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迹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死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十二三岁时,曾随祖父到过河南、湖北、江西等地,游历了不少地方。
他的父亲柳镇官职不高,但性格耿直,不畏强权,敢于同权贵斗争。如其父在任殿中侍御史时,为审理已故陕虢观察使卢岳遗嘱分财一案,与窦参(时为宰相)进行斗争,后遭贬谪。他的父亲还能诗善文,这对柳宗元的成长都有一定影响。
柳宗元青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二十一岁中进士。和他同时考取的有三十多人。有人告发科举中有人作弊。德宗见有柳宗元,说他不会,他是敢于同奸臣窦参斗争的柳镇的儿子,这样的人,不会为儿子考试而去求人,必然全凭自己的才华。
不久,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他便去邠州(今陕西彬县)探望在军队里做官的大叔父。在那里住了两年左右,常与老兵交谈,了解了不少情况,为二十年后作《段太尉逸事状》打下了基础。
贞元十四年(798),柳宗元通过吏部考试,中博学宏词科,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正字。借此机会,他看了大量的书,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以后,一度调任蓝田(属陕西)县尉,不久又被调回京城,任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执政,他参加了其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
不久,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遭到宦官和守旧派的反对而归于失败。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贬渝州司户,柳宗元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韩晔、韩泰、韦执谊、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把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通过文章来表现自己的斗争。他文集中的大部分诗文都是在永州写的。
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在柳州,他把精力转向政治方面,尽心民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兴修水利,兴办学校,禁止贩卖人口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病死于柳州,年仅四十七岁。
二、创作成就
(一)散文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进步的革新家,同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和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文学成就集中表现在散文方面,与韩愈齐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居官长安期间,他就写了不少散文,和韩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韩愈的不同在于:韩愈为了扩大古文运动影响,曾有意识地招收学生,制造舆论;柳宗元因政治处境所限,没有招收学生,但每逢有人向他请教,他总是热心指导。在永州时也是如此,柳宗元的态度是来者不拒。据说当时有个叫韦中立的青年,竟不辞辛苦地从长安赶到永州向他请教。柳宗元也有文学理论(几封信),观点与韩愈基本一致,如强调文道结合,文以明道,重视内容,文从字顺,提倡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奥、明、通、节、清、重”(六法)。
另外,柳宗元和韩愈所说的“道”也有所不同。韩愈所谓“道”,是指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但从排佛和反对骈文的角度看,则有一定积极作用。柳宗元也尊儒道,但他属于政治革新派,持无神论和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柳宗元的散文,可以分为四大类:
1.说理散文,包括议论文、政论文、哲学论文等
其代表作有《封建论》、《天说》、《敌戒》、《非国语》等66篇。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说理透辟,用语精确,结构精巧,有严密的逻辑性、雄辩的说服力。
他的说理小品生动活泼,形似杂文,大都富有文学色彩。如《送薛存义序》、《桐叶封弟辩》等。
2.传记散文
传记指的是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柳宗元的传记文除了集子中题为“传”的文章外,还包括碑志、行状以及一些带有传记性质的文字。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等,或写“清官”与恶势力的斗争,或写长安街头卖药的人,或写郭橐驼善于种树,大多具有较深刻的社会内容。《捕蛇者说》,从题目上看好像是一篇杂说类的议论文,实际它记叙了捕蛇者的悲惨遭遇,更接近于传记。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主人公大都是受迫害的下层人民,反映作者同情人民的进步思想,大都是真人真事略加艺术加工;注意剪裁及提炼主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寓言散文
这类文章主要作于永州,它使寓言从其他文体的附庸变为一种独立文体,一篇寓言就是一篇结构精致的散文。
他的代表作《三戒》,由三个寓言故事组成,借麋、驴、鼠三种动物,讽刺了统治阶级种种丑恶的嘴脸。
《罴说》写一个毫无本事的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出野兽的叫声来侥幸捕获猛兽,后终究被罴吃了。
《蝂传》讽刺贪得无厌的人。蝂,虫名,善于背负东西,又喜爬高,结果掉在地上,被压死。
他的寓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优良传统,独立成篇,通俗易懂,借虎、豹、驴、鼠等动物作喻,风格幽默、风趣,篇幅短小精悍。其二,对黑暗势力进行挖苦、讽刺、抨击,放射出批判的锋芒,但寄寓深婉,发人深思。这与他的政治处境有关,有些话不便公开、直接说出。其三,在写法上兼有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细腻,刻画生动。
4.山水游记
柳宗元是我国山水游记的开拓者,也是最高成就的体现者。他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活动,被贬往南荒之地,给他提供了游记创作的源泉;又由于参加领导了古文运动,他能以朴素、清新、淡远的笔调描摹南国的山山水水。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继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模山范水的杰作。
这包括八篇短文的一组游记,按所作时间先后排列,前四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于元和四年(809)秋天;后四篇是《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城山记》,作于元和七年(812)。它们各有特色,而又互相连续,描绘出一幅幅真实自然的图景。其中,最为人称颂的是《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这篇短文运用移步换形、一步一景的写法,将潭之构造、周边之环境以及潭水之清冽明净写得如诗如画。特别是对于游鱼的写生,不仅刻画出游鱼的轻灵和悠然自得,而且用“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赋予小鱼以人的感情,更是形神兼备,达到了一种物我同化的境界。
这类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对自然景物观察入微,刻画细致,表现祖国河山之美,同时融合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与倾向性,可谓写景抒情之作,不同于一般单纯的描写。《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宗元的游览山水,正是这样。无论是文字技巧上,还是对山水的美的感知的细腻,以及情味的醇美,都使人叹为观止。
应该指出的是,他的散文,后二类最有特色。
(二)诗歌
柳宗元在唐代文学史上以诗文并称,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出色的诗人。他的诗,风格轻峭幽深,在唐诗中自成一格。
在他流传下来的一百四十多首诗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如《田家》三首等;有抒写个人饱受压抑的悲愤和离乡去国的心情的,如《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有关怀祖国和民族命运的,如《泾水黄》、《铁山碎》、《吐谷浑》等;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如《渔翁》、《江雪》等。
尤其是他的山水诗,风格幽深,意境空寂,在元白和韩孟之外,别具特色。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作于永州,写一个渔翁冒雪独钓的情景:在广袤的雪原上,没有人迹,在苍茫辽阔的天空中,没有鸟影,只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独钓寒江,其孤独清高的形象如在目前。不难看出,这个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实有自我写照之意,故后人谓其“托此自高”(唐汝询《唐诗解》卷二三)。
由此看来,他的诗歌的成就虽不及散文,但有些还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宋苏轼评论说:“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书黄子思诗集后》)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传记
1.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石碑》。
2.文安礼:《柳宗元年谱》,《粤雅堂丛书》本。
3.王诏生:《柳柳州年谱》,《知用丛刊》第二集。
4.施子愉:《柳宗元年谱》,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
5.吴文治:《柳宗元评传》,中华书局,1962年。
6.顾易生:《柳宗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7.孙昌武:《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二)作品
1.柳宗元临死前,写信给刘禹锡,托他整理文稿。刘禹锡遵其遗嘱,替他编为《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
2.柳集的编辑校订工作,在北宋时代大体完成。比较好的本子是宋代世堂本。据此断句、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3.《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宋童宗说注释,宋张敦颐音辩,宋潘纬音义。现在易见的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影印本。
4.《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另有遗文、附录。明蒋之翘辑注,增入宋以后诸家评语,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5.汪贤度:《柳宗元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4月联合出版。
(三)其他
1.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中华书局,1964年。
2.章士钊:《柳文摘要》,中华书局,1971年。
3.高海夫:《柳宗元散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4.吕国康:《美的发现·读柳宗元〈永州八记〉断想》,《大学文科园地》198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