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近代战争史 » 中国近代战争史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六节 战争失败的原因

关灯直达底部

这次反抗英国入侵西藏的战争,是在高寒山地进行的,尽避中国在地形气候、兵力动员、物资补给等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最后仍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了清廷政治腐败外,在军事上也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教训。

一、清政府对外妥协,实行不抵抗政策,使西藏地方政府和军队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的冲击下,元气大伤,为了维持其反动统治,对帝国主义更加卑躬屈膝,以求苟安一时。战前,清政府对于中国的近邻尼泊尔、不丹、哲孟雄等国不积极进行联合抗英的争取堡作,结果在英国的威胁利诱下,这三个邻国成了英军侵藏的基地,增加了西藏军民抗英战争的困难。英国武装入侵后,清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严令各地文武官员“不准与英兵生事”,严重束缚了西藏军民的抗英手脚,使英国轻易地占领了许多隘口、要塞。曲眉仙角之战,英军残暴地屠杀我国人民,清政府不但不加谴责,反而称颂侵略军“恩威并著,造福西藏”①,其媚外行径到了极为可耻的程度。为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听其号令,清政府对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不予支持,反而采劝釜底抽薪”的反动政策。驻藏大臣有泰甚至颠倒黑白,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藏民“不遵约束”,“执拗无理,胆大妄为”。他声称“今欲折服其心,非任其战任其败终不能了局”②,因而对西藏噶厦屡次请调援兵和资助军饷等不予置理,对达赖征调援兵也百般阻挠,故意寻找借口,躲在拉萨不与英军谈判,任其长驱直入,起了英国侵略军帮凶的作用。正是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不仅不支持西藏地方政府和军队的抗英战争,反而进行阻挠破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的失败。

二、不重视边防建设,以致西藏地区部队少,训练差,武器装备非常落后

由于清政府不重视边防建设,致使西藏防务废弛,很多隘口、险路既未修筑工事,也未派兵防守。西藏地区辽阔,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而驻军兵额只有三千余人,显然不敷分配,难免形成有险无防的局面。1857年(咸丰七年),驻藏大臣赫特贺曾针对西藏地区兵力单薄,缺额严重,武器装备残缺不全的状况,提出了改革方案,建议在额设三千人之外,另增二千一百六十五名“余侗,妥加训练,以杜“临时猝办”兵不习战的旧弊。可是,腐朽的清政府竟以“苦累番民”的罪名将其革职查办。由于军队平时缺乏训练,组织纪律不严,因而战斗中进攻防守无一定队形。西藏民军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于利用地形,不懂得在隘口两侧构筑既能发扬火力,又能隐蔽自己的工事,结果在敌人火力射击下,伤亡很大。此外,藏军武器装备极端落后,近一半人还在使用大刀、长矛。火器主要是火绳槍,仅有的几门旧式火炮,亦缺少瞄准装置。这些武器不仅射速慢,射距近,而且精度极差,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所有这一切,也都是这次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不懂得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这次抗英战争是在高寒山地进行的,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都有巨大的影响。对英军来说,虽然部队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作战指挥能力较强,但很多士兵不适应高原气候,染并冻伤等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加上入侵异国,师出无名,以致士气低落。高原气压低,空气密度小,风速风向变化莫测,从而影响了射击的精度,相对减弱了英军的火力优势。西藏地区人烟稀少,物产贫乏,英军的一切供给,都要依赖于后方。由于道路少,部队愈深入,运输线愈长,供应愈加困难。据统计,用一头骡马驮粮,从印度至江孜,只能剩下四磅可用的东西,其余都在路上吃掉了。又因交通容量有限,牲畜大量死亡,前送物资数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所有这些,决定了英军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兵力。英军侵入西藏后,为了保障运输线的畅通,必须派出部队维护交通,因而能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必然逐步减弱。由于接济困难,侵略军在进军拉萨途中,不得不二次返回春丕就粮。这说明它只能采取缓慢推进的方针,不可能长驱直入,也不可能实施大范围的迂回机动。这些都是英军难以克服的弱点。西藏部队虽然在训练、装备、指挥等方面不如敌人,但人数众多,士气旺盛。他们适应环境,熟悉地形,可以就地筹粮募兵,依险据守,或出敌不意地袭击敌人。这些优越条件是敌人无法比拟的。可是,藏军未能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作战过程中,往往队形过于密集,以致被敌炮火大量杀伤。江孜反击战,虽能利用夜暗隐蔽接敌,但在冲锋时过早大声呼叫,被敌发觉,加之行动迟缓,以致影响了奇袭效果。敌人侵入我境后,因供应困难而影响前进速度,但藏军却未能有计划地切断敌人后方运输线;在被迫撤退时,亦未实行坚壁清野,结果使敌人在江孜、拉萨获得了不少军火和粮食。对于运动之敌,虽曾有一部民军沿途进行袭扰,但未能选择隘口险路预先设伏,截击敌人。在曲眉仙角之战中,藏军只注意依托设在大道上的拦阻墙消极防堵,却不注意利用两旁山险侧击敌人,更不注意从敌后袭击,反而遭敌迂回侧击,被迫后撤。事实证明,设墙防堵是无法抵挡侵略军炮火轰击的,但藏军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这种打法。江孜之战,民军主动出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围敌三个星期而未主动攻击,结果失去了一举歼灭敌人的机会。所有这些表明,忽视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作战原则,是无法夺取主动,摆脱被动,避免失败结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