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贾志刚说春秋之四·天下大乱 » 贾志刚说春秋之四·天下大乱全文在线阅读

《贾志刚说春秋之四·天下大乱》第一三七章 宋国人的面子工程

关灯直达底部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不该站队的乱站队固然是不对的,可是,该站队的时候不站队也是错误的。

宋文公登基,原本应该向盟国通报。可是,根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宋国决定谁也不通告了。结果,晋国大哥不高兴了,出兵讨伐,弄得宋文公急忙派华元前去解释,总算平安无事。

晋国刚对付过去,楚国人来了。这一次,晋国大哥够意思,攻打楚国盟国郑国,于是楚国撤军,算是再次躲过一劫。

可是楚国人刚走,郑国人来了。这一回,宋国觉得是体现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好机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郑国来了,打。

于是,华元亲自领军,乐吕充当副将。结果一仗下来全军覆没,乐吕战死,华元被活捉,好在华元越狱成功,逃了回来。(见第三部第九十六章)

【面子工程】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很快被证明是失败的。

“尊严,我们的尊严在哪里?”宋国人很没有面子,他们需要找回面子。那么,面子在哪里?

在被郑国击败之后第二年,宋国人攻打了曹国,借口是华穆两族逃到了曹国,并且以曹国为基地进行颠覆祖国的犯罪行为。曹国当然不是宋国的对手,华穆两族再次被驱逐出境,逃到了卫国。

这一次,有面子。

几年之后,东面的小国滕国国君滕昭公去世,宋昭公决定征讨滕国。

“主公,不对吧,按照咱们的礼,趁人家国君去世去攻打人家那是不对的。”公子友提出异议。

“什么对不对?我们要找回失去的面子,就要拿他们开刀。”宋文公不管这些。

看来,所谓的仁义果然是假仁假义。

宋国大军一到,滕国立马投降,拜宋国为盟主大哥。

这一次,有面子。

有面子的事情做了两件,宋国人有点云里雾里了,感觉好起来了。

宋文公十六年(前595年),楚庄王派特使申无畏经由宋国出使齐国,但是没有向宋国借道,结果被华元捉住了。换了别的国家,这正好是个跟楚国修好的良机,可是华元不这么认为,他说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华元觉得太没有面子,于是把申无畏给杀了。

杀了申无畏,楚庄王率领楚国大军前来征讨,包围了宋国首都睢阳。

这一次,宋国人倒真的坚持了“独立自主,宁死不屈”的原则。楚国人从九月围城,到第二年二月,整整五个月的时间,宋国人一不投降,二不求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守城池。五个月过去,实在受不了了,宋国人还不投降,只是向晋国求援。在被晋国忽悠之后,宋国人依然不投降。直到五月,实在是罗掘俱穷,易子而食了,宋国人实在顶不住了,这个时候,为了面子,还是不投降,而是派出华元去找楚国将军子重,靠个人关系解决问题,避免国家层面上失去面子。结果,真的被华元做到了。虽然实际上是投降了,但是表面上不是投降,面子还是保住了。

整整围城八个月,人均体重损失30斤,宋国人创造了春秋以来被围时间最长的纪录。

(以上见于第三部第一一〇章)

宋文公鞠躬尽瘁之后,太子瑕继位,就是宋共公。宋共公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包括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宋共公五年(前584年),晋国召开盟会,宋共公找了个借口不参加,结果招来晋国讨伐,急忙赔礼道歉,算是解决问题。

“右师啊,这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好是好,可是总是招来别人入侵,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能有面子,还能把两个超级大国给侍弄舒服了?”宋共公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要有所改变了。

“主公,这个事情好办。我不是跟晋国人和楚国人都很熟吗?干脆咱们撮合他们和平谈判,谈成了,咱们是中间人,不用站队,又有面子,还把两边的关系都搞好了。”华元其实一直也在想这个问题,昨天刚想出主意来。

“好主意,快去办吧。”宋共公觉得主意很好。

华元的外交能力挺强,再加上晋楚两国之间也有这样的意向,于是,宋共公十年(前579年),华元撮合晋楚两国签署了和平条约。

这件事,宋国有面子。

如果放在今天,华元将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以上见于第三部第一一八章)

【宋国内乱】

面子,都被华元丢了,也都被华元挣了。

别忘了,宋国是戴、桓、庄三族共同执掌的,戴族风光了,桓族就不舒服了。华元觉察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他决定给桓族一些安慰。

宋国六卿改为九卿,华元的理由是:人家晋国都十二卿了,咱们怎么也该九卿,否则多没面子。九卿的安排是这样的:华元担任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向倪为太宰,鱼府为少宰。

一共九个卿,华元和华喜为戴族,公孙师为庄族,其余六位,都是桓族。

按理说,桓族在内阁占据绝大多数,应该满足了,可是,还有人不满足。

宋共公十三年(前576年),宋共公去世,荡泽把太子公子肥给杀了,因为公子肥跟戴族关系比较近。

华元一看,桓族动手了,怎么办?

“各位,好自为之吧,我能力有限,我闪。”华元扔下一句话,跑晋国去了。

华元跑了,桓族就紧张了,因为华元跟晋国的关系好,这一去,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去搬救兵了,到时候晋国大军一到,桓族的麻烦就大了。

于是,鱼石把鱼府找来,商量对策。

“我看,赶紧把华元给劝回来,要等到他从晋国搬来救兵,那就不能挽回了。”鱼石非常害怕,在他的心目中,华元那是个国际巨头,走到哪里哪里都要给面子的。

“不好,他要回来,肯定会讨伐荡泽,然后顺手把我们桓族都给灭了。”鱼府更担心的是这个。

“他不敢的,就算敢,也就是讨伐荡泽;退一万步,就算讨伐桓族,总还有个向戌是他的死党,他不会讨伐向戌,我们桓族总还能留下香火。”鱼石坚持。

“唉,我就准备逃亡吧。”鱼府知道反对也没用,叹了一口气。

鱼石立即上路,追赶华元。终于在黄河岸边追上了华元。

“右师,你可不能走啊,你要走了,宋国可就没人管得了了。”鱼石上来就劝。

“左师,你别劝我了,我没脸见人啊。身为宋国执政,却不能保护我们的太子,我,我没面子啊,呜呜呜呜……”说来说去,是没面子。

“你回去吧,只要你回去,我们什么都听你的,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我要讨伐荡泽,行不行?”

“行,没问题。”

协议达成,华元回国。

回国之后,华元立即率领戴族和庄族讨伐荡泽,荡泽全家被灭。

荡泽是谁?荡意诸的儿子。这一回,不知道公孙寿有没有逃过一劫。

荡泽被杀,很快就有消息称华元会灭掉整个桓族。于是,鱼石、鱼府、向为人、鳞朱、向倪仓皇出逃,到了睢水。过了睢水,就是楚国。

华元派人来请他们回去,结果没有请动。于是华元自己来请,鱼石还是不肯回去。等到华元离开之后,鱼府对鱼石说:“刚才你错过了机会,华元再也不会来请我们了。我看他目光敏锐,说话很快,显然已经作出了决定。不信的话咱们去看,他一定非常快地回去了。”

鱼石等人登上高处,果然看见华元的车奔驰而去。于是,鱼石等五人尾随而去,果然发现华元命令守城士兵登城巡逻,进行防守准备。同时,华元派人准备去决开睢水的大堤。

毫无疑问,华元要动手了。

鱼石等五人立即渡过睢水,投奔楚国去了。

桓族逃走了。

华元随即将九卿恢复为六卿,任命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这样,六卿中,桓族庄族各一人,戴族四人。随后,立宋共公小儿子公子成为国君,也就是宋平公。

宋平公三年,也就是晋悼公登基的那一年,楚国和郑国联合讨伐宋国,占领了宋国的彭城(今徐州),之后交给鱼石等人,并派三百乘战车帮助戍守。

【检验外交政策】

晋悼公元年(前572年),宋国决定向晋国求援,收复彭城。

“右师,向晋国人求援,会不会破坏咱们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啊?”宋平公还有点担心面子。

“不会,咱们这是国内事务啊,为了领土完整啊,只能算请朋友帮忙那种,不算求援,所以根本不是外交的事情。”华元挺能给自己找台阶。

就这样,华元前往晋国求援。

“我们始终坚决一个宋国的原则,始终坚持彭城是宋国的一部分,支持宋国人民收复彭城的合理要求。那什么,韩元帅,你怎么看?”晋悼公热情接待了华元,并且先把套话说了一遍。

“主公,宋国是我们的坚定盟友,他们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何况彭城是交通枢纽,我们要和吴国联络,这是必经之地,所以,必须拿下。”韩厥表态,晋国出兵。

华元屁颠屁颠回去了,这一边,晋国开始征召联合国部队。

晋国派出下军佐士鲂走了一趟,首先来到鲁国。

鲁国立马答应出兵,不过出多少兵呢?季文子把握不好,于是来问臧文仲的儿子臧武仲。

“上次我们参加联合国军吧,那是荀罂来的,那时候荀罂还是下卿。这次呢,士鲂也是下卿。侍奉大国,一定要注重使者的爵位高低。咱们就按照上次出兵的数量就行了,晋国人就没什么话说。”臧武仲想得挺周到。

到期,鲁国由孟献子率领鲁军前去会合。

擦掉一切陪你睡,鲁国做得很好。

士鲂随后到了齐国,齐国也热情接待了。

“没问题,盟主下令,我们肯定紧跟呐,放心回去,我们到时候一定出兵。啊,再告诉我一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放心放心,不见不散。”崔杼答应得很爽快,问得也很详细,还说自己亲自领军。

等到士鲂走了,崔杼哈哈大笑:“该死的晋国人,等着去吧,哈哈哈哈,知道不?齐国的外交政策是阳奉阴违,哈哈哈哈……”

到期,齐国军队连个影子都没有。

阳奉阴违,齐国人也贯彻得很好。

晋国军队会合鲁军、宋军和卫军,包围了彭城。

这一回,楚国人闪了,因为他们知道晋国的小孩太厉害了,还是别惹他。

楚国人都闪了,鱼石五兄弟还怎么玩下去?被围三天之后,开城门投降。

于是,宋军收复彭城。而鱼石等人连同整个桓族,被晋军带回晋国,安置在壶丘(今山西垣县)。

“忽悠我们,打他们。”拿下了彭城之后,韩厥下令,晋国大军东进,讨伐齐国。

齐灵公和崔杼做梦也没有想到晋军这么简单就收复了彭城,按照他们的想法,楚国一定会出兵救彭城,自己正好坐山观虎斗,战事没有三五个月是完不了的。

“老崔,你看看你看看,阳奉阴违玩砸了吧?怎么办?”齐灵公慌了。

还能怎么办?崔杼亲自前往晋军解释。无非就是生孩子拉肚子等等老一套借口,韩厥什么人?会被你忽悠?

“什么也别说了,念在世代友好的分上,这次就算了。不过,为了防止还有下一次,把你们太子派过来做人质。”韩厥懒得多说,直接给了答案。

没办法,齐国人把太子公子光派到了晋国做人质。

基本上,阳奉阴违的外交政策是有一定风险的。

鲁国、齐国和宋国的外交政策都介绍过了,为什么郑国和卫国的没有介绍?因为这两个国家不需要外交。对于卫国来说,一切跟着晋国走,根本就什么也不需要考虑,也不用像鲁国一样主动往上贴。而对于郑国来说,任何政策都是多余的,他们就像一叶在巨浪中穿行的小舟,只能靠着本能的反应去躲闪。

不要以为郑国人因此就没有什么自尊,恰恰相反,郑国人是有自尊的。

【继续检验外交政策】

晋悼公二年(前571年),让我们来继续看看几个国家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现。

晋悼公对于郑国人很恼火,他决定攻打郑国,迫使郑国投降。七月,晋国军队会同卫国军队进攻郑国,可是并没有使郑国投降。郑国为什么没有投降?其实,郑国是准备投降的。既然准备投降,为什么没有投降?

夏天的时候,郑成公患了重病,执政子驷来向他请示:“主公,晋国人现在比楚国牛多了,咱们是不是要换个队站站?”

“叔啊,咱不能这样啊。你说,人家楚国对咱们不错,楚王为了咱们连眼睛都搭进去一只,咱们怎么能忘恩负义呢?反正我快死了,等我死了之后,随便你们吧。”郑成公反对,其实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当初郑成公在楚国做人质的时候,就跟楚共王是哥们,能够回来当上国君,楚共王给出了不小的力气。

不管怎么说,郑成公挺讲义气。

没几天,郑成公鞠躬尽瘁了。

秋天的时候,晋国军队来了,郑国大夫们纷纷建议投降,这回子驷说了:“主公说过了不能投降晋国人,如今他还没有下葬,所以他的话我们还要遵守。”

就因为这个,郑国人没有投降。

所以我们说,尽管郑国人经常投降,但是他们是有自尊的。

晋国和卫国联军没有能够拿下郑国,于是在卫国的戚(今河南濮阳)召开盟国会议,晋国方面荀罂出席,鲁国是孟献子,卫国是孙林父,宋国是华元,只有齐国又玩生孩子拉肚子这类把戏,再次缺席。

“该死的齐国人,太不要脸了。好了,先不说他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郑国归顺我们,大家有什么办法都说说。”荀罂主持会议,基本上这就是个神仙会,大家都是老朋友,随便谈。

孙林父没有发言,他根本就不准备发言,晋国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连动脑筋都省略了。

华元想了想,第一个发言了:“我看,咱们五个国家全军出动,灭了郑国。”

华元是恨死了郑国人,他就希望灭了郑国。

孟献子一听,就知道这个主意不正,晋国人肯定不会这么干。其实,晋国和楚国都可以随时灭掉郑国,为什么都不灭呢?因为晋国和楚国并不希望直接面对,都希望中间有一个缓冲,而郑国就充当缓冲的角色。在来之前,鲁国的卿们专题讨论过这个问题,针对晋国人想要的结果,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

“荀元帅,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孟献子说话很谦虚,而且面带微笑,等荀罂点点头,他才继续说:“我觉得,我们要在虎牢建城,作出在郑国人的家门口长期屯兵的架势,郑国人一定害怕,有可能就投降了。”

孟献子的主意是个好主意,重要的是,这是晋国人想要的主意。

“嗯,主意不错,我会向我们的国君汇报。不过,郑国仅仅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齐国。齐国人最近总是阳奉阴违,很讨厌。我们在冬天,还在这里再开一个会,如果齐国人还不来,那我们先解决齐国的问题。如果齐国人来了,我们就可以在虎牢筑城了。各位,散会。”荀罂雷厉风行,决不拖泥带水。

回到鲁国,孟献子汇报了情况之后,立即派人前往齐国,向崔杼通风报信。孟献子知道,荀罂关于齐国人的那些话就是说给他听的,就是让他去通风报信的。

崔杼害怕了,冬天的时候,老老实实去了联合国大会,该发言发言,该表态表态。

当年冬天,晋国开始在虎牢建城。

刚刚打好地基,郑国的子驷就来了:“晋国大哥,别建了,我们服了还不行吗?”

事实证明,孟献子的主意真的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