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在一场“世纪大选战”中,输掉了它在台湾地区掌控了五十五年的“中央执政权”。以“台湾之子”自居的陈水扁成为台湾民主政治历程中达成政党轮替的第一人。在行将迈入世纪之交新纪元的当下时刻,台湾的政治前途走向,其实仍然不脱业已辞世十三年的蒋经国在生前所定下的大方向。
蒋经国一生功业,摆在历史的浩瀚大洋里,恐怕还不足以跻身影响世界历史进展的政治人物之顶尖行列。可是,不折不扣,他都是影响两岸是否统一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更是影响到本书译者这个世代的政治人物。
时报出版公司主编侯秀琴小姐、吴家恒先生邀请我主笔迻译这本《蒋经国传》时,我一口答应下来。当时的直觉想法是,我们这一辈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世代,读书、成长的阶段,适逢台湾在威权体系的统治下。没有参与到政治活动的普通人家,可能不会嗅到一股震慑的气息,可是生活的周遭,又似乎永远有一种难以言宣的力量,提醒着你要“谨言慎行”。大家都有一种经验,在中小学时代的作文课,一定要选择“政治正确”的语言,来上一段“反共八股”。到了念大学、服兵役的阶段,稍微活跃一点的青年学生,多有国民党争取入党的经验,有时候还挺annoying。
年轻人童騃的理想主义,对威权体系有着几许厌恶,对社会不义、官场贪渎更是十分不齿。忽然间,传奇中的上海打虎英雄蒋经国要出任“行政院院长”了,新官上任,打虎豪气不逊当年,他竟然把自己的表弟——位高权重的“人事行政局”局长王正谊——揪下来,严惩他在经办内湖“中央民代”住宅兴建工程时收贿之罪。蒋经国正式上了台面,肩负起中枢领导大责,一出手就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的向心力。
这样的一个政治人物,在党外身份、政坛人物高玉树口中,却又是另一种评价。高玉树对本书作者陶涵明确提到,蒋经国要为1950年代台湾的白色恐怖统治负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看,蒋经国协助他父亲震慑台湾,实施威权统治(软性威权主义噬人的利齿,力道也不弱),稳住国民党的政权命脉,其中是非曲直,高玉树这句评语并不算过当。但是,蒋经国在1972年正式出任“行政院长”、主导台湾大局之后,岛内外局势都可谓十分险峻。就岛外而言,尼克松推动与北京关系正常化,蒋介石的“汉贼不两立”最高决策使得台湾的国际舞台被压缩到极小。就岛内而言,“中央民意机关”近乎终身职的不能改选,不但阻滞了本省人经济实力增强后必然会寻求参政、发言的发展,外省籍精英紧抓着“中央执政权”的法统基础也在动摇中。蒋经国必须在这样的大框架下,规划台湾的政治改造工程,殊为不易。
蒋经国至少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就相信,长期而言,台湾盼望永续生存,就得在政治上、经济上,作为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曾经定下四个目标:一是民主化;二是台湾化;三是强化经济建设,大幅提升民众所得和生活水准;四是“与大陆发展工作关系”。回首而顾,我们不能不赞佩蒋经国的高瞻远瞩。
陶涵先生撰写这本英文《蒋经国传》,得到余纪忠先生的支持,能够博采周证,资料收集十分详尽,动笔客观殊为不易。哈佛大学出版社能够决定出版它,对于蒋经国的历史评价也等于是投下肯定的一票。
译者爱看书,爱观察近、现代史,可是在动手迻译这本书之后,就发现它是生平所遇极难下笔的一本书。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如何把作者采用的中文资料从英文还原到中文的问题。译者现在卜居海外,能够接触取得的中文图书资料相当有限,因此本书如蒋老先生给儿子的家书等,都只能由英文字义去迻译,不够精确。其次是作者陶涵先生走访中国大陆若干人物,译者才疏学浅,无法尽得全貌,实在无从精确译出。甚且,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一生经历之官衔、职位多如繁星,颇难一一考据,疏漏、错误一定在所不免。
幸好,迻译本书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协助。《中国时报》驻华盛顿特派员傅建中先生,是译者从事新闻工作时所景仰的一位先进,他的博学广闻启迪了众多读报人(包含译者在内)对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关系的了解。译稿匆匆交卷,承傅先生百忙之中披阅,并提供许多指教与订正。洛杉矶长青书局负责人刘冰先生,是个古道热肠的好人,早年曾参与《加州论坛报》(刘宜良《蒋经国传》的连载、出版者)的经营,慨然借给我若干书籍参考、覆按。时报出版公司更精心动员了许多资源,协助核查、订正,这些朋友我暂时无法一一认识、致谢,也只能借此表达谢意。当然,本书中译本的任何缺失,译者应该独当责任。
蒋经国虽已远行十三年,两岸统独态势依然混沌不明。可是,时间长河若允许两岸和平竞争,经济开发与民主发展必然是主流价值,而这两者也正是台湾在当今国际地位否泰、剥复演变之所恃。陶涵这本书摆在这个脉络里观察,显得意义格外深远。
林添贵
2000年9月18日书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