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强化团队忠诚度
董明珠认为,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培养。她指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要件,格力都已经具备了,而目前最应该抓紧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持之以恒。董明珠打趣地说:“格力培养了我,朱江洪培养了我,我正在像朱江洪一样培养着更多的人。”打造一个百年企业,不是一两位企业领袖就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代代、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努力。
2008年,董明珠在福州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颇有感触地谈到了在企业的一次招聘工作中所遇到的事情。她说,当时有两个大学生前来应聘格力的岗位,其中一个大学生所询问的问题是:企业能给我什么待遇?而另一位大学生所询问的问题是:到格力后,我能干什么?我能为格力电器做什么?看得出,这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这两个人如果同时被格力聘用,虽然所获得待遇有可能是相同的,但将来两个人的发展前途一定是不一样的。董明珠当然更欣赏后者,她觉得求职者应该展示一种责任担当,展示一种奉献精神,这样才会被企业和社会所接纳、所认可。
在格力电器的人事网页上,写着这样的格力人才观: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你有多大的能力,给你多大的舞台;不断培养、挖掘人才,给人才不断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是每个管理者的基本工作之一;挑战压力,经营自我,承担责任;我们不但把格力当作一项事业,更把它当作一所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这样的人才观,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感到振奋、受到鼓舞。格力在对人才提出高要求的基础上,更强调了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从董明珠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说,格力的人才观,也有着企业与人才共赢、共同发展进步的内容。在对员工的具体要求上,董明珠也重点强调了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因此,在每年格力所举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当中,都要按照先徳后能的理念精挑细选。
在格力的人才考核机制中,其要件就是要忠诚、有职业道德和有关爱别人的思想。抱着这样的思路,在格力电器培养的中层干部中,年轻人占了一大部分,职位最高的总经理助理才31岁。说到这位31岁的总经理助理,以前也只是公司里从事跑护照工作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几年前的一次自荐寻求新岗位的公司内部招聘活动中,董明珠觉得此人具有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总是勤勤恳恳去做好本职工作,没有任何怨言,领导交代办理护照的事,他夜里宁肯不睡觉,也要琢磨出很好的办法去办理护照。因此,董明珠有意破格提拔这个年轻人。
经过面试和一番交谈后,董明珠更是坚定了培养他的信心。在公司高层研究决议的时候,有人提议让这个小伙子到人力资源部去锻炼,可董明珠否定了这个提议。她提议并决定,让这个小伙子下到车间去,去当某一个分厂的厂长。她解释说:“如果他是一个人才,一定要让他下车间去锻炼。”有人提出了异议,说这个小伙子毕竟不懂技术,而公司所有分厂厂长的职位都对技术要求很高,把一个只有24岁的年轻人放到车间去当厂长,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最后,董明珠力排众议,安排小伙子到控制器厂做厂长。小伙子到控制器厂后,主动自加压力,积极努力研究技术,同时,发挥自身的亲和性,凝聚和领导几百名员工统一行动,统一步伐,开展生产。每天晚上七点钟晚饭吃过以后,他还会从员工集体宿舍跑到办公室去加班学习,看技术类书籍,琢磨工厂的产品。除了自己学习外,还经常找员工谈心,跟员工聊天,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在沟通过程中,指导员工如何开展工作。
这个小伙子到控制器厂一年的时间里,在分厂的结构调整上、生产工艺上以及人文塑造上,都做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努力。他的努力董明珠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年后,董明珠又将他调到了另一个基层部门锻炼了一年,之后董明珠才把他调到了采购部担任部长。采购部虽然大权在握,但也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上。小伙子到了采购部后,更加刻苦努力,一年下来,采购部为格力降低了至少两亿元以上的成本。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董明珠觉得对小伙子培养得比较成功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把小伙子提到了总经理助理这个岗位上。
实际上,在格力,像这位总经理助理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格力的企业文化在于使员工在每个岗位上都能感觉到很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挑战自我”的擂台上,就看见过格力员工的身影。叉车工曹祥云用叉车开啤酒瓶,用叉车穿针引线,最后获得了冠军。应该说,这样的冠军是非常有成色的。但是,这位载誉归来的冠军,回到格力参加专业比赛,也仅仅获得了第六名。
格力电器因为工作需要,每年都要招聘大量农民工。招聘农民工时,格力首先要对应聘人员进行几项培训:业务培训、技术培训、知识培训和体能培训。也就是说,所有进场的员工,上岗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上课、读书的再学习过程。
此外,格力电器每季度或者半年,都要对员工进行一次军训,增强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强度。军训的时候,包括公司基层的科室人员都必须参加。军训活动中,通过跑步、走路、立正、稍息这样的军事化训练,营造一种浓厚集体行动氛围。
提到对入厂大学生的培训,董明珠更是颇有心得,她说:“通过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践,我觉得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关爱别人的意识当成要件。有的人或许说某个大学生不行,而到我们格力电器来,我却认为很多大学生都很不错。这里,关键的因素是你能不能去发现他。这个时候,要从一个人品德的角度来发现一个人,进而给他一定的机会。”
董明珠认为,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培养好人才,不仅是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对格力电器而言,每年都会有大约10%的新进员工进入公司。对此,董明珠曾说:“哪怕这个员工是农村来的,我们也要培养。以后哪怕他离开格力,他也毕竟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些,就是我们格力所要追求的。培训农民工,我们不仅仅是为格力电器服务,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农民工有更多就业挣钱的机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也是对中国、对社会有贡献的。”
在董明珠经常提及的话题里,格力接班人的培养一次次地出现其中。在董明珠的眼里,要成为格力电器的接班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条件: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她说:“我希望年轻人都要培养一种对整个社会、对别人的责任感,而不是对自己的责任感。未来的30年,格力只有具备了更多这种责任感的人,才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要想成为董明珠看得上的接班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毫不夸张地说,董明珠个人的思想境界太高了,她时刻都在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一个人最容易被控制的是行为,最不容易被控制的是思想。董明珠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一部分可能源于她的成长环境,而另一部分则很可能是源于她的天性。这两个原因,显然都不是通过硬性规定就能达到的。
董明珠觉得,要辨别和培养出一个人才或者很多的人才,都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人拥有权力的时候,也正是最考验他的时候。平时看一个员工可能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但当他拥有权力的时候,能否做得好就很难说。我们无法断定董明珠是否是从自身经验的角度来提出这些观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这些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格力在人才的培养上有独特的模式。与其他企业重用“空降兵”不同的是,格力电器注重培养自己的干部梯队,并创造了一种任人唯贤的选拔、培养与激励机制。在格力,不仅为普通员工提供了大量的晋升机会,也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
作为女性,董明珠在管理中对女性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严格要求,凡是在她手下工作的女性,都能够脱颖而出,有的还做得非常成功。董明珠曾经非常骄傲地宣称,她培养的一位女性经营部长,在格力一直干了十几年,从计划员成为部长,靠的完全是她的勤奋和智慧。
按照董明珠的标准,如果一个员工不忠诚于企业,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不能用他,这样的人用得越多,对企业的伤害就会越大。
有人问董明珠:“你培养了这么多的人才,万一以后他们离开了格力,到了其他企业,甚至到竞争对手那里成为骨干,你不后悔吗?”对此,董明珠认为,这些离开格力的人,如果能够把格力优秀的工作作风带到其他企业,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只靠格力一家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企业规范发展才行。
在格力电器的人才观里,招聘人才和培养人才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视引进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人才解忧,保证人才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向来都是格力电器的分内之事。在格力电器,除了提供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房补、养老、失业、生育、医疗保险等基本权益之外,格力电器还坚持关爱员工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董明珠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格力人“以德为本、和谐温暖”这种人才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