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 »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全文在线阅读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蒋介石的亲族关怀

关灯直达底部

林桶法[1]

前言

蒋介石(1887~1975),奉化溪口人,溪口位于浙江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以剡溪得名,镇中有四大姓:蒋、张、任、宋(加上单姓为溪口五大姓),父蒋肃庵(肇聪),母为王采玉。蒋自崛起掌政以来与嫡系及地缘关系的网络常成为学者讨论的重点,[2]由于蒋重用黄埔的嫡系,1949年大陆来台的省籍中以福建、浙江、江苏省籍居多,[3]其侍卫中亦不乏浙江人,[4]因此有重私军、重地缘之嫌,是否如此,亟待更多学术的讨论。[5]

蒋自留日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奋斗,但对奉化故乡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对母亲有深深的爱念,对乡里父老有几分的尊重与情谊,这样的情感,使奉化成为其受挫的避风港,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回奉化还有政治操作的意义在内,三次下野选择回老家,在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期间曾多次还乡,成为衣锦还乡传统士绅的表征。期间,亦不乏对乡里亲族的具体贡献,成立武岭学校,提供名额免费让乡族就学,对族系谱的编订甚为用心,对于家族间的照顾,从经济的支助到政治的照顾,这些是蒋重亲情的表现,还是受传统士大夫(如曾国藩)的影响,值得探讨。

过去对于蒋亲情的描绘,大部分是稗官野史之谈,本文主要从日记与家书等一手资料来了解其亲族关怀,希望藉此探索其内心的真正情怀。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其在奉化的亲族,以蒋对母亲的眷念、关心亲族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至于蒋的婚姻关系,妻妾有毛福梅(1883~1939)、姚冶诚(1897~1966)、陈洁如(1905~1971)、宋美龄(1899~2003)。儿子有蒋经国(1910~1988)、蒋纬国(1916~1997)。妻舅有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毛懋卿(曾任黄埔军校总务)。妻姊妹有宋霭龄、宋庆龄。连襟有孔祥熙、孙中山。妻舅及连襟方面的互动部分将另文讨论,蒋对经国与纬国及孙子的教养亦将于另文讨论。

一 蒋在奉化重要的亲族网络

由于蒋的父亲肇聪(1842~1895),在蒋9岁时就去世,本文家族中主要探讨蒋的母亲及兄弟姊妹的网络,其他族长之间仅以概述方式处理。蒋兄蒋介卿(1877~1936),曾中过秀才,毕业于四明专科学校法政科,做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和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1921年蒋介卿被广东省公署政务厅长古应芬(湘芹)推荐任琼州(今海南)文昌县知事,后又被举荐担任英德县县长。上任后因处事不佳(与贪污有关),被撤职。1928年5月,担任浙江海关监督,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闲缺。

蒋介卿与元配孙氏生国秉,又名国柄,字空华,毕业于上海中山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八师少校参谋、中校团副、江西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参议等职。其在家族安排下与羊头孙氏成婚,不久离婚,又娶萧王庙孙益甫次女薇美(蒋日记常写成薇梅)为妻,生一子四女,子孝伦,女静娟、志伦、环伦、明伦。蒋国柄于1982年3月病死于台湾。

蒋与同父异母蒋介卿之间有着矛盾的感情,基于亲情不得不尊重,但其兄的表现则令蒋感不满,1920年11月23日,谈家事,对胞兄多怨语。曰:“吾兄之品行心地,未能平实光明,无可讳言者。”[6]1920年12月2日,以将赴沪,辞别兄,央请督修屋宇,但其兄推卸祠堂董事,叹曰:“彼顽固性成,一味谬执,致母亲叹恨不已。此人不可以感化,惟有怨命苦耳。濒行时,见母亲怜怜不忍舍之颜色,与胞兄恶劣之情态,几乎使我昏晕。家族之害甚矣,尚何言哉!”[7]

1921年6月14日蒋介石生母王氏去世,他在亲撰的《哭母文》中曾提道:“先考中殂,家难频作……内弥阋墙之祸,外遇横逆之侮。”这段文字刻于蒋母墓庐“慈庵”,隐含对乃兄介卿的指责。[8]此外当其兄任官或在家主事时,要求必须按法律制度办理,不可便宜行事。由于武岭学校兴建校舍,初逢北伐统一,学校董事趁机登广告,蒋甚不乐,于1929年2月3日,电嘱孙余生做主承包,不必登广告提标,并指责不应以蒋主席名号招摇,以后诸事勿登报为要。1933年11月12日,蒋电蒋介卿:现在我当国事更应以身作则,照规纳粮。[9]

但因蒋经常在外,家中许多事务乃由其兄管理,对其兄亦有感情,亦常电报问候或告知一些在外的讯息。1934年3月31日,蒋电蒋介卿:清明节不克回乡扫墓,勿候。1935年12月2日,蒋电蒋介卿已派人送人参至家,请静养。[10]蒋介卿1936年12月27日因听到西安事变的消息中风去世,蒋在日记中记道:“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人犹不愿使余闻知,呜呼!兄弟三人,今只残余一人矣,蒙难之中,使病兄惊悸,致其速亡,但余出险之讯,彼已闻之,当可慰其灵矣。”[11]为表示其敬重,1937年4月14日,介卿出殡当天,蒋介石在溪口主持葬仪,许多人藉此机会前来致意,党政要员冠盖云集,签到的有林森、居正、阎锡山、冯玉祥等。溪口街上车水马龙,武岭学校童子军全部出动,上街站岗,维持秩序。[12]

蒋介卿与继室单氏生有一个女儿,名叫华秀,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系,经李宗仁介绍,嫁给了桂系白崇禧的外甥韦永成。韦永成在抗战时曾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国共内战期间随政府来台,蒋的家族聚会常邀华秀一家参与,但因韦永成参加桂系,蒋较少与其往来。

姊蒋瑞春(1874~?),嫁宋周运,宋氏曾任蒋家丰镐房管家,共有三子一女:长子宋涨林,在盐务部门工作;次子宋涨生,在蒋家丰镐房当账房;三子宋祥生,在宁波农业银行当职员;女儿宋林香,务农,嫁给邻村王阿孝为妻。

妹蒋瑞莲(1890~?),嫁竺芝珊,竺氏与蒋介石关系很好,曾任蒋纬国的教习、佛山筹饷委员、苏州税务局局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津浦铁路车务总段长等职。子竺培风,上海万竹小学毕业,17岁和蒋纬国一道进苏州东吴中学,其后进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学英国伦敦,先读伦敦大学,后转到剑桥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回国,适逢抗战后期,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蒋委员长特命竺培风参加空军学习飞行,派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威廉机场等地见习,经过初级、中级、高级等阶段的飞行训练,学成后返国,被任为空军二中队少尉飞行员。抗战后期在二中队做B-25中型轰炸机的飞行员,驻扎汉中、梁山等基地。1947年1月8日赴西安,12日由西安飞返徐州,因飞机机件故障,坠落于开封以西20公里的韩庄附近,不幸罹难。蒋在奉化的重要亲族简单列表如下:

蒋中正在奉化重要亲族表

注:虚线为配偶。

二 蒋对母亲的眷念

蒋母王采玉(1863~1921),奉化葛竹人,1886年再嫁给蒋肇聪当侧室,1895年肇聪去世后,蒋家的事业由蒋介卿负责,从小蒋介石与蒋母相依为命,蒋经国曾提到其父亲说过:“先妣之苦节与中正之孤露,有非他人所能想象及之。”[13]蒋对母亲甚为依念,民国之后蒋虽忙碌于革命事业,但在母亲在世时,常回老家探望其母。孙中山也知其孝顺,1916年9月,王太夫人生辰时,赠“教子有方”四字,由朱大符作跋。1913年11月9日,为王太夫人50岁生日,蒋因二次革命失败流亡在外,未能庆祝,1918年55岁时始庆祝,孙中山赠联,当年蒋修宗谱,孙中山题“广慈博爱”,悬于祖祠。[14]1921年5月因母病,大部分时间都在奉化侍奉母亲,为其拍背、喂药、喂食,1921年6月14日其母去世后,蒋在《哭母文》中提道:“环武岭二十里外之桥梁路亭,其十之八九皆为先妣所创建,迄卧病中,尚出巨资捐助方桥之公益医院,倡建百丈沙之慈云亭及武岭茶亭,临终惟命以遗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以教育乡里子弟之力不足以求学者,其对社会事业之尽力,益如是也。”[15]蒋对乡里的情怀,与其母的慈悲及宗教信仰(其母曾皈依佛教,深受佛教布施观念的影响)不无关系。母亲去世后在家中守灵,夜思其母痛哭不已。守灵期间,除亲自督造墓地外,并邀集村里之贤者,筹办丧事。11月21日安葬,陈果夫、戴传贤、居正等皆来会葬,孙中山亲写祭文,并题“蒋母之墓”碑。其后每次回家必往王太夫人墓拜祭。1922年4月27日,回家至王太夫人墓,见四周有许多不平的坑洞有积水现象,即请人整治,并亲自种树。为奉祀祖灵,1923年建慈庵,12月落成,庵之门额由谭延闿书,中堂挂孙中山赠的“慈云普照”匾。蒋每次回家均至慈庵小住,对慈庵亦极为保护。1932年2月9日,电邓锡侯:“孝忠回乡取物,以时局促未及奉函为歉,沪案发生乡间必多谣言,但以弟度之,决无他虞,请家中放心勿念,对慈庵保护须令周密,但不可慌张,免启乡人耳目。”[16]

从以下几处更可看出其对母亲的眷念。

(1)从蒋与毛、姚争执看蒋母的影响。

蒋生性孝顺,凡是妻妾有忤逆之事,蒋都不能接受,有时对妻妾不满,但只要其母亲出面,蒋大都妥协,对于元配毛福梅尤其如此。毛氏的婚姻是王太夫人做主,早年蒋与毛也有过快乐时光,然自民国之后关系渐淡,渐行渐远,1921年5月4日蒋日记记道:“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以刺激神经,此次因事寻衅,又与我对打,实属不成体统,决计离婚,以蠲痛苦。”[17]1921年6月3日,“骥母亲之再起,乃顺从舅父劝导,暂弃离婚无上之决心,接毛氏回家侍养,以安母心”。[18]

1921年6月14日,王太夫人过世,11月底蒋与毛福梅离婚,蒋在1921年11月28日日记:“自至老屋向孙氏舅母发脑,方能解决,然已不知费了多少精力。”[19]

蒋与姚冶诚的问题,主要因为姚好赌,个性较刚毅,虽敬重王太夫人,但并未尽心服伺。1920年6月22日蒋母疟疾复发,寒热大作,自承不孝之罪,并责怪姚氏,23日日记:“冶诚又来讨气,彼妇凶悍忍(任)性,不可名状,得罪于我,得罪于我母,使我母病重,心恨我置妾之罪大矣。”[20]

(2)念母与怀母。

自其母去世后有几种情况特别怀念其母亲。

其一是母亲的诞辰及忌日。1931年12月14日日记:“明日为阴历十一月七日,我先慈之诞辰也,夜梦见母,痛哭二次,醒后自责,曰余更悔不孝罪大,国乱而身孤,致负我先慈,亦但有痛楚而已。”[21]1955年6月14日,逢蒋母逝世34周年忌辰,蒋日记写道:“中午召集经、纬两儿、孙媳与华秀(蒋介卿女)、薇美(蒋国柄妻)等在后草庐祷告,但愿父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慰也,未知今日故乡庐墓究竟如何矣。”[22]

其二是农历年前夕。1948年2月9日日记:“本日为旧历年大除夕,曾忆二十一岁考入保定军校未能回家过年,因之家中先慈与前妻皆在此夕晚餐时对泣,乃竟不食而眠,想见家中孤苦与慈爱情形,每念及此不胜其不肖忤逆之毁,然已无及矣。”[23]

其三是蒋的生日。1933年11月2日日记:“今日为四十七岁旧历生日,追念先太夫人不已”,曰:“先慈养我教我,而我之事业至今未有成就,何以告慰慈灵,经儿留学俄国,回家无日,不孝之罪,更何以堪。”又曰:“母子之情本于天性,久而弥切,为人子者亲在时可不孝乎,如中正今日追念则悔之晚矣。”[24]1955年10月31日,逢其生日,蒋在日记中记道:“朝课后进膳,以昨为旧历生日,故禁食,以纪念先慈养育之恩。”[25]

蒋在生日当天,为怀母恩,早餐通常不吃饭,以表征其母生子的辛苦。并将思母之情化为精进的力量,使其不致懈怠。

其四是见景生情。1931年11月28日,晚独坐叹曰:“余近来甚为我儿经国忧虑,呜呼经儿为吾母所最疼爱者,余乃弃之于外邦,中正不孝之罪于此为甚,究何能安于余心哉。”[26]

1931年12月22日日记:“久不谒墓,时生愧悔,今得告归母灵妥乎。”[27]

1932年1月3日日记:“昨晚晏集族中兄长,因益思念母氏不能成寐。”[28]

1934年12月15日日记:“与甥培风游览小红山浩气楼与阵亡将士公墓,今日为先妣王太夫人七十晋一诞辰,追念母德无时或已,今日尤思亲倍切。正午由京乘机出发,以天阴雾,故飞行甚慢,二时半方抵沪,六时到杭再飞向奉化武岭故乡,夜十时半到家,备礼物虔诚祭祀。”[29]12月16日日记:“下午移驻慈庵,供奉慈灵,听鸟鸣、风声幽静极矣,久未享此清福矣。”[30]

1949年4月25日日记:“谒母墓告别依依不忍舍,似有母灵慰留之象。”[31]

1952年11月2日日记:“本日为旧历九月十五日,实为余六十六岁之初度,每念母氏生育辛劳无以为报,时用愧悔,早餐仍如往年向例禁食。”[32]

(3)读书不忘思母。

1929年4月2日读《菜根谭》曰:“将印送于妻子及同志,以传慈母之教也。”[33]1929年12月21日读《孟子》,写王太夫人家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于蒋母教子图。[34]1931年3月15日读《离骚》,曰:“父母者人之本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负母也,余今看《离骚》而念母,司马迁论屈原之言亦能说其情感。”[35]1931年6月14日读《孝经》,曰:“甚久不读此书,今日为先慈忌辰而读之,益决其尤增人之孝思也。”[36]

蒋经国提道:“我回国以后,父亲又要我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尤其对前者特别注重,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戒,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37]

三 地缘情怀与关心亲族的具体表现

(一)重用浙江人

虽然蒋自掌军事大权之后,其用人以黄埔军事为主,但绝大多数所用军人,已经打破地缘观念,干部不限于浙江人,如何应钦为贵州、刘峙为江西,顾祝同、王柏龄、钱大钧等为江苏人。[38]但蒋对于奉化人则特别有感情,先后重用过两名葛竹读书的同学,一是其堂表弟王震南。1924年1月24日,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写信邀请王震南去广州帮助筹建工作。王震南毕业于浙江法政学堂,1924年6月16日军校开学,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军监,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将军法处长,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军政部军法司中将司长,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三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抗战胜利后任上海特种刑事法庭庭长。[39]另一个是王澄莹。1899年,蒋介石入溯源堂读书,王澄莹既是私塾学生,又作姚宗元的助教,与蒋介石有同学、师生之谊。1926年11月,蒋介石率北伐军战胜孙传芳的主力,攻克江西南昌,革命发展需要用人之际,把王澄莹召到北伐军总司令部行辕担任秘书。1927年6月,改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1930年12月,蒋介石深感家乡浙江财政工作十分重要,特派王澄莹来杭州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任财政厅长,后又兼任浙赣皖苏四省农民银行董事长。1933年葛竹王氏重修宗谱,王澄莹任修谱总裁,请蒋为新谱作序,蒋慨然允请。蒋介石鉴于西南在抗战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派王澄莹去贵州担任财政厅长,后改任中国农民银行常驻监察人。1949年春,王澄莹随中国农民银行迁往广州,后辗转香港到了台湾。

蒋介石得势后,曾多次到葛村探亲访旧。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于12月22日回到溪口,在家仅停留几天,还抽出两天时间,去葛竹探亲。在葛竹拜谒了外祖父母坟墓,翻阅了王氏谱牒,看望了舅父。1949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离开家乡之前,特地去葛竹辞行,留宿一夜,依依惜别。

蒋介石对于竺培风照顾有加。1939年,8月16日电柏林谭伯羽先生转纬国:近接培风来函其身心似因悲伤致疾,假期中望即赴英与其伴游以慰之。8月20日又电纬国:培甥为何到法学法语,希约其即日共同回英学习,不可待有事再行。

除了奉化溪口之外,蒋较重用的浙江人列表如下:

续表

上表只是其中之一部分,确实蒋重用浙江人,蒋在步入统治权力核心的过程,浙江籍的各种势力对蒋的支持的确对他迈向权力的高峰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不同势力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对蒋的支持虽然是一种政治价值取向的认同,但某一部分也有利益互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因为浙江地区在政局的发展上逐渐重要,重视浙江人士也有强化国民党中心统治的需要。根据王奇生的统计,国民党执政期间的政务系统中,浙江人的优势也明显可见,国府历任内阁阁员籍贯中广东24人,占22.01%,浙江14人,占12.84%,排名第二。[40]蒋统治大陆时期浙江奉化出生的将军就有55人,特务系统中亦不少,奉化江山籍者如三毛一戴(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

分析其原因有三:其一,蒋重乡谊。北伐之前虞洽卿的女婿盛冠中赴广东见蒋,其与蒋面晤后深觉得蒋很讲交情,对浙东乡情看得很重。[41]

其二,浙江自清末以来已逐渐发展,浙江人在西潮的影响下,人才甚多,蒋在当政之前浙江的各类人才本身在范围内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1935年至1936年浙江省国民党员人数均超过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江苏省。蒋当政后起用或重用浙江人是有一定社会基础。[42]

其三,互为引介。蒋重用奉化人为干部,这些干部又基于情谊引介许多同乡,甚至有人认为侍从室的用人大部分与俞济时有关。有认为是安全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蒋的口音甚重,侍卫中如为同乡较容易了解蒋的指令。

此外从上表的重要人才而言,虽有乡谊,但这些人的所学经历均符合任用资格,表现亦佳,因此蒋对浙江有很强的地缘认同,但这种认同显然并没有超越蒋的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

(二)关心亲族的具体作为

蒋关心乡里的具体作为甚多,其中有赠亲友年节金、协助建设、战争摧残后的复员、对于亲友的悼念等举措。1942年1月16日,蒋经国电蒋询赣县被炸损失情形及各亲友节金应秘密照送。1940年8月17日,奉化县长俞隐民电蒋16日敌机炸毁武岭学校教室6间,人民无死伤,已派员妥理善后。[43]以下为蒋介石与蒋经国及蒋纬国的往来家书,可以从此看到其对家乡亲友的悼念与照顾之情。

1937年3月28日,蒋与经国的电文:莫斯科蒋大使请转蒋经国兄:闻兄回国在即,家中上下皆甚欢慰,大舅父已于去腊二十七日逝世定下月十五日安葬,望兄能于此期回家。

1938年2月27日,电蒋经国:接阅莲姑逝世甚悲痛,希代我经理其丧事,但战时应格外从俭,切勿奢侈以免外人指摘或暂厝殡待培甥回国再安葬可也。

1939年12月13日,电经国:接张恺电称家中被炸,尔生母恐有不测,希即请假回家料理一切为要。

1939年12月14日,家事至此悲戚已,惟事由天命只可达观处之,当以报国者报家也,家中丧事在此乱时一律从俭从简,不宜张皇登发讣报免敌多一宣传材料,我意世事前途不能预测如能从速安葬更望葬地可在摩诃殿后面大树附近,此地幽静必能安定也,如何望与大姑母商定可也,将生甥伤势如何甚念,代慰其家属。[44]

1939年12月5日,刻接张恺君电悉,将生亦逝去甚悲,姑丈母必更悲恸,奈何,对于将生丧事应由我家出费办理,其他被难遭炸各家,亦可由我家先拨救济费一万元公平分发,并劝各家户现在不可在旧基地建造新屋,以免敌机再来轰炸。[45]

1939年12月6日,将生丧费应全由我家支付安抚恤费待丧事后再定可也。家事处置可暂照前各电办理,其余由儿就近定夺,我对家务向来毫未过问,望与任、宋姑丈大姑等妥商后再定。

1939年12月22日,电纬国:华盛顿郭武官转蒋纬国君:溪口家中与乐亭皆被敌机炸毁,经国生母不幸在屋后单家墙门之侧墙压死,甥亦死,村约毁屋八十间,死人皆在三房与四房之间地区,余皆无恙,家中事已有经儿归家料理,丧事亦已办妥,勿过哀伤,望努力求学以报国家。[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