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朝定居指南 » 唐朝定居指南全文在线阅读

《唐朝定居指南》从不开放的长安夜市,一年仅此一次,速来抢购!【上元】

关灯直达底部

每年正月初七“人日”节,花花绿绿的彩胜让您的眼睛在寒冬里过过颜色瘾。不过这只能算是“略饱眼福”,再等六七天,每年一度的“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来临,那才是您穿越到唐朝以后,能体验到的最欢乐、最疯狂、最刺激的娱乐时刻呢。

说到元宵节,现代人也并不陌生,三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还有“正月十五看花灯”的记忆。如果您是民间曲艺爱好者,喜欢听《说唐》《水浒》《薛家将》之类的评书,那大概还会对梁山好汉闹花灯、瓦岗英雄闹花灯、薛刚闹花灯反唐一类的情节津津乐道。不过您想过没有,为啥这些英雄好汉一股劲儿地全部憋足力气要在正月十五这天折腾?他们的男性荷尔蒙激素在这天集体失调喷爆?

在我们唐穿之旅开始的第一夜,当您降落到长安城里以后,我们就郑重警告过您,赶紧找地方躲城管,因为唐朝实行“夜禁”,日落以后不让普通人在里坊外面的大街上行走。您看看,天上星月高悬,地上黑灯瞎火,条条街道寂静无声,只有负责巡逻的“金吾卫士”一队队吆喝着走过,这种环境下,好汉们想干点儿什么大事都不方便啊。

不过,这种情形,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及前后各一日)当中就完全不一样了。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夜禁”取消,金吾“放夜”,准许人们走出家门和里坊,上街观看花灯赏月、参与唱歌跳舞、耍杂技、跳大神,在大街上甚至皇宫前自由走动玩耍,一年里只有这三天哦!正经地说,唐朝长安里也只有这三天会形成大规模的“夜文化”“夜经济”,那些一到晚上就被关在家里憋得猴急的市民,怎么肯放过如此珍贵的机会呢?所以唐诗说:“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46]既然街上摩肩接踵、人头涌动,那么英雄好汉们想混在其中打打架、泡泡妞,展示一下个人武力值吸引眼球,再在城管来抓之前跑掉,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百万人口的长安城,倾巢出动,会造成什么后果呢?请大家自由代入国庆黄金周假期里的天安门广场、故宫、西湖、黄山、九寨沟······李商隐有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注47]在天上圆月和路边连片璀璨灯光的照耀下,首都发生了大规模——堵车。真是月亮底下没有新鲜事啊······

不过比现在要强的是,虽然街上人车混行,堵塞得水泄不通,但唐朝的车子不烧汽油,绝对不会向空气里排放PM2.5,就算会产生“尾气”,也不过是拉车的牛马自然排泄出的肠胃气体罢了,对人体呼吸系统危害不大。当然,还是建议您别往拉车畜牧身边靠得太近,它们除了排气,还很有可能尾巴一撅,排泄出大坨固体。您这穿得一身光鲜的出来过节,被溅上了可有多晦气,乘坐“香车宝辇”的人又非富即贵,谁会跟您讲理赔偿呢。

就算您想扯住人家理论一番,也根本没那个时间场地,也没那个气氛。一个没站稳,您就可能被夹持在拥挤移动的人群里,身不由己地往前挪动。据说有人曾经被挤得悬空而起、脚不沾地“凌波微步”神行数十步。所以如果您在穿越前经常在上下班高峰期去挤北京地铁10号线,那会是一种很好的预先锻炼。

其实对于地广人稀、平时生活节奏缓慢的唐朝人来说,“挤”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呢。上元节这三天,无论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文人士子、和尚道士、倡优艺伎、良家妇女,在街头可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地尽情玩乐,暂时忘却日子过得有多艰难辛苦,抛开一切烦恼和不如意,享受节日狂欢的自由。

您也跟着人流在街上走动,左顾右盼地欣赏一番吧。您希望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LED霓虹灯?占据大幅天空的激光投影?对不起,没有,您有本事您得先在唐朝建发电厂做电灯······想看万千星彩直冲云霄的焰火晚会?对不起,也没有,使用火药的烟花鞭炮得宋朝才出现,唐朝只有把竹子扔进火堆里听响的“爆竹”。唐朝的“花灯”,也只有老老实实用油脂木材点燃火制成的那种古老灯具,不过,各式各样的组合造型同样使它们具有强烈炫目令人称奇迷醉的感染力。

您走到安福门外,可能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灯轮,高达二十丈,上面缠绕着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用黄金白银做装饰,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如同彩云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这还不算完,灯轮下面还有数千名身穿锦绣罗绮华服、满头珠翠、脂粉香气袭人的宫女,以及长安城内普通人家的妇女千余人,都聚集在这里日夜轮流歌舞,三天三夜不停歇。有人写诗:“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注48]

再往前走,您又看见了一座“灯楼”,通体都是用丝织品做的,高达一百五十尺,宽达二十间架,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微风吹来,金玉铮铮作响。灯上又绘龙凤虎豹,呈腾跃状,栩栩如生。那边又有一架“百枝灯树”,高八十尺,巨大的树形灯托本身也安放在高冈上,点燃以后,一百里范围内都能远远望见它,光明夺目。

这些巨型灯轮、灯楼、灯树下面,都有乐舞百戏,成千上万的宫廷艺人和民间的歌舞从业者及爱好者,在辉煌如昼的灯光下载歌载舞。有那爱面子的,倾家荡产也要在这一夜大出风头,一副花冠、一条霞帔就值万钱,美女通身上下的装饰至少需要三十万钱,其奢侈富丽可想而知。

除了妇女歌舞,附近各地的乐队也来凑热闹比胜负。乐工们坐在牛车上吹拉弹唱招摇过市,都是身穿锦绣华裳,连挽车的牛都披虎皮,或者装饰成犀牛、大象。另有各种杂技百戏艺人,在花灯旁边跑旱船、走绳索、吞钢剑、口吐莲花、摔跤相扑、舞马斗鸡、拔河钻火圈……总之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娱乐活动一应俱全,谁也不肯落下。所以这几天晚上出来游玩的人,除了看灯以外,更多的是看人,特别是歌舞杂技队里那些年轻漂亮的姑娘,更会吸引浮薄浪荡子们的目光。所谓“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注49]。

唱哑了,走累了,您是不是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再润润嗓子补充补充体力?说实话,唐朝的普通大街边小摊小贩不算多,市井经济的繁华程度跟后世不能比。不过在上元节这三天,既然城管“放夜”,您这个有经济头脑的穿越者,完全可以试领风气之先,找个合适地方摆摊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嘛。既然大家都玩得这么疯狂,肯定有很多人体力透支肚内空空,没准儿您能从摆小食摊开始白手起家创业,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富豪大贾呢。

您问唐朝人在上元节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唔,很遗憾地告诉您,那种在热汤里煮熟的白白软软黏黏的糯米“元宵”,或者叫“汤圆”,恐怕还没出现。这种食品有确切记载要到宋朝了,当时也不叫“元宵”“汤圆”,而叫“浮圆子”。顺便说,元宵节往花灯上挂谜语、大家一起“猜灯谜”的习俗,也是到宋代才有明确记载,您在唐朝恐怕见不到。

不过没关系,虽然没有煮的汤圆,但我心宽体胖口味重的唐朝人民,却已经习惯在上元节这天吃“油炸元宵”了!

但是呢,如果您在街头支起个食摊,吆喝叫卖“油炸元宵香又甜”,八成没啥人能听明白您这卖的是啥,因为唐朝人管这种食物叫“焦糙”“焦圈”或者“粉果”。来来,我教您制作方法,并不太困难。

首先调好元宵馅,五仁干果还是咸肉鲜菜自便;然后准备面粉和水,和出软软烂烂的面皮(这跟现代元宵用米粉做皮不一样)。支起一口大锅烧水,取一点儿元宵馅儿握在手心里,伸进烂面中团团搅动捏合,捏到面皮包住馅儿,用力,五指缝里各漏出一团小汤圆。用工具把这些小面汤圆刮下来,丢进大锅用水煮熟。

旁边再准备一口油锅,锅下用木炭生起旺火,锅里放一二斗食用油,最好是芝麻油。等油烧热以后,把煮熟的小汤圆捞起来,丢到油锅里煎炸,等油沸腾个三五回,就能捞起来开卖啦!这时候“焦糙”表面金黄酥脆,内馅儿滚热烫口,咬开香气扑鼻,对于饭食里很少能见到油星儿的普通贫苦大众来说,真是人间美味啊!

如果您在长安灯市上支起这么一个焦糙食摊来现做现卖,光凭那一阵阵的浓郁香味,就能引来大批顾客了。如果您能再亮出嗓子高声吆喝叫卖,那会更加桃花朵朵开财源滚滚来。您问怎么吆喝?唉,这还用我教吗?其实吆喝什么词儿都不要紧,因为那种热闹嘈杂的环境里,基本上也没人能听清您在喊些什么。只要嗓子够粗、音量够大、气势够足,能把过路人都吓一跟头就行了。

比如说吧,现代最流行热闹的吆喝段子,您稍改几个字照搬过去试试:

“只要九九八,焦圈带回家!不是三四千,不是一两千,真的只要九九八!你还等什么?你还犹豫什么?赶快来尝尝吧!八星八箭工艺,九大主流口味!真的表面有芝麻哦!只要九九八!马上掏钱来买吧!不要三四千,也不要一两千,只要九九八!九九八你买不来吃亏,九九八你买不来上当……”

当然改段子也要有分寸,像上次我公司接待的一位穿越客,卖焦圈喊得上瘾了,顺嘴把下面这段也喊出来,结果没等喊完就被金吾卫士们架走去喝茶啦。

“大唐长安唐明皇!开元天宝四十年太平天子李隆基,老年痴呆了!王八蛋唐玄宗,吃喝嫖赌,败光了一百多年江山,带着他的儿媳妇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拆皇宫劈木柴炸焦圈来卖抵工资!原价都是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大份焦圈,现在全部只卖二十块!统统二十块!李隆基王八蛋!你不是人!老百姓辛辛苦苦养你们李家一百多年,你卷包扒灰跑了!你还我们太平日子,你还我们大好河山……”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张靖华.从《全唐诗》中元宵诗看唐代元宵节日风俗.语文学刊,2010(16)

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风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注46:崔液《上元夜六首》。

注47: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注48: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注49: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