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体诗”代表作家王禹偁
一、生平事迹
北宋初期,在诗歌领域里,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以王禹偁为代表,学习中唐的白居易,称为白体;一是以杨亿为代表,学习晚唐的李商隐,称为昆体。
王禹偁生于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954),死于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1001),是宋初最早起来以复古旗号反对西昆体绮靡诗风的优秀作家。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出身以磨麦制面为生的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王禹偁三十岁,考取进士,开始走上仕途,任右拾遗(谏官)、直史馆(史官)时,曾先后奏上《端拱箴》与《三谏书序》等。在《端拱箴》中,他希望宋太宗不要想到自己乘坐漂亮的车马,居住豪华的宫室,而要想到贫苦百姓的屋子还四面都没有墙壁;不要想到自己修建多么高大的台榭、多么宽广的池塘,而要想到流离失所的人民连立锥之地都找不到。他还指出国家府库里的财物,是民脂民膏,不应该随便浪费。他刚直敢言,后多次被贬官。宋真宗时,他又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不久,因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后迁调蕲州(今湖北蕲春),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八岁。因为他最后的官职实际上是黄州知州,后人往往称他为“王黄州”。
二、创作成就
王禹偁一生著述颇多,史学著作有《建隆遗事》、《五代史阙文》等,诗文集今存《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十三卷等。“小畜”意为不能蓄大,所蓄狭小,是作者生前整理文集时从《易经》中所得。用它作为集名,以寄寓自己有文才而不得行其道的感慨。
(一)诗歌
他出身低微,出仕后,又“八年三黜”,备受坎坷。这使他能了解人民疾苦,对当时社会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示子诗》)。他早年学习白居易的晚期诗风,以唱和为主,成就不高。后来转而学习白居易的早期诗风,继承“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又进一步转而学习杜甫,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试看淳化三年(992)十二月他贬官商州(今陕西商县)时所写的《感流亡》一诗: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诗中描写一个农家的流离失所,表示了对人民的关怀同情和痛苦的自我谴责,既有很强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人民性。其他如《对雪》、《对雪示嘉祐》、《十二月二十日作》等,也都是反映民间疾苦的好作品。
王禹偁在风格上也学习白居易的诗风,有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如《畲田词》,热情地歌颂人民集体互助的艰苦而欢乐的劳动,读来觉得清新生动,是名副其实的“田歌”。
此外,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如《村行》、《寒食》等,也都写得简洁清丽,秀韵天成。试看《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诗人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第二年,即宋太宗淳化三年(992)。诗中反映了作者落职他乡时所产生的乡思之情和寂寞之感,但用笔很含蓄。全诗不仅意新语工,情景妙合无垠,而且笔调清新明快,完全和风靡宋初诗坛的西昆体划清了界限,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这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但总的来说,王禹偁的好诗不多,缺点是粗疏、平弱。
(二)散文
王禹偁的散文创作也有一定成就。他论文主张“传道而明心”,传古人之道,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对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为文要“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发挥了韩愈论文中“文从字顺”的一面。他的散文如《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录海人书》等,都有充实的现实内容,语言也平易畅达,与其主张是相符的。
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中,作者通过寓居竹楼所领略到的独特风光和琴棋雅趣的描绘,勾勒了一个有高情旷怀的文吏的儒雅风流。文章多用排比,文笔简洁而富于诗意。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脱脱等:《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中华书局,1977年。
2.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1981年。
(二)作品
1.《小畜集》、《小畜外集》,《四部丛刊》本。
2.王延梯:《王禹偁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三)其他
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