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墉,从钱俶归宋,任武宁军(今徐州)节度掌书记。太宗端拱二年(989),范仲淹生于徐州官舍,在他两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失去依靠,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长山(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更姓朱,名说。后来,范仲淹中了进士,历任州县长官,曾镇守西北边疆多年,对于安定边疆起了很大作用。西夏人说他“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敢轻易侵犯边境。当时民歌中也称赞他是“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英雄。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期,曾向仁宗提出一整套改革政治的主张,如“择官长”、“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等。这些措施,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一经仁宗批准颁布实行,便遭到保守势力的坚决反对,不到一年便失败了。
二、创作成就
范仲淹不仅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有名的文学家。诗文和词,皆有名篇传世。
(一)散文
范仲淹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论著和文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从事政治、军事活动的公文,也就是奏议、上书、表文之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别人写的祭文、碑文、墓表之类。这些文章,虽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史料价值,但总体上看,其艺术成就不是很高。
在他的文赋中,有不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如《岳阳楼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清白堂记》、《秋香亭记》、《临川羡鱼赋》等,而以《岳阳楼记》最为有名。试看中间两段文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本文虽名为“记”,实际是一篇即事和即景抒情的散文。上引两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在不同天气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见的不同景色,以回答上文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末段从登楼即景感怀翻出正意,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来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颇有文学意味。
(二)诗歌
他的古近体诗,收在《范文正公文集》中共有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有不少反映现实、关怀百姓疾苦的诗篇,如《四民诗》四首等。不过这些古体诗议论较多,缺少韵味。写得比较好的是一些清新可诵的绝句,如《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小诗写出了古代渔民生活的艰苦,同时用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生活地位对立的社会现实,语言朴素,对比鲜明,写得含蓄有力,耐人寻味。
(三)词
他的词作并不多,今存仅有五首,但内容较丰富,能以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入词,开拓了新的意境,是苏轼词风的先行者。如: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前者写秋天景色,借以抒发自己的羁旅愁思、乡思离情,情景相生,笔调缠绵悱恻。后者写戍边生活和边地风光,景色雄奇阔大,心境苍凉悲壮。这两首词所开拓的意境,都是前人所未有的。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脱脱等:《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中华书局,1977年。
(二)作品
1.《范文正公集》二十卷,《范文正公别集》四卷,《范文正公政府奏议》上、下卷,《范文正公尺牍》上、中、下卷,《四部丛刊》本。
2.唐圭璋:《全宋词》(范仲淹词),中华书局,1965年。
(三)其他
1.詹安泰:《读范仲淹的两首词》,见《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傅经顺:《唐宋文学欣赏》,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