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汤米走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暗自思忖他的微笑是我在某个时段中所见过的一种最富有魅力的笑容。他大概四十出头的样子,一身休闲的打扮,卡其裤搭配帆布鞋,令我联想到他是在附近一家大公司里面工作的专门负责某些电脑产品的员工。(这些家伙的打扮看起来总是比卖保险的业务员穿着舒适得多。)果然,我得知他是一名产品研发的专家,所在公司就离我办公室几英里远,是为通信行业提供电脑元器件的一家大企业。
在我问起他出现在我办公室的原因时,他又带着那迷人的微笑说道,“哦,因为我的抑郁症问题已经持续至少两到三年了,而且我拿它没辙啊。”
即便我没有对他话语和面部表情之间的自相矛盾下定论,但我在心里作了一个记号。汤米接着告诉我他长期过度地工作,造成了他和妻子妮可的家庭关系紧张。她经常抱怨她为了二年级老师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同时还要努力辅导两个十来岁儿子的功课。
“妮可是我所认识的最可爱的女孩,”他解释道,可是种种迹象告诉我他并不总是觉得她可爱。“当她建议我应该设法早些回到家里时,她有很充分的理由。还指出我的同事加班不如我那么晚。因此,她知道我会就此采取一些办法的。”
“那么,你有办法吗?”
“有呀,我猜有的,只不过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我可不是有意自夸,但办公室里面每个人都知道我比其他人更擅长排忧解难,以致我不断接到别人的求助电话。而真正让妮可抓狂的是我答应周末去上班时,她认为我应该拒绝,但我向她解释说那不容易说出口。”
“既然这样,你的抑郁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变得很沮丧,因为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了什么决定,总是会惹某些人生气。假如我满足了妻子的要求,我工作上的伙伴便会责难我。假如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对得起所领的工资,我的妻子又要心烦了。然后就轮到我亲戚的问题了,假如我想要和弟弟消磨时间做点什么,我亲家的人会说我忽视他们。假如我错过了儿子的一节课外活动,他们则闷闷不乐地游荡,看起来很伤心。假如我们决定不和我的父母一起度假,他们一连几个星期都不高兴。”
令人惊奇的是,他传达如上经历的时候仍然面带微笑。
汤米呈现的是抑郁问题,但是和安妮塔的案例不同,除非他接受了他无所不在的讨好倾向,否则就绝不可能释放情绪上的压力,甚至到最后连他自身的生活品质都受到危及。
讨好者的七大特征
当我同汤米和安妮塔这样的来访者合作的时候,我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正在助长一种会危害自身的生活模式。在许多案例中,所透露的迹象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深陷困境的当事人而言,他们通常没有先见之明和有意识的规划。因此,为了使讨好者理会这个模式构成的要素,我希望他们能提高觉悟并做出抉择,或继续目前这种讨好的趋势,或追求更健全的解决方案。
1、责任感是强劲的动力
无论是身处家庭、教堂、企业或者社区组织,每个人具备的不同技术和才能会潜在地令集体受益。一个成功的组织是指其中每一个成员的角色被明确地定义及职责被切实地执行。当任何组织中人们的生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那么按照常情,所有的个体都必须尽力做好各自的事情了。
回想你每日所扮演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如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工程师、销售、朋友或导师等等。每个角色被赋予本身所特有的期望值和条件要求。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对于如何满足他人的你期望你掌握了一系列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你进入角色中时,按照你的习惯思维你会做出以下两种行为选择:
(1)你会随心所欲选择你想做的,因为这是你真正的选择。
(2)或者你选择满足你角色的期望,因为你感到被迫这样做。
讨好者更倾向于做出第二个选择,尽管他们可能想方设法说服自己真正想选的是第一个。他们在作决策时,常把责任和义务看得比自由选择更重要。从表面看来,几乎没人能看出他们的责任感有多强烈,但背地里而论,这种责任感是极其强烈的。
为了理解你动机中责任感所起的作用,扪心自问:
·我曾经是否有过,悄悄地和自己说真不该被其他人说服去做我其实不想的事情?
·我承担了计划之外所不能及的额外承诺和责任?
我的所作所为是担心其他人根本不会去做?
·担心拒绝对方后他们失望的感受,这种忧虑会影响我作的决定?
当我在进行一个项目时,我是否曾考虑过应该独自完成其余的工作?
·我有没有频繁地希望自己不是在做手头上的活儿而是做其他的事情?
通常讨好者对应该要做的事和事情理应如何展开有着强烈的观念,以至于他们觉得除了继续往下进行之外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即使直觉告诉他们自己需要把精力花在其他方面。讨好者好像以为,“要是某些事情出了状况或某个人需要帮助,我就有责任出面解决。”
通过和汤米的咨询谈话,我渐渐地掌握了他的情况。他并不是家中唯一一个有讨好行为倾向的人。在汤米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当地经营了一家汽车修理店,因而顺理成章地,他年少时大部分时光是跟在爸爸身旁工作。回想起来,他告诉我,“我爸爸是那种从来不对任何人说一个不悦字眼的人。他真的非常友善,只要有人来他总是停下手边的活儿和对方侃大山。”
“听起来他是个容易交到朋友,很不错的人。”
“唔,是呀,你可以说他是一位好好先生,但有的时候情况并不总是这样。”
我挑了挑眉毛示意汤米继续说下去。
“爸爸深信他自己绝对不能做任何令人失望的事,因此他时常对人应允许诺,到头来给自己制造麻烦。举个例子,假如有人需要一个新的离合器,并告知他当天下午要开车离开小镇。他就会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把离合器的事情办妥。然而他其他工作的进度却落得远远的,只好加班到深夜解决其他客户的疑难杂症了。”
“他有没有抱怨过其他人强加给他的最后期限呢?”
“简直是无时无刻啊!我估计他教导我关于何为服务行业的话题至少有五百多回了,就是他有义务以客户的开心酬谢他们。对任何的要求他都义不容辞,哪怕到最后他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无疑,父亲的思维模式在汤米的印象中留下了烙印。
人们以遵从他们的责任为荣,这值得称颂吗?是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的。真正的责任感在自由意志的感召下履行的。然而有些负责的举动无异于做苦役(打扫卫生间或做支出报告),只有当人们行使了个人的权利时,个人才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其他均为义务劳动。汤米的例子则说明了,他需要认识到虽然父亲一贯的助人为乐是好事,但是在情况不允许时他是可以拒绝对方的请求的。
2、迅速不顾个人的合理需求
没有人能够彻彻底底自给自足地生活。从人生的第一天起,我们期待其他人回应我们表达的与自身安康息息相关的需求,从而我们获得了自身的满足感。
回想一下你一生中追求幸福和成功所需的因素,有爱、协作、联系和鼓励。事关生存所需的是金钱、食物、住所和衣物。情感所需的营养是来自个人经历中感受到的信赖、笑声、和伤心之时宽慰的肩膀。这些和更多没有提及的,是你在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并形成人生观的时候所必需和重要的因素。
讨好者觉察到需求是生活中与生俱来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相互依存。只是,讨好者对这方面的需求是不平衡的,他们时常更倾向于欣然响应其他人的需求而否认他们自身的必要之物。
我们来回顾一下安妮塔的情况,她想习得平息丈夫和父亲愤怒的方法。为了满足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需求,她置自己于不顾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要是泰德希望在车库里面干活且不想被他们任何一个孩子打扰,安妮塔就会负责调节双方。她会对女儿们说,“不准去车库打搅爸爸”。此外,泰德在制定他自己的出行计划时,她不能保证他会顾及她事先安排好的活动。况且,只要家庭和睦他能够享受安宁,也就毫不在意安妮塔强行担任起执行者的角色了。
“总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她抱怨道。
“你曾经和他谈过这个问题吗?”
“唉,我以前说过,”她说着,气馁地叹一口气,“但我都是在浪费口舌对牛弹琴。”
在咨询的过程中,安妮塔和我讨论出她表达自身合理需求有三种方式:
她能允许自己向其他人说不(当其他人的要求和她本身合理的或紧急的需求相抵触时);
她能更坚定地指导他人(更恰当地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方法);
她能替自己做主(即使在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下,至少首当其冲地满足了她自己的需要)。
例如,在一个周六,安妮塔要去办点急事,且不想被女儿妨碍。她知道泰德有空去照看她们,尽管他认为女儿们很可能会干扰他看电视播放的足球比赛。要是在平时,她会顺从泰德的喜好,而我指导她去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请他帮忙是过得去的。
这种果断的思维方式,不免令她的新举动有违常理。“感觉似乎我变得自私了。”她说明道。正如其他众多的讨好者一样,安妮塔还没有区分开自私和合理的自我保护的差别。
3、决断等于伤害他人
在我们一次交谈中,汤米讲起他曾经好几次告诉母亲他没法安排时间来迎合她在节假日办家庭聚会的喜好。“她想要在‘纪念日’那天全家团圆庆祝。但是我们已经答应好那天是和许久没见的朋友在一起叙叙旧。当我向她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她回答那好吧。但是她的声调听起来完全不好,我猜她肯定是伤心欲绝了。”
“你知道她不高兴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噢,我感觉糟透了!我讨厌自己的决定会让其他人那么悲痛。”
汤米的决定是否伤害到他母亲了呢?答案是也不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确实感到失望和伤心,因为他选择和朋友叙旧(顺便提一下,他的决定很有违平时的准则,因为实际上他一直是和母亲而不是朋友过节假日的。)伤心是由汤米的刻薄还是母亲对应得性一贯的思维造成的呢?
在这个例子中,母亲的伤心难过可能是她自己造成的,她自私地坚持儿子必须满足她下达的命令。汤米还讲述她一直对他日程的安排要求多多,他几乎没有优先个人计划的余地。因此,即使她真的很伤心,也不能说这确实是汤米造成的。而是由于她本身太过自我沉溺而咎由自取的后果。
讨好者常常为他人的情绪反应承担了太多不合理的责任。他们容易受到良心的谴责,会误以为做出某个决定后可能导致另外一个人感到生气、失望或沮丧,是故,他们就必须负责减轻那个人苦难。可以想象这个模式中的人是多么地疲惫不堪:
·一位母亲对孩子加以管教,结果她自己感到心烦和窝火。然后这位家长开始疑问,“我是不是对小孩太严厉了呢?”
·一位妻子决定不去参加她丈夫公司的晚宴,原因是她对丈夫饮酒过量感到不快。于是他就好多天不和她搭话,她禁不住自问,“难道这意味着我对他不忠了吗?”
·一个男子告知他的朋友不喜欢他作慈善的方式。那位朋友显然被触怒了。这个男子就捉摸,“或许我应该给他开一张支票不让他来烦我。”
·一位上司给她的下属布置了一堆工作,交代她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她坦白和上司说这些任务是做不完的,但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的工作。上司听后气冲冲地走了。这位职员不禁疑问,“我是不是工作效率不够高呢?”
以上事例表明,一个人的决断引发了另外一人挫败的反应。多此一举的是,讨好者以为他们造成了别人痛苦的情绪,而没有考虑到造成痛苦的要素是在讨好者控制之外的。
你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假使某个人对你所作的决定感到伤心或失望,你将如何判断错误是在于你自己还是她/他苛求的本性呢?
4、难以承认限度
我们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时间限度是指我们在每天内能解决任务的数量。
能力限度是指有些事情我们没有能力去做。
影响力限度是指不能使他人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思考或行事。
这说明每个人都有各种限度,而许多讨好者努力试图不给生活加以同样限制。他们迫使自己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人的期望。内心里,他们受到自身能力所不及的要求的驱策。
假设,其他人对你抱有的一些期待,那可能超过你个人能力的限度了。例如:
·你的另一半希望你读懂他或她的心情,尽管你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含义。
朋友希望你改变自己的行程,尽管你不能“尽善尽美”地让所有人都满意。
·同事指望你解决他们的困难,而忽视实际上你能投入工作的精力是有限的。
·亲家的人希望他们享有与你的家人一样的优先权,不准许你疏忽对待他们。
回顾汤米在单位是众所周知的困难解决好手。他不但拥有超高的智商还具备非同寻常的判断力,让他能有逻辑地把其他人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不过,汤米的问题不在于他思维的运转方式,而是人们强迫他为他们解决问题时,他情绪上的反应。
首先要肯定汤米的助人举动是善行善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遇到难题需要向专家求助减轻负担的情况,况且,汤米是电信行业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在担负起解决别人问题的责任的时候,他却屡次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极限。以至于他无法解释他花时间攻克一个问题时,那原本理应解决的任务为什么还没有完成,只因他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做两件事。其结果是,汤米不断承担自己能力之外的工作,导致他反复地受尽愤怒和压力的折磨。
你很可能发觉自己在许多方面都很有限度。你不可能尽善尽美。现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有谁希望你忽视自身的限度,企图迫使你用不合理的方式去感受、思考或表现?假如你的情况和汤米一样,也同样有很多想让你忽视自己限度的人。
有一回他向我讲解道,“人们仿佛期望我变成超人一样,但是我真的不能!我真希望能对他们说‘走开’或‘我一个人做不完。’”
“那么为什么不照那样说呢?”我问道。
汤米先是咧嘴笑了,然后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你会那样问我啊?”他摇了摇头继续说,“要是我告诉了谁我不能做什么事情,那真是太反常了。感觉会很尴尬。”
“我猜想你的尴尬不仅来自你承认了所能完成工作数量上的限度,还来自你控制其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请谨记:别人不会告知你能力的极限,除非你先证明并承认你自己是有限度的。总而言之,你需要培养他人别把你的能力看得那么高尚。”
当你超越极限时,你的身体会用某种方式强制你认清自己的限度。这就是人们经常遭受心脏病、高血压、溃疡、抑郁、焦虑等原因。你要么为自己打算选择设定限度,要么让你的身体以更严峻的方式告诉你自身的极限。
5、对评价很敏感
你还记得第一次被评头论足是什么时候吗?毫无疑问当时的你太小了,不可能真的记得。在最早期的岁月中,蹒跚学步的小孩听到的评价是:
“真是太棒了!”
“小伙子,你为什么那样做呢?你能做得更好的!”
“好闺女!”
“很好,现在我们瞧瞧你能不能再做一遍。”
“你究竟怎么了啊?”
还有许多类似的表述,隐含某种评价的意味。这些听起来很耳熟吗?由小孩步入成人的过程中,你持续获得的评价涵盖了各种主题:
· 你的成就
· 你的外表
· 你的社交能力
· 你的情感表达
· 你优先考虑的事项
· 你的失败
· 你的交流能力
虽然很多贤者都劝诫人们不要评价其他人的事,但是我们却每天都评头论足。然而,假如我们习得用人们意料之中的方式去评判他们,那就真的太好了。
最好的结果,别人对你的看法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如何被感知的。亲友的评论会帮助你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个性的适应性的发展。
最坏的结果,当你在寻求潜在批评者支持的时候,然而,其他人的评价可能使你丧失自信心或放弃健康的选择。
在面对丈夫和父亲可能爆发的愤怒,还记得安妮塔是如何退缩和抑制情绪的吗?这两个男人都急于评价她所作的决定。“当我做得正确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受过赞扬,唉好家伙,要是我做错了什么,他们马上就奔过来抨击我啦,”她告诉我说,“他们好像各自担任起法官和陪审团,对我生活中的决定做出判决。”
“这种批评和评判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呢?”
“唔,我心里认为他们两个可真是傻里傻气的极端自我主义者,根本轮不到他们来评价我。但就我的行为而言,也就是说为了不让他们来烦我,我会做任何事情的。”
关于安妮塔这个决定存在的问题是,她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徒增了她自身的紧张感。由于他们潜在的评价对她来说是一种威胁,他们察觉到这一点,所以对她变本加厉。更糟糕的是她也开始如同他们一样严苛地评价自己。
譬如,她告诉我,有一次她应几个闺蜜之邀参加“女孩之夜”晚餐的决定让她觉得有罪恶感。“我的爸爸老是确保让母亲记得他是她最优先的对象。我就是在这种影响力下长大的。尽管泰德不完全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但他不太赞成我变得过于独立。他觉得独立那玩意儿多了不好,我最好不要太习惯离开他而出去和朋友聚会。”
“那么你和朋友聚会做过什么不道德或不负责任的事情吗?”
“当然没有!我们是你所见过的最乖巧的一群女孩。只是,我和朋友出去的那天晚上,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一样。我都不能尽兴,因为我知道我超出常规了。”
或许你和安妮塔一样,念念不忘别人对你的评论并把这些太当回事。你要做到的是,愿意悉心听取其他人对你所作决定的建议,同时又不反被人们的意见所误导而全权断定你做人的好坏。要知道没有人能够扮演老天的角色。
6、需将生活掌控在手
不是所有讨好的行为都是出于恐惧感和罪疚感。讨好者也不至总是被操控着去做这做那。有时你讨好的行为是利己的,当它与控制欲关联在一起时。
好比在许多方面都很见长的汤米,慨叹他自己善良的本性在现实中常常被人们轻易地利用。在我们的一次谈话过程中他也供认,“在一些情况下,我决定助人一臂之力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考虑的。”
我不知道他这番话会有什么结论,于是我探起头问道,“你意指的是什么呢?”
“唔,其实很简单。在很多方面,杂乱无序的状态简直让我发狂。每当周围的人们工作得漫不经心时候,我就琢磨在接下来的进程中说不准哪里就牵连到我了。所以我插手拯救大局,有时我允许人们操控我,但有时是我想要维持运行的秩序。更何况我执行起自己的方法不费吹灰之力,是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案。”
我不得不对汤米甘拜下风,至少要佩服他的坦诚!
很多像汤米一样的讨好者,由于不喜欢看到他们的世界里七零八落的前景,而做出讨好的举动。杂乱无序迟早会危及他们,这让他们感到沮丧。表面上他们可能乐于助人而实际上首要考虑到是他们自己的需求。
·一位极其贤惠的母亲总是在为家人收拾残局,而没有花精力指导他们如何替他们自己料理事务。
·一位过于积极能干的员工,和她上司两人往往成为员工评论会上最大的帮手。
·一位女婿经过他亲家人的“重重考验”,知道往后他将能够说服妻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 一位丈夫为整间房子做了多余的家务,只为了不让妻子发现家务的瑕疵,他自己得以免受“枪林弹雨”的威胁。
许多例子表明讨好行为其实可以看作是让生活处于掌控之中所有的举措。因此我们稍微反思:企图控制的做法总是错误的吗?不然,当人们仅仅尝试维系合理的秩序和架构时,寻求一定程度的控制是没错的。但是,当他们不坦诚时,当他们心怀不轨时,或当他们设法操纵别人意愿的时候,那么是的,此时控制的举动是错误的。
从表面上看,绝大多数讨好者显得十分谦卑没有操纵行为的嫌疑。可是不要被蒙蔽了!某些个案表明,讨好行为最主要的目的是将他人置于从属地位。
7、不坦诚真正的自我
虽然普遍的讨好者不能被描述成骗子,但是不得不指出他们生活的模式里存在一个顽固的特征,那就是常常不坦诚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或想法。然而,他们并不是大大方方地说谎,而是默许其他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设想一个场景,有人请一位讨好者帮忙,可他对这个项目既不感兴趣也没时间介入,他却回答说,“当然,很高兴能帮到忙。”这坦诚吗?从他脸上的笑容和准备帮忙的架势来看,他在公然鼓励别人以为他想帮忙。
“哇哦,你竟然那样形容我,”安妮塔说,“大概我的讨好行为听起来也没那么可敬。”
“我不是有意增加你的罪恶感,”我解释道,“由于你已经用不平衡的思维方式思考了。我希望你能自发地好好认清健康生活的必要构成是什么并以那为目标。”
坦诚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率真和完全公开的特性才是人际关系在成长与繁荣过程中的关键构成。由于个人需求和优先选择的多种多样,因此很轻易突显出人际关系中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允许这些差异的显现,他们还希望差异能显现。
我向安妮塔阐明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或父亲,我希望你能够自由地和我畅谈你对事物的不同感受。也许我并不总是喜欢你对我说的话,但我仍然想让你感觉到,你是可以对我坦诚以待的。”
双目圆睁,她回复说:“啊!你实际上这样认为吗?真的是太新奇了!我没有真的感觉到哪个亲近的人想让我表现得那么坦诚。每当我真实地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换来的往往是反对或批评。”
“既然如此,你的情况就完全是另一种了。人们以为了解你,而其实他们并不了解。”
那最后一句话经常令讨好者恍然大悟。他们最挫败的其中一种体会就是情绪上的孤立无援,其真正的原因要归咎于他们不能或不会让其他人了解他们真正的自己。从而,潜在的被奚落、否决或评判的经历使他们持续受到压制。因此,他们的不坦诚是毫无意义的做法。
你想拥有建立在尊重、包容和信赖之上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吗?如果想,你需要仔细领会讨好行为的七大征兆,并着手评估你是如何无意中造成你自身的挫败感的。
汤米和安妮塔可能承受不起因持续的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的情绪压力。只要他们还打算促成富有成效关系模式,他们自发的调节就是必不可免的。
然而请记得,有些人也许希望你保持以前失衡的讨好行为习惯,因此,他们是你在改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为此要做好应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破除你讨好行为的模式而又不遗失你讨喜个性中优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