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外人看来,张作霖事事通达,几乎没碰到过什么不顺的,但他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这主要还是因为外部形势太难以捉摸,就连袁金铠那样的头脑,一时都很难看清,比如袁世凯明明可以镇压革命军,却始终藏着掖着,以至于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几乎是一天一个行情。
从张作霖的角度和立场来说,他从被招安那一天起,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卖力干,然后得到上司的认可和朝廷的赏赐。朝廷待他也的确不薄,一份份请赏报告送上去,一顶顶官帽发下来,无论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的需要,还是照顾赵尔巽那种人所看重的“清誉”,他都实在没有理由不跟在赵尔巽后面做个忠臣。更何况,在与革命党的明争暗斗中,他已经欠下了不少血债,别的不说,光是杀张榕一案,就已与党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试问,若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坐了天下,会有他张作霖好果子吃吗?
清廷在摇摇欲坠之际,曾严令赵尔巽,须从奉天的五路巡防营中拨出一半人马,移往山海关以南,以拱卫京师。张作霖知道后,一再请求赵尔巽让他亲自挂帅出征,并且语气铿锵地说:“要用铁血对付革命党,以尽我们军人拱卫朝廷的责任。”
赵尔巽虽然坚决保皇,但他倚张作霖为身边最可信赖的武将,哪里能放他走:“现在关内形势未卜,你这一离省,就等于离了根基,万一进关不妥,恐怕想回来都不行了。另外,你这一离开,必将人心浮动,万一革命党乘虚而来,反丢了自己的地盘。”张作霖想想有理,这才没有坚持。
其实赵尔巽、张作霖再怎么起劲也没用,因为舞台的主角不是他们。作为主角之一的袁世凯长袖善舞,把清廷和革命军都播弄得团团乱转。1912年1月22日,也即张榕被刺的前一天,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
看到南京临时政府做出了让权保证,袁世凯决定牺牲掉清廷。在他的指使下,四十七名军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清廷同意共和政体以及让清帝退位。张作霖没有参与这次通电,不仅如此,他还认定“共和必招大乱”。
这时蓝天蔚已率北伐舰队在辽东半岛登陆,杀入了东三省。主守辽东的右路巡防营统领马龙潭惊慌失措,连连向奉天发电告急。有人问张作霖该如何应对这一紧急局势,他说:“南方军队北伐之类,何足挂齿?就是袁世凯总理(袁世凯时任清廷内阁总理),如有确实迹象证实其已附和共和,本人亦绝不听从其指挥,必将我行我素。”
张作霖由此被革命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张作霖有一个跟随多年的护卫,绰号梁二虎,被党人所争取。有一天晚上,张作霖在其公馆宴请各巡防营的军官,席间梁二虎见卫兵们离得较远,是个出手的好机会,便伸手掏枪,准备射杀张作霖。也是张作霖命不该绝,前来赴宴的金寿山正在照镜子,看到梁二虎拔枪,连忙大叫一声:“有刺客!”
金寿山一边喊,一边拔枪,他是“大当家的”出身,拔枪和开枪速度比梁二虎还快,而且打得准,梁二虎当场就被他打死了。
杜立三的夫人郑梅生加入革命党后,经人介绍与张作霖的部下刘景双结婚。郑梅生从未放弃过要为前夫报仇雪恨,在她的动员下,刘景双也加入到了行刺张作霖的行列。夫妻二人率骑兵两百,时刻想对张作霖发起袭击,但因为曾遭到梁二虎的行刺,张作霖加强了防范,两人一直都未找到合适的机会。
党人的行刺或许可以吓住那些居于省城的满人官僚和八旗子弟,但要吓住过惯刀口舔血生活的张作霖,却还不是一件易事。真正让他改变立场的,不是别人,正是张作霖曾口口声声,只要“附和共和”,就视之为敌的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