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问题7:为什么人类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关灯直达底部

“单向表达不分析”,说明了刺激源的重要性。为什么在有效刺激的前提下,人类不能100%控制自己的行为呢?这要从我们的大脑开始解释。

大脑的结构

脑功能全图

按照目前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我们大致将人类的整个大脑分为三个中枢。

1.皮层:理性中枢

第一个中枢是感知和思维中枢,由皮层来担任。皮层包括: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其中:

额叶负责控制躯体运动,感官信息整合,以及高级思维决策;

顶叶负责接收躯体感觉,构造对世界的认知,比如空间感和方向感等;

枕叶主要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颞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语义情节记忆,以及处理和控制听觉相关语言。

我们人类独有的语言功能,其管理中枢全部集中在皮层中。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叶,视觉性(读书看报)语言中枢位于顶叶,而其视觉信息又来自于枕叶。说和写等运动语言中枢,则位于额叶。再看一看前面的图和注解说明,额叶主要负责的一项功能是“高级思维决策”,这也是为什么在微反应的体系中,将语言的表达列为经典社交表现,即最能被主观意志所控制的表达方式的原因。此外,额叶还是运动中枢,控制所有刻意的躯体运动。

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皮层的作用是:“想明白,做出来,说出来。”皮层控制的行为最容易做假,在观察是否说谎的时候最不能相信。 全身所有的骨骼肌运动,都是可以被皮层准确控制的;说话之前思考的内容、说话时声带的震动,也是可以被皮层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微反应的体系里“单向表达不分析”的原理。

2.边缘系统:情绪中枢

最接近皮层的脑结构是边缘叶,也被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负责控制情绪;控制与物种生存相关的行为,比如战、逃、性等;参与控制生物的部分自主功能,比如饥饿感、汗液分泌和心跳等;还与人类的行为动机、学习和记忆等功能相关。

边缘系统是由若干脑结构构成的一个集合统称,是根据其相似的主管功能来定义的 [1] 。这些功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能或几乎不能用主观意志来控制,皮层所下达的理智决策最多能够进行干预,而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类大脑的所有活动都是整体运转的,而不是每个部分之间独立运转,所以不同区域之间一定会有信息的传递和相互影响。但是,像边缘系统这样特征明确的区域,可以比较明显地解释,人类的行为中,很大一部分不是由意志来掌控的。特别厉害的人,最多也就能做到凭借“想法”来间接干扰,而不可能进行直接的行为控制,比如情绪行为。这是生理结构决定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情绪行为能够非常准确地用以解读行为人真实感受的科学理论基础。

边缘系统介于“理性脑”(皮层)和“生物脑”(小脑和脑干)之间,恰如情绪行为介于社交行为和生理行为之间一样,既贴近生物的本能需求,又需要靠皮层的认知和思考来做出判断。

情绪中枢控制的行为可能掺杂有社交行为的掩饰,所以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来过滤。

什么方法可以过滤呢?那就是用恰当的刺激源,把他们逼回到像动物一样的原始自我保护状态,这种状态是真实的心理反应。这一类行为在观察过程中可信度的优先级最高。

3.小脑和脑干:动物中枢(或称为生理中枢)

维持人类基础生理活动的脑结构,是小脑和脑干,脑干又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小脑负责运动和平衡。例如,体操、武术、广场舞等复杂的肢体运动,也不需要人每个动作都单独去想,去控制相应的肌肉如何运动就可以完成。尽管这些参加比赛或者江湖纷争的肢体动作,是可以随时被大脑的皮层管控起来的,但更多的场景下,无须“思维”的参与。

脑干负责调节复杂的反射活动,包括调节呼吸作用、心跳、血压等,对维持机体生命有重要意义。人类的12对脑神经之中,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外,脑干含有剩余的10对处理脑神经信息的神经核 [2] 。因此,医学常以“脑干死亡”为一个人类失去生命的标准。人不需要操心的基础生理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着不间断的管理。

人的行为过程,从神经系统的角度来描述,可以分为四个过程:认知、评估、决策、实施。

1.基础生理活动

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基础生理活动,完全无须皮层的思考和指挥,没有任何情况发生也会自动持续进行,比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食物消化、内分泌、瞳孔的缩放,等等。

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基础生理活动不需要靠“想法”来指挥。它们的正常维系通常不需要前面三个过程,也就是不会动用大脑的思考与判断,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管理完成。

但是,皮层的认知和评估判断会影响基础生理活动的状态。

当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比如惊吓或者喜悦,大脑显示接收感觉器官传来的刺激源信息,然后做出评估和判断,也包括有意志的行为决策和外显行为。但是,通过皮层的理性认知和评估所产生的判断结果,也会对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基础生理指标。

例如,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刺激源,往往意味着最重要的利弊得失。当学生看到自己成绩单的时候,其实皮质套用了非常复杂的规则进行判断,可能包括数值判断、排名比例、评奖升学、父母反应、同学评价、礼物惩罚等等。这些纯社会规则的判断结果,却会使高兴的人瞳孔放大、血压升高,使恐惧的人瞬间一身冷汗,使悲伤的人颓废无力。

所以,基础生理活动的日常维系不需要意志的参与,但理性评估和判断的结果可能严重影响其指标变化。

2.情绪行为

情绪行为的主管中枢是边缘叶,位置和功能都介于生理中枢和理智中枢之间,所以情绪行为一边要以皮层的判断为依据,一边又引发生理行为的变化,以及不易受皮层约束的肌肉运动。情绪产生之后,除了心跳、血压、呼吸、瞳孔、汗液、胃肠道蠕动等基础生理行为会受影响外,诸如眼动、肌肉紧张或松弛、面部表情、躯干姿态等行为,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些行为可能在后期被皮层所控制,实现自我抑制或掩饰,但却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出现。这就是微反应的来源。

每一个情绪行为的背后,都具备着人类作为生物个体的一条最简单的决策逻辑,都有着最直接的保障个体生存利益的生理意义,和动物的情绪反应没有差异。

比如:

惊讶了,就要多看多听多感受,用以判断刺激源的利与弊;

厌恶了,就要远离或者排斥,用以减少和阻断负面刺激源的持续影响,但不值得战斗;

愤怒了,就要动用体力和脑力去斗争,消灭和减少刺激源对自己的利益威胁;

恐惧了,就要躲藏或逃跑,保证在无法战胜的前提判断下,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悲伤了,就要接受这个结果,不再无谓地浪费体力和能量,放弃对结果的挽回;

愉悦了,就花费好大的能量来笑和兴奋,尽快平缓积极刺激带给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

也正因此,我们才可以通过解读情绪反应,来推导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和认知。

综上,人类在受到危及生存和繁衍的威胁时,应对刺激的处理机制会退回到动物的水平。 在这种时候,人的动物性反应将取代人的理性“做作”而获取控制权,通过种种微小的反应,将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展露无遗。

[1] 边缘系统的构成结构包括:杏仁体:涉及指令刺激性的重要皮质刺激,例如关于报仇及恐惧,另外还有社交功能例如交配。海马体: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必要部分。海马旁回:以形成空间记忆为主,并为海马体的一部分。扣带回:调整心跳、血压,以及处理认知及注意力的自律功能。穹隆:把讯号由海马体传至乳头状体及中隔内核。下视丘:经由激素的产生及释放,使自律神经系统变得规律,影响及调整心跳、血压、饥饿、口渴、性刺激以及睡眠节率。丘脑:大脑皮质的“中转站”。此外,以下结构也在部分文献中被视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乳头状体:对于记忆的形成甚为重要。脑下垂体:分泌荷尔蒙并调整体内平衡。齿状回:被认为是建设新记忆及调整快乐的因素。内鼻皮质及梨状皮质:在嗅觉系统中接收气味投入。Fornicate gyrus:包围着扣带回、海马体及海马旁回的范围。嗅球:负责嗅觉感觉的输入。伏隔核:负责报酬、快乐及上瘾的功能。前额脑区底部:对决策甚为必要。

[2] 这10对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旋(外展)神经、颜面神经、听(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