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京:为俄罗斯而生的万人迷 » 普京:为俄罗斯而生的万人迷全文在线阅读

《普京:为俄罗斯而生的万人迷》7 从幕后到台前

关灯直达底部

初现铁腕之风

走近叶利钦,是普京人生走向辉煌的重要开端。只是,他并非一步登天,在辉煌之前仍需诸多磨砺。

普京在总统办公室工作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可仅凭这些就能成为“非常重要的人”吗?显然不能。领导看重的是能为自己排忧解难的员工,虽然领导也喜欢任劳任怨,只顾低头看路的员工,不过若能时不时地抬头看天,便证明其头脑的聪颖,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为领导的心腹,晋升之路也会越发宽广。无疑,普京就是这样一个可成为领导心腹的人——他帮叶利钦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那是1998年的“钢轨革命”。

当时,俄罗斯每个地方的官员都是由当地选民投票直接选举出来,作为俄罗斯最高权力机构的中央政府失去了官员的任免权。其实,这样做在某一程度上可体现出民主的特性,然而也有其弊端所在。

虽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官员,可令官场更加规范、透明,但由于中央政府失去了任免官员的权力,不少地方官员开始不受管束,这让中央政府十分头疼。

当时,俄罗斯的经济仍是持续赤字,中央财政非常紧张。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重振经济,所以对地方上的财政拨款很难全部都做到按时供给。由于政府没有了任免权,再加上地方政府很难从中央政府中获得利益,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更是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几方面因素的组合发酵,导致各地方的分离势力也都开始活跃起来。

逐渐失去对地方控制的中央政府,面对日趋强盛的地方政府,一直在想着行之有效的解决之法。是时,地方政府甚至认为自己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同时考虑到中央政府既没办法撤销他们的官职,又不能及时为他们提供资金,所以他们更加嚣张,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中央政府都找不出合适的条款给予他们惩罚。

量变引起质变。到了后期,地方政府逐渐开始公然藐视上级权威,不仅不执行上级命令,还理直气壮地公然与中央政府反着干。他们不断挑衅,且还将中央驻联邦主体的代表驱逐出去。原本,地方政府需要向上级缴纳一定的税务,但后来他们拒绝继续上缴。非但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越俎代庖,插手国家的外交政策。

在地方分裂势力的挑唆之下,地方政府暗中怂恿人民罢工抗议。如此,西伯利亚、俄罗斯北部地区的煤矿工人纷纷罢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这股罢工浪潮很快席卷了俄罗斯所有的煤矿地区,几乎所有煤矿工人都加入到这场罢工活动当中,他们高呼着“叶利钦下台”、“偿还工资”、“改变现在的经济政策”。这样喊喊口号并不是他们的宗旨,他们希望让中央政府知道他们的厉害,于是切断了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的交通线。这场浩大的罢工活动,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钢轨革命”。

这场罢工活动,导致俄罗斯的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交通不畅也使得商品无法运输,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燃料供应不足的情况。这下,中央政府彻底慌乱了。而中央政府一慌,正中地方政府的下怀,早就对中央政府心怀不满的地方政府开始了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坏活动——一些地区纷纷采取了紧急措施:斯塔夫罗波尔地区政府发出禁令,禁止任何人将食物运出城外;作为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的伊柳姆日诺夫,甚至打算趁乱独立。

情况越来越危急,再不想办法控制局势,任由事件发展、升级,后果将不堪设想。危难关头,叶利钦想起了当初冷静杀死野猪的普京。当初那么危急的关头普京都可以沉着冷静,应对一切,此时他也许能想出万全之策,帮中央政府渡过眼前难关。

刚刚担任总统办公厅第一主任的普京,在首次担任如此重职之时便被叶利钦委以如此艰巨的任务,这对他本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若换旁人,难免慌乱阵脚,但普京镇定自若,他知道,情况越是不利,就越需要冷静下来,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分析问题。

普京意识到,“钢轨革命”最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是阻止分裂主义活动。这次事件主要是有分裂势力从中作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俄罗斯像苏联一样解体。故此,必须要控制这些分裂势力的继续扩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俄罗斯国内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可预测的巨大动荡。不仅如此,俄罗斯甚至可能如他们所愿被肢解,到时俄罗斯的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统一都将成为泡影。

想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也随之暴露出来,普京连夜制订相关计划,在他强硬的手段之下,各地方政府企图趁乱独立的计划被彻底压制了。这是普京第一次展示他的铁腕之风,他的机智果断,成功缓解了俄罗斯的不安局势。不过,普京过于强硬的手段,也很快便遭到强烈的批评。他们说普京是“帝国主义者”,严厉斥责其实行的强硬政策。

普京并未因这些负面声音而放弃,相反,他继续使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那些顽固分子。很快,他下的这剂“猛药”就发挥了作用,那些与中央作对的地方政府,一改当初不合作的姿态,慢慢地向中央政府屈服、靠拢,彼此间的关系也开始趋于缓和。

普京施用强硬的政策,带领着俄罗斯走出了当时的困境,但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首脑人物。要知道,这些人不好惹,可能会在背地里捅刀子。可普京并不介意,因为他出色地完成了叶利钦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赢得了总统的信任,比起被其他人憎恨,当下被总统赏识才是最重要的事。

当然,为总统办了大事的普京更知此时绝不能沾沾自喜,暗地里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稍有风吹草动,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是时,他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谦虚谨慎。

在总统办公厅任职期间,普京为人处事一直很低调,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这与他爱上电视上露脸的恩师索布恰克截然不同。他也很少发表文章,并从没有表露过任何政治野心,这也是叶利钦重用他的主要原因。

1998年7月25日,预备役中校普京迎来了再次晋升——被叶利钦提任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其实,原本叶利钦打算授予普京少将军衔,但他拒绝了。因为将一名中校直接提升为将军级别不符合相关规定。有人曾质疑普京,说他担任联邦安全局局长这么高的职位,可还只是预备役中校,过低的军衔实在不合原则。

普京不介意他们的偏见,在他看来,能否胜任局长一职与军衔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想要获得下属乃至更多人的认可,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用优秀的工作业绩去证明才是关键。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前身,即是普京当初任职的克格勃,而其权力也如同克格勃一样大。

当初,普京在为克格勃工作的16个年头里,克格勃在他心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今来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大楼,他思绪万千,这里曾是克格勃的总部,也曾是普京的梦想之地,这里安放着普京往昔的青葱岁月,更满载着他美好的回忆。他上任的第一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回家了。”是的,他回家了,回到了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家”。

普京是前克格勃特工,但他这次上任,很多人却并不看好。原因很简单,普京离开克格勃已经将近10年时间,这段时间里克格勃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克格勃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较先前有很大不同。除了这方面的巨变,还有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克格勃中老资格的特工们,会听这位新上任的前特工的话吗?

顾虑出现一大堆,可普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所有疑惑,他的能力完全可胜任这份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普京更加大范围地进行着改革。他最先着手来做的是裁员,将那些不肯听令的,以及冥顽不灵的老油条们全部开除,为安全局输送新鲜血液。接着,他将繁琐的部门予以调整,缩减了中央机构。考虑到之前的“钢轨革命”,普京扩充了各地方分局,增派人手,以防再度发生类似事件。

普京的一系列改革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赞扬,凭借着出色的政绩,他被晋提升为上校。其实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这对普京来说已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代表叶利钦已经把他划归到亲信行列。

从1996年到1998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普京共换过3个职务,而无论担任什么职位,他都尽职尽责。这位克里姆林宫的“狠角色”,让很多人侧目而视,此时的他也算是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了真正令人赞叹的政治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