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四十六年

关灯直达底部

(庚寅)四十六年清乾隆三十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卯,上展謁太廟,歷臨昌德宮,展拜璿源殿皇壇。回鴐時,展拜毓祥宮,王世孫隨駕。

○左通禮具㢞、右通禮柳善養依頃年謁陵例,特命加資。出宮時,至興化門,召見各邑戶長。

○特除李性遂爲右承旨。

○下諭八道兩都曰:

「國之本,卽民也,民之本,卽農也。神農氏敎稼穡,西陵氏敎耕織,爲先農爲先蠶,幾千百年,功留萬人。三昨年遵《周禮》國典,農壇親耕,舊闕親蠶,此暮年重農桑之意也。大抵吾民衣若食,專在蠶與耕。故國朝宣諭守令也,農桑盛三字,在於七事之先,其重可知。然百度解弛,法雖備而行則惰,文雖美而質則異,勸農之敎,亦一文具而已。今於暮年,又加一歲,此心憧憧,兼諭以勸農勸蠶之意。昔周八百年基業,其本由於后稷。鄒聖亦有衣帛之敎,宜體申申之飭,勸農勸蠶,使海東三百六十州,有衣有食。誠若此,涼德七十七歲,庶可見足食足衣之世。文雖齟齬,意實務本,欽體此意,務哉勸哉。」

1月2日

○庚辰,上祗迎社壇香祝于延和門,仍御崇政殿,行晝講。侍講官徐浩修因文義奏曰:「月正元日,格于淸廟,而百姓不聞管籥之音,吾王無疾之喜,神人以和之道,將何所伸乎?請自今許復樂,以示與春同泰之意。」上以已有神門口奏,不許。

○以具㢞、柳善養爲承旨。

○上御興化門,招集京中四民及流丐,各賜米有差。戶曹判書鄭弘淳曰:「流丐不至如此之多,而近日奸僞漸滋,恐有冒受者矣。」上曰:「均吾赤子,縱有冒受,何傷之有?」弘淳有慙色。

○上齋宿德游堂,以社稷祈穀大祭,在明日也。

1月3日

○辛巳,上御崇政殿月臺,犒饋新舊番入直軍兵,仍於殿庭,設人日製,京鄕各取一人,金峙默、朴瑞良幷直赴殿試,餘各給分。

○行夕講。

○以洪重孝爲大司憲。

○淸人王德順等十六名,漂到全羅道荏子島,命道臣給糇糧,繕舟楫,護送本土。

1月4日

○壬午,上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洪鳳漢請申嚴各邑糶穀加分之禁,又請嚴飭各道營閫邑鎭,繕修軍器,上幷許之。諫院申前啓,不允。憲府申前啓,不允。領議政洪鳳漢以病乞免,左議政金相福、右議政金尙喆亦乞免,上曰:「七耋其君,政不加修,方欲與歲俱新,奈何舍股肱乎?」相福等曰:「元輔一身,足以了一世之務,臣等不過仰成而已。」鳳漢曰:「左相固弘濟之才,而右相尤不可一日去位。臣與右相如鹽梅,闕一何以調羹乎?」引見江原監司徐命善,禁鬱陵島採蔘。

○行夜對。上曰:「眞西山言,夜對勝晝訪,眞格言也。」仍誦韓文公董生行,謂侍臣曰:「昔董邵南,朝耕暮讀,山樵水漁,猶能具甘旨養父母。今予享一國之富,而欲孝莫逮,寧不悲慟?其令諸道,薦聞孝行表著者。予將不次任用焉。」

1月5日

○癸未,上祗送太廟春享香祝于延和門。

1月6日

○甲申,獻納尹弘烈上疏,略曰:

「夫崇儒重道,自是列聖朝家法。夫何近年以來,天心有激,處分非常,名在抄選,擧被錮廢之律,事關斯文,顯示貶斥之意。雖幸除其罪籍,略示開釋,而悔悟之實,不形於絲綸,招延之禮,久靳於草萊,士氣摧沮,朝野缺望。況彼在廷臣僚,自三事以下,無不撫摩而成就之,無復有嚴憚之意,雖山林宿德之士,亦一例輕蔑,不少留難,以至於凡百事爲,聖志所向,必遂乃已。以言乎典禮,則創爲無前之制,以言乎刑政,則輕施不經之法。爵賞之頻而名器太褻,驅策之過而廉隅都喪,世道之憂,誠非細慮。臣於目下事,亦有憂歎者,吏曹判書申晦,前後兩銓,厚招醜謗,今番都政,一任私意,守令差擬,多非其人。而甚至於松都大賈,濫除兼鎭,畿甸巨富,遽得雄府,鴻臚初仕,亦歸於有財無唱之閭井賤流。其他用意分排,一味阿附之態,有不忍正視。請命刊削。參議李徽之自在蔭路,已多鄙瑣之誚,及佐吏部,惟以謟媚爲事,隨人桔槹,甘心趨附。其地處何如,而不自顧念,放倒至此,其在懲礪之道,亦宜刊削也。」

疏入,上大怒以爲:『滿腔黨心』,命永刊仕版,免爲庶人。

○命巨濟等五邑民人渰死燒死者,幷施恤典,因慶尙兵使狀聞也。

1月7日

○乙酉,上御金商門,行朝參。敎曰:「今日臣子,若知其君近八添歲,豈有尹弘烈?以此心何可問候,予何受焉?承旨先拜置之。」又敎曰:「侍從盡來卽奏。雖一人若不來,承旨當知之。」仍御延和門,召諸侍從,問尹弘烈疏事,皆恇怯失措,莫敢可否。上怒詰問之,皆懼罪,以黨習爲對。仍御崇政殿,行晝講,講訖,上召中官,授冊子曰:「此冊傳予儒臣。暮年法講,造物若戲,此後則決不復講矣。」大臣以下爭之,不得。

○敎自今節製,依古例,只赴會試,毋得賜第,蓋弘烈以節製賜第,故上激惱於弘烈疏,有是命。

1月8日

○丙戌,敎曰:「噫!吏判幾年事我,爲國之心,予已知矣。吏議亦自蔭官,知其人雅詳。而因黨人甘心,銓地歲初若此,其惜曷喩?雖然其在禮使,勢難强迫,在外都憲許遞,前判書申晦都憲除授,前參議李徽之薇垣長除授,韓光會冡宰除授,趙重晦吏議除授。

○領議政洪鳳漢等,率百官,請加罪尹弘烈絶島栫棘,答曰:「今請雖晩,海東君君臣臣之綱,庶可不泯。予雖衰焉,豈可聞此而例應乎?昨日此殿過半日,門外又侵夜,而幾百侍從,十一人外,無一人?今因常參命下,申牌已報,乃有此擧,予則不睡,臣則皆睡乎?栫棘之典,在予手,海島之律,亦在予手,其何答乎?」令百官退去焉。

○上御崇政殿行常參。上曰:「今日海東,有學士乎?暮年消日,其雖苟且,心則固也。而雖一篇之講,歲初旣撤於學士之心何?然事有本末,撤講末也,却藥本也。儒臣之道,其宜先勸湯而後勸講。旣命牌招,則初何心而膺命,後何心而尋章?此無他,尹弘烈下敎後,一場默默,恐異於古。作此擧措,豈特不可使聞於隣國,亦不可使聞於畿甸?諸儒臣幷施削職之典,以存君綱。」又敎曰:「昨日伈伈,其猶自愧,今日庭請,其誰勸乎?聞昨日下敎,亦無叩首丹陛之人,其曰誠也?却湯幾日,今乃庭請,此等義理,白首初見。今日庭請,大官以下備堂入參者,幷施削職之典。」具善行訓鍊大將除授。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洪秀輔爲執義、李迪輔爲司諫、任瑎、崔�爲掌令、李溎爲持平、權穎爲獻納、李長老、趙鎭衡爲正言。

1月9日

○丁亥,上幸彰義宮,夜臨景福宮親蠶壇竪碑所。初丁亥之親蠶也,築壇于勤政殿北,行五繅禮,至是上親書丁亥親蠶四字,勒于石,命有司,撰陰記以識之。

○敎曰:「動駕有命,禮堂宜備。吏曹判書韓光會,禮曹判書除授,參判鄭尙淳,禮曹參判除授。」敎曰:「南泰齊爲吏曹判書,尹東暹爲吏曹參判。」又敎曰:「騎判旣許遞,其代判尹蔡濟恭爲兵曹判書。」

○特擢金漢耆爲戶曹參判。漢耆卽鰲興府院君漢耉弟也。漢耉歿後,上深加悼惜,未幾陞用其弟。

1月10日

○戊子,特除李昌任爲修撰。昌任入本館錄,而見拔都堂,故有是命。

○敎曰:「再昨下敎,慷慨而然。罷削人幷敍用。其中訓將旣代,其餘本兼諸任及備堂皆仍,南泰齊特授判尹、朴相德爲吏曹判書、尹東暹下敎置之、李潭復授吏曹參判。

○前領議政洪鳳漢、前左議政金相福、前判府事金陽澤幷敍用,命付西樞,金致仁、韓翼謩亦命敍用,仍以致仁拜領議政、翼謩拜左議政。先是鳳漢每有奏薦,上意不怡,疑其專擅,顯示厭薄之意,鳳漢猶不知,奏事多侵夜不退,上笑曰:「君無乃勞乎?」對曰:「若臣者麾之不去,何敢辭勞?設有意外情勢,不得不進矣。」至是罷免。

○以鄭象仁爲副應敎、金魯淳爲校理、李得臣爲副校理、金履禧爲副修撰、洪鳳漢付領府事、金相福付判府事。

○竄尹弘烈于南海。

○校理金鍾秀上箚,略曰:

近日天心激惱,辭敎非常,至有停講之命。爲今之道,以開廣聖心之說,積誠納約,獲覩轉圜之盛,則復講特次第事耳。臣伏覩前冬戒沖子文,有曰『人以匪意之事,觸予心,不能耐,晩後思之過矣』,至以『覺今是而昨非』爲敎,臣奉讀再三,不勝欽歎。曾未幾何,又有此事,聖人應物之量,須於難耐處耐過,難容處容得,然後可以與天地同大矣。奈之何因一激惱,過煩聖慮,以至侍從之臨門,迫問大臣之奉行庭討,其爲累聖德而損國體,當復如何哉?殿下前後激惱,非不多矣,未有不事過旋悔,以至作爲文字,垂示東宮。倘於事定之後追思,則安知不如昨冬之悔前事乎?伏願還收前後過中之敎,仍降復講之命焉。

批曰:「今覽此箚除他,奉行二字無狀。當處分矣。」仍命刊版,捧納承旨罷職。後數日,上謂筵臣曰:「金鍾秀眞儒臣也。斥大臣以奉行庭討者,誠至論也。」

1月11日

○己丑,經筵官,請復講,大臣亦力請,上許之。

○修撰金履禧,高山察訪,弼善金熤,沙斤察訪差下,令三倍道赴任,皆坐違牌故也。

○以鄭運維爲都承旨。

○上引見大臣備堂。命編輯《文獻備考》,時原任大臣一體句管,李潭、金應淳、洪名漢加定堂上,徐浩修、洪龍漢、李得一、趙㻐、金鍾秀、黃榦加差郞廳。

○大司諫李徽之上疏,略曰:

「臣非不欲居官自飭,事君以誠,而旣無氷蘗之操,而潦倒於爲貧之仕,則譏之以鄙瑣者,罔非滄浪之水。且非骨鯁之姿,而翺翔於淸要之職,則疑之以諂諛者,亦是他山之石也。至若庸拙之性,本非斬截之行,雖或有守於內,亦自無競於外,則不知者謂之趨附,臣猶不以爲怪,諒皆考覈而非誣,惜乎言之晩也。噫!臣以臲硊之蹤,感聖朝如海之恩,有除輒膺,殆若平常之人,無狀不忠,竟忝穀似之訓。彼乃論以處地,責以放倒,良醫本心,雖未知出於愛臣,臣之受賜則多矣。」

上優批答之。

1月12日

○庚寅,行朝講。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獻納權穎。〉申前啓,不允。又啓:「坡州牧使張志豐,平海郡守朴尙淳,不爲歷辭於臺臣,請幷罷職。」從之。

○命特進官李福源、持手書往示奉朝賀後,夕講入侍,奉朝賀卽福源之父喆輔也。

○上御崇政殿行夕講。同經筵李最中因文義奏曰:「臣於《誠意章》,毋自欺三字,有悚然者。今番之擧,臣有欺心欺君欺天之罪,慙悔若無容矣。」上曰:「何事也?」最中曰:「此乃昨日庭請事也。臣之心中,若以爲不非而參之則可也,此則心知其非而隨衆參之。此而爲之,何事不可爲?此豈非以二心事君者乎?以是心事君,罪不容誅矣。」上曰:「豫讓云:『將以愧天下後世,爲人臣懷二心者』也。言雖善矣,不無計較之心,予不取也。金鍾秀之言,雖慨然,有所思而參酌,尹弘烈亦用寬恕,而卿謂予過擧何也?停講却藥,而廷臣無一人碎首力爭者,誠慨然矣。」最中曰:「此則固當力爭乃已,而臣亦不能爲此,甚愧悚矣。」上遂命王世孫侍講,誦《論語》《堯曰篇》。上反復問難,王世孫敷對甚詳,上喜,謂講官曰:「不圖沖子之學,夙成至此,使吾忘憂。歲初一講,却勝十宴賀也。」

○遣禮官,致祭于故執義金昌翕、故副提學李秉泰。敎曰:「金昌翕眞隱者也。聞曾除憲職,府吏抱誥命,莫知所住云。」大臣請贈謚,以勵節操,上以無前例難之。

○上召市民于殿庭,詢問弊瘼,有見逋軍門者,悉令蠲免。

1月13日

○辛卯,行晝講。

○大司憲申晦上疏,略曰:

「噫!銓職藩任,人孰不經?苟以貨賄構誣,可謂汚衊之妙方。而眞贓每漏於實地,餘波混及於虛舟,今欲以此而成臣罪案,則臣死且不瞑矣。松人差倅,乃是崔錫佐,而論其踐歷,旣準守令,知其爲人,可合一試,且於每政,有松都人檢用之飭敎,而松人之差除是邑,前後非一,此非越格循私也。畿甸武倅,聞以朴性善爲言。而性善曾經府使,且有治績,而本不饒給,擧世所知,以此勒加,人孰信之?至於鴻臚之窠,區別中庶,曾有定式,有非政官所可移易者。而若以閭井之人,輒稱賤流,則其將廢中路之窠乎?若其用意阿附等語,要售沽眩之計,故作隱映之語。言之者自以爲指意緊密,巧下句語,而當之者反顧惝怳,全沒把捉,彈劾直節之風,固如是乎?」

上優批答之。

○前吏曹判書鄭宲上疏引年乞致仕,上優批許之。〈史臣曰:宲雖無公輔才,然性本恬雅,退去忠州,不樂仕宦。其去也,上謂筵臣曰:『鄭宲雖許休致,思之可惜,予欲遂其晩節矣。』〉

1月14日

○壬辰,上祗迎望祭香祝于延和門。仍御崇政殿,宣奉朝賀李爕元敎文。爕元以前參判,引年乞致仕,上許之,親臨宣麻後,賜手書,慰藉甚厚。爕元以追榮之自銓曹不許吏曹贈銜,實爲可冤面陳,承旨以猥越請推考,上曰:「老矣,何必督過?」命退出。時聖壽彌隆,凡所以尊年優老者,靡不擧焉,間多踰節。於爕元親宣麻賜寶墨,以致越分干恩,亦上有以啓之也。

○特除李翼元爲都承旨。翼元以爕元之弟,宣麻後初除兵曹參判,旋又移拜知申。

○敎曰:「奉朝賀鄭宲上來後,予當於此門宣麻。噫!一朔之內,兩宰竝許致休,於兩臣可謂遂志,暮年不覺悵然。」

○上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下諭諸道,令民間誦習《小學》及《訓民歌》。左議政韓翼謩曰:「《小學》考講,法意非不美矣,而有名無實,固已慨然。至於下戶細民,敎導無法,俗習貿貿,不知倫彝之爲何物。故相臣鄭澈,爲是之懼,作《訓民歌》,凡爲十八章,而其言不出於民生日用彝倫之間,欲使村閻婦孺,尋常佩誦,有所感發。今若以此申飭八路,使民誦習,則庶幾皆知大意,有補於化民成俗之方。請與《小學》考講,一體申飭。」上有是命。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獻納權穎。〉申前啓,不允。又啓:「日前補外察訪之入謝也,司謁口傳上敎,欲爲開門,承旨以無標信不許,則司謁輒取開金以去,而承旨不能禁云。請當該承旨罷職,司謁令攸司科治。」上曰:「承旨事依允,司謁事,其咎在於中官,當該中官,施以不敍之典。」

○以柳善養爲承旨。

○敎曰:「古人云:『使者雖卑,君命可尊』。中官承君命,乘官騎而看檢,則爲守令者,焉敢以便服以待?長湍府使田翊顯所爲,其涉驕縱。若此而何事致謹?亟施不敍之典。」時鰲興府院君葬地,定於長湍,而護喪中使,織路往來故也。

○上以上元日民庶踏橋,命金吾放夜,示與民同春之意也。

1月15日

○癸巳,上行晝講。憲府申前啓,不允。

○諭諸道,遍設癘祭。是時癘疫熾蔓,八路死亡相續,嶺南嶺東關北尤甚,民戶十空七八云。

1月16日

○甲午,行專經文臣殿講。

○諸道歲饋狀啓中,有百歲人,上異之,令本道護送。廣州人金海祥,自本府治送,上召見賜米帛,卽令免賤而加資。又命各道隨聞隨啓,自是絡繹馳聞,滿百踰百者,不勝其多。左右曰:「壽域之化,於斯盛矣。」然其實妄希恩數,太半冒年,識者笑之。

○以李恒祚爲獻納、金尙默爲校理、金觀柱爲副校理。

1月17日

○乙未,行晝講。

○司直金應淳上疏,略曰:

「我東文獻,以訛傳訛,今不可徵。箕子以前,雖存而勿論可也。由箕子逮于箕準爲四十二世,其間事蹟,傳之宜詳,而不傳者居多,自厥後沿革始終,不一其說。至若朝鮮之稱,見於中國史者,以有汕水,故曰朝鮮,載於東史則曰,東表日先明,故曰朝鮮。國號易知也,猶未詳如此,況他可疑者乎?今欲是書之速成,證訛之際,無以盡其精否,則必淹至一二年,方可就緖。臣意則更選博學多聞之臣,分屬數件,期以幾朔,俾各散處,專意攷正,然後集諸臣而參互爛商,合成一書,則事速而功必倍矣。」

時《文獻備考》編摩之役浩大,而上每督其速成,所記載踈略無可觀,故應淳疏及之,疏入不報。

○命諸道癘死者,申飭掩髂,過期未婚者,資給嫁娶。

1月18日

○丙申,上御朝講,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金致仁,謂以洪趾海、閔弘烈、金漢耆差備堂,從之。陞趙曮爲工曹判書、李最中爲漢城判尹,以致仁奏也。致仁又以故執義金昌翕易名之典爲請,上曰:「金昌翕眞箇隱逸士也。終身林壑,予嘗欽歎。但易名有前例乎?」致仁曰:「花潭、土亭皆是數學之士,而俱被節惠之典矣。」上曰:「嚴子陵亦有是否?」致仁曰:「子陵則未知有無,而陶靖節、文中子,則皆私謚矣。」上曰:「予非靳持。凡事必謀始。姑俟之。」憲府〈掌令任瑎。〉申前啓,不允。又啓:「江東縣監具世德,濫杖殺人,請罷職。」從之。諫院〈正言李長老。〉申前啓,不允。又啓:「請勉聖學,致中和。」答曰:「予病在一躁字,此自古帝王通患。歲初勉戒,爲予藥石,可不猛省?」

1月20日

○戊戌,行晝講。

○行夕講。命編輯郞入侍,各奏所掌。上曰:「羅麗,有杞不足徵之歎,只錄我國,而毋使汗漫,必從簡謹嚴爲之可也。」

1月21日

○己亥,上親試到記儒生殿講,命韓弘世、朴聖玹竝直赴殿試,餘各賜分。

1月22日

○庚子,行晝夕講。

1月23日

○辛丑,上引見大臣備堂。命編輯堂上入侍,敎曰:「勝國與三韓事,能無遺乎?」兵曹判書蔡濟恭曰:「三韓無可徵,勝國稍勝。我國以禮立國,故禮部最多,儀章服色,亦多追入者矣。」上曰:「皇壇事,亦當入乎?」領議政金致仁曰:「皇壇,將有辭於天下後世,而天下必義之矣。」上曰:「予亦以爲然矣。誰掌禮考?」李潭曰:「臣所掌也。」上曰:「如《寶鑑》,當別錄矣。」致仁奏曰:「金漢耆備堂許遞,未知聖意何居,而驪陽府院君以國舅,猶爲備堂,不可以此爲嫌。」上曰:「雖非此人,豈無備堂?姑置之。」諫院申前啓,不允。

1月25日

○癸卯,上御晝講。以節候差早,春耕不遠,命停內局及耆社封進酪粥,其牸牛亦令幷犢卽放。又敎曰:「國依於民,民依於農,而農之最緊者牛也。」仍誦蔣冕老牛詩曰:「爲人終身勤勞,而人則莫知其勞而屠宰,是果仁術歟?曾聞一故相,以禁宰牛,不食其肉。而昔則諸臣宣醞,不設牛肉,予之禁內班院歲屠,及每春入直軍犒饋,例屠四牛,而近皆除之,亦此意也。」遂有是命。

○以柳脩、尹東昇、具庠、魚錫定、趙晸、金致恭特除承旨。

1月26日

○甲辰,敎曰:「次對有命,李最中爲柏府長、李徽之許遞、鄭昌聖爲薇垣長。

○上御晝講。承旨趙晸有酒氣,上曰:「莫重講筵,參贊官有酒臭,施以不敍之典。」上問左議政韓翼謩曰:「外間酒流生禍,頗不貲乎?」翼謩對曰:「聖問及此,生民之幸也。國家只祀典用酒,而民間則尋常宴飮,皆沈湎,巨釀相續,酗酒狼藉矣。」上曰:「承旨嗜酒,故院隷亦醉,至於凌辱掖屬,國綱攸關,不可不嚴處。」於是杖流其尤無良不悛者。上又臨門,召見各坊父老,或曰:「酒弊甚於丙子以前。」令刑曹,杖其大釀者,又禁酒燈,然竟莫能禁也。

1月27日

○乙巳,上引見大臣備堂。左議政韓翼謩奏曰:「《周禮》正月始和懸法象魏以示民,重犯憲也。我國《經國大典》《續大典》金科玉條,非不燦然備具,而有司之臣,不能遵守,有法不行,不如無法。民俗之渝,紀綱之壞,職由於此,請命有司,申明舊典,毋或踰越焉。」上納之。

○敎曰:「祖宗朝待王氏甚厚,軍丁良役,悉許蠲免,猗歟盛矣。可無繼述之道乎?其令中外,搜訪王氏以聞。」時上命編輯堂上韓光會,考奏崇義殿古例,至國朝待王氏條,敎曰:「有勝國然後有我朝。三代已有此例,至於漢唐宋亦莫不然。予於前朝,心不敢忽,故《童蒙先習》,稱王某不君,而予改之曰恭讓,予意本如此。今聞《寶鑑》謄本,國初列聖德意,怳若親承。建殿奉享,配食其臣,至矣盡矣。」遂有是命。

○大司憲李最中上疏,略曰:

「日前聖上,緬懷前哲,遣官致祭,甚盛節也。然竊覵近來聖意所咈,則無論言之是非,一例摧折之,聖意所向,則無論人之賢否,每事假借之,言路閉塞,士氣消沮,私意橫流,奉公盡節,未見其人,懷祿保位,曾莫之恥。如是而風俗安得丕變,紀綱安得畢張?雖殿下有過中之擧,亦安得不一一承順也。由今之俗,無變今之道,雖使先正復生,恐無以展布其四體,豈不惜哉?」

疏入不賜批,命入侍賓筵。最中引避請遞,上許之,特除李惟秀爲大司憲。

○以權噵爲吏曹參議、金時默爲判尹、鄭存謙爲工曹參判、趙雲逵爲判義禁。

1月28日

○丙午,二品以上問候,以鰲興府院君金漢耉葬日也。領議政金致仁,請復設校書館兼校理,以蕫編摩之役,又請加設樞府郞二員,上以紛更有弊,不從。

1月29日

○丁未,上祗迎廟社香祝于延和門。仍召耽羅民,問疾苦,對曰:「癘氣熾盛,民多死亡,穡事失稔,又無以資生。何幸國家區劃羅里浦穀物,而中流遇風,盡爲臭載,島民遑遑,若赤子之失哺矣。」上聞甚愕然,命道臣拯出,又令廟堂,講究濟活之策。

二月

2月1日

○朔戊申,上展拜敬奉閣,仍御崇政殿月臺,召見前朝子孫王姓人,賜王允道等四人米布,命軍門調用,京外賤役者,令京兆搜訪,給代口免之。上謂左議政韓翼謩曰:「此因命讀《文獻備考》,興感而然也。」翼謩曰:「此擧實追先朝崇義殿除職之意,誠可以迓續景命矣。」上曰:「卿言過矣。」

2月2日

○己酉,上御崇政殿,行朝講常參。特進官趙明鼎曰:「治平之本,在於用人。而我朝科目取人,其法近益不古,明經者徒口誦,製述者多倖占。躁競成習,喪其廉隅,求外營生,害及生民。至於京中動駕,儒生祗迎,亦出希望,有關士習。宜更定科制,以垂燕謨。且財用罄竭,無如近日,國無三年之蓄則必亡,不可不及時講究也。」上命進前,問救弊之要,明鼎曰:「科弊則罕設簡取,爲可救之策。」裕財之道則無所建白,而請博詢。然其言多中時病,而重聽不善奏對。上命大臣諸臣可否之,率以數語彌縫,暗與指笑而已。

○憲府〈掌令鄭彦暹。〉申前啓,不允。又啓:「殷山縣監徐行德,昏庸孱劣,奸吏弄權,請罷職。」允之。

2月3日

○庚戌,上御晝講,命詣臺臺臣入侍。憲府申前啓,不允。

○時,癘氣漸熾,晋州等三十一邑,死亡二千九百二十名、興陽等十三邑,死亡四百十三名,水原南陽等邑,昨冬以後死亡,五百八十名。

○上覽編輯廳《兵制考》,至《歸養篇》,敎曰:「前朝吳延建白親年七十獨子者免從軍,此有可以傍照者。此後赴防,如有若此之類,除赴防除納米,一戶內三四人從軍者,減一人著爲式。」

○上行夜對,講《夙夜箴》。

2月4日

○辛亥,安邊等二十七邑,癘役死亡八百十六名。

2月5日

○壬子,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領議政金致仁曰:「凡於節製,直赴會試及給分人,只許赴式年。故苟非明經之人,便皆空棄而無用。節製今旣定式,此後勿論增別式,請從願許赴。」上可之。憲府申前啓,不允。

○行夕講。

○命特宥御寶僞造罪人卞世基、王貴賛、林遇春等死,分配諸道。時,諸囚囚繫刑訊,獄辭已具,未及完決,世基之妻連伊擊皷登聞,上命刑曹判書具善復,持入世基文案及登聞草供命讀。有明陵陵役時,連伊負土之語,上曰:「信乎?」善復曰:「果有之矣。」上奇之,特命其夫減律定配,貴賛、遇春,以其同罪,不宜異同,幷減死定配。善復曰:「獄體至重,豈容輕釋?詢諸大臣而處之。」上曰:「負土女之夫,何可置之法?雖大臣,宜不敢不從。且王氏子孫,一邊免賤,一邊置辟,心有所不忍。其卽退,雖夜深,開坐擧行。」先是有河漢章者,爲死囚,而以其妻負土於鶯峰之役,得以蒙放。世基妻又效而爲之,竟售其計,貴賛輩罪當死,因此幷宥,奸民無所懲畏,惜哉。

2月6日

○癸丑,上行夜對,講《夙夜箴》。

2月7日

○甲寅,上御崇政殿,行耆舊講,文侍從三品二品,太學生年七八十人以上,幷命進參。上誦《小學》篇題,諸耆臣以次進讀《立敎篇》,各賜表裏與帛而罷。

○行夕講。

○掌令崔�上疏,略曰:

「近來諸臣之說時務論君德者,必須先下幾句好語,宛轉說去,左看右看,一無圭角,然後始敢投進,一或有語非常腐,意不陳冗,輒示聲色,過加譴斥。初出愛君之忱,終遭情外之敎,諸臣將何所利於身家,而必陳逆耳之言哉?保護湯劑時,命退却,效古繳覆,輒施譴罰,辭氣之間,未免過中,擧措之際,或致失當,臣竊不能無憾於天地之大也。夫牛松,國之大禁,守令宰殺,罪至罷官,生松一株,律有徙邊,大典之重,固可知矣,國綱漸弛,民不畏法,屠殺益甚,斧斤轉酷,瞻聆俱駭,有識寒心。噫!虞衡之政,三代所重,斧斤以時,可以養生送死。況自頃年蟲災以後,尤宜申飭。至於耕牛,卽稼穡之本,勞其力而屠其肉,君子之所不忍。故程子至以年凶爲殺牛之致,此誠惻怛切至之言也。比來收牌之命屢下,此蓋同樂之盛意,出於賜酺之遺意。下民頑蠢,狃於無禁,私自椎屠,殆同日攘,不但有害於耕作,抑亦大關於紀綱,申加痛禁焉。」

批曰:「今者附陳,可見愛君。纔申飭內局,駱粥亦命停焉,意蓋此也。今則禁屠若前,豈有此弊?其於禁松,不若嚴禁牟利之輩,其令備局,或有此弊,嚴加痛懲可也。」

2月8日

○乙卯,上詣永禧殿展拜,王世孫陪後。回駕時,展拜儲慶宮,仍詣景福宮,御勤政殿舊基。上親製文以敎,略曰:「嗚呼!以否德無能,臨御旣四十六載,年亦七十七歲。何事繼述,何事揄揚?嗚呼!國初洪武壬申,受皇命定都漢陽,聖繼神承,今已三百七十九年,猗歟盛哉!至于否德無能,如履薄氷。而噫世道若此,國勢若此,吾民若此,人心若此,有一於此其難其難。況靑丘相依,惟祖若孫,而其祖益衰,其孫沖年,中夜興思,可謂懍然。今日大小臣工,若念此,豈不警惕?而非徒不然,暗室講究,卽浮囂索筆,陷人亦躁競。試以周言之,積德千有餘年,文王始受命,乃成八百年基業,而及其末,委靡之歎,可勝言哉?《羲經》云:『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予雖否德,此心夙宵不敢弛。吁嗟今日大小臣工,亦體此敎否?依孫其祖,依祖其孫,前坐後侍。廣諭舊闕之基,列祖監臨于上,萬姓咸聽于下。快滌舊習,其若有效,陟降想必欣豫,而曰有後昆,涼德其亦有辭,而仰籲有臣矣。咸聽此諭,莫替此諭。」仍命儒臣宣敎訖,藏之政府,又命朝臣年八十,士庶年九十以上者,特加一資。歷臨編輯廳,回駕時,下標信,命駕前後禁軍解嚴。宣傳官金處升,誤傳都監軍,訓鍊大將具善行,卽令解嚴,旋覺其誤,草記請處升罪。上怒,命棍汰處升,敎曰:「善行之一邊鳴金,一邊草記,事極矛盾。」命拿入,罷其職,以禁將李章吾代之,具善復爲禁衛大將。

○以閔弘烈爲大司憲、申光履爲大司諫、鄭枋爲司諫、金鍾正爲吏曹參判、姜潤爲副修撰。

2月9日

○丙辰,上詣延和門,祗迎文廟釋奠大祭香祝。

○命行次對。聞領相受由,左相陳箚,右相呈辭,上降旨屢百言敦勉,命都承旨金光國傳諭,與之偕來。仍命行晝講,講訖,還御崇政殿,光國復命曰:「右相方入來矣。」命引見大臣備堂。右議政金尙喆,又陳懇乞免,不許。上覽濟州牧使安宗奎狀聞.敎曰:「頃於延和門,召見本州陪持人,賑資四千餘石,已快許矣。王言當信,民可欺乎?令備局卽爲區劃,草記分付。」尙喆曰:「賑穀區劃中,種太則不入。嗣歲播種,所關尤緊,請沿海邑所在精實穀,從便區劃,斯速入送。」從之。憲府申前啓,不允。

○行夕講。

2月10日

○丁巳,月入東井星。

2月12日

○己未,行晝講。

○召編輯堂郞,讀奏所抄。敎曰:「《尙書》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漢文亦云,刑者不可復屬。壓烙二刑,旣除之。此後則雖關係鞫囚,切勿用治盜之刑,非强盜而用亂杖周牢之刑者,內而耳目紏繩,外而道臣啓聞,使吾無告之民,先陷焉。」仍命刑考郞廳,編入此敎於《備考》。

2月14日

○辛酉,上引見大臣備堂。

○先是,知事南泰齊因耆舊朝參,言科場之弊,上命退而陳箚,至是泰齊上箚論列。略及變通之要,以罕設簡取爲言,如明鼎之對。時邦慶荐疊,科擧頻仍,人多官窄,無以疏滯,躁競僥倖,職由於此。泰齊箚論雖切中時病,上無意採用,賜以例批。

2月16日

○癸亥,行晝夕講。

2月18日

○乙丑,召漢學吏文文臣,試講製。

2月19日

○丙寅,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憲府〈掌令鄭彦暹。〉申前啓,不允。又啓:「近來官方淆雜,至於監察而極矣。監察卽古之殿中御史,我朝設置,尤爲自別。而銓曹視同該司,不顧來歷地處,混同差擬,武監察爲尤甚,署單中冒竊科宦之弊,往或有之,請申飭銓曹另擇。」允之。

○平壤府失火,延燒民家七十戶,命以會付耗米,區別大中小戶題給,亦令本府顧恤,從領議政金致仁言也。

2月20日

○丁卯,上御隆武堂,試文臣朔射。

2月21日

○戊辰,上詣延和門,祗迎寧陵忌辰香,還御崇政殿,行朝講。憲府申前啓,不允。

○召編輯八郞,各奏所抄,讀至中廟賜筆墨翰苑事,上嗟歎久之,敎曰:「《備考》中仰聞中廟下政院之敎,猗歟盛哉。其尤盛者,卽賜筆墨於藝院,此特令直書之盛意也。與予之大公史筆四字,書付翰苑者,偶然相符,冞切追慕。嗟哉!諸秉筆之臣,必也直書,使其君之過,無遺於國史。」領經筵事金致仁曰:「人君所畏,惟在史筆,中廟盛擧,今又仰覩矣。」上曰:「雖直書,予則不知,後人見之,知此則宜畏愼也。」

○行夕講。

2月22日

○己巳,行晝講,夕講。

2月23日

○庚午,上詣延和門,祗迎儲慶宮、毓祥宮春享祭香,還御光明殿,王世孫侍坐。上顧謂曰:「汝纔講《中庸》,今日予當試講。」命宮官,進《中庸》,上先誦第一章,命世孫臨講一遍。上曰:「聞讀聲,可知多讀。且陳文義可也。何謂天命之性?其所命有誰聞而見之乎?」世孫對曰:「化生萬物,氣成形而理亦賦,若命令然矣。」上曰:「修道何也?」對曰:「性則聖凡皆同,而氣稟有過不及之差。故修道然後,天性可復也。」上曰:「修之如洗鼎磨鏡乎?」對曰:「以日用所當行者品節之,是謂修之也。」上曰:「品節果爲幾節乎?」對曰:「尊尊親親,皆其節也。」上大加歎賞。仍下御製詩二句,世孫卽席賡進,諸臣以次賡進。時春宮學業日就,英睿過人,講音淸亮,見解精透,聖問所及,對輒如響,入侍諸臣,莫不延頸歡忭。

○上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

○行夕講。

2月26日

○癸酉,上御資政殿,行常參朝講。講訖,領議政金致仁曰:「設置惠民署,蓋出於爲醫藥濟民疾病,而舊法全廢,惠不及民,甚無謂也。矧今病氣熾盛,病者相續,請令五部活人署所須藥餌,隨卽報本署覓給,俾有實效。」從之。

○命各道分養馬,先令禁旅自擇後,分給他軍門。兵曹判書蔡濟恭,以禁軍官馬,皆玄黃不堪騎,由他軍門先擇,奏之故也。

○憲府申前啓,不允。

○以趙重晦爲開城留守、尹得養爲大司憲、安杓爲大司諫、姜潤爲執義、洪應輔爲獻納、洪相簡爲修撰、李最中爲刑曹判書、趙榮進爲京畿觀察使、洪良漢爲黃海道觀察使,特陞權噵嘉善。

2月27日

○甲戌,上引見大臣備堂。

○敎曰:「予在銅闈時,梁得中爲桂坊,嗣服後爲南臺,勸予實事求是,書付殿中,尙今興惟。令銓曹,錄其後。」

○憲府申前啓,不允。

○行夜對,講《夙興夜寐箴》。

2月28日

○乙亥,行晝夕講。

2月29日

○丙子,行晝夕講。

三月

3月1日

○朔戊寅,行朝晝夕講。

○親臨崇政殿月臺,進行三日製,命進士崔致白,直赴殿試,餘各給分。

3月3日

○庚辰,上祗迎先蠶香,仍御延和門,行文臣製述。

3月4日

○辛巳,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上誦《小學》《立敎篇》曰:「《子夏章》附之《立敎篇》末,何意也?」校理金魯淳曰:「編次之際,自然如此矣。賢賢易色之對,卽如惡惡臭也,與上章泛愛親仁,相爲表裏。賢賢一句,願留聖意。」上曰:「予問則無心,而所對則有意,此予平日苦心牢守者也。初於尹鳳九疏,有所處分,申暻事後,亦製《裕昆錄》,而有李謙彬處分矣。」仍拍案曰:「魯淳敢以賢賢爲譬者,豈不亂予心乎?因文義闖私意,若此不已,大訓亦將投諸水中歟?其宜防微杜漸,校理金魯淳,特施不敍之典。」

3月5日

○壬午,上詣延和門,祗迎皇壇香,仍御典設司,敎曰:「今日只誦《風泉章》。季夏在前,先何復樂?」政院玉堂,箚啓交爭,不從。夜三皷,上露伏以待皇壇禮畢,仍詣敬奉閣展拜。

3月6日

○癸未,行晝講,特寢加月藏樂之命,從大臣之請也。未幾,因讀《警世問答》興懷,又命藏樂,因大臣奏,旋復寢之。

3月7日

○甲申,以李性遂、李碩載、金漢耆、李昌儒爲承旨。

○上駕詣毓祥宮。初,以毓祥宮忌辰,大駕明將夙詣,司書權禛適在直,以其母病,陳疏徑出。上聞疏入,怒曰:「渠雖有親病,不諒其君今日之心。且以三日之制,曾有下敎,而違令投章。」命削其職,仍命卽日動駕。是日,上召編輯郞廳洪纉海問之曰:「汝掌《職官考》,而內寺府官名與額數,亦爲修入云,然乎?」對曰:「內寺府旣入於《經國大典》,則《備考》亦當修入,而中間沿革,無以考據,故使下吏,問於內寺府矣。」上曰:「不稟而每問於內寺府,不若古人不言溫室樹之意,其涉汎濫。」命罷其職,旋卽寢之。

3月8日

○乙酉,上在毓祥宮,以金魯永爲繕工假監役,貶吏曹判書朴相德爲忠淸水使。時上欲除魯永職,命該曹擬入當窠,倉卒未及擧行。上怒甚,以爲操縱君命,遂貶相德,促令魯永入肅。蓋監役之除,有年限,而無謝恩,其除與謝,皆非古例也。未幾命相德內擬,移除魯永桂坊,魯永乃月城尉金漢藎孫,年才弱冠矣。

3月9日

○丙戌,上還宮。

3月10日

○丁亥,上引見大臣備堂。

○以李溵爲吏曹判書、李世演爲大司諫、李顯祚爲執義、李東遇爲正言、金光緯爲掌令、閔游、安廷鉉爲持平、呂善應爲司諫、朴師崙爲獻納、申光緝爲校理、金基大、趙昌逵爲修撰、黃最彦、趙載俊爲副修撰、李致中爲副校理、兪漢謹爲說書、李鎭衡爲司書。

3月11日

○戊子,上違豫,藥院輪直,朝廷口傳問候。

3月12日

○己丑,藥房入診,召見時原任大臣。右議政金尙喆請諸道舊還,自廟堂區別,當年災實,酌定當捧之數,發關行會道臣,以此數分排各邑,視面里豐歉,量宜分徵,以準當捧之限,上命雜議之。諸大臣皆以尙喆言爲是,從之。

3月13日

○庚寅,藥房入診。命撤院直及朝廷起居。

3月14日

○辛卯,上引見大臣備堂。

○以金漢耆爲守禦使、趙曮爲吏曹判書、南玄老爲大司諫、鄭擇爲掌令、朴取源爲應敎、洪秀輔、鄭昌順爲副校理、沈頤之爲修撰、宋志淵爲輔德、趙英鎭爲說書。

○上詣延和門,祗迎太廟望祭香,命罷內局三提調。時上候未及平復,而因昔庚寅直宿事,追慕命撤直,以都提調洪鳳漢不爭撤直,而只請停祗迎故也。

○有吏人張翼標者,假稱御史,作亂于嶺南蔚山府,事覺,道臣李瀰啓聞,該曹以一罪,考律覆啓。

○上御延和門,拿入前忠淸水使朴相德,問替納密符之罪,相德對以未付軍職之故,遂釋之。

3月15日

○壬辰,藥房入診。敎曰:「連聞畿湖狀聞,雨暘適中,今日之雨,可謂知時。然一念操捨,豐歉可戒,今雖雨,明日不雨,焉可知也?貯水灌漑等節,其令諸道另飭。

3月16日

○癸巳,行晝講。

3月17日

○甲午,大司諫南玄老上疏,略曰:

「頃年藏樂之命,雖出追遠之念,不過因情創行,有違斯須不去之義,而視若常典,特敎屢降。以殿下無窮之孝思,將不免過中之歸,臣竊惜之。以禮使臣,卽我朝家法,而日昨重臣之拿入,實非群情之所期望。閫符替納,誠有罪焉,譴罷黜削,無所不可。而秩在卿宰,事異軍法,則殿庭捽入,景色遑遽,是豈聖朝禮待群工,柯則後昆之道哉?」

疏入,賜批嚴責。初命削職,尋命刊案。

3月18日

○乙未,上御晝講,引見大臣備堂。

○以洪樂仁爲吏曹參判、沈勗之爲大司諫、洪景顔、李一曾爲掌令、鄭景仁、洪相聖爲持平、尹養厚爲副應敎、金基大爲校理。

3月19日

○丙申,上御崇政殿月臺,行望拜禮,以皇明甲申運訖之日也。

○以安聖彬、呂善亨爲持平、洪彦喆爲掌令、趙㻐爲正言、李命植爲吏曹參議、徐有元爲獻納、金魯鎭爲大司成。

3月20日

○丁酉,以呂善德爲持平、朴相老爲弼善、前領府事洪鳳漢敍用,還付領中樞。

3月21日

○戊戌,上詣延和門,祗迎英陵香,仍御崇政殿,行丙子忠臣子孫文蔭儒生製述,命依甲申忠良科例,居首人許赴會試,餘各給分。

○淸州人韓鍮,持斧伏闕,投呈一疏,其大槪請斬奸臣洪鳳漢云云。政院退却,不捧者半日。鳳漢纔蒙敍陳箚,時在城外聞此,卽待命金吾,以鄕儒疏槪,萬萬驚慘,言送政院。上聞待命措辭之異常,始知有儒疏。命儒生入侍,時日已向昏,鍮已去莫知所在。初更,上出御建明門,命發捕。

3月22日

○己亥,金吾郞,捕韓鍮至,上問:「汝所陳何疏?」鍮曰:「論斥侫臣疏也。」上命承旨讀其疏,首言涅臂許國,負斧矢死之意,至引朱雲以自比。仍極言鳳漢父子兄弟,次第占科,幷據要津,貪權竊柄,專擅誤國之罪,有曰其子樂仁,旣猾且狂,其弟麟漢,湖藩貪虐,人欲食肉。又曰:「亡國洞亡政丞,已成童謟。」蓋鳳漢居在安國洞故也。又曰:「山林之被罪,言官之請討,前後儒疏之竄逐停擧,皆由於鳳漢。欲陳此疏日久,而鳳漢令捕廳逐之,騎省禁之。」末言先斬臣後斬鳳漢。讀訖,上曰:「萬古所無也。」領議政金致仁、右議政金尙喆曰:「豈有如許急書乎?」上謂鍮曰:「古人云,人非堯舜,安得每事盡善?就事論事,或謂之權奸可也,何至若是之甚乎?必有血怨骨讎也。」鍮曰:「係國家存亡,故不忍立視,豈有纖芥之怨?殿下問於渠則可知矣。」上曰:「疏中稱朱雲,汝欲得朝鮮一直字而爲此乎?」鍮曰:「都出爲國。雖立斫,未知聖敎之穩當。」上厲聲曰:「咫尺帳殿敢曰:」下敎不穩,是豈臣子道理?「命鞫之。上曰:」汝疏中竄配停擧云者,皆君上之所命。何關於領府乎?「鍮曰:」爲大臣,不能匡救故云也。「上曰:」四十年苦心,只有領府一人協贊。故汝輩必欲甘心,此由於黨人指嗾也。「鍮曰:」鳳漢所爲,非協贊,皆亡國之事。若受人嗾,豈有先斬臣之言乎?「刑推一次後,敎曰:」人心世道,一何至此?昨年有韓鏶,今年有韓鍮。莫云十寸。其心一也。況處分申暻,豈由相奏?黨人竄配,皆由於君,而莫敢售於其君,甘心於其時輔相,此乃路人所知。「命刊儒名於儒籍,定配黑山島,三倍道押送,焚其疏。

○諫院〈司諫沈勗之。〉申前啓,不允。又啓:「臣蒼黃承牌,未知韓鍮疏語之如何。而以帳殿問目辭語觀之,殿下幾年倚任之臣,陷之於罔測之科,其兆眹不可測也。鍮是鄕人,渠何以自知?雖以渠供中,道路風聞言之,渠旣爲此重大之擧,則傳說之人,決無忘置之理。嚴問之下,抵賴不服,至有酌處之命,此不可如是略治。請更令王府盤問,快正誣人之罪。」上曰:「其請雖得體,處分亦有意,其何傷乎?」

○校理金尙默上疏,略曰:

「臣於疏儒親鞫,不勝憂歎。臣未見其疏,雖未知有何條陳,而草野叫閽,從古有之。言可用則採之,不可用則斥之,卽我列聖朝家法也。今殿下只憑大僚之胥命,始聞儒生之有疏,而未及徹覽,遽命金吾,拿致捕廳發捕,繼之以桁楊竄逐,若治惡逆,此前古所未有之事也。傳之八方,書之史冊,其爲累聖德而傷國脈,當如何哉?鄕曲儒生之語及朝廷,雖曰狂妄,若以觸犯大臣,遽加威怒,則草野進言之路,自此而阻絶,雖有危亡之機,殿下莫之聞也。」

又曰:「名以疏儒,伏闕終日,而自下牢拒,任自揮斥,事未前聞,有關後弊。諸入直騎省堂郞,從重勘處。」疏入,上怒曰:「尙默之疏狂悖,予何爲答?」命施不敍之典,尋削其職。

○特命洪鳳漢致仕。命三大臣入侍臥內,上曰:「領府爲國之心,予豈不知?而終欠持重,以昨日光景觀之可知。命以許休,此乃終始曲保之意也。」領議政金致仁曰:「領府十年柄國,調劑至公,事務練達,年且未至,豈容捨諸?」上曰:「予意深矣。」致仁退而陳箚,略曰:

「原任大臣,受聖上特達之知,任世道彌綸之責,協贊聖化,勤勞國事,其進退關係如何?今其遭罹,雖云罔極,聖明在上,安有他慮而預爲之所乎?伏願亟收前敎焉。」

判府事金相福、金陽澤、李昌誼亦聯箚以請,上不從。

○以金華鎭爲大司憲、任希雨爲司書、李得臣爲獻納、尹勉升爲正言。

3月23日

○庚子,上御晝講。儒臣尹養厚、林鼎遠啓曰:「前大司諫沈勗之,帳殿所懷,以究覈言根,至請王府盤問,豈有如許臺體?關係後弊,請施譴削之典。」上曰:「所奏得體,刊名仕版。」〈史臣曰:噫!爲臺臣,請問言根,古有是否?臺體得失勿論,薇垣長職任何如,而乃以無識者流,苟充至此,良可寒心。而如勗之者,復何足責也。〉 ○以尹東昇爲吏曹參議、金時默爲戶曹判書、金履素爲校理。

○以洪鳳漢爲奉朝賀。〈史臣曰:鳳漢薄有才慧,地同休戚,久秉勻軸,最荷倚毗。總廊廟機務之要,而多騁小智,握朝廷進退之柄,而或引非類。山疏臺章,非不知名義之至重,而怵迫天威,請討大庭,實啓無窮之弊。積失士類之心,重以父子兄弟,布列要津。滿盈之極,理必招損,利權所在,怨已隨之,識者嗟惋,知其必敗久矣。鍮以草野之人,持斧伏闕,尺疏叫閽,言多切直,可謂難矣。然其心若專出於爲國,則平說道理,明言其罪可也。爛臂涅字,一何苦也,負斧矢死,一何勇也?至引童謠,以動君聽,必欲殺之而後已,亦何已甚也。鳳漢罷相,巳由上心厭薄。而鍮疏一入,十年元輔,勒致其仕,天意可見,亦足爲居寵履滿者之戒哉。始鍮發文道內,以故相朴世采聖廟黜享及請去《裕昆錄》事,聲言陳疏,而多聚錢財,及入京疏出,而發文中數事,初不入焉,人皆怪之。其疏本,燬於殿座,時史佚不傳。〉 ○以李性源爲承旨。

3月24日

○辛丑,上召見奉朝賀洪鳳漢於臥內,諭以爲惠嬪許休,出於曲保之意,鳳漢涕泣而退。

○正言李翼運上疏略曰:

「親臨訊囚,何等重大,鄕曲儒生,何難招致,而半夜臨門,輕先發捕,許多隷卒,肆意縱橫,致有無辜儒生,至被混捉,結縛歐打,拘留闕外,殿座罷後,自下放送,景色愁慘,道路切嗟。臣未知其捕其放,孰使之然哉?竊恐殿下政令嚴急,眩於擧行,待士厭薄,少不顧惜之致,而該府該廳做錯之失,不可不嚴處,以杜後弊。」

疏入,敎曰:「韓鍮事,以通文言之,不可不問,以大槪言之,不可不嚴處。其中雖有混被者,可謂薄物細故。而爲海東侍從,敢爲此輩,非特無嚴,輕重倒置。其章給之,翼運永刊仕版。」先是儒生沈儀之,以故相朴世采斥享事陳疏未徹,鍮與儀之往來相親。金吾郞捉鍮於儀之家,而儀之亦被縳,至闕外,故臺言及之。

3月25日

○壬寅,上御崇政殿月臺,親傳明陵香祝,仍御典設司,誦《蓼莪篇》三遍曰;「古人實獲我心。」

○命削知製敎尹坊、鄭昌順職,以不製奉朝賀洪鳳漢宣麻敎文也。

3月27日

○甲辰,上親臨崇政門,宣麻于奉朝賀洪鳳漢,鳳漢進箋謝,上曰:「古有黑頭宰相,今有黑頭奉朝賀矣。」

○行晝講。

○以崔台衡爲承旨。

○上聞前此韓鍮將疏論《裕昆錄》,且請故相朴世采黜享,發文於四學,乃御延和門,命大司成金魯鎭,率館學儒生入侍。上問:「汝輩見通文乎?」館儒對以未見,學儒則對以見之。上以諸生所對,多不以實,皆施停擧放逐之罰,旋命寢之。

○特罷判府事金相福、金陽澤、李昌誼職,以洪鳳漢許休時,聯箚請留故也,未幾幷命敍用。

○巨濟古縣面女人三十七名,飮海毒致死,命本道恤典擧行。時海毒遍發,民之食魚蟹鰒蛤者輒中死,統制使李國賢,以半乾全鰒,不得封進之意,狀聞故也。

3月28日

○乙巳,行晝講。

○竄儒生沈儀之于海南,金龍甲于稷山,以儀之,韓鍮之所親密往來者,而龍甲,儀之之學徒也。

3月29日

○丙午,行晝講。

○以洪重孝爲大司憲、徐命天爲大司諫、洪檢爲執義、李迪輔爲司諫、郭鎭純、宋濟魯爲掌令、金樂洙爲獻納、李東顯。韓後樂爲正言、趙宗鉉爲副應敎、趙昌逵爲校理、金觀柱爲副校理、徐命膺爲刑曹判書、尹得養爲吏曹參判、李商芝爲吏曹參議。

3月30日

○丁未,以李壽勛爲執義、李鎭恒爲司諫、宋鍈、羅忠佐爲掌令、李漢一、朴師亨爲持平、李命勳爲獻納、任希曾、柳薰爲正言。

○命發捕沈儀之。上御內兵曹親鞫。問儀之:「汝與韓鍮相親乎?」對曰:「曾不相知,上疏前二次來見矣。」上曰:「疏辭與之相議乎?」對曰:「無相議之事,而疏本則見之矣。」上曰:「汝不挽止耶?」對曰:「涅臂委來之人,必不以臣之一言改其心,故初不挽止矣。」上曰:「洪奉朝賀,汝以爲何如人也?」對曰:「以爲一國權臣矣。」上曰:「汝以鍮之疏爲是耶,非耶?」對曰:「不忍爲非矣。」上曰:「何以爲是乎?」對曰:「其父子叔姪,盤據朝廷,操弄權柄故耳。」上曰:「奉朝賀事,猶是薄物細故,予不欲更問,而《裕昆錄》事,汝以爲如何?」對曰:「《裕昆錄》,是殿下之所作,安敢有非之之心乎?」上曰:「先正之事,汝以爲何如?」對曰:「故相臣朴世采事。」語未卒,上厲聲曰:「其君稱先正,而汝則稱故相耶?命施刑,上問:」先正從享,汝何爲而不滿乎?「對曰:」平日以其從享爲未穩,故如是耳。「上曰:」未協之端,毋諱而告之也。「對曰:」已陳於昨年疏中矣。「上欲施一律,詢于大臣諸臣,皆言:」罪固當死,而願推聖人好生之仁。「乃命減死,栫棘南海縣,命自今翰注傳播筵說者,永錮其身,以儀之得見筵說故也。

夏四月

4月1日

○朔戊申,上御崇政殿庭,祗迎文廟夏享大祭香。

○行晝講。

4月2日

○己酉,以金養心爲掌令、盧聖中爲獻納、徐有元爲校理、李致中爲修撰、李鎭衡爲弼善、金魯鎭爲全羅道觀察使、洪檢爲副修撰、前判府事金相福付領中樞、金陽澤、李昌誼付判中樞。

○先是,上聞韓鍮涅字於臂,命送禁軍審驗,至是禁軍回奏:「果以匙頭焫火爛肌,泹死君匡國四字矣。」

○上御建明門,召太學儒生入聽,宣諭儒生,至者若干人。上以沈鈒卽儀之之親族,隱匿不現,今始被捉,沈商賢雖與鈒有間,擧措放恣,幷施刑訊。沈鈒鍾城府永爲鄕民、商賢放逐本鄕,儒生或三年停擧,或墨名《靑衿錄》。

○憲府申前啓,不允。諫院申前啓,不允。

○以申益彬爲持平、任希簡爲正言。

4月3日

○庚戌,以李蓍建爲司諫、李台鼎爲掌令、蔡緯夏爲獻納、金普淳爲司書、洪相簡爲文學、兪漢敬爲說書。

○大司諫徐命天上疏,略曰:

「昨日諸生之無故不來者,固可罪也。第其聞命有早晩,所居有遠近,則不能一時齊會,亦其勢然也。而辭敎非常,擧措嚴急,羅卒皂隷,四散搜索,驅迫道路,數百多士,顚倒闕庭。而及其一言失對,輒加刑杖。彼一二儒生,固不足恤,豈不有違於我聖上平日樂育之意耶?至於金吾秋曹郞之不善奉行者,自有其律,何至庭訊?噫!刑政自古帝王之所欽恤,而卽我殿下之亦嘗審愼者也。雖係重獄,尙軫濫刑之戒。而今者處分之過中,乃至於此,是豈群下之所仰望於聖明也哉?

疏入,命甲山府爲民。

4月4日

○辛亥,流星出少微星下,入西方,狀如拳,尾長三四尺許。

○上御晝講。上曰:「今日則勿陳文義。」知經筵元仁孫曰:「經筵體重,請依前陳文義。」上曰:「是矣。」命各陳文義。敎曰:「知經筵所奏得體,特賜皐比以奬之。」講訖,仍引見大臣。

4月5日

○壬子,以沈鑧、朴弼逵爲承旨。

○上詣景福宮,御光化門,聚集儒生數千,宣諭曰:「汝輩如有欲言者,今日奏之,則予不罪之。此後如有抗疏者,當以逆律治之矣。」諸儒皆對以無仰奏之事。上命藏其名錄於史庫,仍命童蒙進前,各誦《小學》一大文,不通者,令大司成施夏楚。童蒙中有鄭周誠、兪漢悅者,武弁子也。上敎曰:「何必棄箕裘之業乎?」命兵判勸武,仍詣彰義宮,御養性軒,行晝講。

4月6日

○癸丑,行晝講。

○上行夕講,講《小學》。

4月7日

○甲寅,流星出心星下,入南方,狀如拳,尾長三四尺許。

○行晝講。

4月8日

○乙卯,行晝講。

4月9日

○丙辰,上詣延和門,祗迎穆陵香,仍行晝講。引見大臣備堂。憲府申前啓,不允。

4月10日

○丁巳,行晝講。

○以趙雲逵爲戶曹判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