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后,东南沿海诸多岛屿成了两岸对峙最前线。尤其金门、马祖更成为高度管制的战地行政区,相较台湾本岛的平静,这些岛屿爆发过多起激烈冲突。
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听取了麦克阿瑟建议,放弃一度有撤回金门驻军的打算,持续派驻大批国民党军队驻守金马最前线与浙江沿海岛屿,更让这批外岛成为真正绷紧敏感神经的滩头堡,凸显蒋介石决不放弃中国法统的正当性[金门战役之后蒋介石把注意力放在舟山岛等保卫战上,并未在金马大幅驻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大量解放军往闽厦集结,是否在金门固守成为难题。由于美方明确表示只会协防台澎,因此蒋介石与周至柔等高级将领一度在美军顾问建议下,认为金马孤悬海外,难以久守,应速撤离以保全实力。直到鹰派的麦克阿瑟访台,以“丝毫也不放弃”表态,才改变了蒋介石的决定。]。
1954年炮轰金门的战役[1954年,面对台湾地区和美国讨论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及国民党长期以武装势力滋扰东南沿海等问题,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集中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对金门实施惩罚性炮击。9月3日下午2点10分,集结在厦门前沿阵地的解放军150门重炮同时向大、小金门、大担、二担诸岛猛烈开火,两名在金门的美军顾问先后遭炮火直击身亡,下午4点炮击结束,历时1小时50分钟,国民党军队也在炮战发生后随即开火反击,即“九三”炮战。]、1955年一江山战役[一江山岛位于浙江椒江口台州湾海面,分南江、北江两岛,总面积1.75平方千米,西北距大陆30多千米,西南距大陆17千米,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民党驻军约千余人。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发动陆、海、空三军7000余人协同作战,自上午7点58分至当日下午5点30分,经一天战斗,占领该岛。此后,“国民政府”在浙东沿海防御体系遭摧坏,连带促成蒋经国亲往执行“金刚计划”,从大陈岛撤军。]与大陈岛战役,战争成为测试蒋介石与艾森豪威尔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之后美国是否会介入台海之争的手段,因此也使这些岛屿的象征意义突然升级。
“八二三”炮战之后,金门炮火虽酣,但人在台湾本岛的蒋介石绝不轻松,他深知除了前方军事是生死存亡之战,大后方更要与打算让台湾地区切断与中国联系脐带的美国在外交上折冲。因此两岸有意无意之间,借金马内战压力,恰好力斥了美国的盘算。无论毛泽东或蒋介石,都在这场由边缘主义搭起的舞台上各出奇招,各取所需。
金、马如此关键,“两蒋”治台期间,不但高密度造访这两块跳板,关心战局与部队移防事宜,更留下不少战时行馆,蒋经国更借多次衔命前往探视、鼓舞军心,一次次冒着炮火上前线的冲劲,证明了自己的胆识而养望,终于获得部队认同与高度效忠。
与他处仅供人凭吊的行馆遗址不同,多处金马地区行馆至今仍有军事或接待贵宾用途,只有在部队开放期间,才有机会获准入内,窥其堂奥。只是相较过往戒备森严,这些战地行馆的角色无疑也越来越平民化。
◆美方支援炮战的八寸榴弹炮
据当时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回忆,在“金门炮战”开战的第一周,美国抱持“战争一起,必须国军先流血”的消极态度,但国民党方面海军的舰炮及金门陆军火炮,均无法压制解放军岸炮的数量优势,“金门炮战”中国民党陷入补给危机。派驻金门的美军前线顾问,目睹国民党陆海军官兵在解放军密集弹幕炮击海面、滩头的冲天水柱间艰难挣扎抢运的场景,产生苦难相惜的同情心理,遂主动向美军高层建议调拨有效的陆军兵器。这便是后来传闻中常说的国军美制八英寸自行榴弹炮,即M55 自行火炮,当时军方电文中则以“特种武器”之名加以保密。这批M55 火炮由国民党陆军第一军炮兵607 营接用。官兵在台湾仅实施短期一周的熟悉训练后,该营便分为两梯次,自左营军港由“国府”海军“美”字号登陆舰,将M55 火炮运抵澎湖,完成第一段运输。澎湖到金门,与美军合作运输M55 火炮的第二段运输行动代号为“轰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