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 »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全文在线阅读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亲情是真正丰厚的财富

关灯直达底部

北欧是孩子们的天堂!凡去过北欧的人,感受是如此强烈。是的,没有太多地方,能像北欧诸国一样蹲下身来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沐浴在自由舒展的亲情教育里,一代代长大。尊重、倾听、耐心与爱,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

但凡走在大街小巷,只要遇到北欧孩童,小家伙们总会展现一脸天使的微笑,忽闪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深蓝眼睛,毫不设防地向你“Hej! Hej!”招呼打个没完。而当你去湖边或广场边的咖啡馆,成群的野鸭和鸽子见了人不是各自仓皇逃窜,而是一点不怕人地向你游过来、走过来,因为它们无意识等待它们的除了美味的面包屑还能是什么。在这样一个安全感、孩子和动物都没有心机的国度长大,你不得不感叹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以家庭为单元的社会教育。

提起欧美家庭模式,映入人们脑海的首先就是冷酷、自私,缺乏亲情。这种自私的体现就是父母孩子间金钱的互相不支持。孩子花钱与父母AA制,这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家庭是绝对不能被容忍和接受的。然而北欧家庭体系究竟如何呢?这一点又不得不说到社会体制的作用。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从50年代女权主义的风行,女人的价值和地位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可。女人进入职场,为整个社会环境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念,亦被崛起的中产阶级家庭认可。

这种新兴的中产阶级,外在以工作稳定、有房、有车、有狗为起点,内在则强调一种同一阶级属性所产生的思想意识、文化气质与道德取向的一致性。再加上北欧福利体制所一再强调的“均贫富”概念,即收入越高、交税越多,避免了整个社会出现容易引起激荡的贫富分化。在这样社会体制的支撑下,中产阶级迅速成为整个社会最庞大、也最稳定的中坚力量。

一个个收入稳定、生活平稳的中产阶级家庭像强力的黏合剂,最终造就了整个北欧诸国稳而有序且不断求突破、求创新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普遍得到提升,甚至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教育被一次又一次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除了孩子们在学校所受到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家庭教育也被重新定义。

在女权主义的思潮下,人们不再认为妇女只是系着围裙炉前灶下打理一家人生活的机器人,或者跻身于职场的强势女人。妈妈的地位被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因为一位母亲的家庭教育高度,直接决定了下一代人整个社会的高度。而为了弥补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育儿教养中的缺失,北欧诸国中瑞典率先提出“爸爸育儿假”这一孩子养育制度。其他国家纷纷响应。如今,北欧奶爸已经成为北欧文明一道鲜明的风景线。

在整个北欧精神中,蕴涵在教育里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即个人的独立。孩子生下来不仅属于一个家庭,也属于整个社会,是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财富和支柱。而一个人能力的展现,就是你为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比如文化、艺术、经济等等各个领域创造的价值。所以在这种独立精神的支配下,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及学校系统教育的北欧人,始终保持着从中世纪传承下来的极高的个人荣誉感和社会价值观,由此,北欧诸国福利社会少有懒人就很好解释了。

北欧国家的人普遍没有终其一生存钱一说。与其期望未来,不如珍惜当下,这是北欧人对生活的态度。在强大的福利体制下,虽然纳税多,却解决了教育和医疗两座大山,因而得到北欧人普遍的认同,因此税交得无怨无悔。北欧人珍惜眼前,不仅体现在不善于存钱的这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大气上,最常见的北欧人生活常态是,除了平日里的花销,若还有一点存款,那笔存款的后面,一定有着一个与此相当的一家人旅行计划。说起来,去南非看大象,感受自然的召唤,竟是好多天性忧郁的北欧人的阳光计划。

既然没有存款,孩子也就别指望着从父母那里得到穷其一生的购房资助。因为房甚至地皮,在北欧都不算什么。某年回国的航班上,遇到一位有心在北欧购房置地投资旅馆的土豪大婶。大婶预计要买的房是一栋位于丹麦、瑞典边境带庄园的别墅,连房带地皮,一旦买下,终生拥有!房东夫妇年老,无力经营这么大的房子,所以准备卖掉。老房东夫妇开价300多万克朗,愣是被大婶压到250万,居然老人家同意了!而且大婶显然不满意250万的出价,合计着托定居丹麦的昔日好友的关系再往低压!

地段决定着房价的高低,出城10里,房价便立刻一落千丈,何况还在边境线上。北欧房价平稳,国家也严禁炒房,比如10年前200万克朗买的一栋别墅,10年后若260万卖掉,算已经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别墅一经买下,虽然不用向房产局付每月各项支出,但是这些消费包括出行必备的车马费、区域物业费等,还是算在个人账单里的。更别说市区的公寓,就算是你自己买下的,但是一个月几千块钱的水电费、房屋养护费、小区费等还是照付不误。

所以在这样的体制下,如果不想买房,租一辈子房也没有问题。北欧国家为了地产商不扰乱市场秩序,对于房地产市场有着严格的制度,尤其出租的房屋,都由政府支持的房屋公司调配。房子不属于某个人所有,房东是房屋公司。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租期都比较长久、平稳。

比如一套房,你租下了,若不想搬走,就可一租几十年。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即:不可再将房子转租给别人,自己当二房东。这样的事一经房产公司知道,房子会立刻被收回,而且从此以后你很难租到房产公司的房子。

其他人一般也可以通过个人关系租家庭房,但显然是下下之策。因为私人出租不在政府房产条款保护之内,你要住多久,决定权在房东手上。所以租家庭房的,留学生和旅居者居多。一般要求稳定的,都会不惜等待五六年排队租房产公司的房子。

在北欧人的意识中,家庭归宿感不是有无一套房来体现的,它是通过居住在房屋之内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家庭品质、亲情关系来体现的。所以在北欧,车子、房子,真的是来开的、住的,不是身份的象征。只要去工作,养老保险就会从工资比例中积累起来。即便没有工作,老了也可拿到够维持生活的最低养老金。在这种无须经济瓜葛的家庭关系里,便不存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供养关系。

若按我们的家庭经济互助关系来看,北欧人的家庭关系的确不如我们的亲密。但正是这种清清白白、互相不依靠的关系,使得作为个体的生活品质和生命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况且北欧人也并非传言中对家人那么无情。每一年的圣诞节,是北欧大家庭团聚的重要日子。

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们一定是携家带口、带着给家庭每个成员们精心挑选的礼物,在圣诞前夜吃大餐欢聚。很多传统的北欧老人则更像中国老人们那样,快快乐乐在厨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们准备圣诞大餐。

平日里,隔三岔五不是孩子们开着车去看望老人,就是老人们开着车来探望孩子们。北欧人普遍长寿,虽然没有帮带孩子的传统,但如果添了孙儿孙女甚至重孙,老人们总是时常乐呵呵过来带孩子们几天。而平时,老人们则有自己的生活规划。比如我的公公,自从婆婆病逝后,公公后来又有了新的女朋友,即我的新婆婆。两人保持着形同婚姻的同居关系,至今相处也快10年了。

在公公找女朋友这一点上,孩子们无权干涉。这一点则胜于中国有些不幸失去伴侣的老人们的处境,为了遗产的问题,老人们的新的婚恋关系常常遭到孩子们的反对和排斥,许多不得不精神孤独地度过后半生。甚至可以说许多中国的老人,不是逝于疾病,而是逝于孤独。因为同龄伴侣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作为即便最孝顺的子女,也无法替代的。

公公已经退休,新婆婆还在工作。两人最大的爱好是音乐和旅行。婆婆擅长吹长笛,经常偕同公公参加一些舞会和老人协会,和朋友们聚一聚。夫君一共五个兄弟姐妹,夫君排老五。公公家可算是个大家庭,孩子们又各都有孩子,大大小小算下来公公竟然有十多个孙子以及三五个重孙。

虽然老人家没带过孙子们,可孙子们见了爷爷那叫一个亲。也许有我这个中国媳妇的关系,说起来,我的公公倒更像一个中国老人,只要和我们出门,不管我和夫君多大了,掏钱给我们买冰激凌的永远是公公。每次从乌普萨拉开车到哥德堡我家来,总是带些成套的祖母留下的盘子、碟子或者绣着SVERREDAL家族S打头的床单枕套给我们。

重视每个节假日,重视传统节日,是每个无论年轻或年老的北欧人一贯秉承的传统。即便一个没有过节概念的单身,一旦结了婚成了家有了孩子,就立刻重视起节日传统来,无一例外。似乎即使自己不在乎,为了孩子也要过。这一点,又可叹天下父母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