
1月20日
○甲申,慶尙道英陽、尙州等邑,地震。
○副校理金尙星,以講筵久停,寒曝爲憂,陳疏進戒。且以本館故事,附元月箴規,製進養心箴,以勉聖學。且請速完館錄,以備講官,批曰:「所陳養心箴,深嘉其誠,留中省覽,新錄亦令明日擧行。」
1月21日
○乙酉,以朱烱离爲掌令,朴師正爲應敎,金希魯爲軍資正,任珽、尹彙貞爲校理,趙錫命爲承旨,趙彦臣爲同知。彦臣爲淸州牧使,當戊申亂,撫摩民生,綽有聲績,因御史褒啓陞秩者也。
1月22日
○丙戌,獻納李日躋上疏,略曰:
今殿下蕫率群下,警飭庶位者,非不至矣。諫諍一路,轉益崎嶇,媮惰不振,謇諤無聞,此固諸臣恇怯之罪。而臣在田野,得之風傳,交接之間,禮貌蔑如,酬答之際,情志邈焉,雖不至威怒貶殛,而可駭無據等敎,頻下於對仗之時,而筵臣又從而譏責之云。以指斥乘輿之任,而動被君父之輕侮,駁擊廟堂之地,而反遭旁人之規切。此爲臺閣可笑事,而不敢一言,只自惶恐而退,其氣則衰颯無餘矣。時或有說時務論君德者,必須先下幾句好語,贊揚聖德,方入題語,宛轉說去,無一圭角,然後始敢投進。而聖上,亦不過以嘉尙、留意等語,例賜溫批,無一言一事之採用。且以一二出於朝紙者見之,嚴慶遐內入絲布之疏,其意則惜經費也,金廷潤請收賞典之啓,其言則愼恩典也。而以非今創開,不識事體,摧折之。雖以兩臣之踈逖,旣置其任,而反以忽之,則有乖奬新進察邇言之道矣。且聞殿下,於筵席,或有語及宮庄者,雖近密之親,宰執之重,輕加辭色,過費聲氣,淒傷之敎,慼怫之旨,有非臣子所敢聞者。殿下讀書講理,凡幾歲月,而至於九容、九思淺近工夫,亦有行不得處,遂使四方,窺其淺深,其爲聖德之累爲如何哉?願聖上,抑自聖之心,恢來諫之路。
上優批以答。
1月24日
○戊子,以愼無逸、李匡輔爲承旨,韓師得爲執義,李龜休爲掌令,尹涉爲獻納。
1月25日
○己丑,修撰李度遠上疏,略曰:
臣竊聞近日進言者多,而殿下一倂麾斥,不少假借,使忠讜喑啞,義理晦盲。臣請就根本切實之地而言之。殿下慈良有餘,剛嚴不足,察小而遺大,務近而忽遠,少誠慤而多私吝,崇文具而好名譽,此殿下氣質偏處。而況自辛壬以後,橫遭不忍聞之誣,猝當至難處之變,憂畏蹙迫,反有三思之惑。只據一己之私,討得一箇嫌字,把作自處之義,以爲天下之義理,無以易此者,彼負罪危懼者,有以窺見其淺深。而遂敢爲門生國老之說,以爲脅持之計,致使殿下之私意,轉益膠固,事之稍涉嫌疑者,避之惟謹。是以凡奸凶之罪關聖躬者,視以一己之私怨,而不以宗社之罪人治之,天下寧有是理?殿下於戊申諸賊,旣有生死骨肉之至德,又有寵祿眷遇之方隆,而詬天射日,凶計益甚。外難旣煽,內患繼起,宗社幾覆,匕鬯無主,禍機莫測,聖躬孤危。興言及此,不覺心驚。殿下每以漢光武安反側推赤心之語,引以爲法,此亦殿下見理未精,效倣失宜之一端也。今殿下,繼序承統,爲宗社、臣民之主,已多年矣。叛逆之徒,又多出於世臣、貴族,若用草昧英主招降納叛之例,則是君臣之大義滅矣。至於殿下所以處四臣者,亦可見心不誠之病。昨年處分分等之後,敎以兩臣事,待諸臣入來,更當處分,未幾而又有欲速反遲之敎。夫兩臣之伸與不伸,實係於其人之有罪無罪,則他人之去就、言者之得失,有何關係?而聖敎乃如此耶?若夫所謂蕩平之政,似與古所謂蕩平有異。蓋殿下深惡朝臣偏黨之習,遂以去黨爲王道之蕩平。而先主此箇名目,使合彼此,調同異,而歸於共濟之科。然箕子所謂無偏黨者,非於彼此之間,不論是非,兩相調娛之謂也。豈若今日之不本心法,不稽公議,混忠逆而爲一,雜薰蕕而同器耶?然殿下之意,則必以爲一邊未必盡是,一邊未必盡非,有何是非之可論,爲敎。而朋黨之生久矣,彼此排軋之際,固不無互是互非,而近年所爭,不係於黨論,只有逆順大是非。此而不辨,則國何能爲國乎?願殿下,勿以扶抑好惡之私,先着於方寸之間,而惟視罪之有無,人之枉直,誓一以公心斷之。何必强人之所不欲,威之以譴罰,導之以利祿,使之牽連附合,而內實猜貳,如建中之調停,然後爲可也哉?
上以語涉黨論,還給其章。
1月26日
○庚寅,憲府申前啓,不允。
○行召對。
○以李光運爲獻納。
1月27日
○辛卯,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李潝爲獻納,南泰良、鄭亨復爲正言,尹光運爲副校理。
1月28日
○壬辰,憲府申前啓,不允。
○行晝講。
○備邊司啓言:「嚴體統,乃所以尊朝廷也。武弁之於武將,體統自別,而黃海水使南德夏,與時任籌堂之將臣,前此不與爲嫌,而自除閫任,猝然强以爲嫌,終不歷辭。武夫此習,不可一任其復肆,宜罷南德夏職,以懲後弊也。」上允之,曰:「武弁之趨附時象,乃亡國之兆。焉敢售舊習?況勅勵具聖任之事,德夏亦必聞之。戊申逆亂,何爲而作也?究其所由,乃由時象。使德夏,若思其父之讎,豈但在於淸州之賊乎?今反不思父讎根本之由於黨習,崖異於勘亂策勳之將臣,是何心哉?降其資,定配于淸州,使德夏痛感,而自礪。雖然,渠父之往年殉國,予豈忘也?其令本州顧恤,示予念忠臣之意。」德夏,卽故忠臣延年之孫也。與其時將臣李森,有讎嫌,不肯歷辭,人理固也。備局煩聞于上,至使送配於人子不忍蹈之地,人多惜之。
○正言鄭亨復。上疏,略曰:
近於注措之間,多有不厭於人心者。內降之爵號,旣非今日之所急,且其儀物之借者,亦恐事體之未安。當國事茫無津涯之日,此等擧措,終未免爲睱豫之歸。而伏聞向日次對,以嶺南漁箭事,聖恕暴震,至有臣子不忍聞之敎,聽聞所及,相顧愕然。不識果有是否,夫宮家折受之廣占,實今日難支之弊,而彼諸臣之不敢奉承,非爲其一身之私,則殿下係着私情,未能裁量,至有前古所無之過擧。殿下之爲此敎,或以爲不如是,則無以制群下而遂己志。是以罔愼樞機之重,不恤玷磨之難,乃爲常情所不到之言,俾諸臣莫敢開口。此雖出於一時御下之權數,獨不念聖德之累後世之譏乎?噫!導殿下至此者,諸臣之罪也。臣聞比來筵席之間,承順成風,上旨所在,一意迎合,聖敎至當之語,便作一副當義理。貌從心違,苟且持保,了無謇諤之節,徒見唯唯之態。以此聖上之視臣隣,一例淩駕,無所忌憚,少有違覆,輒以詬叱加之,違衆自用之心漸長,以禮使臣之道全蔑。究厥所由,是孰使然?試以伊日筵臣言之,上自大僚,下至三司,目見君父非常之擧,恐懼退縮,無敢一言救正,左右輔弼之義,至此掃地。而承旨、三司之備員,蓋使之隨事獻規,則其溺職之罪,在所難免。臣謂其時入侍承旨、三司,倂施譴罰,以爲懲勵之道也。
批曰:「伊日儒臣,旣已匡救,則譴罰之請,予未曉也。勉戒大體是矣,可不留意焉?」蓋後宮封爵時,儀物借吉之擧,實爲聖德之累,人莫敢言,而亨復能言之,語雖寂寥,識者多之。
二月
2月1日
○朔甲午,上親行朔祭于敬徵殿。
○以李聖龍爲承旨,尹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