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为派心理学,余尝两次讨论,发表于海潮音月刊上。但心理一名,扩充之可成“唯心理论”;行为一名,扩充之可成“唯行为论”。然固各有其立场之处,从其立场之处以区别焉,则心理自心理,行为自行为,固有秩然不可相滥者。今为便于立论起见,不将行为放大到无生物、植物及动物之全宇宙,专就现实中“人的有机团”──有机体改称有机团,亦即团体之义;在佛书曰萨迦耶──而考察之,以见心理学与行为学区别与关系之所在,不亚于理化学、或生理学与行为学之区别与关系也。按行为派固承认其研究之对象与生理学不同,不属于生理学所研究之筋肉等。而行为派所研究之对象,则为全个人类有机团内部外部,由感受刺激而发动之反应,故于行为派所研究者之外,非别无生理学等所研究之对象也;然则亦应知行为学之外,亦非别无心理学所研究之对象矣。盖心之有感激刺与发反应的行为,固不异身之有感激刺而发反应的行为;然心为一实在、变化之自然,亦不异身为一实在、变化之自然。以“人的有机团”之现实为所呈之果,从果察因,研究其自然的生机和成分,则有生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识团学──完形派心理学及三能变唯识学等;理化学、心法学──心体、本能、感觉、情绪等问题,及康德以来之知识论等;研究完成而综合之,则成为晓得什么叫做人类之人类学──博物学中的人类学,与晓得什么叫鸟叫兽者同。以人的有机团之现实为所依之因,由因致果──若行为派以生理学上综合的全体为所依,以观其感激刺而发反应之所致──,研究其行为的激刺和反应,则有养生学──衣食住行娱游眠息之农工商医婚姻等,教育学──宗教与学校及文艺风俗环境等,身行学、心行学──此身的行为与心的行为,在学理上虽可分析,在事实上则常为综合身心之人的有机团行为。若吃饭、走路、说话、写字、作工、踢球等,行为派心理学属之;然高等之心的行为,若身居一室而心罗宇宙,则可无关身行而独立之哲学思想等属之;研究完成而综合之,则成晓得什么叫做人事的人事学。再综合由察果知因之人类学而到从因致果之人事学,完成以现实中人的有机团为出发点所研究之体系,则谓之人生哲学;但人生哲学之外,犹可有动物哲学、植物哲学、宇宙哲学等。兹结为一表如下:
┌生化学┐ ┌理化学┐ ┌有实有变的生机┤ ├和成分┤ ├曰自然的人类学┐ 以人的有机│ └识团学┘ └心法学┘ │人生 团为出发点│ ┌教育学┐ ┌心行学┐ ├哲学 └团内团外的激刺┤ ├和反应┤ ├曰行为的人事学┘ └养生学┘ └身行学┘
故于人的有机团之现实为出发点而研究,其于自然学也,则当由生物学、生理学、与完形派心理学等直观所知的生机,然后研究到物理学、化学及心体本能情绪感觉等问题,与知识论等析观所得的成分,综合之乃知自然的人类是什么。其于行为学也,则当由现有如何的营养、生殖,及学校文艺、风尚、环境等刺激,然后研究到将来如何的动身、发语、立志等反应,综合之乃知行为的人事是什么。再综合之乃成人生哲学。一般的科学者、哲学者,不知以现实为出发点而建设其研究之体系,只知掠取前人析观所得的成分为构思之基础。吾友卫中博士尝谓‘杜绝科学家之产生法,有至巧而为用最便者,则为现代之所谓科学教育。现代之科学教育,乃务使物质现象中之自然成分尽量灭绝,而陷物质活动于死无生气而后止者也。其实验室之工作,殆无非致物质活动于生地,而后取其零星片段之物质,假由上而下之解释。此之为法,与夫真科学家之由下而上──按即由现实而到析观所得成分──,先之以领略自然感受印象──直观所知──,而后阐明物质之形性者,全然反背。于此而求真科学家之产生,又乌乎可’?由是倒从化学、物理学而到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致行为派袭取此迷谬之陋习,乃将自然的心理学及刺激的心理学概遗弃之,只取身心感刺激而发反应的平庸行为,执为心理学所研究之对象,且排斥研究其他任何对象之心理研究也。若知研究“人”的科学哲学中之心理学,当从人的现实为出发点而研究之,则行为派之僭妄固显然可知也。然又岂但行为派僭妄哉!依现实主义之见地而言之,则从来依其析观、推观所得,而建设以化学、物理学、或数学、论理学为基础之科学及唯物论、唯心论等,固无一非僭妄之徒也!若知今此“唯现实论”之科学、哲学研究法者,则从来之科学、哲学体系,皆当一变其观察实验法及组织判断法而后可。此另详余所著之现实主义,兹不具论。
但从现实主义之人生科学、哲学中,一观行为派心理学、与完形派──或格式派──心理学,去其执一端而排全体之僭妄,则其研究法及研究之所得,在人生科学中,亦未尝非有一相当之位置与价值。然亦只在此相当之程限内而已。世人固无所用其惊异!(见海刊九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