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安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安安生生过大年,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正月初一过年正是处于冬春交替、年岁交替之时,是迎春、迎新年的开始。
冬至是每年中白天最短之日,按传统的阴阳说法是阴盛之时,视为冬天之“至”。我国从东南到西北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自然农业时代,人们仿佛觉得生命万物都已处于冬眠状态,人也处于冬闲状态,休息生息,静待“冬至阳生春又来”。
进入腊月就进入“忙年”的长过程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华北歌谣:“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沿自上古的蜡祭,可视为过年的前奏。俗话说“报信儿的腊八粥”,腊八粥有佛教的意义,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普及性的食物养生、冬令进补。
过了腊八就是小年,这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在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这已是过大年的序幕。“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谣里都说到祭灶,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其时大人小孩老围着锅灶转,准备过年的美食佳肴,确乎也是灶王爷最忙的时候,传说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情况呢。这节俗提醒人:要“修身齐家”端正家风,在家里也不能悖逆天理。
河北邯郸民谣:“糖瓜祭灶二十三,离过年整八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集上店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家家捏饺子。”
终于迎来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高潮。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时间之将逝即意味着新时间之到来,旧未去而新已至。新生命的诞生,也正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周而复始,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所以我们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表现了中国人的生命观。“一元复始”,原指天地之气,春来复苏,“万象更新”,重新开始,比喻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所以特重除旧布新。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名句,都突出了这层意思。新年到来,对个体和社会群体而言,有可能打开新的局面,带来新的机遇,萌发新的希望,从而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正因为年年都有与“天时”相应的辞旧迎新的感觉与心态,所以中华民族虽历经五千年之久,仍然毫无暮气,充满活力,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新的美好前景。同样,在人的一生中,中华年都寓含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这是中华年的深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