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金犀》玉佩金犀(152)
宫文仪年已六十开外。外表看起来却只有三十多岁,这便是由于内功精纯,驻颜不老。他生平经历过的大场面,不知有多少次,见多识广,武功精深。平素练武习文,修真养性,从来也不发怒。
他见海南人魔提拳蹲裆,形状十分费力,就已看出是一种怪异的行动,在过去也从来没有看到这种行动的人。不过还看不出到底他要玩什么花样,竟然现出这种行动,也不能不多加一些小心。
于是,嘉陵书生凝神细看,体内真气也自充达全身穴脉,两臂上更是贮藏了内力,暗暗的戒备着,也等着海南人魔的出招。
海南人魔双掌推出,蓦地擂台地板上灰尘急扬,卷起一股旋风,直往嘉陵书生身上袭去,掌力虽强,却不带出丝毫声息,纯粹是阴柔之力。
宫文仪一见来势,心中倒也一惊,暗忖道:“上次洪泽湖畔鹦鹉洲上,海南人魔显露的武功,并不高明,只道他十五年来,武功并未精进,内力也没有增强,想不到今天所施展出来的招卫,却大为不同,莫非其中有诈,这倒要小心应付,不要中了他的诡计,到头反吃了他的闷亏,可就悔之晚矣。尤其这个魔头,诡诈多端,岂能不多加小心。”
说着,袍袖挥处,掌上也劈风急迎,脚下却潜移闪向旁去,并不硬拼掌力,只把海南人魔的劲力顺势卸开。
这几招过去,嘉陵书生顿把轻敌之心收起,不敌稍有疏忽,便聚精会神,小心应付,准备展开平生绝学来对付淮扬帮的人。生怕大意失手,招致失败,不但自己丢人现眼,也让嵩阳派的人丢尽面子。
他不晓得上次之战,海南人魔一方面是和金毛狮王等人,预先都计议好了,佯作打败,另一方面,他自己也舍不得用心苦练成的绝招,他还准备留在最后应急使用,不愿多暴露出自己的绝招。
这次比武,关系非同小可,不但是淮扬、嵩阳双方之争,所有天下武林中的高手,也多数来到,海南人魔已经身陷泥淖,欲罢不能,到此关头,不得不把自己多年的看家本领全部施展出来,要是一举能够打败对方,不但可以避开以后的危难,还可藉此扬名于武林中,受到别人的恭敬。
他聚力劈出一掌之后,真力畅通,内力调匀,于是更不怠慢,左手迅速从怀中掏出一个皮囊,右手仍然挥掌向嘉陵书生进招。
他用手捏住那皮囊时,却立即松瘪下去,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不但嘉陵书生猜不透,就是所有在场围观的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是由松瘪的情形上看来不是水便是气体一类的东西。这样一来,也颇使看见的人有些奇怪。
海南人魔左手捏着皮囊,并没有把它解开,只是拿在手中摇晃,右手同时也接连不断,疾着发招出掌,直向嘉陵书生身前劈去,脚下也跟着快速转动,从原先在擂台的东边,渐渐绕到靠西面来,背对着淮扬帮看台的那一面站定,这时,他不再紧急出招,身子再也不多转动了,只站在那里出招进攻。
宫文仪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见他身子转到擂台西侧后,出招速度缓慢下来,再也不移动身形,守在西侧一方,心中更是既疑又奇,虽然心中不知他卖的是什么药,准知道他手中皮囊必有关系,猛然间,心念一动,恍然大悟,想到他是抢上风头位置,必是要动歪主意了。
嘉陵书生是何等精明,刚一想到这儿,连忙凝神屏息,闭住呼吸道,随着大袖抖处,袖管里掉出一柄尺半长短的折扇,遂用右手握在掌中,防备海南人魔施毒,一时无法躲避,现在先有了准备。
宫文仪不但人长得潇洒英俊,外表看来,绝对像似一位书生,而且他也确实饱读经史诗文之类的书籍,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也样样俱能,甚至他所用的兵器看来也是雅致异常,绝不带着一点凶戾之气,令人看了有些惊惧之心,所以人人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嘉陵书生。
他的兵器便是那柄折扇,这一柄折扇,不但是他仗以成名的兵器,而且确确实实更是件古董,制作的精巧玲珑,而且,价值连城,可以 风纳凉,更可以以之御敌,而更为奇特的是可以御百毒,只要手中有了它,凡是所有身体附近的瘴毒之气,百虫之毒,均可消除于无形。
原来,这柄折扇,名叫“温玉扇”。所有扇子骨,乃是真正的汉玉作成,据传说原是位天下无双的名匠穷大半生之力,雕琢出来献给皇帝玩的,结果后来不知怎的,竟从大内流传到了外面,并且被宫文仪的曾祖父得到,一直代代相传到现在,便由宫文仪亲自保管和使用了。
宫文仪的曾祖父,是南宋时代的一位落第举子,由于屡试不中,心灰意懒,无意再求仕进,加以看到当时当道昏聩无道,官吏贪污枉法,国事日非,北方蒙古急于南渡,眼见内忧日长,外患日增,知道不久中原必然大乱,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实在难求,兵祸之灾,无法避免。
他因为祖上富有,拥有许多田产财宝,可是看出大难将至,元兵南下,灾祸难免,他竟抛弃田地家园,遣散家丁奴仆,只把细软珠宝带走,率领全家大小,悄然远扬,躲避这场灾难,免遭杀戮之险。
他率领全家大小,乘船一直来到巴蜀之地,才停息下来,既感过去巴蜀之地,向无战争之险,又见四川土地肥沃,民风淳厚,物产丰富,虽然远离中原,文教却也非常昌明,而且不虑外族蹂躏,可以安心居住,岂不是一块难得的福地,于是他决心在嘉陵江旁定居下来,购地造屋,乐享天年。
这时他已过了中年,心情也和以前大不相同,看到世局,了解人生,便也不再奔波于名利方面,便终日出外游山玩水,遍访名山大川,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倒也怡然自乐,绝对没有烦恼和和忧愁。
有一年,当他游玩到青城山时,突然遇到一位老和尚,两人一见之后,便很投缘,谈得十分合心,便结为忘年方外之交。
他却想不到那位老和尚,竟然是一位身怀绝技,武功超神入化的空门隐士,隐藏着高深的武功,而不露些形迹。
最先,那位老和尚常教授他一些坐禅吐纳的清修功夫,以为健身强体之助,日子久了,宫文仪的曾祖父,这才发现老和尚的来历和本领。
这时,他竟折节下拜,坚要老和尚收他为弟子,传授他武艺,老和尚那肯答应,执意不收,并说宫文仪的曾祖父,不是佛门弟子,不应该拜他为师,仍然保持过去的友谊,倒觉得方便一些。
后来,经过宫文仪的曾祖父再三苦求,两人才商量出一个折衷办法,老和尚答应收宫文仪的祖父为俗家弟子,传授他武功,宫文仪的曾祖父则从旁观摩,二人仍为方外忘年之交,维持原先的友谊。
因此,嘉陵书生宫文仪的祖父,便学得不世的武功,可是,由于他曾祖父的命令,虽有高绝的武功,并不收外人为徒,只传自己的家人,而且,习武之外,不废经书,所以宫家之人,并不常常涉足江湖。因此,对于江湖上素来没有仇怨树立,对于武林中朋友们更无瓜葛可言。
可是,江湖上却都已知道宫家的名声,到了宫文仪父亲时,宫家人口已多,名声更大,便被人称为“岷江派”。
宫文仪的曾祖父,在临死时,把这柄“温玉扇”,交给宫文仪的祖父,嘱咐他好好保管着,并且要一代代的传下去,由嫡长子保管,作为宫氏传家之宝,永留于后世,好让后代的子孙,都能养成允文允武的一位有用的青年人。
从宫文仪的祖父开始,便用这柄“温玉扇”,作为武器,三代相传,已经名震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有人见到宫文仪时,也许并不认识他便是岷江派的嫡传弟子,可是只要他一亮出这柄“温玉扇”,立刻便会知道他定是岷江派的嫡传弟子,一般武林中人,有时便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