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 »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全文在线阅读

《红色三步曲3:毛泽东与蒋介石》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关灯直达底部

1943年10月28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异常兴奋的一天。

这天,蒋介石收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祈极守秘密”。是什么事如此秘密?宋美龄把电报译给蒋介石听:

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会议结果能有裨于各方,我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我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相晤,但在任何情况下,我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时间为11月20日至25日之间。我想亚历山大当为一良好地点……会议日期为三日。

这就是说,罗斯福要邀请蒋介石出席“四巨头”会议。

罗斯福电报中所说的“莫斯科会议”,是指1943年10月19日,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中国外交部长没有应邀出席。后来,根据罗斯福的提议,要发表《四强宣言》,邀请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出席并签字。

罗斯福除了组织发表《四强宣言》外,又提议召开四强首脑会议,即“四巨头”会议。于是,罗斯福给蒋介石发来了那份电报。

说实在的,那时的中国领土,大部分落入日本手中,称中国为“强国”,把蒋介石列为“四巨头”之一,有点名不副实。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收到罗斯福的邀请电,蒋介石才喜出望外。

罗斯福的电报中,特地提及了斯大林,不知斯大林是否愿意出席“四巨头”会议?

罗斯福的猜测不是多余的。果真,斯大林不愿出席“四巨头”会议。其中的原因,是斯大林不愿意跟蒋介石坐在一起开会。

是斯大林看不起蒋介石,或是由于中共的关系而不愿跟蒋介石坐在一起?

其实,其中的原因和1942年12月苏联不愿参加在重庆召开的联合军事会议一样:苏联和日本在1941年4月签订了《中立条约》。斯大林不愿与日本关系恶化,以免腹背受敌(日本和德国东西夹攻苏联)。这样,斯大林不愿跟蒋介石坐在一起,以免过分刺激日本。

于是,罗斯福只得采取非常特殊又非常巧妙的办法:他、丘吉尔先和蒋介石在开罗会谈,然后,再由他、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谈。也就是说,把“四巨头”会谈拆成两次不同的“三巨头”会谈,从而避免了斯大林和蒋介石坐在一起。

1943年11月17日,那位令蒋介石头痛不已的参谋长史迪威从重庆飞往开罗。

翌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离开重庆飞往开罗。

开罗西南郊豪华的米那赫斯饭店,一下子成了贵宾云集之处。饭店的总统房里,分别住着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从窗口便可远眺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美、英、中三国高级官员们也住在这家饭店,以至于“浴室都紧张起来了”。四周,英国驻扎重兵保护。一门门高射炮,高翘着炮筒,日夜监视着天空。

这下子,蒋介石真的成了世界政坛巨头,而宋美龄则以中国第一夫人的身份,以干练的才华、优雅的风姿、娴熟的英语,周旋于巨头之间。蒋介石夫妇在开罗,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

一帧历史性的照片,成了开罗会议的缩影:罗斯福穿着深色西装,却敞着衬衫领子,没有系领带;丘吉尔一身白西装,足蹬一双白皮鞋,领带系得整整齐齐;蒋介石一身戎装,戴白手套,拿着大盖帽;宋美龄则一身黑旗袍,加一件白色短外套。

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罗斯福在和蒋介石的交谈中,再三表示美国不希望陷入中国内战的陷阱,要求蒋介石能与延安“共产党人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以求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蒋介石和宋美龄于11月27日离开开罗。翌日,罗斯福、丘吉尔便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斯大林对《开罗宣言》表示同意。于是,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

蒋介石从开罗归来,春风满面。确实,开罗之行,不仅提高了蒋介石的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由此争得“四强”之一的地位,为后来中国成为联合国常务理事国打下了基础。就这一点来说,蒋介石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做了好事。

开罗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召开的。进入1944年,世界形势大变:

美国部队在日本控制下的塞班岛、菲律宾等登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连连败北。日本东条英机内阁不得不因战争失利而下台,继任的小矶内阁也处于四面楚歌之中。

英、美部队于这年6月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8月25日,法国首都巴黎光复。

苏军则重创德军,把他们赶出了国土,并长驱直入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9月苏军攻入德国。

在中国,日军却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在河南、湖南、广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即豫湘桂战役爆发——这只是日军的垂死挣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了。

不过,蒋介石跟史迪威的矛盾,却日益白热化。史迪威认为蒋介石这“花生”以及那“一篮子花生”都不行、太无能,中国军队必须由他全权指挥。蒋介石岂能容忍这美国佬如此放肆?!一个参谋长,怎么可以不把统帅放在眼里?!史迪威甚至在回国述职时对罗斯福总统说:“不管这‘花生’是否同意,假如不在中国的最高指挥权上做点文章,我们就白费劲了。”罗斯福总统对史迪威持支持态度,这使蒋介石极为不快。

其实,不光是史迪威如此,就连1944年6月来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来士也向罗斯福报告:“蒋充其量只是一个短期可以依靠的人物。人们不相信他具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或政治力量。”

罗斯福再度重申了他在开罗会议时对蒋介石说过的态度,希望国共合作。罗斯福托华来士向蒋介石转告:国共两党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可以商量的余地。如果双方不能够一致,可以找一个朋友来调解。他可以“充当那个朋友”。

罗斯福的话,使蒋介石不悦。

罗斯福总统在1944年7月6日、9月18日,两度给蒋介石发电报,告知他要把史迪威晋升为上将,而且“使他在你的直接指挥下统率所有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

9月19日,在接到罗斯福的第二次电报时,史迪威在给他夫人的信中得意洋洋地写道:“我用渔叉,对准小人物,猛地刺去,刺了个透心凉!”

蒋介石则在当天的日记中咬牙切齿地写道:“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

就在蒋介石和史迪威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总统的特使帕特里克·赫尔利少将来到中国。

赫尔利支持蒋介石,促使罗斯福转变了态度。1944年10月5日,罗斯福总统终于下达了召回史迪威的命令。

这下子,史迪威气坏了。他骂罗斯福是“橡皮腿”——立场不稳。可是,已无济于事,“花生”毕竟战胜了他。

这下子,蒋介石兴高采烈了。他称这是罗斯福总统送给他的“双十节”贺礼——自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10月10日便被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

蒋介石在1944年“双十节”发表演说,强调了抗战即将胜利,暗示要着手反共。

毛泽东当即予以反驳。翌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乃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毛泽东猛烈地抨击了蒋介石:

蒋介石的演说在积极方面空洞无物,他没有替中国人民所热望的改善抗日阵线找出任何答案。在消极方面,这篇演说却充满了危险性。蒋介石的态度越变越反常了,他坚决地反对人民改革政治的要求,强烈地仇视中国共产党,暗示了他所准备的反共内战的借口。但是,蒋介石的这一切企图是不能成功的。如果他不愿意改变他自己的做法的话,他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