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佛法总学
概论
一 佛学概论
二 佛理要略
三 佛学导言
四 佛乘宗要论
五 佛陀学纲
六 甚么是佛学
七 佛学讲要
八 佛法僧义广论
判摄
九 佛藏择法眼图
一0 佛学大系
一一 佛法之分宗判教
一二 佛法大系
一三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
一四 佛法悟入渐次
一五 律禅密净四行论
一六 性释
一七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
一八 万有皆从因缘所生
一九 诸法有无自性问题
二0 汉藏教理融会谈
二一 几点佛法的要义
二二 新与融贯
二三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二四 世界佛苑之佛法系统观
二五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
二六 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源流
二七 中国佛学
二八 佛教各宗派源流
二九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三大系
三0 论中国佛教史
三一 中国之佛教
三二 佛教史略
三三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
三四 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
--------------------------------------------------------------------------------
第二编 五乘共学
教释
一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二 佛说善生经讲录
义绎
三 构成佛教之要素
四 生命之研究(附答季炎君之疑问)
五 生命之起源
六 三世因果
七 觉世救人之佛法
八 佛教人乘正法论
九 人生进善之阶段
一0 佛学之人生道德
一一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一二 学佛先从做人起
一三 佛法原理与做人
一四 真佛教徒──即真即俗的大乘行者
一五 生活与生死
一六 人生
一七 人生佛学的说明(附笔记)
一八 人生佛教开题
一九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二0 人生佛教之目的
二一 人生的佛教
二二 学佛之简明标准
--------------------------------------------------------------------------------
第三编 三乘共学
教释
一 四十二章经讲录
二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三 佛遗教经讲要
四 佛说大乘稻芊经讲记
五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
六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开题
义绎
七 成实论大意
八 小乘佛学概略之科目
九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
一0 佛学即慧学
一一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学
一二 怎样赴龙华三会
--------------------------------------------------------------------------------
第四编 大乘通学
教释
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归依三宝品讲录
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
三 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
四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
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六 发菩提心论开题
义绎
七 佛法之真价
八 大乘佛法的真义
九 行为主义之佛乘
一0 佛法之真精神
一一 菩萨
一二 菩萨行与大乘胜解
一三 从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明孛经大旨
一四 成大乘论
一五 对辨大乘一乘
一六 三唯论图释
一七 再论大乘三宗
一八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
一九 大乘法之三种异门表
二0 大乘宗地引论
二一 大乘宗地图释
--------------------------------------------------------------------------------
第五编 法性空慧学
教释
一 金般若波罗密经义脉
二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录
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
四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
五 般若波罗密多经述记
六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录
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胜义(附录:照见五蕴皆空)
八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
九 十二门论释录
义绎
一0 法性空慧学概论
一一 二无我论
一二 显示真实相所开的三重方便门
一三 因缘所生法义
一四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
一五 论掌珍论之真性有为空量
一六 大乘之革命神
--------------------------------------------------------------------------------
第六编 法相唯识学
教释
一 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
二 深密纲要
三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要
四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
五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新闻记
六 辨法法性论讲记
七 辨中边论颂释
八 摄大乘论初分讲义
九 新的唯识论
一0 唯识三十论讲录
一一 唯识三十论讲要
一二 唯识三十论题前谈话
一三 唯识讲要
一四 唯识二十颂讲要
一五 大乘五蕴论讲录
一六 八识规矩颂讲录
一七 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
一八 因明概论
义绎
一九 法相唯识学概论
二0 百法明门论宇宙观
二一 阿陀那识论
二二 末那十门三世与赖耶十门二位之同异
二三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二四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
二五 阅「相见别种辨」
二六 见相别种辨释难
二七 种子法尔熏生颂
二八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
二九 唯识诸家会异图
三0 四大种之研究
三一 阴蕴之研究
三二 法与人之研究
三三 谈唯识
三四 唯识观大纲
三五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
三六 唯识之净土
三七 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
三八 慈宗的名义
旁通抉择
三九 佛法总抉择谈
四0 三重法界观
四一 对辨唯识圆觉宗
四二 起信唯识相摄图
四三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
四四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
四五 竟无居士学说质疑
四六 论法相必宗唯识
四七 释会觉质疑
四八 再论法相必宗唯识
四九 阅「辨法相与唯识」
--------------------------------------------------------------------------------
第七编 法界圆觉学
教释
一 法华讲演录
二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
三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四 维摩诘经别记
五 维摩诘经意大纲
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录
七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
八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
九 楞伽大旨
一0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一一 楞严大意
一二 如来藏心迷悟图
一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
一四 圆觉经略释
一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一六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附科目)
一七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一八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
一九 大乘起信论略释
二0 大乘起信论别说
二一 往生净土论讲要
义绎
二二 法界论
二三 众生法
二四 略释对于佛教──毕竟空──之疑义
二五 一相定无得观总持曼殊般若义
二六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二七 佛法建在果证上
二八 迷悟由心
二九 教观诠要
三0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
三一 略说贤首义
三二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
三三 听讲五教仪拾零
三四 曹溪禅之新击节
三五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
三六 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三七 讲学与修行
三八 论净土之要义
三九 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四0 念佛往生的原理
四一 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
四二 论即身成佛
四三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
四四 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
四五 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
四六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
四七 斗诤坚固中略论时轮金刚法会
四八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缍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
--------------------------------------------------------------------------------
第八编 律释
律释
一 优婆塞戒经讲录
二 瑜伽菩萨戒本讲录
--------------------------------------------------------------------------------
第九编 制议
僧制
八 菩萨学处讲要
--------------------------------------------------------------------------------
第十编 学行
--------------------------------------------------------------------------------
第十一编 真现实论宗依论
--------------------------------------------------------------------------------
第十二编 真实论宗体论
--------------------------------------------------------------------------------
第十三编 真现实论宗用论
--------------------------------------------------------------------------------
第十四编 支论
--------------------------------------------------------------------------------
第十五编 时论
--------------------------------------------------------------------------------
第十六编 书评
--------------------------------------------------------------------------------
第十七编 酬对
--------------------------------------------------------------------------------
第十八编 讲演
--------------------------------------------------------------------------------
第十九编 文丛
--------------------------------------------------------------------------------
第二十编 诗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