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全文在线阅读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5.北军转运大逆袭

关灯直达底部

抽烟抽出一份情报

匆忙下达命令之后,不知不觉到了晚上。斯图尔特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情报,一向沉稳的李打开一看,吓得发抖。因为情报中说,据一位同情南方的居民通报,麦克莱伦获得了南军的一份行动计划。

李想起自己过河后只发布过一份行动计划,就是“特别命令191”,难道这份情报落在敌人手里了?如果情况属实,自己分兵的事就被对方掌握得一清二楚。现在兵分几处,想全身而退都不可能了。

落在麦克莱伦手里的情报的确是“特别命令191”,麦克莱伦此时正把自己关在司令部里,对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很犹豫:吃还是不吃?

这么重要的一份情报,怎么落他手里了呢?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的第十二军在李的旧营地扎营,有个叫巴顿的下士在营地里发现一卷东西,打开一看,是一张纸,里面裹着三支烟。

北美是烟草产地,绝大部分士兵都抽烟,意外捡到香烟让巴顿喜出望外。他坐下来就点了一支,抽了几口,信手翻了一下包烟的纸,发现上面竟然工工整整写着一页字。

巴顿上过几年学,不是文盲,他仔细一看,觉得这好像是南军的军事计划,于是连忙把这张纸交给连长,然后逐级上交。

这一次,北军各级军官丝毫没有官僚主义,一刻没耽误就把这张纸交到了师长手里。

师长不敢断定这份计划是真的,就把自己的副官叫来看看这份计划是真是假。

副官一看签名就断定是真的,为什么呢?因为签名的人是罗伯特·李的副官,而李的副官原来跟这位北军师长的副官是哥们儿,俩人非常熟悉,一看笔迹就确认无疑。

师长马上就把情报送到了麦克莱伦那儿。

当时麦克莱伦正在街头演讲,这位北军师长拨开人群,来到麦克莱伦身边,把这张纸交给他,并且告诉他,经过确认,是真的。

麦克莱伦拿到手里,读了几行,就不由自主开始念出声来,读到最后,大喊一声,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看麦克莱伦多缺心眼儿,他竟然在街头把这么重要的一份情报给泄露出去了!

就在他演讲的时候,听讲的人里有一个人是南方的支持者。麦克莱伦在街头这么一表演,他知道事态很严重,赶紧翻身上马,策马飞奔,找到了斯图尔特,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斯图尔特马上派人通知了李,李确信“特别命令191”丢了,也顾不上调查是谁弄丢的,马上动员部队抢占山口,重新排兵布阵。

麦克莱伦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他突然担心起来:这东西是不是李的阴谋?

为了想清楚到底是不是阴谋,他想了整整16个小时,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明白不是阴谋,然后下令部队出发。

可惜此时已错过了良机,当北军到达蓝山山口时就不能走了,因为南军已在李的紧急部署下抢占了山口,并已派兵严密把守。

如果麦克莱伦没有犹豫那么久,而是当机立断直接派兵的话,就会把李的部队分割包围,统统消灭,由此可建立他这一生的不世之功。

眼瞅着麦克莱伦没有及时行动,李才松了口气,终于有时间查一下这“特别命令191”到底是谁给弄丢的。

这份命令一共发了三份,分别给杰克逊、朗斯特里特和希尔。

收回命令之后,副官一瞅,希尔的这份不是原件,而是杰克逊给他的抄件,总部的原件他根本没有收到。

这下真相大白,是希尔的手下军官把这份命令给弄丢的。

林肯底气大涨

这个时候麦克莱伦的大军已经逼近了李的阵地。

两军一对阵,麦克莱伦的疑心病又犯了,他还是觉得李有12万人,那个特别命令是引自己上钩的,自己9万多人,得留下人防守,敌众我寡,不能贸然进攻。

其实李这时手下只有1.6万人,直到杰克逊赶来,才建立起了像样的防线。

1862年9月17日,麦克莱伦率领7.5万人马来到安提特姆河,这一天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安提特姆河战役成为美军内战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斗。

这场仗从黎明开始,一直打到黄昏。

这一天战斗结束时,死伤人数达到了历史之最——共有2.3万名士兵伤亡。

眼看兵力对比实在过于悬殊,李终于下令撤军。

李这一撤退不要紧,却让南方邦联彻底失去了获得国际支援的机会。

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李充分发挥了自己临时布兵的才能,力挽狂澜,让自己免于全军覆没,而且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李防守战的代表作,但李失败了,而他失败的原因是写有整个战役计划的纸被一名手下当成烟盒给扔了。

麦克莱伦并没有追赶李,而是向林肯报捷,说他打了胜仗,于是率军撤回华盛顿。

林肯认为麦克莱伦行动迟缓,让他丧失了更大的胜利。

于是9月份,麦克莱伦就被解职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林肯用安提特姆战役的胜利,来表达他将发布《解放宣言》的决心。

内战开始时,北方的大多数人并不赞成彻底废除奴隶制,为了安抚马里兰等留在联邦中的蓄奴州,林肯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北方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废奴是林肯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解放宣言》的草稿早就躺在林肯的书桌上,可是连战连败,林肯没这个底气发布出去,他迫切渴望北军获得一场胜利,哪怕是惨胜都行。

安提特姆战役对内战最大的影响,就是这场惨胜给了林肯底气。

1862年9月22日,林肯签署了《解放宣言》,此举不仅为北方在国际上赢得了好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南方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被彻底摧毁。废奴成了北方战争的目的,北方由侵略者变成了解放者。

麦克莱伦将军被撤职之后,伯恩赛德将军被任命为波托马克军的统帅。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战役,就这么结束了。

最邪门儿的是,如果那位不知道姓名的南军军官不抽烟,或者口袋里没有烟,“特别命令191”就不会丢失。

麦克莱伦如果没有拿到这份重要命令,李就可以进入宾西法尼亚州,实现他在北方决战的计划,迫使北方进行和谈,让南方赢得这场内战。

安提特姆战役是内战的转折点,从此南方失去了战胜或讲和的机会,也就是说,把美国一分为二是不可能了。

美国就是从此开始走向帝国,如果没有那几根香烟,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美利坚大帝国。

点儿背不能怪社会

林肯总统撤换麦克莱伦,让伯恩赛德将军取而代之,但实际上伯恩赛德并不想干这份差事儿。

他之所以接受任命,只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将不得不在他极为讨厌的胡克将军手下待命。

但不管怎么讲,伯恩赛德似乎拥有在这个职位上应该具备的军事才能和经验。

在沿北卡罗来纳海岸的一系列登陆行动中,他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伯恩赛德作为波托马克军团指挥官的生涯,似乎开了一个好头,然后他就采取更大的动作。

鉴于李在弗吉尼亚的马纳萨斯附近驻防,伯恩赛德命令军队向弗雷德里克斯堡开去。

这样一来,伯恩赛德所处的位置比李更接近里士满。

伯恩赛德声称自己是好战的将军,但是任何给他写传记的作者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倒霉蛋。

尽管他前往里士满确实比紧急回防的李军,但是他要等待浮桥,因为他去里士满的路途中有许多大河要渡过,所以耽误了时间。

就在他耽误的这几天里,李的军队赶到了,占领了可以俯视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一些山头。

李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位置十分有利,伯恩赛德很难发起进攻,但是伯恩赛德仍然按照他既定的计划进攻了。

1862年12月13日,联邦军发起进攻,遭到了李血腥的反击。波托马克军团10万名联邦士兵,死伤人数达到1.5万名,林肯大为痛心地说国家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波托马克军团只好从弗雷德里克斯堡退出。

到了1863年1月,伯恩赛德试图再战里士满,但他实在是点儿背到了极点。之前的一个月,天气晴空万里,而等他开始行动的时候,风云突变,瓢泼大雨将地面浇得泥泞不堪。

伯恩赛德麾下的将领们纷纷向林肯抱怨指挥官指挥不利,而伯恩赛德也向林肯递交了一份他打算更换的将领名单。

他打算撤职的那些将领得到了一些位高权重的政客的支持,加上他并没能战胜李,所以林肯决定,与其更换这么多将领,还不如换掉伯恩赛德,于是就让胡克将军代替了他。

“石墙”坍塌了

胡克比起伯恩赛德,更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了,他最大的喜好就是喝两口,其次就是吹牛。

胡克经常对外自吹自擂说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将领,林肯相信他的军事才能。

整个1863年的春天,胡克和李的军队都没有动作。那一年,瓢泼大雨不停地下,把双方的人马都困住了,双方军队都无心发起攻击。

由于伯恩赛德指挥期间联邦军供给极差,而且没有人获准休假,胡克对此一一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北军的士气。他还在军旗下阅兵,让士兵们更加认同自己的军人身份。

尽管李将军在一系列的胜利下更加自信,但是他们缺少鞋和食物。弗吉尼亚的铁路交通状况很差,导致邦联没能把粮食补给运到南军手中。

李将军被迫采取行动,胡克此时拥有12万名士兵,是李的整整两倍,但李仍然驻守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有利的防御位置上。他曾经在这儿击败了伯恩赛德,胡克很清楚正面进攻难以取胜,决定从侧翼包抄,迫使李离开他的防地。

1863年4月底,胡克率领7.5万名士兵渡过拉帕汉诺克河,进入了被称为“弗吉尼亚荒野”的丛林地带。

同时他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布置了大约4.7万名士兵,而李只有5万人,如果李攻击弗雷德里克斯堡的联邦军,胡克就会率领联邦军主力向邦联军后方发起进攻。如果李对抗胡克的主力部队,而留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的联邦军也能进攻他们的后部。

此时,胡克认为李已经处于联邦军的包围之中。

4月30日,联邦军大部队在荒野的边缘一个叫作钱瑟勒斯维尔的小村庄停了下来。

胡克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建议,大部队应该继续前进到开阔地带,好让军队在战斗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但胡克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他认为他已经到了一个足以威胁李的位置,一心希望兵不血刃就使对方撤退。他根本没有想到百战成精的李尽管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却决心一搏。

李同样兵分两路,让厄尔利将军率领1万名士兵驻守弗雷德里克斯堡,自己率领其余人马赶往荒原。

当他得知胡克在行军中停下来的时候,再次将兵力分散,下令“石墙”杰克逊率领2.8万名士兵从右翼包围胡克。

倒在自己人枪下

杰克逊迅速发动进攻,正在吃饭的联邦军毫无防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四散而逃。

杰克逊打算找一个浅滩,渡过拉帕汉诺克河,阻止胡克的军队撤回华盛顿。

于是他亲自前往,然而当他回来的时候,不幸被自己的士兵误认为是北军派来偷袭的骑兵,遭到步枪近距离齐射,几个副官当场中弹身亡,杰克逊也没能幸免,左臂连中三弹,手臂截肢后被送往后方医院。

截肢后的杰克逊情况基本稳定,大家认为他应该可以重返前线。

李告诉杰克逊,希望你尽快回到我身边,你失去了左臂,可是我却失去了“右臂”。

没想到几天后,杰克逊感染了肺炎,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医生也无力回天。

1863年5月10日,星期天。早上医生把杰克逊病危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夫人安娜。

安娜决定告诉杰克逊,因为杰克逊不止一次说过,如果大限已至,他希望能提前知道。

杰克逊从昏迷中醒来,听到夫人告诉自己的消息之后,一时还不肯相信。他觉得上帝还会给他时间,因为他还肩负着南方独立的重任,他的那些伟大的战士还在继续拼命与死神抗争。

在南军总部,李率领全军为杰克逊祈祷,希望出现奇迹。

医生走进病房告诉杰克逊,今天就是他这个英雄的归宿。杰克逊点了点头,面带笑容地说,今天是主日,我心愿已了,我一直希望死在星期日。

最后的几个小时,杰克逊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回光返照时,他还在下达命令,让希尔准备行动。

杰克逊的脸上笑容灿烂,他吐字清晰、语气平静地说:“让我们过河,在树荫下休息。”

1863年5月10日下午3点15分,南军最伟大的将领杰克逊撒手人寰,南方各地教堂的钟为杰克逊的死发出悲鸣。北方却感到从此获得了解脱,正如杰克逊的一位在北军中的西点同学所说:“我们终于不再害怕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钱瑟勒斯维尔战役,南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北军伤亡1.7万多人,当然南军也伤亡了1.3万多人。

战役中最悲惨的一幕,发生在两支爱尔兰人部队之间。

联邦军的爱尔兰旅和邦联军的第二十四佐治亚步兵团都是以爱尔兰移民为主,甚至双方的很多士兵都属于爱尔兰共和兄弟会成员。

冲锋开始前,北军爱尔兰旅士兵戴上了插有白花的军帽,举着绣有金黄色竖琴的翠绿军旗。

“石墙”手下的南军爱尔兰裔士兵立刻认出了同胞的标志,眼见同室操戈,十分伤心。

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些邦联士兵不得不狠下心来,开火射杀自己的同宗同胞,一些南军中的爱尔兰人忍不住大哭起来,边哭边开枪。

由于伤亡惨重,北军爱尔兰旅最终四散奔逃,南军继续射杀逃跑的同胞。

这时一名北军士兵突然摘下军帽,对爱尔兰人破口大骂,骂的都是爱尔兰人特有的骂人脏话,第二十四佐治亚步兵团中爱尔兰士兵听到后都放声痛哭。

爱尔兰旅投入作战的有1700人,战斗结束后只剩下263人,15名指挥官中14人阵亡,1人重伤。

美国内战被看作同胞间骨肉相残的典型,“Family against family, brother against brother”(家庭对家庭,兄弟反抗兄弟),没有胜利者可言。

罗伯特·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向来讨厌战争,这场战役让他对战争更加深恶痛绝。

他说,战争如此可怕,这是件好事,否则人们就会喜欢它。

在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李的兵力只有胡克的一半,而且始终处于胡克两支大军的夹击之中,其中哪一支都与他的兵力相当。但李还是使联邦军伤亡高达1.7万人,虽然南军的损失也将近1.3万人。

林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震惊说,我的上帝啊!我的上帝啊!我们的国家会对此说什么呢?

杰克逊战死之后,李重新编组他麾下的集团军,将以前的两个军团改编成三个军团,让艾韦尔和希尔分别担任两个军团的指挥官。俩人都缺乏战争经验,这对随后的战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李决定继续保持作战的主动权,在斯图尔特的掩护下率军北进,准备攻入宾夕法尼亚,再次把战火烧到敌占区。

胡克确信南军正在进行一次重大的机动行动,于是率领11.3万人组成的波托马克集团军北上,在李的军队和华盛顿之间平行移动。

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之后,林肯的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一致认为,不能让胡克再指挥下一场战斗。

恰好胡克因陆军总司令否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而提出辞职,以要挟上级。没想到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正好就坡下驴,第二天就批准了他的辞职,让乔治·米德将军接替他担任波托马克集团军的总司令。

米德这人没有政治倾向,不会做蠢事,但也没有什么英明之举。

葛底斯堡战役

李渡过波托马克河的时候,为了掩护他的右翼,让斯图尔特带领南军最优秀的三个骑兵旅深入马里兰州中部,在联邦军的后方大力开展游击战,不断骚扰波托马克集团军。

现在北军已经插入到斯图尔特和李之间,斯图尔特决定不再绕着北军兜圈子了,下令部队快马加鞭赶去与李会合,同时他坚持要带上125车战利品,所以他的骑兵旅行军速度非常慢。

由于斯图尔特不在身边,李缺乏侦察的兵力。直到6月28日夜间,他才得知北军波托马克集团军的下落及指挥官变更的情况,于是立刻集结部队。

6月30日,他的一支步兵旅向葛底斯堡搜索前进,竟然只是为了在镇上搜索军鞋。

当他们发现葛底斯堡刚刚被一支联邦军骑兵部队占领时,立刻掉头回营报告。

这支北军骑兵部队的指挥官布福德最早看出葛底斯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这座小镇是十几条公路和道路的交叉点。

他把他的师带到城西,在一条小河后面建立起易守难攻的阵地,同时向上级求援。

北军第一军和第十一军先后赶到增援。

1863年7月1日,希尔将军指挥的南军第三军团前往葛底斯堡,准备赶走占领葛底斯堡的北军骑兵,但是他们很快就在葛底斯堡与北军第一军和第十一军交上了手。

这场冲突由小变大,慢慢演变为美国国土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战斗。

葛底斯堡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公墓领。

面对南军的疯狂进攻,北军快要抵挡不住了。在此危急时刻,米德的工兵指挥官沃伦准将发现公墓领南端的一座小圆顶山没有设防,便派附近的一个旅和一支炮兵部队占据了这个要点,得以挽回战局。

7月2日的恶战,以联邦军牢牢守住小圆顶山阵地而告终。

南军的弹药打光了

7月3日,也就是葛底斯堡战役开始的第三天,李仍然在努力争取胜利。

他命令乔治·皮克特将军率领三个旅1.5万人,在150门大炮的掩护下,向北军发动猛烈的进攻。

南军100多门大炮发起了空前猛烈的轰击,打到下午两点半,南军用马车从里士满运来的弹药见底了。

朗斯特里特将军不愿亲自执行他认为会带来灾难的行动计划,所以让炮兵指挥官给皮克特发出冲锋信号。

炮兵指挥官对皮克特说,将军,快冲锋吧,否则我没炮弹掩护你了。

皮克特对吊着脸站在旁边面沉似水的朗斯特里特说,长官,我现在发动冲锋,可以吗?

朗斯特里特勉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皮克特向朗斯特里特敬了个军礼,率领1.5万人向大约1公里宽的北军中央阵地冲锋。

这些南军士兵队形整齐,战旗猎猎,吹着嘹亮的军号,敲着军鼓冲锋。

北军一直等他们走到700码的距离才开火,一阵轰鸣过后,南军士兵成群倒下,队伍中出现了一道道缺口,但是冲锋的队伍依然继续前进,毫无混乱之象,也无动摇之心。

北军火炮又来了一轮齐射,正在远处观战的李说炮火的声音就像撕纸的声音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一位南军军官描述皮克特冲锋时说,皮克特率领的师消失在笼罩着整个山头的蓝色烟雾中,只有落在后面的士兵得以生还。

但是皮克特的部队仍然在前进,在战壕、石墙和栅栏前面跟为数众多的守军展开肉搏厮杀。

阿米斯蒂德准将带着几百人冲入北军阵地,最终全军覆没。

今天美国葛底斯堡战场国家纪念公园里,在他倒下的地方立有一块石碑,每年都有人去凭吊。

这时候的李将军就跟滑铁卢战场上的拿破仑一样,已经没有了继续进行这种勇猛攻击所需的后备力量,只有1/3的进攻者从阵地上撤回。

李对这些人说,这都是我的过错。

于是李开始收缩战线,等待北军反攻。米德的部队也在战斗中被打得疲惫不堪,没能进行反攻。

葛底斯堡战役结束了。

李将军引咎辞职

7月4日,也就是“美国国庆节”这一天,李把葛底斯堡战场上残余部队集结起来返回弗吉尼亚。载着伤员的马车像一条长龙,前后蜿蜒长达25公里。

直到13日晚上,李将军才带着伤员、俘虏和大炮渡过了波托马克河,回到了弗吉尼亚。

在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之后,李极端蔑视北军的波托马克集团军,但是他没有明白一点,他在钱瑟勒斯维尔打败的不是北军,而是北军的指挥官。

如果这次葛底斯堡战役指挥北军的还是胡克,李仍然会打败他,但是米德的指挥水平明显比胡克高。

无能的军队跟无能的指挥官指挥优良军队不是一回事,而且由于斯图尔特的骑兵不在,李在关键时刻不了解敌人的动向,所以在葛底斯堡战役前一直心神不宁。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石墙”杰克逊这个杰出的战友。

杰克逊身经百战,每每身先士卒,而且每次都能毫发无伤,他周围的参谋们也一样幸运,连受伤的都没有,可是他最终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

他死后,参谋们也厄运连连,接二连三地阵亡。

杰克逊死在南军最最需要他的时刻,葛底斯堡战役如果有杰克逊,首先李会信心百倍,不会昏招迭出。其次像艾韦尔、斯图尔特、希尔这三位也不会犯错,因为他们受杰克逊的指挥。

杰克逊对属下的要求是绝对服从,哪怕是错误的命令。而被李认为是左膀右臂的朗斯特里特在战争中的抗命行为,也彻底破坏了南军在葛底斯堡获胜的前景。

在葛底斯堡三天的战斗中,北军伤亡2.1万人,南军伤亡2.8万人。

这对于南军来讲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南方邦联的北弗吉尼亚集团军,从此以后便成了强弩之末。

李因此次战役失败引咎辞职,但戴维斯总统没批准。

葛底斯堡之战导致北弗吉尼亚军队军心涣散。从此之后,李的作战都是为了防卫,而不是为了赢得战争。

在1863年剩余的时间里,东线战场再也没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