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斯纳”到“默克尔”
默克尔原名叫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她从政以后,陪伴她风风雨雨近30年的“第一先生”,全名是约阿希姆·绍尔。如此看来,默克尔的姓氏从何而来?
其实,早在默克尔上大学期间,就有过一段婚姻。她从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那里,继承了“默克尔”这个姓氏。
关于默克尔的第一次婚姻,并没有太多可以叙述的东西。安格拉·卡斯纳与乌尔里希·默克尔,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婚姻失败的夫妻一样,在热恋时被爱情迷住了双眼,跟风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直到激情冷却之后才发现,他们只是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于是好聚好散。
1974年,也就是默克尔来到莱比锡大学的第二年,她认识了比自己大1岁的乌尔里希·默克尔。乌尔里希同样是物理系的学生,与她同级,在平行班级,来自弗戈兰,是工厂主的儿子。他的出身虽然看起来比默克尔好一些,但也并不是正宗的工人阶级。
同命相连。这也许正是两个人相互吸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默克尔所在的物理系大多数都是男生,想必她再也不可能像中学那样默默站在人群后,充当背景墙。
大学时代总是伴随着各种难以料想的激情四射,年轻的默克尔与乌尔里希在熟识之后,很快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要知道,这可是她的第一次恋爱——中学时代,默克尔属于“没被亲吻过的一族”。后来默克尔自己也承认,在感情方面相比同龄人,她是较晚熟的。
恋爱中的默克尔与乌尔里希,像所有情侣一样,享受浪漫的爱情,甚至会终日泡在爱情蜜罐里。在欧洲著名大学之间的物理系学生交流项目中,他们还一起去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默克尔和乌尔里希充分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一起参加聚会,一起去物理系每星期举行两次的迪斯科舞会上跳舞,每次都玩到体力耗尽时才肯离开,甚至直到第二天上课时还感觉昏昏沉沉的。
他们在闲暇时间到处旅行,虽然可去的地方不多,可就算逛马路,只要两人在一起,就比什么都重要。两人都很喜欢在户外行走,尤其偏爱乡下的田园风光。周末,两人则携手参加系里组织的舞会或是去看电影、歌剧,享受二人世界。
两个人有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这也是他俩能在一起的原因。同学、朋友的聚会,也是周末常有的放松方式。他们还经常把对方带到自己的家庭聚会中,认识并经常探望双方父母,这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稳定了。
在同学、亲友眼中,默克尔和乌尔里希是一对幸福的热恋情侣。默克尔在大学里的好朋友依然记得那天收到的小卡片,上面写着:我们要结婚了。在1977年9月3日那一天,只想通知一下最亲爱的你们。
是的,默克尔在她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就结婚了,嫁给了给予她“默克尔”姓氏的那个男人。
婚礼的前一晚,默克尔先举行了一场庆贺活动,邀请了双方的至亲和各自的好朋友,总共也才二三十人。他们在莱比锡大学的同学洪池和莱因哈德·伍尔夫特也参加了那场庆祝活动。后来洪池回忆,那晚大家都带了很多用旧的碗和盘子,希望可以在现场砸碎,制造出狂欢节的氛围。不过,他们的狂欢行动显然没能实施,因为在瓦尔德霍夫的森林里,任大家怎么摔,都难以发出声响。
婚礼当天则更是简单。默克尔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毕竟她的父亲是基督教的牧师,婚礼理所当然在教堂举行。虽然乌尔里希不太愿意去教堂,但在默克尔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去了她家乡滕普林的一间小教堂。默克尔一直喜爱素雅的蓝色,婚礼上她穿了件蓝色婚纱。按照新教徒的结婚宗教仪式,他们按部就班地走完了所有程序。此后,她随了丈夫乌尔里希的姓氏。
结婚时的默克尔只有23岁,大学也尚未毕业,但周围的亲友、同学并没有觉得奇怪,因为当时东德人普遍都比西德人结婚早。受大环境的影响,默克尔那么早结婚也算是符合潮流了。
其实还远不止这个原因,东德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那时候的东德规定:大学毕业生3年内有义务服从组织的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结婚后则可以两人在一起工作,并且分配一间房屋。这意味着,默克尔与乌尔里希不结婚的话,毕业很可能不在一起工作,这不是这对当时处于热恋期的情侣愿意看到的结局。
在当时就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安家,这种规避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大家都易于选择的路。按照政策,默克尔和乌尔里希分到一间简陋的房间,卫生间还要和其他房间的人共用,但相比之下已经不错了——其他没结婚的同学只能住在四人宿舍里。
毕业后,默克尔夫妇搬到了柏林市中心玛丽恩大街,依然是一套简陋的房屋,但至少不用和别人共用卫生间了。在这里,他们的房租是20东马克,生活靠的是每人每月190东马克的奖学金,日子虽然清苦,好在充实。
房子距离柏林墙不远,默克尔每天都要沿着柏林墙走到毕业后工作的场所——柏林科学院,乌尔里希也把自己的工作从洪堡大学调到了柏林科学院,默克尔在物理所,乌尔里希在光学所。
刚到科学院物理所工作的日子并不好受,默克尔没有朋友。为了结识更多同道中人,她参加了物理所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担任起文化方面的委员。物理所的青年团活动可不仅仅是读书、看戏剧之类,还会组织去旅行。相对于默克尔在外组织活动,攻读博士学位,乌尔里希则更喜欢待在家里,修理旧房子、做家务等。就这样,两个人一起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不知,这一时期两人共同埋下了离婚的种子。
后来,乌尔里希甚至不再与默克尔一起参加物理所的旅行,陌生与隔阂在两人之间渐渐出现。
4年后,即1981年,默克尔的婚姻破裂了。这件事看似发生得很突然,乌尔里希甚至感觉有一点儿意外:“有一天,她突然收拾起她的东西就搬出去了,也没跟别人商量就自己做出了决定,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和平地分了手。经济上,我们两人都是独立的,也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分,她拿走了洗衣机,我拿家具,其中有几件至今还保留着。”可实际上,如果两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亲密无间、相敬如宾的话,默克尔当然没有理由轻易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桩婚姻宣判死刑。
默克尔和乌尔里希正式离婚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孩子。虽然离婚在以无神论为主导的民主德国比较容易被接受,但滕普林的牧师家庭显然对他们的大女儿如此“轻率”地结束自己的婚姻感到难以接受。后来,默克尔也对自己那次失败的婚姻做了反思,她说:“事实上,我们之间并不合适,我们之所以结婚,是因为大家都结婚了。这在今天听起来很愚蠢,但当时我确实没有以必需的认真来对待这件事。4年后我们分了手,是我搞错了。”
默克尔并不讳言住房和工作问题也是两人当初仓促决定结婚的原因之一。“民主德国的早婚和住房紧张有关,已婚的人可以得到一些优惠政策,而且只有结了婚,两个人才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找到工作。”默克尔直率地说:“我的前夫和我当然是相爱的,在恋爱的时候,我们也曾规划过共同的前程。但在民主德国就是这样,只有结了婚才有共同的住房和工作。这些事掩盖了很多问题,促使我们草率地做出了决定,这就是我现在看起来对自己的第一次婚姻无动于衷的原因。现在想来,我们当时真的不应该那么快结婚,而是应该再等一等。”
在默克尔眼中,第一次婚姻并非无足轻重,但也不见得多么难忘。不过,现已再婚并有了一个儿子的物理学家乌尔里希·默克尔,却始终对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评价积极:“在那些共同相处的岁月里,我们时常一起旅行,我们两人都热爱大自然。我们还一起参加朋友聚会,一起去看电影、看话剧。我们俩都很重视和家庭的联系,所以常去看望双方的父母。毫无疑问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这位德国现任女总理的一生中,乌尔里希就像一个匆匆的过客,他们曾真诚地相爱,但却在错误的时间仓促地选择了跟风式的婚姻,于是这次婚姻有了一个平淡如水的失败的结局。
现在看来,除了“默克尔”这个姓氏之外,乌尔里希并没有在默克尔的人生中留下更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