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们已经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他们就需要更大的空间去冒险。欧洲对那些雄心勃勃的人们来说,已经显得太小了。于是伟大的航海时代终于来临了
马可·波罗
对欧洲人来说,十字军东征实际上是一所普及旅行知识的大学。不过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敢冒险超出经威尼斯至雅法这条为人熟知的路线。公元13世纪,威尼斯商人波罗兄弟不畏艰险,穿越浩瀚的蒙古大沙漠,爬过高耸的山脉,千辛万苦地来到强大的中国,拜见了伟大的元朝大汗皇帝。波罗兄弟的儿子马可·波罗,写出一本游记,详细描述了他们长达20年的东方漫游与冒险故事,让世人震惊不已。当读到马可·波罗对奇特岛国“吉潘古”(“日本”一词的意大利念法)的奇异金塔的迷人描绘时,全世界都目瞪口呆。许多人梦想去东方寻找这遍地黄金的国度,实现发财的美梦,但是由于路途漫长而又艰险,他们只得待在家里做做白日梦而已。
世界是怎样越变越大的
当然,走海路去东方也是有可能行得通的。不过在中世纪,人们并不热衷于航海。这种状况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当时的船只体积太小。麦哲伦持续好几年的著名环球航行,他所用的船只还没有现在的一只渡船大。这样的船只能容纳20~50人,船舱狭窄拥挤,舱顶极低,根本无法站直身体。厨房设备太差,只要天气稍微恶劣就生不着火,一旦如此,水手们就不得不吃生的东西或以干粮充饥。在中世纪,人们已经知道如何保存鲜鱼,晒制鱼干,但还没有发明罐头食品,一旦出海,就无法吃到新鲜蔬菜。淡水是用木桶储存的,用不上多长时间就会变质,长出许多滑腻腻的物质,喝起来有一种烂木头和铁锈的味道。中世纪的人们对细菌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13世纪的一位学识渊博的僧侣罗杰·培根似乎检测到细菌的存在,不过他很明智地保留了这个发现),因此他们经常喝不洁的淡水,甚至有时全体船员死于伤寒。事实上,早期航海的死亡率高得可怕。1519年,麦哲伦从塞维利亚出发去进行著名的环球航行,有200名水手一同出海,可活着回到欧洲的只有18人。即便到了17世纪,西欧与印度群岛的海上贸易已十分频繁,可完成一次从阿姆斯特丹到巴达维亚的往返行程,水手的死亡率也高达40%。这些不幸的人们大部分是被坏血病夺走了生命。这种病是由于缺乏新鲜蔬菜而引起的。它会感染牙床,使血液中毒,最后病人体力衰竭而死。
在如此恶劣的情形下,你很容易理解当时欧洲的优秀分子不愿意航海的原因了。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这样的伟大探险家,他们手下的船员几乎是被囚禁的罪犯、未来的杀人犯和失业的小偷。
这些航海者的勇气和胆识让我们钦佩不已。面对着过惯了现代舒适生活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并不可思议地完成了看似毫无希望的航海任务。他们的装备极其简陋,船底经常漏水,索具也非常笨重。从13世纪中期开始,他们就有了指南针(十字军东征时从中国传入阿拉伯,再流入欧洲),能辨明海上方向,但是他们的航海地图极不精确,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靠着上帝的指引和自己的猜测来确定航线。如果运气好,他们会在一两年后返回故乡。如果运气不佳,他们便会抛尸荒凉的海滩或葬身海底。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开拓者和冒险家,他们用命运做赌注。对于他们来说生命就是一次辉煌的冒险历程。每当他们看到一处新海岸线的模糊轮廓,或者一片无人知晓的新水域时,所有的磨难,干渴、饥饿、病痛和创痛,便被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我又希望这本书能够写1000页的篇幅,因为早期地理大发现这一话题,实在太迷人了。但是,写作历史的任务就是给你们一个对于过去时代的真实描述,就应该像伦伯朗创作的蚀刻画一样。重点突出那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最富于意义的历史时刻,应该投以鲜明生动的光线,其余相对次要的,则只需用阴影或几根线条加以表示即可,因此在这一章里面,我只能给你们,罗列出最重要的航海大发现。
请一定记住,14世纪至15世纪,所有的航海家们都在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找到一条舒适安全的航线,通往梦想中的中国、日本及那些盛产香料的神秘岛屿。从十字军东征起,欧洲人便喜欢使用香料。香料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要知道,在冷藏法发明之前,肉类和鱼很容易腐烂变质,只有撒上一大把胡椒或豆蔻方可食用。
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曾经是地中海的伟大航行者,不过探索大西洋海岸的荣誉却落到了葡萄牙人头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同摩尔侵略者的长年战斗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热情一旦存在,便逐渐延伸到新的领域。13世纪,国王阿尔方索三世征服了位于西班牙半岛西南部的阿尔加维王国,将它纳入自己的版图。14世纪,葡萄牙人在与穆罕默德信徒的战争中渐渐扭转时机,赢得了主动权。他们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阿拉伯城市泰里夫对面的体达城。接着,他们一路高歌,占领了丹吉尔,并将它设为阿尔加维王国在非洲属地的首府。
现在,葡萄牙人已经准备好,开始探险者的伟大事业。
1415年,人称“航海家亨利”的亨利王子,也就是西班牙约翰一世的儿子岗特·约翰,开始大规模探索非洲西北部的准备工作。在很久以前,腓尼基人和古代北欧人就已经涉足这里,据北欧人回忆说,这里是长毛“野人”出没之地。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所谓的“野人”其实就是非洲大猩猩。
西半球的大发现
亨利王子和他的船长们先后发现了加那利群岛。接着,他们重新找到了几个世纪以前一艘热那亚商船曾在此短暂逗留的马德拉岛;他们还勘察了亚速尔群岛,并绘制出详细地图。此前,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对此群岛只有模糊的认识。他们把非洲西海岸推测为尼罗河西部的塞内加尔河河口,投去粗粗一瞥就离开了。最后,在15世纪中期,他们到达了佛得角(又称绿角)和位于巴西至非洲海岸之间的佛得角群岛。
不过,亨利的探险活动并不局限于海洋。他还是基督骑士团的首领,基督教骑士团是十字军圣殿骑士团在葡萄牙的继续。1312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在法国国王菲利普的要求下解散了显赫一时的圣殿骑士团,借机将圣殿骑士全部烧死在火刑柱上,并夺取了他们的财产和领地。葡萄牙坚定地保留了自己的十字军骑士团,亨利王子就是该团体的首领。他利用骑士团所属的领地,装备了几支远征军,去探索几内亚海岸的撒哈拉沙漠的心脏地带。
但是,亨利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纪。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寻找神话传说中的“普勒斯特·约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在12世纪的欧洲就广为流传。据说,这个叫约翰的基督传教士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自己就是这个大帝国的皇帝。这个神秘国度的具体位置不详,只知道是“位于东方某地”。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普勒斯特·约翰”及其后人,亨利也不例外。在他死后30年,约翰之谜才被解开。
1486年,探险家巴瑟洛缪·迪亚斯为了从海路去寻找“普勒斯特·约翰”的国度,来到了非洲的最南端。最初,他将此地命名为“风暴角”,因为这里的强风阻止了他继续向东前行。不过里斯本的海员们都知道,在他们前行印度的航行中,这一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将其改名为“好望角”。
1年后,佩德洛·德·科维汉姆带着热那亚梅迪奇家族的介绍信,开始从陆路去寻找“普勒斯特·约翰”的神秘国度之旅。他一路南行,渡过地中海,穿越广袤的埃及国土,继续向南方深入抵达亚丁,并从那里换上海船,渡过波斯湾。18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就没有几个白人见过波斯湾。后来,科维汉姆造访了印度河岸的果阿及卡利卡特,在当地听说了许多有关月亮岛(马达加斯加)的传说。据说,该岛位于印度与非洲之间。之后,他在返回波斯湾的途中,秘密地参观了穆斯林的大本营——麦加和麦地那。随后,他再次渡过红海,并于1490年找到了“普勒斯特·约翰”的国家。原来,约翰只不过是阿比尼西亚的黑人国王,他的祖先在4世纪皈依了基督教,比基督传教士辗转到达斯堪的那维亚的时间还要早700年。
这许许多多的航行使葡萄牙的地理学家和地图绘制者们相信,虽然朝东前往东印度群岛的旅行可以实现,但实施起来绝非易事。然后,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一些人赞成从好望角以东的方向继续探索,另一些人则说:“不,我们必须向西横渡大西洋,才能到达中国。”
我们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聪明的人都坚信,地球并不像一张扁平的烙饼,相反地球应该是圆的。伟大的埃及地理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提出关于宇宙构成的托勒密学说,宣称地球是方的。这一理论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简单需求,因而受到广泛接受。不过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们抛弃了托勒密体系,转而接受波兰数学家哥白尼的学说。通过研究,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学说认为,有一系列圆形的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就是这些行星中的一个。然而,因为害怕宗教法庭的迫害,哥白尼小心翼翼地保存这个学说长达36年,直到1534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的学说才得以公开发表。宗教法庭最初建立于13世纪,当时主要是为防范法国阿尔比教派和意大利华尔德教派的异端邪说威胁罗马主教的绝对权威。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性格温和的异端分子,不相信私有财产,信仰虔诚,宁愿过基督那样的贫穷生活。现在双方争论的焦点不是向东或向西能够到达印度和中国,而是哪条路更近、更方便。
主张向西航线的人当中,有一位热那亚水手,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出生于羊毛商之家,曾经在帕维亚大学主修过数学和几何学。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羊毛生意。可没过多久,我们又发现他在东地中海的希俄斯岛上进行商务旅行。后来,我们听说他乘船去了英格兰,但此行到底是作为羊毛商还是作为船长去的,我们就不知道了。1477年2月,哥伦布造访了冰岛(如果我们对他所说的话确信无疑的话),但更可能的情形是,他好像只到了法罗群岛。因为在每年2月,此地地冻天寒,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冰岛。哥伦布在这里遇到了强悍勇敢的北欧人的后裔,他们从10世纪开始就已在格陵兰岛定居。在11世纪,他们还访问过美洲。当时利夫船长的船遭到狂风巨浪的袭击,被风刮到了美洲的文兰岛,也就是拉布拉多半岛。
至于那些遥远的西部殖民地后来结果如何,我们无从得知。利夫的兄弟托尔斯坦因的遗孀后来嫁给了托尔芬·卡尔斯夫内,他于1003年建立了托尔芬·卡尔斯夫内殖民地。遗憾的是,由于爱斯基摩人的敌意与反抗,该殖民地只维持了3年就被推翻了。至于格陵兰岛,从1440年开始就再也没有了当地居民的任何音讯,很可能所有定居格陵兰的北欧人都死于黑死病,这种病曾经夺走了挪威一半人口的生命。不管怎么样,关于“远西地区的大片土地”的传闻依然在法罗群岛和冰岛的居民那里广为流传,哥伦布想必也听说过这样类似的消息。从苏格兰北部群岛的渔民那里,哥伦布进一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然后,他来到葡萄牙,娶了一位曾为亨利王子(航海家亨利)工作的船长的女儿为妻。
从1478年起,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西行航线的探索中。他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分别递交了自己航行计划。当时,葡萄牙人对他们的东行计划自信十足,哥伦布的计划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至于西班牙,阿拉贡的斐迪南大公和卡斯蒂尔的伊莎贝拉于1469年结婚。这桩婚姻使阿拉贡和卡斯蒂尔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新国家——西班牙王国。此时,他们正忙于攻打摩尔人在西班牙半岛的最后一个堡垒——格拉纳达,战争耗资巨大,需要把每一个比塞塔(西班牙货币单位)用来养活士兵,他们缺乏足够的钱资助这一冒险的远征。
哥伦布是一位勇敢而坚强的意大利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命奋斗。不过有关哥伦布的故事你们早已耳熟能详,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1492年1月2日,困守格拉纳达的摩尔人终于投降了。同年4月,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及王后达成协议。8月3日,一个星期五,哥伦布率领3只小船和88名船员挥别帕洛斯(这些船员大多是关在监狱里的罪犯,为了减轻罪行而参加这次远征的),开始了向西寻找印度和中国的伟大航行。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凌晨2时的时候,哥伦布首次发现了陆地。1493年1月4日,哥伦布踏上返乡之旅,命令44名船员(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些人)留守在拉·纳维戴德要塞。2月中旬他到达了亚速尔群岛,在那里,葡萄牙人差点儿将他投进监狱。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帕洛斯岛,随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他所发现的印第安人(他坚信他发现的是印度的外围群岛,因此将他带回的土著居民称为红色印第安人)赶往巴塞罗那,告诉他的赞助人他大获成功。他兴致勃勃地宣称,国王陛下已经成为通往富饶的中国和日本航线的主人,将会有享之不尽的财富。
不过,哥伦布到死也没悟出事实的真相。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他在第四次航行中到达南美大陆时,他也许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发现有点不太对劲。不过,他至死还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并无一个单独的大陆,通往中国的直接路线已经被他找到了。
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一直坚持他们的东方航线,运气比西班牙人好多了。1498年,达·伽马成功到马拉贝尔,并满载着一船香料安全返航,全欧洲都为之震动。1502年,达·伽马又一次到达印度,感慨颇多。相比之下,西航线的探索工作却令人十分失望。1497和1498年,约翰·卡波特和塞巴斯蒂安·卡波特兄弟试图找到通向日本的道路,但是他们只看到纽芬兰岛白雪皑皑的海岸和嶙峋突兀的岩石。其实早在5个世纪之前,北欧人就已经到达过这里了。佛罗伦萨人阿美利哥·维斯普奇后来成为了西班牙首席领航员,新大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探索了巴西海岸,连东印度群岛的踪影都没有见过。
1513年,即哥伦布去世7年以后,欧洲的地理学家们终于明白了新大陆的真相。华斯哥·努涅茨·德·巴尔波沃穿越巴拿马峡谷,登上著名的达里安高峰,他极目远眺,难以置信地看到眼前竟还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辽阔海洋,这似乎暗示着另一个新大洋的存在。
最后,在1519年,一支由5只西班牙小船组成的舰队,在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率领下,向西航行,寻找盛产香料的群岛(向东的路线完全掌握在葡萄牙人手中,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与之竞争)。麦哲伦渡过非洲与巴西之间的大西洋,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了巴塔戈尼亚最南端的一个狭窄的海峡,对面就是“火地岛”。巴塔戈尼亚的意思是“大脚人的土地”。火地岛是水手们命名的,因为某天晚上他们看到了岛上燃起的火光,表明岛上有土著居民活动。在那里,整整5个星期,麦哲伦的船队遭到狂风和暴风雪的袭击,随时都可能发生灭顶之灾。惶恐不安的船队中发生了动乱,麦哲伦以极其严厉的手段镇压了叛乱,并把两名船员留在荒芜的海岸上,让他们在孤岛上“忏悔罪过”。
最后,风暴终于停息,海峡也变得宽阔了。麦哲伦驶入了一个新的大洋。这里风平浪静,他称它为Mare Pacific,即太平洋。然后他继续向西航行,但是经过了98天的航行,没有看见一丝一毫陆地的影子,船员的数量急剧减少。饥寒交迫的船员只能吞噬船舱里大群的老鼠。老鼠吃光了,他们就咀嚼船帆布来解决饥饿之苦。
1521年3月,他们终于看见了陆地。麦哲伦将此地命名为兰德罗纳斯(意思是强盗),因为当地的土著人见什么偷什么。接着,他们继续西行,越来越接近他们朝思暮想的香料群岛。
麦哲伦
陆地再次出现。这是一群孤独的岛屿。麦哲伦称为菲律宾群岛,这是以他的主人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的名字命名的,不过这位菲利普二世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很快被人们遗忘。在菲律宾,麦哲伦一开始受到当地居民友好热情的接待,可当他准备用大炮强迫当地居民信奉基督教时,遭到了强烈反抗。土著居民杀死了麦哲伦,一同被杀死的还有他手下的几个舰长和水手。幸存的海员焚毁了残余的三艘船只中的一艘,然后继续向西航行。后来,他们最终抵达摩鹿加,即著名的香料群岛。同时,他们还发现了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并到达了蒂多尔岛。在这里,剩余的两艘船中的一艘由于漏水严重,无法继续航行,只能连船员一起留在当地。唯一幸存的“维多利亚”号在船长塞巴斯蒂安·德尔·卡诺的率领下,开始穿越印度洋,遗憾地与澳大利亚擦肩而过(此地于17世纪初期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发现)。最后,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返回了西班牙。
新大陆
这次环球航行是所有航行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它耗时3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金钱才获得了成功。这次航行充分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即地球确实是圆的,以及哥伦布发现的新土地并不是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全新的大陆。从那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开发印度群岛及对美洲的贸易之上。为防止这对竞争对手最终以流血冲突的方式解决争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唯一登上教皇神圣宝座的异教徒)规定以西经50度子午线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这就是所谓的1494年的《托尔德西亚分界约定》。根据条约,葡萄牙人拥有在这条经线以东地区建立殖民地的权力,而西班牙人获得了经线以西地区。这就可以解释一个事实:整个美洲,除巴西之外的整个南美大陆都是西班牙殖民地,而全部的印度群岛及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和荷兰(他们无视教会权威)把它们据为己有。
当哥伦布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消息传到中世纪的“股票交易所”,威尼斯的利奥尔托时,引发一场大恐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狂跌了40%~50%。不久之后,当威尼斯的商人感觉到哥伦布并未真正找到通往中国的海路时,人们才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可紧接的达·伽马与麦哲伦的航行有利证实了,向东由海路航行到印度群岛并非不可能。这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大著名商业中心——威尼斯与热那亚的统治者们追悔莫及,当初就是他们拒绝听取哥伦布的建议的,可为时晚矣。令他们发财致富、令他们骄傲无比的地中海现在成了一片内陆海,与东印度群岛和中国的陆路贸易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意大利往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大西洋开始成为新的贸易与文明的中心,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你已经看到,从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有了文字的历史以后,文明以多么奇特的方式在前进啊!从尼罗河流域,文明转移到美索布达米亚之间的土地,然后是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兴起。接下来地中海这个内陆海变成了全世界的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成为了艺术、科学、哲学及其他知识的发源地。到16世纪,文明再次向西迁移,使得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又一次成为世界的主人。
有人断言,世界大战和欧洲民族的自相残杀已经大大降低了大西洋的重要地位。他们期望文明跨越美洲大陆,在太平洋找到新的家园。对此,我保持沉默。
随着西行航线的不断发展,船只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航海家们的知识和视野也在不断增长。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平底船被腓尼基人、爱琴海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及罗马人的老式帆船所取代。这些老式帆船随后又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横帆船所取代,再后来英国和荷兰的全帆船又取代了横帆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船只又被赶出了海洋。
如此,文明的发展已经不再依靠船只了。飞机将取代帆船和蒸汽船的位置。下一个文明中心将依赖于飞机与水力的发展。海洋将再次成为小鱼们自由自在的宁静家园,一切仿佛又回到他们和人类的祖先共同分享过的深海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