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冬在法国巴黎佛教美术会讲──
一 美与佛的教训 二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三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四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的文学美 五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的艺术美 六 结论
一 美与佛的教训
佛陀教诫诸弟子,作不净观,观人的身命,以及万有的身命,皆为不净,使之厌离而不贪著。不净观即不美观,此即观人等自然界为不美;人等自然界既为不美,则依此自然界为质素而人造之技术的文艺等,亦无美之可言,自为当然的结论。且佛陀又说人或人而上的有情类,于五种官觉上,感的美色、美声、美香、美味、美触所生起之爱,与贪财、贪淫、贪名、贪食、贪睡,都称之为五欲。这两种五欲,皆是牵引人等有情流转于生死轮内,使其不能进化而达于高超之宇宙的。是则人类等自然界由佛陀的不净观说,根本上不承认人等宇宙中有美的存在。又由佛陀之五欲说,则以人等若误认为美,而起心贪欲,即为漏落于生死轮的苦因。故似乎我们在我们的宇宙中承认美的存在,以之而有审美爱美的心情,皆为佛陀所说之法中不容许的。虽然、此仅为大乘佛法对于低等不完美的宇宙,所下消极的、否定的观察,亦即为大乘过渡的小乘法观察,但决非如佛陀之普遍的、无限的宇宙观察。以佛陀所成就之最高的、完美的宇宙来比较观察人等的自然界,犹是进化未臻极高度的完美宇宙,故人等未可茍安于进化未臻高度的不完美宇宙中,不更求向上的进化。若为更求向上的进化,则自然方面须认清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不足贪恋,然后一方面乃能勇猛精进的以创建更高更完美的宇宙。故佛陀的法中,又表现为佛身相好的人生美,及佛国庄严的自然美,以为积极的、肯定的之进化趋向。譬之对于社会主张革命的一方面,消极的否定现在社会为不美,乃有必须打破之意义。一方面积极肯定将来社会为较美或完全美,乃有必须创成之意义。依此必须打破及创成的意义,乃有社会革命的实行,及社会进化的实现。佛陀是对于宇宙主张革命的,故对于人等的自然界观为不完美,使更进求佛身、佛国的完全宇宙;故以观不美为破坏之手段,要求由较美至于完全进化及建设之目的,以要求由较美至于完美。故佛法从积极上肯定了审美爱美的观念,而有佛教艺术美之涌现。
但佛身、佛国的完美宇宙,虽不是理想的、假说的,也有是已成的、且现存的,但其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原先是从我们一样不完美宇宙改良进化而成的,故我们的宇宙虽未见完美,须要更经重重破坏与重重建设,但已有进于较美而成为完美的可能性,故可即由人生未完美的宇宙,改进为较美以至完美的宇宙;并不是观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即可抛弃了离开了而别走到一个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中去,故此是佛法与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而又是与改革不良社会为良社会的社会改革家相同的地方。由此、远之可以庄严自然界而造成净佛国土为工作的菩提萨埵,叫做宇宙的更造者;近之亦可叫做社会的改革者,叫人们勿贪恋著已成的、现存的未完美的美,应发挥可由较美进至完美的可能性,不惮改地以创造更美更完美的人生美与自然美,这才是佛陀的教训!
二 佛陀法界之人生美
法界、谓一切法的总和,等于通俗所云的宇宙。故佛陀法界,即佛陀的宇宙。瑜伽等论、以佛陀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八十随形好,与十八不共法,三不护、四无畏等,描写佛陀的身及心之综合的人生美。佛华严经以如来现相毗卢遮那佛不思议法,如来出现等品表示之,而总略说为如来十身相海品,及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所谓:如来顶上有光照一切方普放无量大光明网等三十二大人相,眉间有遍法界光明云相,眼有自在普见云相,鼻有一切神通普见云相,舌有示现音声像云等相,腭牙齿唇等有示现不思议法相,胸臆等有吉祥海云等相,手有影现照耀云等相,指掌有现诸劫刹海漩云等相,阴藏有普流出佛音声等相,臀脾腨等有庄严海云等相,足有一切菩萨海安住云等相。略况为九十七大人相,广析为十华严世界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一一身分众宝庄严。
更以随好光明功德,显示由佛陀之身心美,与种种人生宇宙交涉而起之业用美,所谓:如来有随好名圆满王,随好中出炽盛光,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遇其光、闻其声、蒙其香者,皆得展转向上增进,成就善行。
即以如是色心、自他、主伴等,至无障碍之人生真相,以为相好庄严之佛法界人生美。
三 佛陀法界之自然美
摩诃衍经论中,叙述出过三界诸妙净土所有庄严美妙,深广无穷。华严经之世主妙严、华藏世界等品,尤敷衍无尽。所谓: 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宝网香璎周匝垂布,宝树行列,枝叶光茂,宫殿楼阁广博严丽,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众会咸集。
又如世界成就品中,所谓: 世界海起具因缘,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世界海体性,世界海庄严,世界海清净,世界海佛出兴,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转变差别,世界海无差别门。
广明无限虚空中无数无量之世界,如网珠交映,光影重重,相摄相入,相坏相成。即以一多、大小、永暂等互无障碍之宇宙真相,为常遍圆满之佛陀法界的自然美。
四 从佛法中流布到人间文学美
佛陀流布为人间之美的文学,有其次第。佛陀住世之时,虽已有贝叶书之写诵,且以有文饰才之大迦旃延,为十大弟子之一,然重在悦可众心之佛陀说法妙音,及一般听众对于佛陀之称赞歌诵,犹未具体表现于文学。已而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之三藏结集,尚传持于口诵,及著为质朴说理之经、律、论等。佛灭后五百年,有大诗人马鸣,著佛本行赞,文辨斐然,为一般印度人所传诵;于是佛教遂于印度民族中,发生伟大之美的文学。已而大乘之法华经、华严经、及称赞诸佛净土经等次第流传,在印度文学中乃呈深博雄丽之奇观。传入中国,于中国浓厚之文学风气中,演生为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诸派之学说,类皆臻文学作品之上乘,其影响于中国六朝、隋、唐以来之学者殊钜。尤以中国之禅宗文学为最奇特:一方则超脱一切经、律、论、疏之学说拘束,直探赤裸裸地佛陀真觉界;一方则应用风光景物,细语粗言显第一义。故既用当时的通俗话,以表其当时妙悟之真理,创成极优美之语体文学,又创成许多诗歌等形式的玲珑活泼韵文,开出一中国文学中特殊之面目。朝鲜、安南、日本等,皆承此流风。至由佛教之文学,成为西藏、蒙古、及锡兰、缅甸、暹罗等之民族文学,更不待言矣。
五 从佛法中流布人间的艺术美
艺术美、姑略分为建筑的、雕塑的、音乐的、图画的以叙述之。此等美术,皆滥觞于佛陀住世之时,若祗洹精舍、竹林精舍等,屋宇之建筑,以及灵鹫山等岩窟之禅室,今已为发掘古物者之所称道。他若佛史上有名的旃檀佛像的雕刻,比邱等读诵之有音律为节,起居之有乐器相应,而壁画亦发其端者。其后、与希腊、波斯等美术相影响,先有表现佛净土之宫殿建筑、形像雕塑,而佛教之音乐、图画等,亦以之日滋。中国承之,有梵呗等音乐,及诸塔像、图画等,后期演为真言宗的风尚,其四曼陀罗之陈设,三密相应之仪轨,尤完全以组织的调和的之建筑,雕塑、图画等艺术,以为体达其理观,摹写其实证之工具。至今考征之,由印度传于西藏之佛教艺术,及由中国传于日本之佛教艺术,为全世界之研究东方艺术者,所称美无穷者也!
六 结论
然佛法之文艺美,乃出于佛智相应之最清净法界等流者,应从佛教之文艺流,而探索其源,勿逐流而忘源,方合于佛法表现诸美之宗旨,是则所应郑重申明于研究佛教美术诸君之前者也。(见海刊第九卷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