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高居于澳门,年轻时出海遇难,为番舶所救。此后连续出海十四年,杨炳南在《海录》序言中所言他年轻时每至一国,均习其语言,出海归来定居澳门后,“以通译以自活”。谢云龙《重刻〈海录〉序》亦记谢清高晚年“侨寓澳门,为人通译”。(注:见录于冯承钧《海录注》,中华书局,1955年,第1页。)从上述档案看,谢清高长期租居葡人铺屋,向葡商贷款,且执有番文借贷合约,这些都证明他懂葡语,与居澳葡人往来密切,与杨炳南所记相符。在当时的中国人中,难有人对西方的了解出于其右,这正是《海录》一书的价值所在。
但从他与澳葡西洋理事官唩嚟哆打交道时要借助通事,且不能书写葡文状纸来看,他的葡语程度并不高,不足以单独处理此次与葡商的债务纠纷。杨炳南所谓谢清高在澳门“以通译自活”,及上述谢云龙称他“为人通译”不过是说他在澳门有时担任沟通华葡两族之间民间交往的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