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桥的故事 » 桥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桥的故事》后记

关灯直达底部

本书所收录整理的文章均来自《北海道报》晚刊版一个有关“桥之物语”的随笔专栏(至今仍持续刊载中),选取的文章从2011年4月起,每月一期,时间跨度为2年7个月,共31期。

之所以选取“桥”作为主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理由便是“梦”。我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堪称寓意经典的梦,在梦中我放声大笑着走过了一座人行天桥——那是一个有着吉祥寓意的梦,预示着我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见到桥,其实马上便能理解它的功能,这种象征性的寓意解释起来也比较容易被理解。)

这个梦境的记忆很鲜明,正因为如此,我也一直都保持着对桥的兴趣,也读了几本关于桥的书,但发现,书中大多是从建筑物角度去探究技术问题的,对此我感到很遗憾。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于是朋友建议说,你何不尝试自己写些关于桥的奇闻逸事呢。这便是连载“桥之物语”的另一个原因。

桥,是跨越困难的象征,是人生的岔路口,是邂逅另一个世界的地方,也是另一个世界本身。想来,这也是谚语修辞中经常出现“桥”这个意象的原因吧。比如“搭桥”“跨越险桥(铤而走险)”“牵线搭桥”“扣石渡桥(小心谨慎)”“梦浮桥(寓意转瞬即逝的事物)”,等等。在小说、歌剧和艺术作品中,桥作为寓意深刻的意象也经常出现(本书中就介绍了三岛由纪夫、果戈里、肖斯塔科维奇、雷诺阿等人作品中出现的桥),而电影中出现的桥更是不胜枚举。但相比艺术作品中的桥,反倒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桥才真正承载着那些被湮没的历史和惊人的秘密。希望读者也能感受并品味桥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它承载着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在这里我还想介绍一个本书之外的插曲。

在刚刚写完关于以金门大桥为舞台拍摄的纪录片《金门大桥》的文章原稿时,由于采访的机缘,我第一次见到了纪录片的一位摄影师。谈到这个纪录片,我说到小孩子会扭曲难以克服的恐怖记忆,或者将其深埋于记忆底层而忘记,我刚一说完,似乎就引起了摄影师心底的强烈共鸣,他说:“说起来,我倒是回想起小学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直到刚才我都认为自己已经淡忘了,但却发现它依然历历在目,十分鲜明。”

这也是关于一个人从桥上跳下投河自尽的故事。那是一座故乡的桥,它像金门大桥一样被染成了红色,当时,还是小孩子的他和三个小伙伴正向那座桥走近,忽然眼前有位女子纵身跳下了桥。他们受到惊吓,从栏杆向下望去,发现那个人一边歌唱着,一边被卷入河流的漩涡沉了下去。四个人关系很好,一直相伴读完中学,但之后谁都没有再提起过那件事。摄影师感叹,可能是从那件事上受到的惊吓太大了吧。

这个关于“桥”的专栏,连载时间很长,编辑负责人如今已经换了三位。

第一任负责人是川岛博行先生,他在负责第一期的《彩虹女神爱丽丝》时,竟跑到岩见泽市的公园中,探寻矗立在那里的爱丽丝铜像,并拍了照片。这尊铜像是一位出身函馆,居住在意大利的女雕刻家小寺真知子的作品。第二任编辑高田先生是个军事迷,他曾经在有关战争的文章中对武器有过详细的介绍。现任编辑古家昌伸先生,在连载四周年之际,在报刊上特意安排了我与全国土木施工管理技士会联合会会长小林康昭先生的对话。书中插画从第二期开始,一直由佐藤仁敬先生一手负责。我们几个人不知何时起都成了不折不扣的桥梁痴迷者。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河出书房新社的竹下纯子女士,是她将一篇篇零散的故事串联起来,合成了一部优秀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