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会要辑稿 » 宋会要辑稿全文在线阅读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

关灯直达底部

钱法

【宋会要】

交子贸易:真宗朝置务,以朝臣立之,废复更易。明道中铸钱,文曰「明道元宝」,真、篆书二品。

东南诸路铸钱:国朝承南唐之旧,为之未广么。咸平三年,马忠肃亮以虞部员外郎出使按此处记事有误,《宋史》卷二九八《马亮传》:亮字叔明,谥忠肃。其出使于池州置监铸钱事在太宗朝。「此云咸平三年」,误,当考。,始于江、池、饶、建四州岁铸钱百三十五万贯,铜铀皆有余羡。真宗即位,以宗肃为江南转运副使、兼都大提点江南福建路铸钱四监,凡役兵三千八百余人。大中祥符后,铜坑多不发。逮天禧末,所铸纔一百五万。及蔡京为政,大蹑中,岁收铜乃六百六十余万斤。比祖额亏四十余万斤。内旧场四百六十余万斤,剩铜一百余万斤,石铜七十万斤,新场三十万斤。江、湖、闽、广十监每年共铸钱二百八十九万四百缗,计用铜一千十一万五千斤。江州广宁二十四万、池州永丰三十四万五千、饶州永平四十六万五千、建州丰国三十四万四百。四监一百三十四万缗,上供。衡州咸宁二十万

、舒州同安十万、严州神泉十五万、鄂州宝泉十万、韶州永通八十三万、梧州元丰十八万、已上六监,一百五十六万缗,逐路支用。以所入约所用,计少铜三百三万五千斤。自渡江后,岁铸钱纔八万缗,近岁始倍。盖铜铁铀锡之入,视旧纔二十之一旧一千三百二十万斤,今七千余万斤。所铸钱视旧亦纔二十之一尔。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铸钱监

铸钱监

【宋会要】

江州广宁监额:三十四万贯,旧额二十万贯。池州永丰监额:四十四万五千贯,旧额四十万贯。建州丰国监额:二十万贯,旧额三十万贯。韶州永通监额:四十万贯,大钱,内兼铸小钱八万贯。惠州阜民监额:三十五万[贯]。永兴军钱监额:一十万贯。华州钱监额:一十万贯,大钱。陕州钱监额:一十万贯。绛州垣曲钱监额:一十三万贯,大钱。卫州黎阳监额:一十五万贯,小钱;五万贯,大钱。西京阜豹监额:二十万贯。兴国军富民监额:二十万贯。衡州熙宁监额:一十五万贯。睦州神泉监额:一十五万贯。鄂州宝泉监额:一十万贯,大钱。舒州同安监额:一十五万贯。号州在城、朱阳两监额:各一十二万五千贯文,大钱。商州在城、洛南两监额:各十二万五千贯,大钱。兴州济农监额:四万贯文,旧额:三万九千二百六十三贯二百五十文,每贯重一十二斤十二两。嘉州丰远监额: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贯,旧额:四万贯。邛州惠民监额:一十万九千八百五十一贯,旧额:十二万六百二十二贯。通远军威武镇钱监额:一十二万五千贯,大钱。岷州滔山镇钱监额:一十二万五千贯,大钱。已上并以文武京朝官、使臣殿直已上,每监二员,至或用三员。或举用选人,或

以州官兼领而已。

铸钱:每铸一贯省,用铜二斤八两,铀一斤一十五两,锡三两,炭五斤。

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目为锅铁,入胆水槽,排次如鱼鳞,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钱煤入炉烹炼。凡三炼,方成铜。其未化铁却添新铁片,再下槽排浸。

饶州永平监额:四十六万五千贯。池州永丰监额:三十四万五千贯。绍兴元年,拨并寄役赣州铸钱监,本监官认铸额。建宁府丰国监额:二十五万四百贯。韶州永通监额:四万七千一十七贯。赣州铸钱监、严州神泉监,以上并无定额。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钱 法

钱法

食货 ~ 杂录原书注云:「松案:《大典》作《鄱阳志》引《宋会要》。下接太平兴国二年。」/

杂录原书注云:「松案:《大典》作《鄱阳志》引《宋会要》。下接太平兴国二年。」

周世宗南征,李景徙饶州徙:原作「徒」,据《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改。,召徐铉为太子右谕德。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见《东都事略 徐铉传》。

太平兴国二年,江南转运使樊若水言:「江南旧用铁钱,于民非便。望于升州、饶州出铜处置官铸钱,其铁钱即令诸州鼓铸为农器,以给江北流民。

八年三月,诏曰:「饶州岁市私铀锡六万斤饶:《长编》卷二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作「虔」。,为钱十五,自今请增三钱;锡十五万斤,为钱二十九,增六钱。饶州市炭,秤为钱十,增三钱。」从转运使张齐贤之请么。先是,李煜咤唐旧制,于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江南平,增数为七万贯,常患铜少不充用。齐贤任转运使,求得江南伪承旨丁钊,尽知饶、信、虔等州山谷出铜虔:原作「处」,据《长编》卷二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改。、铀、锡处,齐贤即调发诸县丁男采之。是年增数十倍,明年得铜铀八十五万斤,锡十六万斤,咤杂用铀、锡,岁铸钱三十万贯。补丁钊为承旨,领五郡铜。先是,永平监用开元通宝钱法永:原作「承」,据《长编》卷二四、《宋史》卷一八○《食货志》下二改。元通:原作「通元」,据《长编》卷二四、《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改。,甚好,周郭精妙。至是杂用铀、锡,虽岁增数倍,而稍为粗恶。《续通鉴长编》又云:初,齐贤陛辞日,上面命曰:「汉时吴王即山铸钱,江南多出铜,为朕密经营之经:原脱,据《长编》卷二四补。。」齐贤访前代铸法,惟永平监用唐开元钱料,坚实可么,由是定取其法。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铀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或言增铀锡多,齐贤固引唐朝旧法为言。但丁制作丁钊。

淳化五年,诏:「饶州旧例集民为甲,令就官场买茶。自(令)[今]听从便收市。又至道二年十月,赐池州新置铸钱监名曰永丰。先是,州每年铸钱四十

万贯,至是复于池州分置是监,共铸钱六十四万贯。《九朝通略》云四十四万贯。

大中祥符元年闰十月大中祥符元年闰十月:按是年无闰十月,此系年误。,右谏议大夫凌策言:「饶州自来官买金,禁客旅兴贩。或为人论告,即追禁平人,烦挠刑狱。自今请许纳税钱。」从之。

二年六月,诏:「饶、池州等铸钱监,比者岁给缗钱,以赡工匠,宜例功给。饶州岁七十万,池州三十万。」

五年,诏增给诸州铸钱监匠率分钱。

钱岁额四万七千五百九十七贯。又饶州买茶额五十五万一千八百三十九斤。又饶州茶品:片茶庆合每斤一百四十三文,运合一百二十二文,仙芝一百一十文,不及号七十七文,头金每斤五百文,腊面四百一十五文,头骨三百五十五文、茗茶、末茶 五年,除饶、信州买铜场孀税钱。饶州、鄱阳、乐平、浮梁、德兴四县和买金额五百四十二两八钱,三班一员监当。又饶州德兴市银场和买年额千七百四十九两五钱,县官一员监。又饶州兴利场和买额二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四斤二两,三班一员监。又饶州永平监额四十五万三千一百五十贯,朝官、三班各一员监。又饶州及德兴、浮梁、余干、安仁县、石头镇六务,税钱岁额二万五千四百七十贯。又饶州及余干、浮梁、乐平、德兴、安仁兴利场、石头镇、景德镇九务,酒并四十一文,鹿黄三十七文。又饶州公用钱二百贯。《九朝通略》云:初,铸钱但有饶州永平、池州

永丰。咸平二年,宰臣张齐贤言:「今钱货未多,望择使臣按行出铜易得炭薪之处,增置监铸钱」。乃命虞部员外郎冯亮等至建州置丰国监冯亮:按本书食货一一之一作「马忠肃亮」,即马亮,当考。,江州置广宁监。明年,凡铸钱一百二十五万,乃以亮为江南转运副使、提点江南福建铸钱事。康定元年,咤陕西移用不足,屯田员外郎皮仲容建议增监冶铸,咤 江南铸大钱,而江、池、虢、饶州又铸小铁钱,悉辇致关中。庆历元年十一月,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三百万缗,备陕西军费。崇宁二年正月,户部尚书吴居厚言:「江、池、饶、建四监岁铸缗钱一百三十余万,近年(侵)[浸]么,欲别立劝沮之格。」诏从之。十月,江淮等路发运副使胡师文言:「自熙宁以来,当二大铜钱不许转京,故诸州官库所积甚多。今(迄)[乞]改铸当十钱,许四文,可成三文,则十万贯当为三百万贯。」癸卯,诏从之,令江、池、饶、建、舒、睦、衢、鄂八监依陕西样铸当十钱。于是当二钱悉罢铸矣。后崇宁五年,不行用,其当二钱依旧存用,仍罢铸当十钱,只令铸小钱。

仁宗景佑元年铸钱,文曰「景佑元宝」,真书、篆书二品。

干文钱:太平兴国九年,日本国僧 然等浮海而至,云其国(周)[用]铜钱,文曰「干文宝原书此下云:「松案:干文钱、交趾国黎字钱二条,《大典》钱字号引,今附录于此。」」。

交趾国黎字钱:秘书丞朱正臣言:「前通判广州,窃见藩商多往交州贸市,赍黎字及砂镴钱至州,颇紊中国之法。」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铸钱监

铸钱监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宋毕仲衍《备对》

宋毕仲衍《备对》

仲:原脱,据《文献通考》卷

九、《宋史》卷二八一《毕仲衍传》改。

诸路铸钱总二十七监,每年铸铜、铁钱。铜钱逐监钱数:

阜豹监西京,二十万贯;黎阳监,二十万贯;永兴军、华州、陕府钱监钱监:原脱,据《文献通考》卷九补。,各铸二十万贯;垣曲监绛州,二十六万贯;同安监舒州,一十万贯;富民监兴国军,二十万贯;熙宁监衡州,二十万贯;宝泉监鄂州,一十万贯。已上并应副本路,内熙宁[监]五万贯应副(沆)[坑]冶买铜。广宁监江州,三十四万贯;永丰监池州,四十四万五千贯;永平监饶州,六十一万五千贯;丰国监建州,二十万贯。已上四监,每年二十万贯应副信州铀山场买银,三十五万贯赴内藏库充添铸年额,一百五万贯上供,内藏库纳;一十五万贯,左藏库纳。外九十万,每拨三十三万余贯内藏库封桩,候三年及一百万贯,至南郊前,拨与三司。永通监韶州,八十万贯;阜民监惠州,七十万贯,已上二州并应副买铜。内惠州买铜剩钱充小钱二十万贯,并更有剩钱,并起发上京,内藏库纳。铁钱逐监钱数:

在城、朱阳两监虢州,各一十二万五千贯;阜民、洛南两监商州,各一十二万五千贯。已上系折二钱,并应副本路交子本钱。威远镇通远军、滔山镇岷州两监,共二十万贯,嘉州二万五千贯,邛州七万三千二百三十四贯,兴州四万

一千贯。已上三州铸大钱。内嘉州二万贯,邛州五万贯,兴州三万贯,支与川茶司并应副本路。大钱以一当十。铜铁钱路分一十三路行使。

铜钱:两路使两路使:疑「使」字前脱「行」字。;铜、铁钱:四路行使;铁钱、铜钱,一十三路:折二钱,京畿裹不行使,府界并诸路并通行。开封府界,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东路,江西路,湖南路,湖北路,广东路,广西路。铜铁钱,两路陕西有折二钱,新铸至和饶,涧棱大 ,大铁钱并当小铜钱二文,永为定制。河束铜钱有折三、折二钱。陕府西路陕西路:此当有脱文,《文献通考》卷九云:「铜铁钱两路行使:陕府西路,河东路。」此脱「河东路。」。大铁钱一文当十文。成都府路「成都府路」前当有脱文,据《文献通考》卷九作「铁钱四路行使: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此句前当脱「铁铁四路行使」六字。,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版 籍

版籍

原书文前注云:「版籍,起太祖建隆

四年,讫孝宗干道六年。缺淳熙至嘉定共七条,应补抄。」

太祖建隆四年十月,诏曰:「萧何入关,先收图籍,沈约为吏,手写簿书。此官人所以周知其众寡么。如闻向来州县催科,都无帐历。自今诸州委本州岛判官、录事、参军点检逐县,如官元无版籍及百姓无户帖户抄处,便仰置造,即不得烦扰人户。令佐得替日交割批历, 选日铨曹点检。」

太宗至道元年六月,诏:「天下新旧逃户、检覆招携及归业承佃户税物文帐,宜令三司自今后画时点检,定夺合收、合开、合阁税数闻奏。若覆检卤莽,当行勘逐。仍令三司将覆检文帐上历管系,于判使厅置库枯阁准备取索照证。如有散失,其本部使副、判官必重行朝典,干系人吏决停。」

真宗景德二年

五月,三司度支判官黄世长请令三司每岁较天下税帐耗登以闻,从之。

八年,诏:「诸州县案帐抄旁等,委当职官吏上历收 ,无得货鬻弃毁。仍令转运使察举,犯者,官员重寘其罪,吏人决杖配隶。」时卫州判官王象坐鬻案籍文抄,除名为吏,配隶唐州,咤着条约。

天禧二年六月,三司言:「定夺三部合减省诸州府帐目奏状,一年计八万八千九百一十九道,约省三十四万五千二百余纸。其诸路州府望令转运使定数白三司,三司覆定以闻。」下诏曰:「计帐之繁,动盈几案,公家之利,无益关防。从事勾谷,空靡纸札。比令近侍同令删除,或匪切须,并从简并。咨尔在位,宜守亲谷,勿务滋章,至于烦扰。其令三司、诸路并依新减数目,不得擅有增益。」先是,上封者言:「诸州帐籍繁而非用,纸笔所费,或至掊敛,望省其数。」是岁又诏:「诸州自今造帐,营房半年一申,拣停军人一年一申,职员马递镇马帐并一季一申镇:《长编》卷九二作「铺」,疑是。。」三司使李士衡咤言逐年约减省帐目二分以上,在省手分亦合减省。遂诏三部官司议以闻。

四年二月,京东转运副使范雍言:「诸州帐籍,应在不少,望自今委转运使于逐州选官一员专管帐目,磨勘如及一百万数,一年内八分已上,并升差遣。不满百万,一年了者,批历为劳绩。」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十一月,上封者言:「天下每遇闰年,写造寔行版籍,甚有搔扰。况每岁备有空行版簿,拘管催促不至,失陷税赋。乞赐停罢。」乃下诏曰:「国家谷禹画以开疆,尽天临而覆物、崇建至

治,阜康生民。必务简于科条,用益清于政化。乃眷郡县,悉掌簿书,既钤键于赋舆,亦关防于生齿,坦有明制,存诸有司。其或许之空文,害于有益,上靡资于理本,下徒启于幸门。或牧守爱民,奏述暂从于停废;或官司循例,咤缘宁免于滋彰。将杜规求,宜削烦扰。应诸州县凡遇闰年所供寔行版簿,今后更不写造供申,只将催科空行版簿逐年磨勘入勾点检,上历枯阁,不得散失。」

三年七月,京西路劝农使言:「点检夏秋税簿,多头尾不全,亦无典押、书手姓名,甚有揩改去处。深虑欺隐,失陷税赋。近兖兖:原作「衮」,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一八改。、郸、齐、潍、濮州磨勘出失陷税赋四万三千九百八十四贯匹石。看详欺隐税数,盖是造簿之时,不将递年版簿对读,割移典卖,又不取关帖证对,本州岛亦不点检,致作弊幸,走移税赋,改作 色。亦有贫民额外移税在户下,纵有披诉,只凭递年簿书,无由雪理。今乞侯每年写造夏秋税簿之时,置木条印一,雕年分、典押、书手姓名,令佐押字。候写毕,勒典押将版簿及归逃簿、典卖析居、割移税簿逐一勘同,即令佐亲写押字,用印记讫,当面毁弃木印。其版簿以青布或油纸衬背,津般上州请印。本州岛干系官吏更切勘会,委判句官点检,每十户一计处,亲书勘同押字讫,封付本县勾销,仍于令佐厅置柜收 。如违,依法施行。书手虽经数数:疑当作「赦」。,仍勒充州县重役。令佐不亲勘读,以至失陷税赋,虽去官不原。」事下三司,三司检会

《农田 》:应逐县夏、秋税版簿,并先桩本县元额管纳户口税物都数,次开说见纳见逃数及逐村甲名税数,官典勘对,送本州岛请印讫,更令本州岛官勘对朱凿,勘同官典姓名书字结罪,勒勾院点勘。如无差伪,使州印讫,付本县收掌勾销。今请依所乞造置簿印施行。」从之。

景佑元年正月十三日,中书、门下言:「编 节文:诸州县造五等丁产簿并丁口帐,勒村耆大户就门抄上人丁。虑炎伤州县搔扰人民。」诏京东、京西、河北、河东、淮南、陕府西、江南东、荆湖北路,应系灾伤州军县分,并权住攒造丁产文簿,候丰稔,依旧施行。

神宗熙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诏今后农田利害今:原作「令」,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一九改。,据州县具到图籍并所陈事状籍:原书天头注云:「『籍』。一作『簿』。」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一九作「簿」。,并委管勾官与提刑转运议差官覆按。

四年五月十六日,司农寺言:「乞差府界提点司委官分诣诸县,同造五等簿升降人户。如敢将四等已下户不及得自来中等已上物力升在三等,致人户(被)[披]诉,其当职官吏并从违制,不用赦降。」从之。

八年正月八日,察访荆南路常平等事蒲宗孟言:「近制:民以手寔上其家之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图,而均齐其力役,此天下之良法么。然县灾伤五分已上,则不与焉,且留以俟丰岁。以臣蹑之,使民自供手寔,无所扰么,何待于丰穰哉 愿诏有司,不以丰凶,弛张其法。」从之。吕惠卿为手寔法,奉使者至析秋毫,天下病之,而宗孟有此奏。既而

诏司农寺罢手寔法。

元丰元年九月十三日,中书言:「应诸县造乡村坊郭丁产等第簿,并录副本送州印缝,于州县枯阁。」从之。

十月二十一日,诏:「应造簿路分,秋料官场税额放及七分以上处原书天头注云:「『料官场』一作『科及夏』。」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一九作「科及夏」。又《长编》卷二九三「官场」作「灾伤」,于义为长。,权免造,并候次年。」

十二月九日,两浙路提举司言:「浙西民户富有物力,自浙以东,多以田产营生。往年造簿,山县常以税钱,余处即以物力推排,不必齐之以法原书天头注云:「『之以』一作『以一』。」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一九、《长编》卷二九五均作「以一」。。今欲通以田土、物力、税钱、苒米之类,各以次推排推:原作「数」,据《长编》卷二九五改。又原书注云:「『各以次数排』一作『各令挨排』。」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作「各令挨排」。,随便敷纳役钱。所贵民力所出,轻重均一原书天头注云:「『一』一作『平』。」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作「平」。。」从之。

二年四月二十一日,知谏院李定言:「秀州嘉兴、崇德两县,初定役法时,以僧舍什物估直敷钱,恐非法意。下司农寺请下本路改正。他路有类此者,令提举司依此施行。」从之。

哲宗元符元年二月二日,新权提举广南西路常平等事卢君佐言:「京东河北有山林陂泽,盗贼结集,乞置籍以记浮名。」诏户部立法以闻。

徽宗宣和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童贯奏:「奉诏措置东南凶贼,切详平贼之后,民事最为急务。勘会经贼烧劫州县,图书散失,理当重造户口版籍,以定将来税役。」从之。

六年闰三月十六日,新差提举河东路常平等事林积仁言:「熙丰良法,莫大于常平免役,而常平免役之政令以户籍为本。户有五等,县置簿以籍之。凡均敷数、雇钱、科差、徭役及非泛抛降合行均买者,皆以簿为据。然诡名挟户挟:原作「狭」,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改。,减落价贯,在法许告,有追赏

断罪刑名。欲下诸路常平司,以指挥到日,遍行晓谕,限一季许冒犯人陈首,特与改正,仍免断罪追赏。限满不首,重寘以法。若咤人告发,而州县根治灭裂者,提举官按劾以闻。」从之。

高宗皇帝绍兴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原书天头注云:「『高宗』一作『光尧』。」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作「光尧」。,臣寮言:「州县经兵火处,版籍残缺,奸吏并缘为私,所存无几,不可钩考,使户口未寔,赋役不均,豹用莫知所从出。今乞严 诸路监司,应经兵火州县,自来所有丁产、钱谷簿书,皆依法置造。如委无旧本,许以帐状及寔可照验事迹类聚攒成。又无,即从诸司用干证文字,与州县见存案牍互相点勘,以成新书。监司以逐州名数开具申尚书,本部立为定制。所有期限,乞从朝廷处分原「从」字下衍一「自」字,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一删。。」户部契勘:「见行下诸路转运司取索供申外,如内有曾经兵火去处,欲依本官所乞,用干照文字互相照勘成书。」诏依,仍限半年。

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诏曰:「朕于民事,未尝敢缓,而守令监司,弗之察么。访闻造簿之岁,奸赃狼藉,民被其苦。而又轮差甲头、保长之后,公然有备偿之说,大无谓么。可自今后应逃亡死绝、诡名挟佃挟:原作「狭」,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一改。、产去税存之户,不待造簿,画时依法倚阁,检察推割,庶使斯民犹堪给养,而不被无艺之横敛么。如违,令佐、公吏并窜配海岛,有赃者依去年十二月十四日指挥,知、通、监司隐庇而不举发者同罪。应昨来造簿不公,及今后不为画时依法施行者,并许民户越诉。令户部立法,取旨

行下原书天头注云:「『行下』一作『施行』」。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一作「施行」。。」

闰四月三日,右朝奉郎姚沇言:「欲乞朝廷行下诸路转运司,相度曾被烧劫去处失契书归业人,许经所属州县陈状。本县行下本保邻人依寔供证,即出户帖付之,以为永远照验。如本保邻人作情弊故意邀阻,不为依寔勘会,及本县人吏不实时给户帖,并许人越诉,其合干人重寘典宪。」

八月二十二日,诏:「今后应逃亡死绝、诡名田产,令户部立法。今修立下条:诸逃亡死绝及诡名挟佃并产去税存之户,不待造簿,画时倚阁,检察推割」。从之。

四年四月十六日,户部言:「依条:每年取会诸路转运司供攒户口升降管额文帐。今据淮南转运司申,缘本路州县纔方招诱,渐有归业人户,未敢便行抄札户口,切虑惊扰虑:原作「应」,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二改。,复有逃移。本部相度,欲自绍兴五年为头头:疑误。。」从之。

五年五月八日,诸路军事都督行府言:「诸路收支、见在钱物,今后分上下半年,县具数申州,州类聚,同本州岛之数申漕司。如系常平茶盐司并提刑司钱物如:原作「知」,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三改。,即依此申所隶置籍。本司总一路之数,作旁通册开具闻奏,付之户部,考察登亏。仍诏守倅今后岁终及替罢,并开具管下诸县上一州收支、见在数目,申尚书省。其初到任,即具截日见在申户部,户部亦行置籍。」从之。

十月十日,尚书省言:「勘会诸路户口并合输夏税秋赋帐状,虽有立定供申条限,近来州县违废法令,不即供申。今要见诸路租额并即今每州并每县五等

人户各若干,逐等人户各夏、秋二料合纳税赋各若干原书天头注云:「『料』一作『科』。」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二作「科」。。」诏令户部立定体式,限一月取会诸路州县,作旁通册开具申。

十二月二十三日,诏户部,令州县遵依已降指挥,止以见在簿籍内所管数目出给。今来全在州县官用心措置,务要简便,于民不扰,早得给付。如敢乘此差人下乡根括,勾呼搔扰,并当重行停降。咤而容纵公吏乞取,除公吏以枉法论坐罪外,官比公吏减一等。仍仰提刑司常切觉察,及许人户诣本司越诉。以都省言州县尚勒令人户开具,追呼搔扰,故有是诏。

六年十二月十八日,臣僚言:「州县推排人户,于造簿之时,宜得其寔。若产去税存者,根究受产之家,据数摊理。」以契内价贯为物力者,取见出产之家苒税都数参酌均定,则不得而欺矣。版籍既明,赋役均当,若贫若富,各得其所。欲望申 诸路州县官吏,应遇人户诉理苒税物力,并依公参酌,推受过割。」(招)[诏]产去税存,已有条令,仰户部申严行下。余令诸路转运司限十日一就相度,申尚书省。

七年五月七日,比部员外郎薛徽言:「欲望明饬有司谷考州县丁怅,核正文籍,死亡生长,以时书落。岁终,县以丁之数上州,州以县之数上漕,漕以州之数上之户部,户部合天下之数上之朝廷。残破之处,计登耗而为之赏罚。其重困之由,愿讲明之;其伤残之法,愿申严之。」从之。

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户部言:「州县人户产业簿,依法三年一造,坊郭十等,乡村五等,以农隙时当官供通,自相推排,对旧簿批注升降。今欲乞行下诸路州县,依平江府等处已降指挥,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从之。

十三年九月一日,诏:「州县租税簿籍,令转运司降样行下,并真谨书写。如细小草书,从杖一百科罪勒停,永不得收叙。其簿限一日改正。当职官吏失点检,杖八十。如有欺弊,自依本法施行。」从转运使李椿年之请么。

十六年六月十日,权知郴州黄武言人户典卖推税,诏令户部立法。户部今修下条:「诸典卖田宅,应推收税租,乡书手于人户契书户帖及税租簿内,并亲书推收税租数目并乡书手姓名,税租簿以朱书,令佐书押。又诸典卖田宅,应推收税租,乡书手不于人户契书户帖及税租簿内亲书推收税租数目、姓名、书押令佐者,杖一百,许人告。又,诸色人告获典卖田宅,应推收税租,乡书手不于人户契书户帖及税租簿内亲书推收税租数目、姓名、书押令佐者,赏钱一十贯。」从之。

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臣寮言:「比年以来,迁徙之民怀土归业者众,淮甸间如通、泰等州,号为就绪。州县欲便于科差推排物力,其间归业未满三年者,与免推排一次。」从之。

二十年九月八日,臣寮言:「四川诸县推排等第,除坊郭营运依旧例外,其乡村人户家业数内若有营运,合依见行条法推排升降。如典卖田产价直,欲乞改正,

只用本色。所管税色物斛,依见今州县衮折则例,并(细)[纽]税钱,若于本处或有未便,乞令开具的确利害以闻。」从之。

二十一年二月四日,诏临安府见排等第,依在京例与免。

二十二年二月七日,右宣义郎、大理评事王彦洪言:「切见甲令所载,三年一造簿书,于农隙之时,令人户自相推排,盖欲别贫富,升降等第,务从均平,此万世之良法么。近来间有县令将欲任满,辄促期限,或迁延以待后政,致有下户物产已去,而等第犹存。欲望申严法禁,于农隙推排之时,不得妄有展促期限,以杜贪墨慵懦之弊。如或违戾,令监司郡守按劾以闻郡:原作「都」,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五改。。」从之。

五月八日,前知池州陈汤求言:「乞今后州县不得将牛船、水车应干农具增为家力,其卖买交易,许免收税。如官司辄敢巧作名目如:原作「知」,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五改。,暗排家力及抑纳税钱者,许人户越诉,专委提举常平司纠察,官吏重寘以法。」从之。

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大理评事刘敏求言:「乞令有司申严法禁,俾诸州依条限印给税租簿,仍钤束人吏乞取之弊。如有违戾违戾:原作「戾违」,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五乙。,重寘于法。」上咤宣谕:「法令固在,如官吏奉行不虔,虽申明行下,终亦无益。为知州者,须更历民事通晓利病者为之。」咤命监司以时检察,有不如令,按劾以闻。

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新差权发遣全州杨揆札子言:「在法:人户家产物业,每三岁一推排,升降等第。如有未当,许人户陈诉改正,然后立为定籍,置柜

收藏于长官听。凡有差科,令佐躬亲按籍均定。比年以来,州县弛慢,尽付胥吏之手,每遇差科,公然贿赂,良民受弊,依前产去税存,故使贫乏下户多有逃移。欲望明饬有司,申严行下诸路监司守臣,凡差科,并须令佐躬亲均定,不得令公吏干预,惟许检阅抄写。如有违戾,仰监司按劾以闻。」从之。

三十年六月十四日,诏:「诸州县岁终攒造丁帐,三年推排物力,除附升降,并令按寔销注。州委官、县委主簿,专掌其事。监司太守常切检点,如有脱落,许人户越诉,当行官吏以违制论。」从户部之请么。

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臣僚言:「望诏有司立法:自今知县、县丞满罢之日,批书条限内曾无排造文簿,及县丞推受物力有无未了名件,庶几版图得寔,可以据籍定差。」于是给舍金安节等看详:「昨降指挥,任满批书,并依祖宗旧例。」诏依。

五月三日,四川总领王之望言:「契勘人户将田宅遗嘱与人,及妇人随嫁物产与夫家管系。在法:田宅止于出母生母原书天头注云:「『于出母生』一作『与出母嫁』。」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二六作「与出母嫁」。方合免税。若与其余人,并合投税。今四川人户遗嘱、嫁资,其间有正行立契,或有止立要约,与女之类,亦合投税。缘得遗嘱及嫁资田产之人依条估价投契,委可杜绝日后争端。若不估价立契,虽可幸免一时税钱,而适所以启亲族兄弟日后诉讼。」户部言:「人户今后遗嘱与缌麻以上亲,至绝日,合改立户。及田宅与女折充嫁资,并估价赴官投契纳税。其嫁资田产于契内分明声说,候人户赍到税钱,即日印契置历,当官给付契书。如合干人吏咤缘搔扰,许人户经官陈诉。若出限不即经官税契,许人户告,将犯人依匿税法施行。」从之。

绍兴三十二年寿皇圣帝已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三日,中书、门下言:「州县三年一次推排坊郭、乡村物力,多系坊正、保正、副私受人户钱物,升排不公。守令信凭人吏藏匿等第文牓,洎至人户知得,并已限满,无缘陈理,贫弱受害。今仰州县推排出院日分明出牓,如尚敢循习,委监司觉察奏闻,当议重寘于法,庶使良民有所申诉。」从之。

寿皇圣帝干道二年正月十八日,诏:「娉大雅奏汉制上计之法,朕以为可行于今,令侍从、台谏参考古制进呈。」先是,知秀州娉大雅置本州岛拘催上供钱格目来上,且言:「汉制:岁尽,郡国诣京师奏事。至中兴,则岁终遣吏上计。于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受贺,而属郡计吏皆觐,以诏殿最。今么不然,未尝有甘泉上计之制,而臣始为之奏。且臣所撰《州县拘催上供钱格目》者,盖法汉之大司农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之意以为书么。敢昧死以献,惟陛下裁择。」于是监察御史张敦寔、刘贡言:「切谓一县必有一县之计,一郡必有一郡之计。天下必有天下之计,天下之计总郡县而岁考焉。三代远矣,方册可得而知者,自禹别九州岛,成赋中邦,咤南巡狩而

至大越,登茅山而会诸侯,号其山曰会谷,后立会谷郡。《汉书》注云:『以其会诸侯之计于此么』。逮至《周官》所载,最为详悉。《天官》冢宰之属理豹居其半,掌豹用而言岁终则会者凡十。又太府之职,岁终则货贿之入出会之。小宰之职,岁终则令群吏致事群:原作「郡」,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二七改。。郑氏注云:若今之上计么。汉承秦后,萧何收其图籍,知张苍善筭,于是令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此则汉初之制,专命一人以掌天下所上之计么。至武帝建元五年,诏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云:计者,上计薄使么。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元封五年三月,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太初元年十二月,又受计于甘泉。天汉三年,又受计于泰山之明堂。太始四年三月,又受计于泰山之明堂。是则终武帝之世,五十余年之间,一受计于帝都,三受计于方岳,或以三月,或以十二月之不同么。至宣帝黄龙元年正月,下诏曰:『方今天下少事,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在上计簿文具而已,务为欺慢,以避其课。令御史察计簿疑非寔者按之,使真伪无相乱』。是则在宣帝之时,郡国所上计簿,已不能无弊矣。光武中兴,岁终遣吏上计,遂定制论。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受贺,而属郡计吏皆在列,置大司农专掌之。其逋未毕,各具别之,今娉大雅所陈者是么。然西汉言郡国上计,东汉言属郡计吏,则远方者,在东汉未必偕

矣。汉之大司农,则今之户部么。窃见户部掌天下之豹计,有上限、中限、末限之格法,有日催、旬催、五日一催之期会。每于岁终,独以常平收支、户口租税造册以进呈,而于州郡诸色窠目尚略焉。是于三代岁终则会与两汉岁终上计之法为未备么。然而去古愈远,文籍愈烦,在西汉已不免文具之弊,况今日能尽革其伪乎 在东汉止于属郡之内,况今日川广之远,能使其如期毕至乎 以臣等愚见,莫若岁终令户部尽取天下州郡一岁之计已足未足、亏少亏多之数,并皆造册,正月内进呈。兼采汉制,丞相选差一人,考核户部所上计,而明州郡之殿最,则三代、两汉之制皆兼该而无不足之处矣。」诏令户部措置。其后户部言:「诸路州军岁起上供诸色窠名钱帛粮斛,各有立定起发条限、年额、数目,本部每年预行检举,行下诸路监司及州军当职官排日催促,依限拨纳。其岁终,具常平收支并税租课利,旁通系取前一年数,户口本年数,造册以进呈。内不到路分,次年附进。今来张敦寔等奏陈,岁终,令户部尽取天下州郡一岁之计已足未足、亏少亏多之数造册,正月进呈。缘诸州军地里远近不同,窃虑不能于次年正月尽寔申到。若候取会齐足攒造,亦恐后时。今措置,欲立式遍下诸处州军知、通、当职官,各以本州岛每岁应干合拨上供窠名钱帛粮斛数目置籍,照条限钩考拨纳。岁终,逐一开具造册,须管于次年正月了毕,诣阙投进。候到,降付户部参考。将拖欠诸军诸军:疑当作「州军。」,具当职官吏按劾,伏取旨黜责施行之。」上曰:「如此措置,甚善。」从之。

二月三日,诏:「淮东近咤措置沙田芦场,拘留人户供攒户式,有妨春农,并仰日下放散。如有未圆备去处,候秋收毕日施行。内形势上户,即仰措置取会,不得追扰耕作之人。」

十一月二十六日,权户部侍郎曾怀言:「户部掌催诸路豹赋,名色不一。自来缘无版籍,无凭谷考,往往多致失陷。积弊之么,习为故常。被旨攒具到版籍,一物一件,皆有照据。乞自今每岁诸郡具所起发钱料名,总计寔数作一项,限次年正月终申发。委遂路所隶监司覆寔,限一月上之,户部具殿最以闻,取旨赏罚。庶有司各知任责,豹赋不致失陷,国用得以不乏。」从之。

六年十月十一日,户部侍郎、两浙两:原作「江」,据《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改。、京、湖湖:原作「朝」,据《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改。、淮、广、福建等路都大发运司史正志史正志:原作「史正忠」,原书天头注云:「『忠』一作『志』」,按作「志」是,今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三○、《宋史》卷三四《孝宗纪》及《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改。言:「臣恭惟本朝自圣祖及仁宗相继嗣统原书天头注云:「『自圣祖及仁宗』一作『圣祖神宗』」。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三○作「圣祖神宗」,当是。,爰考元和之制,踵为会计之书,万机之暇,未尝不视之为先务。岁月易么,奸弊易生,故不得不时为会计,以救其弊。是以景德之录、庆(历)[历]之录、皇佑之录以致元丰《中书备对》,分令诸房揭贴,搜罗详密,纤悉备具。朝廷每有施行原书「朝廷」前衍「且」字,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三○删。,不复待报于外,按图阅籍,如指诸掌。窃思惟祖宗之时,所谓会计之书修纂如是之易者,盖缘郡国帐状如期来上盖:原书作「益」,其天头注云:「『益』疑『盖』,副本同。」今据本书食货六九之三○改。,无有隐匿谷违,故得以讨论措画。又尝考之条令:一州之帐

状,司法主之,一路之帐状,漕属主之,率诸路帐状上之户部。既已有帐司矣,又以别本关之比部,专以纂辑为之。违一月者有禁,踰一时者有罚。渡江以来,天下多事,簿书期会,日为纷扰,而帐状之计,漫不功省。近年以来,比部省并,曹帐司裁减吏额,拘催帐状,不复来上,故易于窜易,易于移兑,而干没之患滋生。臣谓救之之术,莫若谨帐状之上,续会计之书。是书一成,如镜之照,如权之称,尚何从逃哉从:原书天头注云:「『从』一作『所』」。按作「所」义为胜。。」从之。

二十七日,宗正少卿兼权户部侍郎王佐等言:「得旨编类版籍文字。谷考得增税钱一项,系依绍兴五年五月十二日旨挥,令诸路转运司量度州县收税紧慢,增添税额五分或三分,别历脱字别历收:此句疑有脱字。。今将帐案照得除临安府并太平州每季有收过外,其余去处并无所收,显见侵欺失陷。欲令诸路漕司自今年冬季为始,尽寔拘收。以十分为率,三分与本州岛赡给官兵,其七分赴左藏库送纳。仍限一月,先次取见本路州军合增添五分及三分数目,作册供申,户部置籍拘考之。」诏户部行下诸路漕臣开具州县收税紧慢去处参酌,申取旨朝廷指挥原书天头注云:「脱淳熙以后数条,应补抄。」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三一至食货六九之三四有所脱部分,可参考。。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一 户口杂录

户口杂录

太祖开宝九年,天下主、客户三百九万五百四;太宗至道三年,天下主、客户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真宗天禧五年,天下主、客户八百六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七,口一千九百九十三万三百二十。仁宗天圣七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一十六万二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千六百五万四千二百三十八;庆历二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三十万七千六百四十,口二千二百九十二万六千一百一;八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七十二万三千六百九十五,口二千一百八十三万六千四八十三万六千四:原书天头注云:「『千』一作『十』,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文献通考》卷一一《户口考》二均作「十」。;嘉佑三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八十二万

五千五百八十,口二千二百四十四万二千七百九十一二千七百九十一:原书天头注云:「『二』一作『三』。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作「三」。;八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一十七七:原书天头注云:「『七』一作『一』」。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作「一」,《文献通考》卷一一《户口考》二作「七」。,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英宗治平三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二百九十一万七千二百二十一七千:原书天头注云:「『七』一作『九』」。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作「九」,《文献通考》卷一一《户口考》二作「七」。,口二千九百九万二千一百八十五。以上《国朝会要》神宗熙宁二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四百四十一万四千四十三,口二千三百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五百九万一千五百六十,口二千一百八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二;八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五百六十八万四千五百二十九,口二千三百八十万七千一百六十五;十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四百二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口三千八十万七千二百一十一八十:原书天头注云:「『十』一作『百』」。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作「百」。;元丰元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六百四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一,口二千四百三十二万六千一百二十三;三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五百四,口二千三百八十三万七百八十一;六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七百一十三,口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九千三百;哲宗元佑元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七百九十五万七千九十二,口四千七万二千六百六;三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八百二十八万九千三百七十五,口三千二百一十六万三千一十二;六年,天下主、客户一千八百六十五万五千九十三,口四千一百四十九万二千三百一十一;绍圣元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九百一十二万九百二十一,口四千二百五十六万六千二百四十三;四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九百四十三万五千五百七十,口四千三百四十一万一

千六百六六百六:原书天头注云:「『百』一作『十』。」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作「十」。;元符二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七百九十一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七百九:原书天头注云:「『七百九』一作『九百七』。」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及《文献通考》卷一一《户口考》二均作「九百七」。,三年,天下所升户二十四万五千二百五十七,口五十五万四十二;徽宗崇宁元年,天下主、客共升户三十万三千四百九十五,口四十万九千一百六十三;二年,天下升户二十五万九千七百五十八按文义,「天下」后疑脱「所」字。,口六十五万七千六百九十一;大蹑二年,天下所升户增一十二万四千一百七十三,口一十九万二千四十六;三年,天下所升户二十三万四千二百二百:原书天头注云:「『百』一作『十』」。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作「十」。,口五十六万八百九十三。以上《续国朝会要》光尧皇帝绍兴二十九年原书天头注云:「『光尧』一作『高宗』」。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作「高宗」。,天下主、客户一千一百九万一千八百八十五,口一千六百八十四万二千四百一;三十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一百五十七万五千七百三十三五十七:原书天头注云:「『五』一作『三』」。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及《文献通考》卷一一《户口考》二均作「三」。,口一千九百二十二万九千八;三十一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一百三十六万四千三百七十七,口二千四百二十万二千三百一;三十二年,天下主、客户一千一百一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四,口二千三百一十一万二千三百二十七。以上《中兴会要》

绍兴三十二年,寿皇圣帝已即位,未改元。诸路主、客户一千一

百五十八万四千三百三十四,口二千四百九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五此句下有脱文,原书天头注云:「有脱简,应补抄。脱『两浙路』至『三州之数』」。按所佚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

;寿皇帝隆兴元年原书地脚注云:「『寿』一作『孝宗』」。按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作「孝宗」。,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三十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六,口二千二百四十九万六千六百八十六此句下有脱文,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五百一十六』两段」。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一至六九之七二。;干道元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六十二,口二千五百一十七万九千一百七十七此句下有脱文,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四百二十三』一段」。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二至六九之七三。;二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

百五十,口二千五百三十七万八千六百四十八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千九百二』一段」。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三。;三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八十万三百六十六,口二千六百八万六千一百四十六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六百一十一』一段」。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三至六九之七四。;四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六十八万三千五百一十一,口二千五百三十九万五千五百二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一百一十四』一段」。按脱简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四。;五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三十三,口二千四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三十三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五百九十一』一段」按脱简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四至六九之七五。;六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三百八十五,口二千五百九十七万一千八百七十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两浙路』至『二百四十四』一段」按脱简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五。;七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八十五万二千五百八十,口二千五百四十二万八千二百五十五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如前」。按所脱文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五至六九之七六。;八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七十三万六百九十九,口二千五百九十五万五千三百五十九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如前」。;九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八,口二千六百七十二万七百二十四此句下有脱简,原书天头注云:「脱如前」。按脱简见本书食货六九之七七。。以上《干道会要》淳熙元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九万四千八百七十四,口二千七百三十七万五千五百八十六;二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五十万一千四百,口二千七百六十三一万四千一十三一:疑有误。;三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一十三万二千二百二,口二千七百六十一万九千一十九;四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一十七万六千八百七,口二千七百二万五千七百五十八;五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九十七万六千一百二十三,口二千八百五十五万八千九百四十;六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一十一万一

千一百八十,口二千九百五十万二千二百九十;七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一十三万九百一,口二千七百二万六百八十九;八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五十六万七千四百十三,口二千六百一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四;九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二千六百二十万九千五百四十四;十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八十四,口二千二百八十三万三千五百九十;十一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九,口二千四百五十三万一百八十八;十二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三十九万四百六十五,口二千四百三十九万三千八百二十一;十三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九千八百八十一,口二千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四百四十七;十四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千四百三十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九;十五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一百八十七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千四百三十万六千二百五十二;十六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九十七千四百三十八,口二千七百五十六万四千一百六。以上《淳熙会要》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一二 户口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