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虚大师全书 » 太虚大师全书全文在线阅读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学

关灯直达底部

  开元寺,我四年前曾来过一次,现在可谓旧地重游了。

  潮州,昔日曾有大颠禅师在此宏扬禅宗,宗风大振一时;同时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在此和禅师结了一段因缘,自然更有一番盛况。可是,自后千余年来,经过了不少的变化,一直到清季而入民国,寺院与僧众渐渐减少,佛教的气势也一落千丈了!不过,晚近已有复兴的气象;我前四年在此一观佛教情形便这样忖念著,这次来一看,果然更有进步了。而前一年这里还办过佛学院,青年僧伽受教育者渐多,对于潮州佛教前途的发展,是甚有希望的!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便是首先要具足信心了。

  佛教把信徒分成在家出家二众,但皆由信心而成立,是二众修学的共同点;其不同点,即在于戒律。戒律有在家二众的戒律和出家五众的戒律,在家出家之分,便是在这戒律上区别的。出家所以能称为僧宝,也就是由严持出家的戒律,由戒学之增上因缘,才能证得出世的圣果。戒学做到相当的工夫,便可由戒生定。定就是禅定──中国自唐以来,禅宗风靡于天下,出家者对于戒非常的轻视,毫无深刻的修习,即躐等的去探讨禅定,所以中国的佛教徒,便没有实际的成绩。本来,照佛教原始的制度,出家修学的次第程序,须先修学几年戒律,把戒律弄得清楚明白,有系统有条理的来规范行为,实践于日用行事上。使心身在语默动静之间皆与戒律相应,六根不流荡于六尘,便自然可做到禅定的工夫;如此久而久之,心力集中,便可以由定发慧。故知若无戒律之基础,而躐等探求定慧,那是极枉然的事!

  从信心上建立三学,先修戒律,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此慧有三种: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在具足信心之时,就有闻所成慧,因信心必从闻教领解而起故;至用胜解去思惟决断,去心身体验而实习戒行,便是思所成慧;由修习戒行而到成就禅定,依禅定为基础的慧,就是修所成慧。至修慧功深,功用广大,便能引发无漏圣慧,断惑证真,获得解脱。

  由是可知佛法中所谓修学,实不出于三学,而三学皆以具足信心为出发点。从迷入悟,转凡成圣,亦是扩充此信心使之圆满而已。在这种意义上说,现在各位在佛法中,对佛法当然已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而成就了信心的善根,所以更求进步也容易了。学佛能具足清净信心,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一样。

  各位在贵寺,对三学应已有相当的基础:如开元寺每年开坛放戒,传授律仪于四众,即已有戒学;而昔时大颠禅师曾强扬宗风于此地,至今尚有禅堂,平日课余可以静坐修禅,亦已有了定学;至于慧学,前几年此地曾办过佛学院讲授佛学,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便是慧学。故今后各位能在此三学的基础上,更勇猛无畏的求进,继承古德的功业,担起担子向前走,则不但住持佛教的僧寺可以兴复;同时佛化教育普及于社会,使人民沐浴在道德文化的生活中。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就不会完全成了虚语。

  (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