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全文在线阅读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五星红旗的诞生

关灯直达底部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毛泽东在北平忙得不可开交。

9月21日晚6时,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彩灯高悬,六百多名代表已开始步入会场。

主席台的布置,别具一格:上方,挂着大字横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中,挂着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以及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侧,挂的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7时整,场外响起五十四响礼炮;场内,军乐队奏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毛泽东在掌声中登上主席台。

毛泽东在会上作主旨讲话:“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毛泽东又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就是说,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将在中国正式产生新的政府。

正当毛泽东在北平稳稳步上主席台的时候,蒋介石正在中国西南处于异常慌乱之中。

9月22日那天,蒋介石在重庆吃早饭,在昆明吃中饭,却在广州吃晚饭!

蒋介石是突然在上午10时由重庆飞抵昆明的,事先没有通知云南省主席卢汉。他已风闻卢汉与中共暗中来往,有可能叛变,所以他在前一天派儿子蒋经国先到昆明摸清虚实后,这才突然飞来。他有过西安事变的经验,所以提防着卢汉军变。

蒋介石一到昆明,作了训话,不敢在那里勾留,于当晚飞到广州。

蒋介石刚下飞机,便挨了一棒: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在这天率八万军队投奔中共!

毛泽东呢?他正喜气洋洋,在北平忙于为即将诞生的新国家和政协代表们商议着……

人有姓名,国有国号。关于国号,黄炎培、张自让建议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则提议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查证,任弼时在1948年1月12日最早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词),经讨论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词。

会上,有人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简称“中华民国”,因为中华民国是孙中山缔造的。但是,多数人反对此议,因为蒋介石二十八年来一直用“中华民国”这一国号,容易混为一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不再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从1949年9月27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其实,北平原称北京。1928年6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特别市,从此叫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齿轮、麦穗、五星、天安门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会议通过了“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代表从众多的设计稿中,选中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红色向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色,从红区、红军直至“红都”、红旗,皆为红色,象征热烈,也象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献身的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

黄色意味和平,又象征黄色人种;

五星,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象征五亿人口(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人口为五亿);

五角星中的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虽说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1949年9月27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的,而遴选国旗的工作,却是从1949年6月15日开始的。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二十三个单位的一百三十四名代表。会议由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主持。

毛泽东在筹备会的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明这个筹备会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

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新政协筹备组织条例》(草案)的报告。会议一致通过《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会议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二十一人,常委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在常务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分别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工作。

其中的“国旗、国徽、国歌”小组由参加大会的四十五个单位派代表参加,共五十五人。召集人为马叙伦,成员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这个小组向全国发出启事,征集意见和方案。《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一启事。一个多月后,筹备小组共收到从各地寄来的应征图案三千零一十二幅。

这三千零一十二幅国旗应征图案,张贴在北平饭店四一三号房间内,供与会的政协委员进行初评。

“国旗、国徽、国歌”小组的成员,大都是文艺界人士。经过初选,选出了三十八幅国旗图案,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然后,又从这三十八幅国旗图案之中,确定八种图案作为备选国旗。《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分送到各位政协委员手中,进行评议。

在这八种备选国旗中,最被看好的图案是:红底黄星,一条黄杠。黄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黄杠代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有的委员看了,以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又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草案之一是两条黄杠,代表黄河、长江;草案之二是三条黄杠,代表黄河、长江、珠江。

几天后,选出的三十八幅图案被送到了毛泽东和代表们的手里。

1949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们。张治中问他喜欢哪幅国旗图案,毛泽东回答:“我还没有最后认定哪幅图案。”张治中说:“恕我直言,我反对用一条杠代表黄河图案。红底代表国家和革命,中间有一条杠,这不变成分裂国家、分裂革命吗?同时,以一条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像孙猴子的千钧棒。”毛主席哈哈大笑说:“噢,这倒是个问题,我约大家来研究一下,一定要选一幅大家都满意的。”

于是,曾经被列为第一候选的“黄杠”国旗图案被否决了。

这时,五星红旗图案,受到重视。这个设计图案是在截稿前两三天才收到的。当时马叙伦、田汉、郭沫若等人都认为这个图案有新意、美丽大方、简洁。不过,最初的五星红旗图案中,那颗大黄星之中,画着镰刀斧头,作者的原意是用来象征中国共产党。

田汉说道:“我认为可以拿掉大黄星中的镰刀和斧头,这并不妨碍整体的效果,反而更简洁了。”

许多委员也赞同田汉的意见。这样,根据田汉的意见,对五星红旗图案作了修改。

毛泽东、周恩来也认为五星红旗图案很好。

1949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出人意料的是,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并非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而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曾联松。

曾联松是温州瑞安人,从小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他从上海《解放日报》上看到了关于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花了一个来月的时间,设计了五星红旗。

1950年11月1日,曾联松收到一封标有“一一三七号文件”的公函:

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引者注:当时用的是人民币旧币,一万元人民币旧币的币值约相当于今日一元人民币),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

1950年10月21日

曾联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被载入史册。

在开国大典上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摁电钮升起的五星红旗,如今被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