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全文在线阅读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十五 范雎仕秦

关灯直达底部

范雎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也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他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原本身为魏国大夫门客的范雎,是如何当上秦国丞相的?他为什么不报效自己的国家,却要帮助秦王一统天下呢?

人才崭露尖尖角

蔺相如完璧归赵耍了秦国一把,但只是在嘴皮子上占了些便宜,并没有给予秦国实际的打击。秦国仍然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而且最后也完成了天下的统一。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是因为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什么叫实力?说白了,实力就是拳头和口袋。拳头硬、口袋满,这就是实力。

秦国就是这样的国家。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跟秦国历史上出了众多的明君贤臣有很大的关系。在秦国,总是在对的时间出现很多对的人,秦穆公、秦孝公、百里奚、商鞅都是这样的人。

现在要讲的这位,也是在关键时刻进入秦国,并且为秦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范雎。

范雎出生在魏国,祖上被晋国国君封在范。但是范雎出生的时候,范氏家族早就失去了当年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当年六家大夫,他们范家是其中一支,后来就被智伯吞并了。范家的后人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出生在这样高贵家族当中的范雎,虽然有远大志向,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位居高位的高亲贵友引荐他,所以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没有办法,他只好投身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年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都城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后来就仅剩下了即墨和莒两座城池;齐闵王逃出了齐国,结果被人杀了;齐襄王在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形势下仓促即位。后来,大将田单力挽狂澜,用火牛阵大破了燕军,收复七十余城,齐国这才得以复兴。

复兴之后的齐国,让当年跟随燕国破齐的魏国坐卧不安。为了防止齐国复仇,魏王派出了须贾出使齐国,想修复两国的关系。

须贾到了齐国,齐国也得设国宴招待。在招待会上,齐襄王对魏国的使臣非常不礼貌,责问魏国反复无常,而且说先王之死跟魏国有关。

须贾被吓得大气不敢出,呆呆地站在那儿听齐王指责。使者不敢说话,但是魏国使臣团中站出来一个人,对于齐王的指责义正词严地辩驳道:“当年齐闵王干了那么多混蛋的事情,找他算账的不止我们一个魏国,还有其他四个国家呢!如果当今的齐王不思悔改,还要斤斤计较前代的恩怨,恐怕要蹈覆辙。”

齐襄王听完这番不卑不亢、鞭辟入里的雄辩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心中暗叹此人的胆识和辩才。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个人,什么话也没说。而从魏国使臣团中站出来的这个人,就是范雎。

战国时期是一个游士谋略家纵横捭阖的时代,游说成为当时士人升迁的重要途径和必修课。范雎这一次以随从的身份随须贾前往齐国,一看须贾被齐襄王数落得不敢说话,这才挺身而出,一来替主人解围,二来维护国家尊严。没承想,祸从口出,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这番话几乎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不忍直视的悲惨遭遇

齐襄王退朝之后,脑海当中总是抹不去那个魏国年轻人的身影,越想越觉得这个人是个人才。

于是,齐襄王当晚就派人劝说范雎留在齐国,并许诺很好的待遇。但是范雎当场就拒绝了,还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臣与使者同出,而不与同入,不信无义,何以为人!”意思是我和魏国大夫一齐出国,却不跟他一起回去,这样没有信义的人,还是人吗?

齐襄王听了之后,赐予范雎黄金十斤,表示对这位魏国使节的敬重。范雎感谢齐王恩惠,但是说什么也不肯接纳。

这一次范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等于帮助魏国找回场子。但是身为魏国正使的须贾,对于自己在齐国遭受的冷遇耿耿于怀。他回到魏国之后越想越气:“我堂堂正使齐国不待见我,你不过是我的一个随从,齐王却对你如此厚爱,这里面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于是须贾把自己在齐国受的委屈,全部撒在了范雎身上。他不但没有在魏王面前为范雎请功,反而添油加醋地把齐王送范雎礼物的事情,告诉了魏国的国相魏齐。

魏齐也认为范雎一定是出卖了魏国,否则不会受到齐襄王赏赐,于是让人把范雎关押起来,然后一顿好打,直打得范雎遍体鳞伤,比死人多一口气而已。

范雎知道这次搞不好小命就交待了,为了活命,他屏住呼吸,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动不动地装死。别人真的以为他死了,就禀告给了魏齐。

这个时候,魏齐正喝酒喝得面红耳热,听说卖国贼被打死了,直接让人抛尸。于是仆人拿苇席裹着范雎的尸体,扔到了茅坑里。然后,魏齐命令家中宾客轮流向苇席上撒尿,以警示大家伙一定要对魏国忠心,否则就是这么一个下场。

裹在破席子里的范雎忍着身上的疼痛,忍着刺鼻的气味,忍着这百般的凌辱。直到夜深人静,范雎从苇席缝中看见一名狱卒在旁边看守,就跟他讲:“我反正就要死了,你就行个方便,让我死在家里好好埋葬,我少不了你的好处。”

狱卒一看这个人挺可怜,又觉得能来点钱,就决定发扬点风格,向魏齐谎报说范雎真的已经死了。此时魏齐已经喝得稀里糊涂了,就让仆人把范雎的尸体扔在荒郊野外。范雎这才得以脱身。

他连夜爬回家中,然后赶紧跟家人说:“把苇席置于野外。”然后他化名张禄,连夜逃到了朋友家。临走前他还嘱咐家人明天发丧,为的就是掩人耳目。

第二天魏齐酒醒了,他想:“范雎这个贼子是不是真死了。要没把他打死,他日后要报复就不好弄了。”

于是魏齐派人到范雎家里仔细搜索。去的人发现范雎的家里人全都披麻戴孝,哭得可伤心了。魏齐就真的相信范雎已经死了。

神机妙算偷渡出国

过了几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使魏国。这时候的秦国,由于孝公商鞅变法奠定了富国强兵的坚实基础,国力日益强盛。

秦国有一个传统政策——“荐贤者与之同赏,举不肖者与之连坐同罪”。就是举荐了一个好的人才,要钱有钱要官有官;如果弄了个混蛋过来,搞不好就杀头了。因此秦国的大夫们都随时留意人才。

帮助范雎隐姓埋名的郑安平,听说秦国使臣来魏,觉得是个好机会,应该能够让范雎逃离魏国。于是这哥们儿化身为杂役,去服侍秦国的使臣王稽,想找机会把范雎引荐给王稽。

郑安平尽心侍奉,没过几天就深得王稽欢心。有一天郑安平想寻找机会试探王稽,就借故来到了王稽的房间。

正巧王稽唤他近前讲话,郑安平就过去了。王稽偷偷地问他:“魏国是否有愿意与我一起归秦的人才?”

这可真是让郑安平喜出望外。他赶紧说:“我乡里有个张禄先生,早就想要拜访使君,只是有个仇家,他不敢白日造访。”王稽就让他们晚上过来。

当天夜里,郑安平就让张禄,也就是范雎,扮作仆人模样,悄悄来到馆驿,拜见王稽。俩人就座,促膝畅谈天下大事,指点江山,滔滔不绝。

没等张禄把话说完,王稽就确认这是个少有的人才。于是跟他约定:“我回国那天你也准备好,我带你一起回国。”

过了几天,王稽完成使命,辞别魏王和群臣,驾着车就往西走。走到三亭岗的南面,林中钻出来两个人,其中正有张禄。王稽赶紧让他坐上马车,一路西行,向秦国奔驰而去。

走了几天,王稽一行人就来到了秦国的湖县。几个人一边赶路,一边畅谈天下大事。忽然间前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疾驰而来。张禄是个有心人,赶紧问来的人是谁。王稽一看乃是当朝丞相魏冉,像是在巡查。

范雎虽然一直在魏国待着,但时刻关注天下大事,对秦国的政局也很清楚。他知道眼前这位魏冉是太后的弟弟、秦王的舅舅,也是秦国的头号权臣。

魏冉每年都会带着大队人马,代秦王周行全国。秦昭襄王虽然不满,但是害怕太后,也就只好听之任之。范雎赶紧说:“我知道这个魏丞相专权弄国,厌恶招纳诸侯宾客。今天我要跟他见面,搞不好就要受他侮辱。”于是范雎赶快藏到了车厢里。

一会儿的工夫,魏冉车马赶到。王稽赶紧下车迎拜,魏冉也下车相见。例行公事之后,魏冉来到王稽车前查看了一下随行人员,然后接着说:“东方的那些宾客对秦国实在没有用处,只能扰乱秦国。”绕了一圈之后,魏冉倒也没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就率领人马向东奔去。

范雎从车厢里钻出来,接着说:“丞相这个人特别好怀疑,什么事儿他都爱来回琢磨。刚才他已经怀疑车厢内有人隐藏,却忘记了搜查,一会儿想起来一定会再追过来,我还得再躲躲。”于是,他下车从小路步行。

果然,王稽车马才走出去十多里地,背后马蹄声响,正是魏冉派遣二十余骑飞奔而来。他们又把车里车外搜了一圈,没有发现外国人,这才转身离去。王稽感叹道:“范雎真是神机妙算啊!”

巧进说词把面见

当时秦昭王已经在位三十六年,秦国如日中天,朝廷上下人才济济,但是昭王身居宫中,又被权臣贵戚包围,再加上战国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谋士说客实在太多,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辨。

一时间,秦国的统治集团对来自各诸侯国的宾客辩士,没有太多好印象。尽管范雎用尽心机,还是无法向秦昭王陈述安邦定国的大计。

有一次,范雎通过王稽向秦昭王举荐自己。王稽跟秦昭王说:“魏国的张禄先生是个人才,他想拜见大王。而且他讲了,秦国危在旦夕,只有他才能解救。但是他的办法只能当面说,所以想见大王一面。”

可是秦王在位三十多年,已经是老油条了,不理睬这套把戏。范雎没办法,住在农家乐里,吃着粗茶淡饭,在焦虑烦躁中挨了近两年。

这段时间秦丞相魏冉夺下了齐国两座城池,扩大了自己的封邑,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范雎一看,这是一个好机会。通过这一段时间他对秦王的了解,他决定给秦王上书,并且相信自己这一次上书定能为秦王所重用。

他给秦王写了封信,信中写道:“使自己殷富者大多取之于国,善于使国家殷富者大多取之于诸侯。天下有了英明的君主,诸侯就不能专权专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主善于分割诸侯的权力。良医可以预知病人死生,明主可以预知国事成败。有好处的事儿就去干,有害处的事儿就想办法除掉,有疑惑的事儿就稍加试验。即使舜和禹再生,也不能改变这种方略。如果我讲的这些,对于治国兴邦之大业无效,我愿意接受最严厉的处罚。”

范雎的这番话刚好说到了秦昭王的心坎上。魏冉这样的权臣,权力太重,正是他所担心的。于是,秦昭王先赏赐了王稽的推荐功劳,然后专车召见范雎。

作死的话有奇效

范雎对进入秦宫早已成竹在胸,所以装傻充愣,直闯宫闱禁地。这个时候秦昭王被众人簇拥着从对面来了,范雎故意不闪不避。

一个宦官见状快步上前,大声呵斥。谁知范雎反唇相讥:“你们秦国什么时候有大王?我只知道有太后和魏丞相。”说罢,他继续前进。

范雎这句话可真冒风险,大王在位三十六年你没听说过,还当着面说,这不是作死吗?

但是这一句颇似冒犯的话,恰恰击中了昭王的要害,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昭王听出了范雎的弦外之音,不但不生气,反而把他引入内宫密室,待之以上宾之礼,促膝长谈。

范雎颇善虚实之道,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亦张亦弛。昭王越是急切地请教高见,范雎越是慢条斯理,故弄玄虚,一连三次都不肯正面回答秦昭王的问题,直到秦昭王苦苦祈求才开口说话。

范雎说:“当年姜太公见周文王之前,为什么化装成渔夫跟那儿钓鱼?因为他知道自己跟周王没交情,不能贸然去见周王说事儿。等到跟周王同车回来被立为太师了,他才讲。也正是因为姜太公教文王安邦定国之策,周朝才可以灭掉商朝。要是文王当时没搭理姜太公,那就是周朝没有得天下的命。”

这一番话真是挠到了昭王的痒痒肉,把他跟古代圣贤相连,既满足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那意思就是说,你用我你就是文王、武王,你要不用我那你就是桀、纣。

充分铺垫之后。范雎才接触实质问题,点出了秦国的弊端隐患:“大王您不但畏惧上面的太后,还被底下的群臣蛊惑。如果让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下去,别看秦国现在强大,照这么发展下去,迟早要亡国。”

范雎讲的这些弊端确实有,但并非治理秦国的当务之急。而范雎之所以要大论此事儿,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强干弱枝迎合秦昭王。秦王爱听什么,他说什么。与此同时,范雎借机推翻将来自己立足秦廷的政敌,确立自己在秦廷的地位。谋略家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秦昭王推心置腹:“秦国僻远,寡人愚下。如今得以受命于先生,真乃三生有幸。自此之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愿先生悉教寡人,万勿疑虑。”这意思就是听你的了,没二话。

范雎虽然已被秦昭王信任,但是刚来没多久,就老是说他妈他舅舅的坏话确实不太好。因此不能过度谈论秦国国政,只能在外交上给秦王出谋划策。

范雎再次分析了秦国的优势:“秦国有地理上的险要,军队又这么能打,但为什么还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地位呢?这是因为大臣没给您出好主意。比如你们的丞相就喜欢越过三晋去打齐国,这不就跟秦穆公越过晋国去打郑国一样吗?不能这么干,应该和远处的对手拉好关系,让他们别捣乱,然后专门揍几个挨得近的邻居。这就是所谓的远交近攻。”

范雎不仅为秦昭王提供了战略,还列出了具体方案:

首先,一个劲儿地揍韩国和魏国,这两个是秦国的心腹大患。然后北上收拾赵国,再南下教训楚国,遏制各国发展。当韩、魏、赵三晋和楚国都归附于秦之后,再去找最远但是最强的对手——齐国——的麻烦。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就完全按照这个顺序走的。

秦昭王一听非常高兴,就拜范雎为客卿。范雎在秦国当上客卿,只是施展手脚的开始,接下来广阔天地任他驰骋。那么,他在秦国建立了什么功绩,又做了哪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