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本小书,源于两件事。一是受美国畅销小说《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的一句话的影响。像我们这个岁数的很多人一样,《教父》这本美国畅销小说及之后以此改编拍摄的同名奥斯卡获奖电影,都对我们的青少年时代产生了很大影响。西西里、黑手党、纽约、帮派火拼、勇敢、忠诚和背叛,这一切都在我们懵懂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爱屋及乌,自然也就对《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也膜顶崇拜了。正是由于看到了他为本书写的那句评语,才激发了我们阅读以及后来翻译本书的兴趣。在为本书撰写的书评中,普佐称赞道,“盖伊·特立斯是美国意大利裔作家中最优秀的非虚构作家”。当然,言下之意是他本人是美国意大利裔作家中最优秀的小说作家,这点我想美国文学界也是无人质疑的。
与特立斯先生的初次会面,是在2001年的初秋。那年正巧特立斯先生应邀访华。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见到了特立斯先生,并与他共进午餐。工作生活中见过很多美国人,没有期望这次会面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次会面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颠覆了我原来对美国知识分子的印象。
他优雅的举止和睿智的谈吐彻底征服了我。身穿定制的浅色西服,裤缝笔直,头戴浅褐色礼帽,手臂上搭着一件墨绿色风衣,嘴里叼着烟斗。他个头不高,面部轮廓清晰,略显消瘦,面色黝黑。双目深邃,敏锐,极具穿透力。
会面后的午餐一直是在风趣愉悦的闲谈中进行的。作为意大利裔美国人,特立斯性格中到处洋溢着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乐天态度和亲和力,他的快乐时刻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宾客。更让这次会餐增添色彩的,是他不时讲述的那些轶事。不愧是美国《纽约时报》曾经的资深记者,他的观察力细微明锐,视角独到老成,对人物事件把握恰当,使用语言准确犀利,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后来的翻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创作心理感受,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忠实地诠释作者的原意。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是特立斯的一部极具影响的作品,由《纽约—一位猎奇者的足迹》《大桥》和《走向深处》三部分组成。实际上,这三部分都是以前出版过的,作者这次又把它们结集出版,并冠以《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的书名。
书中的第一部分《纽约—一位猎奇者的足迹》描述的是纽约城里一些不为人们所知的人物和事情,通过对这些大多数纽约人都不太知道的人物和事件的详细描写,作者向读者展示了纽约城的另一个侧面,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侧面,这无疑能增进我们对纽约人的生活、心态的深刻了解。
书中的第二部分《大桥》讲述的是建设纽约韦拉扎诺海峡大桥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流动修桥工的生活,其中对流动修桥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忠实描述极为感人。修桥工都是些普通人,出了他们自己的那个小圈子根本无人知晓,可正是这些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建成了美国无数的大桥和纽约城里一座座的大桥和摩天大楼。正如作者所言:“他们把一个个的地方用大桥连接起来了,可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支离破碎。”
第三部分《走向深处》是由11篇美国社会知名人物的小传构成,这些人物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音乐(辛纳屈),体育(帕特森、迪马乔、路易斯),文学(“寻找海明威”),时尚(“时尚王国”),新闻(“坏消息先生”),犯罪(科斯特洛)等。通过对这些美国社会的典型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特立斯更深一层地向读者展示了60年代的美国社会,或许由于本人是意大利后裔的缘故,作者对意大利人的描写很值得一读。
对译者而言,翻译的过程就仿佛是在聆听一位老人讲述发生在纽约的奇闻轶事,就是在亲自会晤那些曾在美国社会家喻户晓的各色人物。由于本书是对纽约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和人物及一些美国昔日名人的深入描写,对于译者这样未曾在纽约长期居住过的中国人,在翻译中有时实难把握原文中的背景材料。此外,由于水平所限,译文中定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范晓彬 姜伊敏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