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去现在因果经 » 过去现在因果经全文在线阅读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

关灯直达底部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著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见诸妓女。或有伏卧。或有仰眠。头发蓬乱。涎唾流出。乐器服玩。颠倒纵横。既见是已。生厌离心。而自念言。我今在此灾怪之内。于不净中。妄生净想。作是念时。以天力故。空中光明。门自然开。寻光而去。趣鹿野苑。路由恒河。高声唱言。苦哉怪哉。佛言耶舍。汝便可来。我此今有离苦之法。耶舍闻已。所著宝屐。价直阎浮提。即便脱之。渡于恒河。往诣佛所。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颜容挺特。威德具足。心大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唯愿世尊。救济于我。佛言。善哉善男子。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即便随顺其根。而为说法。耶舍。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汝知之不。是时耶舍。闻说此语。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于是如来。重说四谛。漏尽意解。心得自在。成阿罗汉果。即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尔时如来。犹见耶舍。著严身具。即说偈言。

  虽复处居家  服宝严身具

  善摄诸情根  厌离于五欲

  若能如此者  是为真出家

  虽身在旷野  服食于粗涩

  意犹贪五欲  是为非出家

  一切造善恶  皆从心想生

  是故真出家  皆以心为本

  尔时耶舍。既闻如来说此偈已。心自念言。世尊所以说此偈者。正当以我犹著七宝。我今宜当脱如此服。即便礼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耶舍父。既至天晓。求觅耶舍。不知所在。心大懊恼。悲号涕泣。缘路推寻。到恒河侧。见其子屐。心自思惟。我子正当从此道去。即寻其迹。至于佛所。尔时世尊。知其为子故来至此。若使即得见耶舍者。必生大苦。或能命终。便以神力。隐耶舍身。其父即便前到佛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于是如来。即随其根。而为说法。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汝知之不。时耶舍父。闻说此言。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而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尔时如来。既已知其见于道迹。恩爱渐薄。而问之言。汝何因缘。而来至此。其即答言。我有一子。名曰耶舍。昨夜之中。忽失所在。今旦推求。见其宝屐在恒河侧。追寻足迹。故来至此。尔时世尊。摄其神力。其父即便得见耶舍。心大欢喜。语耶舍言。善哉善哉。汝为此事真实快也。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汝今在此故。令我来得见道迹。即于佛前。受三自归。于是阎浮提中。唯此长者。为优婆塞。最初获得供养三宝。

  尔时又有耶舍朋类五十长者子。闻佛出世。又闻耶舍于佛法中出家修道。各自念言。世间今者有无上尊。长者子耶舍。聪慧辩了。才艺兼人。乃能舍其豪族。弃五欲乐。毁形守志。而为沙门。我等今者复何顾恋不出家耶。作是念已。共诣佛所。未至之间。遥见如来。相好殊特。光明赫奕。心大欢喜。举体清凉。敬情转至。即前佛所。合掌围绕。头面礼足。诸长者子。宿殖德本。聪达易悟。如来即便随其所应。而为说法。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汝知之不。说此语已。时诸长者子。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即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又为广说四谛。时五十比丘。漏尽意解。得阿罗汉果。尔时始有五十六阿罗汉。是时如来。告诸比丘。汝等所作已办堪为世间作上福田。宜各游方教化。以慈悲心。度诸众生。诸今亦当独往摩竭提国。王舍城中。度诸人民。诸比丘言。善哉世尊。尔时比丘。头面礼足各持衣钵。辞别而去。

  尔时世尊。即便思惟。我今应度何等众生。而能广利一切人天。唯有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在摩竭提国。学于仙道。国王臣民。皆悉归信。又其聪明。利根易悟。然其我慢。亦难摧伏。我今当往而度脱之。思惟是已。即发波罗奈趣摩竭提国。日将昏暮。往优楼频螺迦叶住处。于时迦叶。忽见如来相好庄严。心大欢喜。而作是言。年少沙门。从何所来。佛即答言。我从波罗奈国。当诣摩竭提国。日既晚暮。欲寄一宿。迦叶又言。寄宿止者。甚不相违。但诸房舍。悉弟子住。唯有石室。极为洁净。我事火具。皆在其中。此寂静处。可得相容。然有恶龙。居在其内。恐相害耳。佛又答言。虽有恶龙。但以见借。迦叶又言。其性凶暴。必当相害。非是有惜。佛又答言。但以见借。必无辱也。迦叶又言。若能住者。便住随意。佛言善哉。即于其夕。而入石室。结加趺坐。而入三昧。尔时恶龙。毒心转盛。举体烟出。世尊即入火光三昧。龙见是已。火焰冲天。焚烧石室。迦叶弟子。先见此火。而还白师。彼年少沙门。聪明端严。今为龙火之所烧害。迦叶惊起。见彼龙火。心怀悲伤。即敕弟子。以水浇之。水不能灭。火更炽盛。石室融尽。尔时世尊。身心不动。容颜怡然。降彼恶龙。使无复毒。授三归依。置于钵中。至天明已。迦叶师徒。俱往佛所。年少沙门。龙火猛烈。将无为此之所伤耶。沙门借室。我昨所以不相与者。正为此耳。佛言。我内清净。终不为彼外灾所害。彼毒龙者。今在钵中。即便举钵。以示迦叶。迦叶师徒。见于沙门。处火不烧。降伏恶龙。置于钵中。叹未曾有。语弟子言。年少沙门。虽复神通。然故不如我道真也。尔时世尊。语迦叶言。我今方欲停止此处。迦叶答言。善哉随意。是时如来。于第二夜。坐一树下。时四天王。夜来佛所。而共听法。各放光明。照逾日月。迦叶夜起。遥见天光在如来侧。语弟子言。年少沙门。亦事于火。至明日晓。往诣佛所。问言沙门。汝事火耶。佛言不也。有四天王。夜来听法。是其光耳。于是迦叶。语弟子言。年少沙门。有大神德。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至第三夜。释提桓因。来下听法。放大光明。如日初升。迦叶弟子。遥见天光在如来侧。而白师言。年少沙门。定事火也。至于明旦。往诣佛所。问沙门言。汝定事火。佛言不也。释提桓因。来下听法。是其光耳。于时迦叶。语弟子言。年少沙门。神德虽盛。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至第四夜。大梵天王。来下听法。放大光明。如日正中。迦叶夜起。见有光明在如来侧。沙门必定事于火也。明日问佛汝定事火。佛言不也。大梵天王。夜来听法。是其光耳。于是迦叶。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五百弟子。各事三火。于晨朝时。俱欲然火。火不肯燃。皆向迦叶。具说此事。迦叶闻已。心自思惟。此必当是沙门所为。即与弟子。来诣佛所。而白佛言。我诸弟子。各事三火。旦欲燃之。而火不燃。佛即答言。汝可还去。火当自然。迦叶便还。见火已燃。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诸弟子众。供养火毕。而欲灭之。不能令灭。即向迦叶。具说此事。迦叶闻已。心自思惟。此亦当是沙门所为。即与弟子。来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诸弟子。朝欲灭火。而火不灭。佛即答言。汝可还去。火自当灭。迦叶便归。见火已灭。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尔时迦叶。自事三火。晨朝欲燃。火不肯然。即自思惟。此必复是沙门所为。即往佛所。而白佛言。我朝燃火。而不肯燃。佛即答言。汝可还去。火自当燃。迦叶便归。见火已燃。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于时迦叶。供养火毕。而欲灭之。不能令灭。心自思惟。此必当是沙门所为。即往佛所。而白佛言。我朝燃火。今欲灭之。而不肯灭。佛即答言。汝可还去。火自当灭。迦叶便归。见火已灭。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诸弟子众。晨朝破薪。斧不肯举。即向迦叶。具说此事。迦叶闻已。心自思惟。此必复是沙门所为。即与弟子。来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诸弟子。朝欲破薪。斧不肯举。佛即答言。汝可还去。斧自当举。迦叶便归。见诸弟子。斧皆得举。而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弟子。即得举斧。复不肯下。还向迦叶。具说此事。迦叶闻已。心自思惟。此亦当是沙门所为。即与弟子。往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诸弟子。旦欲破薪。斧既得举。复不肯下。佛即答言。汝可还去。当令斧下。迦叶既归。见诸弟子。斧皆得下。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于晨朝时。自欲破薪。斧不得举。心自思惟。此亦当是沙门所为。即诣佛所。而白佛言。我旦破薪。斧不肯举。佛即答言。汝可还去。斧自当举。迦叶既还。斧即得举。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斧既举已。又不肯下。心自思惟。此亦当是沙门所为。即诣佛所。而白佛言。我斧已举。复不肯下。佛即答言。汝可还去。斧自当下。迦叶即归。斧即得下。心自念言。年少沙门。虽复神妙。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即白佛言。年少沙门。可止于此共修梵行。房舍衣食。我当相给。于时世尊。默然许之。迦叶知佛许已。还其所住。即敕日日办好饮食。并施床座。至明食时。自行请佛。佛言汝去。我随后往。迦叶适去。俄尔之间。世尊即便至阎浮洲。取阎浮果。满钵持来。迦叶未至。佛已先到。迦叶后来。见佛已坐。即便问言。年少沙门。从何道来。而先至此。佛以钵中阎浮果。以示迦叶。而语之言。汝今识此钵中果不。迦叶答言。不识此果。佛言。从此南行。数万逾阇那。彼有一洲。其上有树。名曰阎浮。缘有此树故。言阎浮提。我此钵中。是彼果也。于一念顷。取此果来。极为香美。汝可啖之。于是迦叶。心自思惟。彼道去此。极为长远。而此沙门。乃能俄尔。已得往还。神通变化。殊自迅疾。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即便下种种食。佛即咒愿。

  婆罗门法中  奉事火为最

  一切众流中  大海为其最

  于诸星宿中  月光为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为其最

  于诸福田中  佛福田为最

  若欲求大果  当供佛福田

  佛食已毕。还归所住。洗钵漱口。坐于树下。明日食时。复往请佛。佛言汝去。我随后往。迦叶适去。俄尔之间。世尊即便至弗婆提。取庵摩罗果。满钵持来。迦叶未至。佛已先到。迦叶后来。见佛已坐。即便问言。年少沙门。从何道来。而先至此。佛以钵中庵摩罗果。以示迦叶。而语之言。汝今识此钵中果不。迦叶答言。不识此果。佛言。从此东行。数万逾阇那。到弗婆提。取此果来。名庵摩罗。极为香美。汝可食之。迦叶闻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极为长远。而此沙门。乃能俄尔。以得往还。睹其神力。所未曾有。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即便下种种食。佛即咒愿。

  婆罗门法中  奉事火为最

  一切众流中  大海为其最

  于诸星宿中  月光为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为其最

  于诸福田中  佛福田为最

  若欲求大果  当供佛福田

  佛食已毕。还归所止。洗钵漱口。坐于树下。明日食时。复往请佛。佛言汝去。我随后往。迦叶适去。俄尔之间。世尊即便至瞿陀尼。取呵梨勒果。满钵持来。迦叶未至。佛已先到。迦叶后来。见佛已坐。即便问言。年少沙门。从何道来。而先至此。佛以钵中呵梨勒果。以示迦叶。而语之言。汝今识此钵中果不。迦叶答言。不识此果。佛言。从此西行。数万逾阇那。到瞿陀尼。取此果来。名呵梨勒。极为香美。汝可食之。迦叶闻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极为长远。而此沙门。乃能俄尔。已得往还。睹其神通。所未曾有。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即便下种种食。佛即咒愿。

  婆罗门法中  奉事火为最

  一切众流中  大海为其最

  于诸星宿中  月光为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为其最

  于诸福田中  佛福田为最

  若欲求大果  当供佛福田

  佛食已毕。还归所止。洗钵漱口。坐于树下。明日食时。复往请佛。佛言汝去。我随后往。迦叶适去。俄尔之间。世尊即便至郁单越。取自然粳米饭。满钵持来。迦叶未至。佛已先到。迦叶后来。见佛已坐。即便问言。年少沙门。从何道来。而先至此。佛以钵中粳米饭。以示迦叶。而语之言。汝今识此钵中饭不。迦叶答言。不识此饭。佛言。从此北行。数万逾阇那。到郁单越。取此自然粳米饭来。极为香美。汝可食之。迦叶闻已。心自念言。彼道去此。极为长远。而此沙门。乃能俄尔。已得往还。虽复神通难可测量。然故不如我道真也。迦叶即便下种种食。佛即咒愿。

  婆罗门法中  奉事火为最

  一切众流中  大海为其最

  于诸星宿中  月光为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为其最

  于诸福田中  佛福田为最

  若欲求大果  当供佛福田

  佛食已毕。却归所止。洗钵漱口。坐于树下。明日食时。复往请佛。佛言善哉。即共俱行。既到其舍。下种种食。佛即咒愿。

  婆罗门法中  奉事火为最

  一切众流中  大海为其最

  于诸星宿中  月光为其最

  一切光明中  日照为其最

  于诸福田中  佛福田为最

  若欲求大果  当供佛福田

  尔时世尊。咒愿已毕。即便取食。独还树下。食竟心念须水。释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壮士屈伸臂顷。从天来下。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即便以手指地成池。其水清净。具八功德。如来即便得而用之。澡漱既毕。为释提桓因。说种种法。释提桓因。既闻法已。欢喜踊跃。忽然不现。还归天宫。是时迦叶。于中食后。林间经行。心自念言。年少沙门。今日受食。还归树下。我当往彼而看视之。即诣佛所。忽见树侧有一大池。泉水澄净。具八功德怪而问佛。此中云何忽有此池。佛即答言。旦受汝供。还归此处。食讫须水。澡漱洗钵。释提桓因。知我此意。从天上来。以手指地。而成此池。尔时迦叶。既见池水。复闻佛言。心自思惟。年少沙门。有大威德。乃能如此感致天瑞。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世尊。别于他日。林间经行。见粪秽中有诸弊帛。即便拾取。欲浣濯之。心念须石。释提桓因。即知佛意。如大壮士屈伸臂顷。往香山上。取四方石。安置树间。即白佛言。可就石上浣濯衣也。佛复心念。今应须水。释提桓因。又往香山。取大石槽。盛清净水。置方石所。释提桓因。所为事毕。忽然不现。还归天宫。

  尔时世尊。浣濯已竟。还坐树下。是时迦叶。来至佛所。忽见树间。有四方石。及大石槽。即自思惟。此中云何有此二物。心怀惊怪。而往问佛。年少沙门。汝此树间。有四方石。及大石槽。从何而来。于是世尊。即答之言。我向经行。见地弊帛取欲浣之。心念须此。释提桓因。知我此意。即往香山。而取之来。迦叶闻已。叹未曾有。而自念言。年少沙门。虽有如是大威神力能感诸天。然故不如我道真也。尔时世尊。又于他日。入指地池。而自洗浴。洗浴讫已。心念欲出。无所攀持。池上有树。名迦罗迦。枝叶蔚映。临于池上。树神即便按此树枝。令佛攀出。还坐树下。于时迦叶。来至佛所。忽然见树曲枝垂荫。怪而问佛。此树何故曲枝垂荫。佛即答言。我于向者。入池洗浴。出无所攀。树神致感。为我曲之。于是迦叶。见树曲枝。又闻佛言。叹未曾有。而自心念。年少沙门。乃有如此大威德力。能感树神。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心自念言。明日摩竭提王。及诸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等。当来就我作七日会。年少沙门。若来在此。国王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等。见其相好及以神通威德力者。必当舍我而奉事之。愿此沙门。于七日中。不来我所。佛知其意。即便往诣北郁单越。七日七夜。停彼不现。过七日已。集会毕讫。国王辞去。迦叶心念。年少沙门。近于七日。不来我所。善哉快哉。我今既有集会余馔。欲以供之。其若来者。善得时宜。于是世尊。即知其意。从郁单越。譬如壮士屈神臂顷。来到其前。于时迦叶。忽见如来。心大惊喜。即问佛言。汝近七日。游行何处。而不相见。佛即答言。摩竭提王。及诸臣民。婆罗门长者居士。于七日中。就汝集会。汝近心念。不欲见我。是故我往北郁单越。以避汝耳。汝今心念欲令我来。所以今者。故来诣汝。迦叶闻佛说此言已。心惊毛竖。而作此念。年少沙门。乃知我意。甚为奇特。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世尊。又于他日。心自思惟。优楼频螺迦叶。根缘渐熟。今者正是调伏其时。思惟是已。即趣尼连禅河。既到河侧。是时魔王。来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何以故。所应度者。皆悉解脱。今者正是般涅槃时。如是三请。世尊尔时。答魔王言。我今未是般涅槃时。所以者何。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具足故。所应度者。皆未究竟。诸外道众。悉未降伏。尔时如来。亦复三答。魔王闻已。心怀愁恼。即还天宫。世尊即便入尼连禅河。以神通力。令水两开。佛所行处。步步尘起。使两面水皆悉涌起。迦叶遥见。谓佛没溺。即与弟子。乘船而来。既至河侧。见佛行处。皆悉尘起。叹其希有。而自念言。年少沙门。虽有如此神通之力。然故不如我道真也。是时迦叶。即问佛言。年少沙门。欲上船不。佛言甚善。于时世尊。即以神力。贯船底入。结加趺坐。迦叶见佛从船底入。而无穿漏。叹其希有。心自念言。年少沙门。乃有如是自在神力。然故不如我得真阿罗汉也。佛即语言。迦叶汝非阿罗汉。亦复非是阿罗汉向。汝今何故起大我慢。迦叶闻说如此语时。必怀愧惧身毛皆竖。而自念言。年少沙门。善知我心。即白佛言。如是沙门。如是大仙。善知我心。唯愿大仙。摄受于我。佛即答言。汝既年耆。百二十岁。又复多有弟子眷属。又为国王臣民所敬。若欲决定入我法者。先与弟子。熟共论详。迦叶答言。善哉善哉。如大仙敕。然我内心。非不决定。为当还与弟子论耳。作此语已。即还本处。集诸弟子。而语之言。年少沙门。住此以来。见其种种神通变化。极为奇特。智慧深远。性又安庠。我今便欲归依其法。汝等云何。弟子答言。我等所知。皆尊者恩。年少沙门。既为尊者之所归信。岂当有虚。我等亦见有诸奇异。尊者若欲必受其法。我等亦愿随从归依。于时迦叶。闻诸弟子作是言已。即便相与俱诣佛所。而白佛言。我及弟子今定归依。唯愿大仙。时摄我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即随所应。广说四谛。于时迦叶。闻说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乃至渐渐成阿罗汉。

  尔时迦叶。五百弟子。既见其师已为沙门。心生愿乐。亦欲出家。即白佛言。我等大师。已为大仙之所摄受。今成沙门。我等亦乐随大师学。唯愿大仙。听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于是世尊。即为转于四谛法轮。时五百弟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成须陀洹果。渐渐修行。乃至亦得阿罗汉果。尔时迦叶。及五百弟子。以其事火种种之具。悉皆捐弃尼连禅河。师徒相与。随佛而去。尔时迦叶二弟。一名那提迦叶。二名伽耶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在尼连禅河侧。居兄下流。忽见其兄并及弟子。所事火具。悉逐流来。心大惊愕。而自念言。我兄今者有何不祥。事火之具。今随水流。将非恶人之所害耶。是时二弟。奔竞相就。而共议言。我兄今者若复不为恶人所害。诸物何缘。从水而来。苦哉怪哉。我等宜速共至兄所。即便相与。溯流而上。至兄住处。空寂无人。心大悲绝不知其兄及诸弟子之所在。四向推寻。遇见旧人。而问之言。我仙圣兄。及诸弟子不知所在。汝见之不。旧人答言。汝仙圣兄。与诸弟子。弃事火具。皆悉往于瞿昙之所。出家学道是时二弟。闻此语已。心大懊恼。怪未曾有又自念言。云何弃于阿罗汉道。而复更求他余法耶。即便驰往至其兄所。到已见兄并及眷属。剃除须发身披袈裟。即便跪拜。而问兄言。兄本既是大阿罗汉聪明智慧。无与等者。名闻十方。莫不宗仰。何故于今自舍此道。还从人学。此非小事。尔时迦叶。答其弟言。我见世尊。成就大慈大悲。有三事奇特。一者神通变化。二者慧心清彻。决定成就一切种智。三者善知人根。随顺摄受。以此事故。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我今虽复国王臣民。所见宗敬。世论机辩。无能折者。然非永绝生死之法。唯有如来所可演说。能尽生死。即值如是大圣之尊。而不自励。师彼高胜。则是无心。亦为无眼。二弟白言。若如兄语。决定是成一切种智。我所知得皆是兄力。兄今既已从佛出家。我等亦愿随顺兄学。即各语其诸弟子言。我今欲同大兄。于佛法中。出家学道。汝意云何。时诸弟子。即答师言我等所以得有知见。皆大师恩。大师若欲于佛法中而出家者。亦愿随从。于是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各与二百五十弟子。至于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唯愿。慈哀济度我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又白佛言。我诸弟子。今皆欲于佛法出家。唯愿世尊。垂愍听许。佛即答言。善哉善哉。尔时世尊。便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即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及诸弟子。现大神变。又应其心。而为说法。语言。比丘。当知。世间皆为贪欲嗔恚愚痴猛火之所烧炙。汝等往昔奉事三火既能绝弃。除此外惑。今三毒火。尚犹在身。宜速灭之。时诸比丘。闻佛此语。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世尊又为广说四谛。皆悉得于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心自念言。频毗娑罗王。往昔于我。有约誓言。道若成者。愿先见度。今日时至。宜应往彼满其本愿。作此念已。即与迦叶兄弟及千比丘眷属围绕。往王舍城。诣频毗娑罗王所。尔时频毗娑罗王。昔以聚落。给优楼频螺迦叶者。既见迦叶及其弟子。悉为沙门。即还启王。说如此事。王与诸臣。既闻此语。心大惊怪。默然无声。时外人民。闻此语已。各相谓言。优楼频螺迦叶。智慧深远。无与等者。年又耆老。已得阿罗汉。云何反为瞿昙弟子。终无此理。乃可说言。沙门瞿昙为弟子耳。尔时世尊。渐近王舍城。住于杖林。时优楼频螺迦叶。即便遣其常所使人。白频毗娑罗王言。我今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今随从佛。来至杖林。大王宜先礼拜供养。王闻来信说此言已。方决定知优楼频螺迦叶。为佛弟子。即敕严驾。与诸大臣。婆罗门。及人民众。往诣佛所。至杖林外。王即下舆。除却仪饰。步至佛前。尔时空中有天。而语王言。如来今者在此林中。是诸天人最上福田。大王宜应恭敬供养。又应宣示国中人民。皆悉令其供养如来。时王既闻彼天语已。心大欢喜。倍增踊跃。便进林中。遥见如来。相好庄严。又见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并其弟子。前后围绕。如盛满月处众星中。步步踊悦。不能自胜。既至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是月种摩竭提王。名频毗娑罗。世尊知不。佛即答言。善哉大王。于是频毗娑罗王。却坐一面。时婆罗门。及以大臣。诸人民众。皆悉就座。尔时世尊。既见来众皆安坐已。即以梵音。慰问频毗娑罗王言。大王四大常安隐不。统理民务。无乃劳耶。王即答言。蒙世尊恩。幸得安隐。尔时频毗娑罗王。及余大学婆罗门长者居士。大臣人民。既见迦叶。为佛弟子。自相谓言。呜呼如来。有大神力。智慧深远。不可思议。乃能伏于如此之人。以为弟子。尔时复有诸余人众。心自念言。优楼频螺迦叶。有大智慧。普为世人之所归信。云何当为沙门瞿昙。而作弟子。心怀狐疑。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迦叶。汝今宜应现诸神变。于时迦叶。即升虚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复现小。或分一身。为无量身。或现入地。还复踊出。于虚空中。行住坐卧。举众见已。叹未曾有。悉皆称言。第一大仙。尔时迦叶。现此变已。即从空下。到于佛前。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天人之师。我今实是尊之弟子。如是三说。佛即答言。如是如是。迦叶汝于我法见何等利。弃舍火具。而出家耶。于是迦叶。以偈答言。

  我于昔日中  所事火功德

  得生天人中  受于五欲乐

  恒如是轮转  没于生死海

  我见此过患  所以弃舍之

  又复事火福  得生天人中

  增长贪恚痴  是故我远离

  又复事火福  为求将来生

  既已有生故  必有老病死

  已见如此事  是故弃火法

  施会修苦行  及以事火福

  虽得生梵天  此非究竟处

  以是因缘故  所以弃事火

  我见如来法  离生老病死

  究竟解脱处  是故今出家

  如来真解脱  为诸天人师

  以是因缘故  归依大圣尊

  如来大慈悲  现种种方便

  及诸神通力  而以引导我

  云何而复应  奉事于火法

  尔时频毗娑罗王。及诸大众。闻优楼频螺迦叶说此偈言。心大欢喜。于如来所。深生敬信。决定得知如来必成于一切种智。审知迦叶是佛弟子。尔时诸天。于虚空中。雨众天花。作妙伎乐。异口同音唱言。善哉优楼频螺迦叶。快说此偈。尔时世尊。知诸大众心意决定无复狐疑。又观其根皆已成熟即为说法。大王当知。此五阴身以识为本。因于识故。而生意根。以意根故。而生于色。而此色法。生灭不住。大王若能如是观者。则能于身。善知无常。如此观身。不取身相。则能离我及于我所。若能观色。离我我所。即知色生便是苦生。若知色灭便是苦灭。若人能作如此观者。是名为解。若人不能作斯观者。是名为缚。法本无我及以我所。以倒想故。横计有我及以我所。无有实法。若能断此倒惑想者。则是解脱。尔时频毗娑罗王。心自思惟。若谓众生言有我者。而名为缚。一切众生。皆悉无我。既无有我。谁受果报。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之言。一切众生。所为善恶。及受果报。皆非我造。亦非我受。而今现有造作善恶受果报者。大王谛听。当为王说。大王但以情尘识合。于境生染。累想滋繁。以是缘故。驰流生死。备受苦报。若于境无染。息其累想。则得解脱。以情尘识三事因缘。共起善恶。及受果报。更无别我。譬如钻火。因手转燧。得有火生然彼火性。不从手生及以燧出。亦复不离手及燧钻。彼情尘识。亦复如是。时频毗娑罗王。又自思惟。若以情尘识和合故。而有善恶受果报者。便为常合。不应离绝。若不常合。是则为断。尔时世尊。知王心念。即便答言。此情尘识。不常不断。何以故合故不断。离故不常。譬如缘于地水因彼种子。而生芽叶。种子既谢。不得名常。生芽叶故。不得名断。离于断常故名中道。三事因缘。亦复如是。尔时频毗娑罗王。闻此法已。心开意解。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万那由他婆罗门大臣人民。亦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九十六万那由他诸天。又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频毗娑罗王。即从坐起。顶礼佛足。合掌白佛。快哉世尊。能舍转轮圣王之位。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我昔愚痴。欲留世尊临治小国。今睹慈颜。又闻正法。方怀惭愧。追悔昔过。唯愿世尊。以大慈悲。受我忏悔。我于昔日。白世尊言。若得道时。愿先度我。今日始蒙宿愿成遂。荷世尊恩。得履道迹。我从今日。供养世尊及比丘僧。当令四事不使有乏。唯愿世尊。住于竹园。令摩竭提国。长夜获安。佛即答言。善哉大王。乃能舍于三不坚法。求三坚报。当令王愿得满足也。时频毗娑罗王。知佛受请住竹园已。顶礼佛足。辞退而去。王还城已。即敕诸臣。令于竹园。起诸堂舍。种种庄饰。极令严丽。悬缯幡盖。散花烧香。悉皆办已。即便严驾。往至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竹园僧伽蓝。修理已毕。唯愿世尊。与比丘僧。哀愍我故。往住彼也。尔时世尊。与诸比丘及无量诸天。前后围绕。入王舍城。当于如来蹈门阃时。城中乐器。不鼓自鸣。门狭更广。门下更高。一切丘墟。皆悉平坦。臭秽尘垢。自然香净。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盲者得视狂者得正。拘癖疾病。普皆除愈。枯木发花。腐草荣秀。涸池增澜。香风清靡。凤雀孔翠。凫雁鸳鸯。异类众乌。缤粉翔集。出和雅音。有如是等。种种祥瑞。既入城已。与频毗娑罗王。俱往竹园。尔时诸天。满虚空中。时王即便手执宝[卸-ㄗ+并]。盛以香水。于如来前。而作是言。我今以此竹园奉上如来及比丘僧。唯愿哀愍为我纳受。作此言已即便舍水。尔时世尊。默然受之。说偈咒愿。

  若人能布施  断除于悭贪

  若人能忍辱  永离于嗔恚

  若人能造善  则远于愚痴

  能具此三行  速至般涅槃

  若有贫穷人  无财可布施

  见他修施时  而生随喜心

  随喜之福报  与施等无异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见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尔时频毗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头面礼足。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毗娑罗王。最为其首。诸僧伽蓝。竹园僧伽蓝。最为其始。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竹园僧伽蓝。于时王舍城中。有二婆罗门。聪明利根。有大智慧。于诸书论。无不通达。辩才论议。莫能摧伏。一姓拘栗。名优波室沙。母名舍利故。举世唤为舍利弗。二姓目揵连。名目揵罗夜那。各有一百弟子。普为国人之所宗仰。二人互共以为亲友。极相爱重。咸共誓言。若先得闻诸妙法者。要相开悟无得吝惜。

  尔时阿舍婆耆比丘。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摄诸根。威仪庠序。路人见者。皆生恭敬。时舍利弗。忽于路次。逢见阿舍婆耆。善摄诸根。威仪庠序。彼舍利弗。善根既熟。见阿舍婆耆。心大欢喜。踊跃遍身。停步瞻视。不能暂舍。即便问言。我意观汝。似新出家。而能如此。摄诸情根欲有所问。唯愿见答。汝今大师。其名何等有所教诫。演说何法。时阿舍婆耆。即便安庠。而答之言。我之大师。得一切种智。是甘蔗种天人之师。相好智慧。及神通力。无与等者。我既年幼。学道日浅。岂能宣说如来妙法。然以所知。当为汝说。即说偈言。

  一切诸法本  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  则得真实道

  时舍利弗。闻阿舍婆耆说此偈已。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见道迹已。心大踊跃。身诸情根。皆悉悦预。而自念言。一切众生。悉著于我。所以轮回。在于生死。若除我想。即于我所。亦皆得离。譬如日光。能破于闇。无我之想。亦复如是。悉能破于我见闇障。我从昔来。所可修学。皆为邪见。唯今所得。是正真道。作此念已。礼阿舍婆耆足。还归所止。时阿舍婆耆。至前乞食。讫还竹园。时舍利弗。还至住处。时目揵罗夜那。善根已熟。见舍利弗。诸根寂定。威仪庠序。颜容怡悦。异于常日即便问言。我今观汝诸根颜貌。与常有异。必当已得甘露妙法。我昔与汝共结誓言。若闻妙法。要相启悟。汝有所得。愿为我说。时舍利弗。即便答言。我今实已得甘露法。目揵罗夜那闻已。欢喜无量。叹言善哉。时为我说。舍利弗言。我今出行逢一比丘。执持衣钵。入村乞食。诸根寂静。威仪庠序。我既见已。深生恭敬。既到其所。而问之言。我意观汝。似新出家。而能如此。摄诸情根。欲有所问。唯愿见答。汝今大师。其名何等。有所教诫。演说何法。时阿舍婆耆。即便安庠。而见答言。我之大师。得一切种智。是甘蔗种天人之师。相好智慧。及神通力。无与等者。我既年幼。学道日浅。岂能宣说如来妙法。然以所知。当为汝说。即说偈言。

  一切诸法本  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  即得真实道

  尔时目揵罗夜那。闻舍利弗说此语已。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舍利弗。与目揵罗夜那。各于佛法。得甘露已。共相谓言。我等已于佛法。各得利益今者宜应共往佛所。求索出家。作此语已各唤弟子。而语之言。我等今者已于佛法。得甘露味。唯有此法。是出世道。我今欲往求佛出家。汝等云何。诸弟子等。答其师言。我等今者有所知见。皆大师力。师若出家。我悉随从。于是二人。即将二百弟子。往诣竹园。既入门已。遥见如来。相好庄严。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心大欢喜。踊跃遍身。尔时世尊。见舍利弗。及目揵罗夜那。与诸弟子。相随来已。告诸比丘。汝等当知。今此二人。将诸弟子。来至我所。欲求出家。一名舍利弗。一名目揵罗夜那。当于我法中。为上弟子。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目揵罗夜那者。于神通中。复为无上。至佛所已。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于佛法。已得道迹。乐欲出家。愿时听许。尔时世尊。即便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时彼二百弟子。既见其师成沙门已。俱白佛言。我等亦欲随师出家。唯愿世尊。垂愍听许。于是世尊。即复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为舍利弗及目揵罗夜那。广说四谛。二人即得阿罗汉果。又复为彼二百弟子。广说四谛。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乃至亦成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即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大阿罗汉。于摩竭提国。广利众生。诸比丘中。多有人。名目干罗夜那世尊故。名此目揵罗夜那。为大目揵罗夜那。尔时偷罗厥叉国。有一婆罗门。名曰迦叶。有三十二相。聪明智慧。诵四毗陀经。一切书论。无不通达。极大巨富。善能布施。其妇端正。举国无双。二人自然无有欲想。乃至亦不同宿一室。久于往昔。种善根故。不乐在家受五欲乐。日夜思惟。厌离世间。精勤求访出家之法。如是推寻不能得。已即舍家事。入于山林。心念口言。诸佛如来。出家修道。我今亦当随佛出家。即便脱去金缕织成珍宝之衣。价直百千两金。而著坏色纳衣。自剃须发。尔时诸天。于虚空中。既见迦叶自出家已。而语之言。善男子。甘蔗种族。白净王子。其名萨婆悉达。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举世号为释迦牟尼佛。今者与千二百五十阿罗汉。在王舍城竹园中住。

  尔时迦叶。闻天语已。欢喜踊跃。身毛皆竖。即便往趣竹园僧伽蓝。尔时世尊。知其当来。而自思惟。观其善根。宜往度之。作此念已。即行逆之到子兜婆。而逢迦叶。时彼迦叶。既见相好威仪特尊。即便合掌。而作此言。世尊实是一切种智。实是慈悲。济众生者。实是一切所归依处即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是我大师。我是弟子。如是三说。佛即答言。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是我弟子。佛又语言。迦叶当知。若人实非一切种智。而欲受汝为弟子者。头则破裂。以为七分。又复告言。善哉迦叶。快哉迦叶。当知五受阴身是大苦聚。于时迦叶。闻此言已。即便见谛。乃至得于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即与迦叶。俱还竹园。以此迦叶。有大威德。智慧聪明。是故名之。为大迦叶。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普光如来。出兴世时。善慧仙人。岂异人乎。即我身是。缘路所遇五百外道。所共论议。及随喜者。今此会中优楼频螺迦叶兄弟。及其眷属千比丘是。时卖花女者。今耶输陀罗是。善慧仙人。发布地时。傍有二人。扫佛前地。及二百人。随喜助者。今此会中。舍利弗大目揵罗夜那。并二百弟子比丘是。虚空诸天。见善慧仙人。以发布地。悉皆随喜。而赞叹者。我初得道鹿野苑中。始转法轮。八万天子。及频毗婆罗王。所将眷属。八万那由他人。及九十六万那由他天是。汝等当知。过去种因。经无量劫。终不磨灭。我于往昔。精勤修习一切善业。及发大愿。心不退转故。于今者而得成就一切种智。汝等宜应勤修道行。无得懈怠。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顶戴。作礼而退。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