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墨三篇
一
静观断念,动成匠心。静观断念者何也?业识流注,念念相续;惟馀般若,无不能缘;由此之彼,因牛及马;各树分枝,枝又成干;忽遇崎挠,中立亭亭,悬旌无薄,是名暂断。乘此微隙,视其如何复续,若竟不复续,意识断矣。动成匠心者何也?道绝无思,遇识成境;境无违顺,遇心成理;闻歌起乐,见泣生悲。非歌泣之足凭,有为悲乐之主者也。然则苟变其主,必得立地改观,所谓三界惟心,即匠心也。
二
曾重伯言:“舟中闻桨击水,心之知识即逐声而往。桨自桨,水自水,声自声,心自心,何以遽相凑泊?因有悟于中阴入胎之理。”余谓中阴凑泊之机信是如此。所可惧者,非具甚深智慧,转世之后,德业一时坠失,何其无记性也。及重思之,知识本来无记性。后境而思前境,今日而思昔日,似有记性矣。然必置此思彼而后得,非不待更端而同时并得也。然则知中识中,仅能容得一事,其馀皆谓之遗忘可也。生人知识,有体魄之可寄,尚自无有记性,复何论于凭虚无著之中阴?此成大圆镜智者,所以无后无前,无今无昔,容则并容,得则同得,一多无碍,不在两时。
三
夫万善之首必曰信,万恶之首必曰不信。于耳目所不及接而生疑想者,是为不信;于过去未来而生久远想者,是为不信;于大小长短多寡而生容积想者,是为不信;于一念顷而自放逸者,是为不信;于常精进而生退转想者,是为不信;于少有所得而生自足想者,是为不信;于一乘中而生二想者,是为不信;广说虽大,累万不能尽也。譬如盲人而与说日,彼终不信。以不信故,虽佛威神力,终无能使彼知日。
○除夕商州寄仲兄(七绝一首)
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有感一首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自撰桃符
大陆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寓斋联
家无儋石,气雄万夫。
○集句联
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
○赠黎桂荪
一鹗忽翔万云怒,群虬相奋孤剑啼。
○《王勃集·滕王阁序》眉批残句
不知子安文其俗在骨,譬如绮纨,与羊叔子、谢东山风流有别。
○残句
三户亡秦缘敌忾,勋成犁扫两昆仑。
○代拟上谕
戊寅,谕内阁: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观者,几若彼中全无条教,不知西国政治之学,千端万绪,主于为民开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者)乃能美人性质,延人寿命。凡生人应得之利益,务令其推扩无遗。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朕躬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处,陵迫为忧,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犹有未知。职由不肖官吏与守旧之士大夫不能广宣朕意,乃反胥动浮言,使小民摇惑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
著查照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所有关乎新政之谕旨,各省督抚均迅速照录,刊刻誊黄,切实开导。著各州县教官详切宣讲,务令家喻户晓。各省藩臬道府飭令上书言事,毋事隐默顾忌。其州县官应由督抚代递者,即由督抚将原封呈递,不得稍有阻格。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此次谕旨,并著悬挂各省督抚衙门大堂,俾众共观,庶无壅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