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 » 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读后感第三章

关灯直达底部

取悦父母的乖孩子,长不出坚定的自信

取悦他人的确并非坏事,但如果动机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企图得到赞美,问题就会浮现。

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乖孩子的真实故事:伊蕾娜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尤其受到父亲宠爱。

在她5岁那年,弟弟出生了,代替了她的宠爱。伊蕾娜感觉很受伤,但仍百般尝试,想挽回父亲的爱与注意。

首先,她用发脾气来吸引注意力,但父亲对她的态度相当严厉。

接下来,她摆出一副病恹恹、虚弱无力的娇态,不过这一招也没有奏效。

于是,她改变作战方针,化身一个热心帮忙的乖孩子。这次父亲转变了对她的态度。

20岁时,伊蕾娜和一名男性陷入爱河。她与男友的互动,套用了幼年时期自己跟父亲的相处模式。但两人不久后,便分手了。

过了几年,某一天她梦见了前男友,她对着他大声怒骂,还气到转醒。她震惊地发现,原来自己心里对男友积压了那么多怒火,却一次也没有发泄出来过。

后来,她有了新男友,而这次她发誓,一定要尽己所能地满足男友需求。就这样,伊蕾娜又重复了一段被男友轻视的关系。

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伊蕾娜开始扮演“乖孩子”的过程,她无法信任自己的内心,便试图通过取悦父母来获得认同。

他们学会一个道理“只要能让父母开心,就可以获得赞赏”。

成年后在与男友的相处方式上,伊蕾娜仍套用了幼年时期自己跟父亲的相处模式。

对人类来说,从孩提时代养成的行为习惯是很容易维持下去的。因此,幼年时期一旦选定了某种行为模式,即使成人后也不会改变。

经历过这些成长过程,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成功时,才能得到对方的爱;唯有自己说出对方喜欢的话语,才能得到对方的青睐。

但如果没有继续这样的行为,说不定在某一天就会被对方抛弃。而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他们对于周遭的期待会过分敏感,并压抑自身的意愿。

通过伊蕾娜的状况来看,“获得他人赞美”跟“信任自己”是彼此对立的。他们越是努力想要得到他人赞赏,就越无法信赖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也说过同样的意见:“迎合他人的结果,就会感觉无法依赖自己。”

这不无道理,因为人们如果在情绪不成熟的父母身边成长,便会误认为要得到他人喜爱,就是要想尽办法得到认可。

这种人固执地认为,毫无伪饰、真实面貌的自己无法得到任何人喜爱,因此他们开始伪装自己,最终完全忘记自己的真实模样。

于是,他们越努力不懈,渴望成为对方所中意的角色,就更加对自己丧失信任感。

我们唯有了解这些,了解自己不自信的源头,学会和过去告别,才能更好的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