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 »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全文在线阅读

卷第九

关灯直达底部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

明六观居士 毕延玠 较订

元宗

癸丑(开元元年)

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并旧译。合成一部百二十卷。至是功毕。流志自是更不译经。唯专持诵。时修禅观○七月义净法师示寂。寿七十九。勑给葬事。净译经论五十六部。凡二百三十卷。又别撰仪传等九卷。净虽遍番三藏。而偏攻律部。教授学徒○七月。六祖辞徒众。归新州故宅国恩寺。其徒泣曰。师归当复来否。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师之法眼。何人传受。祖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至国恩寺。以八月三日。示众曰。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汝等信根已熟。堪任大事。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即跏趺而逝。寿七十六。广州都督韦据。率新韶二郡官吏。迎奉全身。归曹溪宝林寺建塔。真身今尚存焉。

甲寅(二)

帝宣问左街僧录神光法师曰。佛於众生。有何恩德。致舍君亲妻子。而师事之。说若有理。朕当建立。说若无理。朕当削除。奏曰。佛於众生。恩过天地。明踰日月。德重父母。义越君臣。帝曰。天地日月。具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德。何以言佛竝过此乎。光曰。天能盖不能载。地能载不能盖。日则照昼不照夜。月则照夜不照昼。父只能生不能养。母只能养不能生。君有道则臣忠。君无道则臣侫。以此而推。德则不全。佛於众生恩则不尔。言盖则四生普覆。论载则六道俱承。论明则照耀十方。论明则光辉三有。论慈则提拔苦海。论悲则度脱幽冥。论圣则众圣中王。论神则六通自在。所以存亡普救。贵贱皆携。唯愿陛下回心敬仰。帝悦曰。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愿回心。生生敬仰。

乙卯(三)

八月。帝遣礼部郎中张洽。賷诏诣当阳山。起沙门一行赴阙。有旨安置光泰殿。帝数访以安国抚民之要。或谓一行优於忆诵。帝一日命出宫籍示之。行阅毕。令内侍执本。对帝复之。不差一字。帝惊异。顾谓左右曰。圣人也。自是频召咨质佛心之要。行雍容敬沃。圣眷日隆。天下以帝从之问道。呼为天师(旧唐史)。

丙辰(四)

天竺三藏法师轮波迦罗(此云善无畏)。至京。帝初梦梵僧风度[王*(十/(罩-卓+衣))]异。因追画工。授以形段。图于殿壁。及畏至入对。帝熟视。乃梦中所见僧也。悚然异之。舘于西明寺。宁薛诸王。皆降礼钦重(旧唐史)○嵩岳元珪禅师示寂。师得法于安国师。寿七十一○宋璟为广州节度。入曹溪礼祖塔。誓曰。弟子愿毕世。外护大法。祈一祥瑞表信。言讫。微香袭人。甘雨倾注。璟忻跃赋诗而去。未几召入。与姚崇相继执政。世称姚宋。为中兴贤相云(通论)。

丁巳(五)

善无畏。译求闻持法○八月。律师道岸卒。帝制图形林光宫○房琯宰桐庐县。与道士刑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佛寺坐古松下。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为永禅师也。

戊午(六)

天竺沙门勒佉。缅承庐山东林鴈门风范。乃涉远而至。一入山。首末六年。常坐不卧。手引禽食。其北岭佛駄舍利塔院。置四百余载。前後居僧皆患水远。师至止一年。乃精诚幽感。遂致灵泉泌涌。色白轻美。冬夏无竭(庐山记)。

己未(七)

庚申(八)

天竺三藏跋日罗菩提(此云金刚智)至京。有旨迎入大慈恩寺。广弘秘教。建曼荼罗。依法作成。皆感灵瑞。一行禅师。每谘禀之。五月值旱。诏智祷雨。智结坛图七俱胝像。约以像开眸即雨。至三日像果开眸。有物自坛布云弥空。斯须而雨。帝降诏褒美。

辛酉(九)

释智严。译修行等经六卷○天竺宝思惟迁寂。寿百余岁○四月朝廷以麟德历不验。诏禅师一行。改撰新历。行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道士刑和璞。谓太史令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昔洛下闳造太初历。尝记曰。八百年後。当差一日。必有圣人紏正之。今年期差满。而一行推数以紏数家之缪。闳言不诬矣。愔亦以为然。

壬戌(十)

七月旱。帝遣使诏三藏无畏请雨。畏持满鉢水。以小刀搅之。诵呪数番。即有物如蚪龙。从鉢矫首水面。畏呪遣之。白气自鉢腾涌。语诏使曰。速归。雨即至矣。诏使驰出。顷刻风雷震电。诏使趋入奏。御衣巾已透湿霖雨。弥日而息。又尝霖霪逾时。诏畏止之。畏揑泥媪五躯。向之作梵语。若斥骂者。即刻而霁。其神验类如此。帝敬之若神。

癸亥(十一)

金刚智。译瑜伽念诵法。及七俱胝陀罗尼(今在藏)○十月。禅师一行。制黄道仪成。帝自为之铭。诏安武成殿。以示百官。其仪准圆天之像。具列宿赤道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昼夜而天运周。外络二轮。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东行一周。日西行一度。月行十三度。以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有准。立木人二於地平。其一前置鼓以候刻。至一刻则自击之。其一前置锺以候辰。至辰则自撞之。皆略施轮轴。交错相持。称其为神功(竝旧唐史)。

甲子(十二)

菩提流志。随驾入洛。勑安置长寿寺○善无畏。随驾入洛。於大福先寺。译毗卢遮那苏息地。羯罗等经。三部十三卷。竝总持妙门。禅师一行三藏宝月等。参预其事。畏好禅观。每劝学者习之○沙门牛云不慧。诣五台山礼文殊。殊现老人身。为钁胸中淤肉。自是卞悟。为时导师(通论)○温州净居寺尼玄机。景云中得度。常习定於平阳大日山石窟中。或者云。尝与兄宿觉同参六祖。因着圆明歌。与证道歌。相表里。後倒立而化。法属以生死颠倒语呵之。应声而仆。将葬之夕。风雷阴黯。若有神物移之。越二日。有自大日来者云。是夕空中有萧罄声。机之柩已厝是峯上。其徒迎舍利归葬于寺。建浮屠。号圆明塔。赵清献公。立碑载其事(永宁编)。

乙丑(十三)

嵩岳破竈堕和尚。隐居嵩山。山有庙甚灵。庙唯安一竈。祭无虗日。师入庙以杖击竈云。此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又击三下。竈乃倾破堕落。须臾一青衣人。设拜师前曰。我本此竈神。久受业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生天。特来礼谢。神再拜而去。少顷徒众问师。竈神得何径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众无语。师良久云会麽。众云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什麽不会。众僧乃礼拜。师曰。破也堕也。於是其众皆悟玄旨。

丙寅(十四)

日本国沙门荣叡等。至杨州。奉僧伽梨十领。其上缀以山川异物之状。盖其国主附之。以施中国沙门。时律师鉴真。受其衣。叹外国人有佛种性。欲往化之。会叡等劝请。遂附舶而东至日本。彼王枉驾迎劳。舘于毗卢殿。未几请真授归戒。夫人羣臣。皆以次禀授。日本自是始有律教。

丁卯(十五)

十一月。三藏菩提流志示寂。春秋一百五十六。前後总译五十三部。合一百一十卷。自天后长寿中。至京三十余年。华严宝积等经。皆出其手。帝及公卿。敬之如生佛。葬日特给卤簿羽仪。塔于龙门西原。追赠鸿胪大卿。諡赐曰开元一切遍知三藏。名德之盛。古未有焉○十一月。禅师一行。沐浴端坐而逝。春秋四十五。帝哭之哀甚。辍朝三日。停龛三七日。行容貌如生。帝亲制碑。书之于石。出内库五十万。建塔铜人原。諡曰大慧禅师。帝尝问国祚几何。有留难否。行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帝惊问其故。不答。退以小金合进之曰。至万里即开。帝一日发合视之。盖当归少许。及禄山乱。驾幸成都。至万里桥忽悟。末几果归。昭宗初封吉王。而唐以昭宗而灭。故云终吉。有里媪素供行。而媪子坐罪将之刑。媪悲泣请救。行怜之。令弟子捕生物。得雉豕七。行日藏其一於瓮中。为梵语呪之七日。北斗尽没。朝廷震惊。太史奏。将有变请禳之。帝以问行。对曰。此无他。盖妖魔也。凡嗔心坏一切善。慈心降一切魔。若肆赦天下。则妖不能为。帝然之。遂大赦。媪子由是得免。行日出一豕。则一星现。至七日而斗复如故。其秘术多此类(旧唐史)。

戊辰(十六)

诏张说等。编次一行大衍历施用。三月驾幸温汤。道由一行塔所。帝为驻跸徘徊。令品官诣塔。告以出豫之意。赐帛五十疋。令莳塔前松栢。其为圣眷如此(本传)。

己巳(十七)

燕国公张说薨。说为唐宗臣。为文精壮。尤善释典。着般若心经序曰。万行起於心。心者人之主。三乘归於一。一者法之宗。知心无所得是真得。见一无不通是玄通(云云)。又制法池院法堂赞曰。是佛虗空相。是法微妙光。定慧不相离。是僧和合义。人空法亦空。二空亦复空。住心三空宝。是名三归处。见若不染色。知若不取识。是名真实见。亦名解脱知。佛观离生灭。诸法等如是。

庚午(十八)

金刚智。又出曼殊五字心。及观音瑜伽要○唐朝传译缁素。至是已有三十七人。所出经律论及传录等。总三百一部二千一百七十卷○沙门智昇。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铨次大藏经律论凡五千四十八卷。(自天地玄黄字号。止笙字函。后数十函系传录。及唐宋新译经)昇又撰续内典录一卷。续译经图纪一卷。又续佛道论衡一卷○帝御花萼楼。召二教伟匠论义。法师道氤。与道士尹谦。对辨四十往反。谦义负。有旨编所论入藏。题曰开元佛道论衡。

辛未(十九)

御注金刚经。颁行天下。

壬申(二十)

八月。金刚智法师。跏趺而逝。赐諡灌顶国师。救中书杜鸿渐。撰纪德俾。智初从龙智阿闍梨。传密教。及来东土。弟子不空。传其教。智授以瑜伽五部。及毗卢遮那经。苏息轨范(通论)○是岁禅师义福示寂。福得法於神秀。帝钦重之。在京城传教二十年。人皆宗仰。有旨赐号大智禅师。

癸酉(二十一)

方士张果。有长年秘术。自言数百岁矣。帝召至阙。变化不测。後恳辞还山。下制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果入常山。後不知所终。

甲戌(二十二)

长者李通玄。在神福山。造华严论。初开元七年。至太原孟县高仙奴舘之。斋中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阅十年。负经书而去。行二十里。偶一虎当涂。长者抚之曰。吾将着华严论。能为择栖止处否。即以经囊负其背。随至神福山原下土龛之前蹲驻。长者乃於龛着论。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灯烛。有二女子。日长为者汲泉炷香奉纸墨。每食时輙具净馔。置长者前。斋毕撒器而去。如是五载。至长者着论毕。遂灭迹不见(本传)。

乙亥(二十三)

三藏无畏示寂。春秋九十九。诏鸿胪丞李现。监护丧事。全身塔于龙门西山广化寺。畏本让国出家。道德名称。为天竺之冠。所至讲法。必有异相。甞过龙河。一托駞负经没水。畏惧失经。遽随之入水。於是龙王邀之。入宫讲法。为留三宿而出。所载梵夹。不湿一字。其神异多此类。

丙子(二十四)

三藏不空游西域。博求师匠。增广其学。於师子国。从普贤闍梨。求金刚灌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其王有群象奔逸。不空遽於路坐。象至跪伏。由是举国神敬之(本传)。

丁丑(二十五)

药王姓韦名古字老师。疎勒国人。身衣毳袍。腰悬数百葫芦。顶戴纱巾。手持蔾杖。常以一黑犬同行。时人疾患。稍多疼因。师遂发愿。普施药饵。无不痊平。覩之者便愈。后乃图形供养。 皇帝敬礼。为药王菩萨。自昔曾五度化身。来救贫病。其犬化为黑龙背之。冲天而去(出本草序又神仙传)○丞相宋璟薨。璟素奉佛法。每师昙一法师。求询法要。

戊寅(二十六)

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为号。曰开元寺。

己卯(二十七)

沙门法秀。梦异僧劝置袈裟五百。入终南山。施回向寺僧。遂造之。至山遍访。无所谓回向寺者。忽道逢一僧曰。吾导汝入回向寺。秀随之入山。二日至深绝处。唯见云掩岩洞。乃钻燧出火。焚香拜之。忽云开见崖半有朱门高耸。秀与之而入见。诸僧皆奇伟。出袈裟遍寺施之。其寺僧擕秀入一空房曰。此唐天子旧居也。向在此好声乐。故降为人主。久当复归。乃授以玉箫。并袈裟一条。嘱曰。持归献唐天子。秀还诣阙。表上所寄袈裟玉箫。帝览之。因取玉箫调弄。宛如夙御焉(通论)。

庚辰(二十八)

三月。华严李长者。坐化于神福山龛中。先一日出山辞里人。里人至已示寂矣。寿九十五。着华严论四十卷。及决疑论。会释十门玄义。缘生解迷十明等论。十玄六相百门义海偈赞等。竝传於世(本传)○十二月。青原行思禅师示寂。师初见六祖。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麽。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及居青原。弟子颇众。得法深者石头迁(传灯)○是岁。京都普寂禅师示寂。寂事秀禅师。秀荐於则天。得度为沙门。秀殁。天下奉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行。制令代秀统其法众。开元中。有旨。移寂於都城居止。王公士庶争来礼谒。及卒。凡士庶曾谒见者。皆制弟子之服。敕赐号大照禅师。葬日河南尹裴宽及妻子。竝衰麻列于门徒之次。士庶倾城哭送。市易几废(旧唐史)○是年法师道氤卒。帝降诏伤悼(本纪)。

辛巳(二十九)

壬午(天宝元)

九月。太子詹事严挺之卒。挺之自预为墓志。有曰。以某月日。葬于大照和尚塔次之西礼也。初挺之师事大照禅师慧义。深明释典。及遗命葬大照塔次。示不忘其德(旧唐史)。

癸未(天宝二)

帝遣中使杨庭光。入司空山。采常春藤。光因诣无相寺。问本净禅师佛道之义。师云。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光回阙以师闻奏。即敕光賷诏起师。是冬赴京。

甲申(三载)

正月上元日。召二街名僧。赴内道场。共司空本净禅师。阐扬佛理。有远禅师。问以何为道。师曰。无心是道。远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师曰。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虗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虗妄。总是假名。远曰。禅师见有身心是道否。曰山僧身心。本来是道。远曰。适言无心是道。今言身心本是。岂不相违。曰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原无有。如远者又七人。往复论道。师词辨倾注。帝及四众。莫不称善而罢(五灯)○制天下开元寺。观铸金铜御容。冠道冠。衣僧衣。蹑儒履。帝自为赞(统纪)○南岳让禅师示寂。师自曹溪得法。初栖武当。次来南岳。居观音道场。因号观音大师。参徒云集。得法上首马祖也。元和中。张正甫制碑(五灯)○径山国一法钦禅师。初开元十年。依鹤林素禅师出家。因有省。自此日用妙密。超放无拘。办道既久。请游南方。素曰。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礼辞之。至是南至余杭。东北径山。默省素语。乃登岗阜。寻驻锡之地。西过危峰之北石岩之隈。趺坐石床。有老人。前致敬曰。愿舍此居之地。为师驻锡之所。即请师南进。登山绝顶。入五峰之间。有一大湫。指谓师曰。吾家若去。此湫当涨。留一穴之水。幸勿堙之。我时来相助。言讫乃隐。於是云雾晦冥。风雨骤作。连夜不息。及逗晓雨霁。湫水尽涸。涨沙遂平。惟一穴尚存。谓之龙井。北峰之阳。复有草庵可居。师遂安禅於此。四方云衲。钦慕高道。拨草瞻风。营巢聚枝。未逾数载。庵居遍於岩谷。名走丛林。道满天下。今庵基见在。诸草不生(本传)。

乙酉(四载)

召道士吴筠。见大同殿。帝问道要甚重之。而高力士。素事佛因。短筠於帝。筠乃辞还居茅山。及为文章。深诋释氏。议者讥其背向。时浙西观察陈少游。恶筠所为。因命法师神邕。着论折之。邕着飜迷论。以订其妄。筠论遂废。给事中窦绍。见邕论叹曰。邕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旧史)○荷泽神会禅师至京。独断祖道。为南北宗。述顿渐门。着书曰显宗论。大鉴所传。自是遂尊於天下(正宗记)。

丙戌(五载)

不空三藏。自西域还○五月。制天下度僧尼。竝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

丁亥(六载)

诏不空三藏入内。结坛为帝灌顶。赐号智藏国师。时方士罗思远。以术得幸。有旨。令与不空验优劣。他日会于便殿。思远持如意。向之言论。次不空就取如意投诸地。命远举之。远饶力不能动。帝拟自取。不空笑曰。三郎彼如意影耳。即举手中如意示之。思远钦服而罢。不空凡祈祷。必张綉座。手持木神。诵呪掷之。神自立于座。四众环视。必见其神目吻瞬动。所祷虽造化之功可夺也。朝野奉之如佛。

戊子(七载)

大将军高力士。於西京作宝寿寺。寺钟成。力士作斋以庆之。举朝毕集。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乐施者。至二十杵。少者不减十杵(唐史)。

己丑(八载)

福州南涧天王寺上有巨石。是年五月。忽大雷雨。顶劈轮囷。斩焉中辟。南委地以柹落。北干霄而碣树。亭亭厥心。隐出真像。列侍环卫。品觉有序。庄严供养。文物咸秩。异矣哉。盖诸佛。因其不朽之物。凭乎不动之基。形既长存。法可随永云(欧阳詹记)。

庚寅(九载)

给事王维字摩诘。奉佛持戒。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丧。表请以辋川第。施为佛祠(唐史)○洛阳有巨蛇。出芒山下。长百余丈。人触气即死。有诏。命不空三藏呪之。不空惊曰。是将混洛阳为瀦者也。呪之三日而毙(旧唐史五行志)。

辛卯(十载)

石头希迁禅师。参青原得法。自天宝初。来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南岳鬼神。多显迹听法。而师皆与受戒(五灯)○西域犍那至。

壬辰(十一载)

润州鹤林寺径山大师元素示寂。左补阙李华制碑。略曰。师菩提位中。六十一夏。父母之生。八十五年。赴哀位者。可思量否。至有浮江而奠。望寺而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幡幢盖网。光蔽日月。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原。州伯邑宰。执丧师之礼。故齐翰张均梁昇徐峤等。皆菩萨戒弟子。道流人望。莫盛於此。弟子甞闻道於径山。犹乐正子春之於夫子也。

癸巳(十二载)

西蕃寇。围凉州。帝命三藏不空。祈阴兵救之。空诵仁王密语数番。有神介胄而至。帝亲见之。问曰。此何神也。空曰。北方毗沙门天王长子也。空诵密语遣之。数日凉州捷报。有神兵至。威武雄盛。贼畏惧卷甲而去。帝大悦。诏天下军垒。皆立毗沙门天王祠。

甲午(十三载)

左溪元朗禅师示寂。初南岳惠闻。悟法华宗旨。以授惠思。思授智者。智者授灌顶。顶传缙云威。威传东阳威。朗事东阳。尽传其道。独处岩穴三十年。晏坐左溪。因以为号。春秋八十二。弟子神邕。玄净。法灯。清辨。湛然等。数十人。传其教。补阙李华志其碑阴。有曰。师一郁多罗四十余载。一尼师坛。终身不易。远近学者。拥室填门云(本传)○元德秀卒。秀字紫芝。少事母孝。母亡庐墓侧。刺血写佛经。绝笔感异香芬馥。弥日而息。初兄子襁褓丧母。无资得乳媪。秀自乳之。数日涌流。能食乃止。及为鲁山令。卓然廉洁。房琯每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及卒。家唯枕履簟瓢而已。族弟元结哭之曰。大夫生六十年。未甞识女色。未甞有十畆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童。未甞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飡。吾哀之。以诫荒婬贪侫绮纨梁肉之徒耳(旧唐史)。

乙未(十四载 十一月禄山反陷东京)

肃宗

丙申(至德元载)

六月。禄山陷长安。明皇幸蜀。时有守臣。与禄山偕反者。曾为阆守。有画像在路次。明皇以劒斩像首。其人在陕西。其首忽堕于地○明皇甞问一行。国祚何难。行进金合祝。至万里即开。常曾发视。乃当归少许。及是车驾至成都。渡万里桥。忽悟当归之谶。於是洗然忘忧云○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旬日诸镇兵至。乃以房琯为相兼元帅。时寇难方剡。或言。宜凭福佑。帝纳之。引沙门百余入行宫。结道场。朝夕讽呗。帝一夕梦沙门身金色。诵宝胜如来名。以问左右。或对。贺阑谷有僧名无漏。常诵此佛。颇有神异。帝召无漏。固辞不赴。寻救郭子仪谕旨。无漏乃见于行在。帝悦曰。真梦中所见僧也。而三藏不空。亦见于行宫。帝并留之。托以祈让(通论)○温州龙泉山。无着大师。居山南。一日卜迁。忽电电晦冥。有龙见山下张白家。无着因请舍田建寺。而白欲输其直。逮夜天雨钱二十万以市之。遂建院郡上其事。赐名龙泉院(永宁编)。

丁酉(二载)

正月。禄山子庆绪。弑禄山自立。九月破庆绪复京师。十月帝归京师。十二月 太上皇至自西蜀○是岁华严疏主澄观法师。得度具戒。即以十事自励曰。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脇不触居士之榻。目不析非仪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鉢之侧。从牛头忠禅师。径山钦禅师。问西来宗旨。授华严圆教於诜禅师。

戊戌(乾元元年)

僧无漏。立化于禁中。足去地尺许。左右以闻。帝惊异。降跸临视。得遗表□归葬臼谷。有旨护迭臼居建塔。至怀远县。辄举不□□□□泥塑全身留之下院○帝於禁中。立内道场。讲诵赞呗甚严。宰相张镐谏曰。愿 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扰圣虑。帝不纳。寻敕五岳各建寺。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度。亦赐明经出身。及两京平。又於关辅诸州。纳钱度僧道万余人。进纳自此而始。

己亥(二年)

三月。诏天下诸州。各置放生池。十月。昇州刺史颜真卿。撰有唐天下放生池碑铭。其序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髴云云(本传)。

庚子(上元元年)

上遣使诣曹溪。迎六祖衣鉢。入内供养(一云乾元元年)○荷泽神会禅师示寂。敕建塔院。赐号真宗般若。

辛丑(二年)

正月。帝不豫。皇后张氏。刺血写佛经。百僚於诸寺斋僧(唐史)○诏南阳慧忠禅师赴阙。诏书略云。朕闻。调御上乘。久安中土。大雄付嘱。实在朕躬。思与道安。弘宣秘典。广资福润。以及大千。传罔象之玄珠。拔沉迷之毒箭。良缘斯在。勿以为劳。杖锡而来。京师非远。斋心已久。速副朕怀。春寒师得安否。遣此旨不多及。初忠自受曹溪心印。居南阳四十年。不下山门。及是赴诏。初安置千福寺。帝每召入禁中问道。帝一日斋沐。致十问於师。一曰见性後用布施作福否。忠对无相而施。合见性。二曰作何行业合此道。忠答无功而□合此道。三曰或有病难。将何修行抵拟。忠对了业本空。得不动转。四曰临终时何得自在。忠以努力自信道为对。五曰烦恼起时。将何止息。忠以本心湛然。烦恼回归妙用为对。六曰见性後用念佛。求生净土否。忠对性即是佛。性即净土。七曰舍此阴了。当生何处。忠以无舍无生自在生为对。八曰临终时有花台宝座来迎。可赴否。忠以不取相为对。九曰作麽生得神通似佛国。忠以见性如贫得宝。如民得王为对。十曰只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忠对定得作佛。佛亦无相无得。乃为真得。此十对皆广有其辞。今约科目为对耳。帝由是凝心玄旨(帝有问十身调御。及无诤三昧等。缘见五灯)。

壬寅(宝应元年)

四月。楚州龙兴寺尼真如。恍若有人接之昇天。见天帝授以十三宝。谓真如曰。中国有灾。宜以第二宝镇之。楚州刺史崔侁。奉表献于朝。一曰玄黄天符。二玉鸡。三谷璧。四王母环。五碧色宝。六如意珠。七红靺鞨八琅玕珠。九玉玦。十玉印。十一桑鈎。十二雷斧。十三(失名。)帝览之大悦。名曰定国宝。帝以献自楚州。即太子所封之国。又闻中原宜以第二宝镇之。遂诏太子摄政事。大赦改元(旧史)○五月。太上皇崩。帝衷恸致疾。相距十四日而崩。代宗即位。

代宗

癸卯(广德元年)

十一月。吐蕃陷京师。帝奔陕。郭子仪兵至。败吐蕃复京师。帝在华阴。五台文殊菩萨见帝。纳以秘语。十二月。帝归京。诏修五台文殊殿。铸铜为瓦。涂以黄金。费亿万计。

甲辰(二年)

诏内道场。选三百僧。百人为番。出入乘马。常讲诵仁王般若经○帝迎忠国师。住光宅精蓝。

乙巳(永泰元)

始上好祠祀。未甚重佛。元载王缙杜鸿渐为相。三人皆好佛。缙尤甚。不食荤血。与鸿渐造寺无穷。上甞问以佛言报应。果为有无。王缙奏曰。国家运祚灵长。非宿植福业。何以致之。福业已定。虽时有小灾。终不能为害。所以禄山思明。毒流方煽。而皆有子祸。仆固怀恩称兵。内侮出门。病死回纥。吐蕃大举深入。不战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岂得言无报应也。上由是深信之。载等每侍。上从容多谈佛事。由是宫中祀佛。梵呗斋熏无少懈。群臣承风旨。四方之民。皆相化矣○诏天下官司。无得箠辱僧尼○禁中讲诵仁王经○诏命不空三藏。重译仁王经旧本○五月。帝梦六祖请衣鉢归曹溪。遣中使送还○九月。铸金铜佛像於光顺门。率百僚拜祀○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内出仁王经二辇。送西明诸寺讲之。寇平○十一月。诏法师良贲。造新仁王经疏。疏成。贲以表进呈。帝称善。

丙午(大历元)

七月壬午。作盂兰盆会于禁中。设高祖太宗已下七圣位。建巨幡。各以帝号标其上。自大庙迎入内道场。铙吹鼓舞。旌[施-也+童]烛天。是日立仗百僚。於光顺门。迎拜导从。自是岁以为常。癸未太庙二室生灵芝。帝赋诗美之百僚皆。和。

丁未(二年)

七月。鱼朝恩奏以先所赐庄。为章敬寺。以资章敬太后冥福。穷壮极丽。费逾万亿。进士高郢两上书。皆寝不报○是月。宰相杜鸿渐。出抚巴蜀。至益州。遣使诣白崖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曰。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未审是一是三。无住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则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时闻鵶鸣。公问师闻否。师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流转。乃至色香味触。亦复如之。公与僚属。喜跃称善。公又问。何谓识心见性。答曰。一切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不见本性。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定不乱。平常自在。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鸿渐由是栖心禅悦(五灯)。

戊申(三年)

诏不空三藏。於兴善寺立道场。命近侍大臣及诸镇将帅。悉授灌顶。帝亲为不空叙官。特进鸿胪卿 ○帝召忠国师入内。引太白山人见之。帝曰。此人颇有见解。请师验之。忠曰。汝蕴何能。山人曰。忝识山识地识字善筭。曰山人所居之山。是雄山雌山。山人茫然不能对。忠指殿上地问。此是何地。曰容弟子筭方知。忠於地上画一画云此甚字。曰一字。忠云。土上一画是王字。何谓一字耶。忠又云。筭三七是多少。曰国师玩弟子。三七岂非二十一。忠云。却是山人弄贫道。三七是十。何谓二十一。复问更有何能。曰弟子纵有能。亦不敢向国师开口。忠曰。纵汝有能。亦俱未是。忠乃谓帝曰。问山不识山。问地不识地。问字不识字。问筭不解筭。陛下何处得此幪汉来。帝谓山人曰。朕有国位。不足为宝。师乃国宝也。山人曰。陛下真识宝者矣○是岁。诏径山道钦禅师。诏书云。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氷霜。净行林野。朕虗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现形。今特诏迎。速副朕怀。春寒师得安否。遣此旨不多及。师赴诏至阙。帝亲加瞻礼慰问。从容因曰。朕闻。径山神龙。献湫为宝坊。非师道德。莫能如此。师一日在内庭。见帝起立。帝曰。师何必见朕起身。师曰。陛下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禅师(本录)。

己酉(四年)

帝甞在便殿。指鱼朝恩。谓忠国师曰。朝恩亦解些子佛法。朝恩即问国师曰。何是无明。无明从何起。师曰。佛法衰相今现。帝曰何也。师曰。奴也解问佛法。岂非衰相现。朝恩色怒。师曰。即此是无明。无明从此起。朝恩复曰。有人言。师今是佛。得否。师曰。有人言。汝是天子。果否。恩伏地曰死罪。朝恩实非天子。师曰。我不是佛。恩曰。师应长作凡夫。无成佛时耶。师曰。我向後必当作佛。我若作佛。不名慧忠。汝向後若作天子。改却姓莫不姓鱼否。朝恩仍伏地曰死罪。朝恩此去。实不敢向师论佛法。忠谓帝曰。几怕杀此奴(通论)○径山钦禅师。力请归山○江西道一禅师。说法于豫章开元寺。时号马祖○牛头慧忠禅师示寂。师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甞有供僧谷二廪。盗者窥伺。虎为守之。县令张逊入山顶谒问。师有何徒弟。曰有三五人。师敲床三下。有三虎哮吼而出。逊惊怖而退。及移居庄严寺。将建法堂筑墓。有二神人。定其四角。潜资夜役。不日而成。由是学徒云集。至是将终。石室前挂铛树。挂衣藤。无故枯死。师集众布萨讫。净发浴身。怡然坐化(五灯)。

庚戌(五年)

西域大耳三藏至京。自云得他心通。帝请忠国师试验。忠曰。汝道老僧今在甚处。耳云。和尚是国师。何得往天津桥。看弄猢狲。忠又问。今在甚处。耳云。国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忠又问。今在何处。耳良久罔知去处。忠叱云。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麽处○三藏不空示疾。以表辞帝。诏遣内使劳问。就加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空辞让数四。帝不允。六月癸未。沐浴更衣。吉祥安卧而寂。帝辍朝三日。赠司空。追諡大辨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日。诏遣中谒者。賷祝文祖祭。睿词深切。礼冠群伦(此出碑传。而通监载师卒於九年)。

辛亥(六年)

淮南节度使张廷赏。状舒州三祖僧粲大师行实。请諡于朝。四月。赐諡镜智禅师。塔曰觉寂○九月。诏以不空三藏舍利。起塔于旧居寺。御史严郢。撰纪德碑。略曰。和尚西域人也。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僧夏五十。享年七十。译经一百三十六卷。自金刚萨埵。於毗卢佛前。受瑜伽上乘义。传於龙猛。猛传於龙智闍黎。智传金刚智闍黎。金刚智。东来传於不空。凡六叶矣。不空传於惠朗等。天下谓之密教○十二月。越州律师昙一示灭。师慧辨该愽。大弘律教。陆象先李邕等名士。皆为莫逆之友。

壬子(七年)

颜鲁公真卿。撰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略曰。州有谢灵运番经台。尚书魏公。奏为宝应寺。请惠钦律师登坛。董木铎焉。远近骏奔道场侧塞。像法於变。皆钦化道之力焉。

癸丑(八年)

西域沙门纯陀至京。时年六百余岁。帝召见。问以养生之术。甚蒙咨挹○杜鸿渐以疾辞宰相。释位三日而薨。临终俨朝服。加僧伽棃。剃须发而逝。遗命依沙门法葬(旧史)。

甲寅(九年)

道士史华。以术得幸。因请立刃梯与沙门角法。有旨。两街选僧。克日较胜负。沙门崇惠。常诵楞严呪。表请挫之。帝率百僚临观。史华履刃梯而上。命惠登之。惠蹑刃而昇。往复无伤。惠乘胜。命聚薪於庭举烈焰。惠入火聚。呼华入。华惭汗不敢正视。帝大悦而罢。赐崇惠。号护国三藏(佛道论衡)○沙门圆泽。与隐士李源厚善。相率游峨嵋。泽欲由长安往。源欲自荆州往。遂自荆州。舟次南浦。见锦裆妇汲水。泽泣曰。所不欲由此者为是。源惊问故。泽曰。妇人孕三稔矣。迟吾为之子。不逢则已。今逢无可逃者。我生三日。愿公临顾。以一笑为信。後十三年。於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吾以三生为比丘。居湘西之岳麓寺。有巨石林间。当习禅为上。泽亡。妇乳三日。源往视之。儿果笑。後如期至吴赴。约於葛洪井畔。闻牧童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曰。泽公健否。答曰。李君真信士。然世缘未尽。且勿相近。惟勤修不惰。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隐不见。

乙卯(十年)

忠国师将去世。入辞代宗。帝曰。师灭度後。弟子将何所记。忠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帝曰。请师塔样。忠良久曰。会麽。帝曰不会。忠曰。吾有侍者应真(真后住耽源也)。却知此事。以十二月九日。右脇而寂。弟子奉全身建塔。赐諡大证禅师。帝寻召应真入内。举前语问之。真良久曰。圣上会麽。帝曰不会。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舡。琉璃殿上无知识。

丙辰(十一年)

卫州别驾周伯玉。常持金刚经。忽见梵僧。玉问是谁。曰我是须菩提。为汝诵经数年。不断肉食。汝若志心求佛。必须断肉。伯玉自此断肉蔬食。转加诵持(证验赋)。

丁巳(十二年)

华严疏主澄观。字大休。初大历三年。诏入内。与三藏不空。译经为润文。大德既而辞。入五台山大华严寺。覃思华严。博览异学。

戊午(十三年)

诏两京律师。详定新旧律条列持犯。颁行天下○时禅化大行。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竝凑二大士之门。

己未(十四年)

天柱山崇慧禅师。初得法初牛头威。僧问达磨未来此土。有佛法否。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麽生。又曰他家来大似卖卜汉相似。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在汝分上。一切自看。是年示寂。肉身不坏。数百年犹在○五月帝崩。德宗即位。

德宗

庚申(建中元)

邓隐峰禅师。因烧浴烧杀一僧。一日揭天窗呼曰。还我命来。师云。尔生耶死耶。僧曰死也。师云。尔既死已。覔命者谁。僧谢曰。我已得无生忍。乃不见。

辛酉(二年)

大梅常禅师。自见马祖後。直入大梅山。住二十年。祖闻令一僧去问。见马师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师曰。马师道即心是佛。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人未有了日。任尔非心非佛。我只即心是佛。僧回举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壬戌(三年)

(德宗。遣使召懒瓒。瓒方拨牛粪火。寻煨芋食之。寒涕垂膺未甞答。使者且劝拭涕。瓒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竟不能致而去○自咏云。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又题其像曰。粪火但知黄美。银鈎那识紫泥新。尚无心绪收寒涕。岂有工夫问俗人)。

癸亥(四年)

十月。朱泚兵反。僭国号秦。帝幸奉天○澄观法师。着华严疏。以信解行证。分华严为四大科。凡历四年而文成。

甲子(兴元元)

五月复京师。七月帝还京○南岳明瓒禅师。初隐居上封。宰相李泌。乾元中入衡岳谒之。瓒诵经。泌曰。将非避隐者。有云霄意乎。瓒唾之曰。莫相贼。泌色不为动。瓒久之见泌。立候不懈。乃曰饭未。泌曰未也。瓒拨火出芋食。泌与语久之辞去。瓒抚其背曰。好做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有诏徵之。使者至石窟。宣麻命曰。尊者起谢恩。瓒闭目盘足凝坐。略不以介意。使者不之迫。回奏其事。帝咨美之数四不已。瓒甞着歌。略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生死无虑。更复何忧(五灯)○荆溪湛然禅师示寂。翰林梁肃。题其碑阴曰。圣人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付灌顶。再世而至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其受业身通者。三十有九人。而缙绅先生。高位崇名。屈体受教者数十。师严道尊。遐迩归仁。自非命世亚圣。曷以臻此。

乙丑(正元元)

居士庞蕴字道玄。世习儒业。父为衡阳刺史。卒于任遂家焉。居士自幼敏悟。节槩高洁。每混俗和光。甞以舡载家珍数万。沉于洞庭之渊。人问居士何不布施不造寺。士曰。自无始来。由为因果相牵。不得解脱。自是生涯澹如也。有男名耕获。女名灵照。日鬻笊篱於市以自活。居士是年始谒石头和尚。忘言妙契。一日石头问。日用事作麽生。士呈颂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溪山绝点埃。神通兼妙用。运水与搬柴。石头然之。後之江西。参马祖。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麽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大悟。自是机辨诸方莫能御矣。

丙寅(二年)

五月。诏律师道澄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赐号大圆律师。制诸寺宣讲。复作兰盆会○翰林梁肃。修天台止观论成。着止观统例。略曰。止观者。导万化之理。而复於实际者也。物之不能复者。昏与动也。照昏谓之明。驻动谓之静。明静止观之体也。在因谓之止观。在果谓之智定。使其动而能静。静而能明。因相待以成法。即绝待以照本也。噫止观其救世明道之书乎。非圣智超绝。其孰能知乎。若凡夫生灭心行。三惑浩然。於言说之中。推上妙之理。是犹醯鸡而说大鹏。夏虫之议层氷。其不可见明矣。

丁卯(三年)

法师澄观。华严疏成。初为众讲之。感景云凝停讲堂前之空中。又为僧叡等。着随疏演义四十卷。随文手镜百卷。

戊辰(四年)(京师地震三十六番)

诏迎岐州无忧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养○三月。江西马祖道一大师示寂。临终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门弟子奉灵骨舍利。建道场于石门。相国权德舆为之碑。宣宗赐諡大寂禅师。得法弟子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禅宗至此大盛于世。

己巳(五年)

十月。遣中使賷诏迎澄观法师赴阙○径山国一钦禅师。居龙兴寺。是年帝遣中使劳问○五泄灵默禅师。初参石头。迁出门还曰。从生至老。只是这个。师大悟。栖止久之。自贞元初。入天台。住白沙道场。复居五泄。

庚午(六年)

十二月。石头希迁禅师示寂。寿九十一。諡无际大师。师初阅肇论云。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遂豁然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因着参同契。其辞略曰。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事存凾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远近。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虗度(五灯)○惟恽禅师。初参马祖得心要。至是行化於吴越。

辛未(七年)

六月。帝幸章敬寺观译经。帝赋诗。太子群臣皆和○处州西堂藏禅师。参马祖得法。祖有藏头白之语。至是众请开堂。

壬申(八年)

十二月。径山国一钦禅师示寂。赐諡大觉禅师。寿九十二。宪宗元和十年。敕赐石碑行状。比部崔元翰撰○惟恽禅师至鄱阳。山神求受八戒。

癸酉(九年)

庞居士。自见马祖诸师之後。放旷自如。游止襄汉。山林城市不定所居。女灵照常随之。士有偈曰。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虗。有亦不管。无亦不拘。不是圣贤。了事凡夫。

甲戌(十年)

释皎然(名昼一作字)。有逸才。为颜鲁公于頔吴季德诸公所敬。陆羽至。则清谈终日。天下士夫服其标致。然耻以文章名世。甞叹曰。使有宣尼之愽识。胥臣之多闻。终日目前矜道修义。适足以扰真性。岂若松岩云月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吾将入杼山矣。於是裒所着诗文火之。後中丞李洪刺湖州。枉驾访昼。请及诗文。曰贫道役笔砚。二十余年。一无所得。冥搜物累。徒起我人。今弃之久矣。洪搜之民间。仅得十卷。昼没。相国于頔序之进于朝。德宗诏藏秘阁。

乙亥(十一年)

律师灵彻字源澄。居越州云门寺。一时公卿负才望。若刘长卿严维皇甫曾。皆投刺结友。澈诗与皎然僧标齐名。着律宗行源二十一卷。初澈游京师。名闻辇毂。缁流嫉其盛。造飞语浸诬。得罪徒汀州。入会稽。遂终老於吴越。相国权德舆。曾作序饯之。有观其容鉴其词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之语○陆德舆。又与玄禅师厚善。玄归天竺。德舆以序饯之。略曰。桑门患为外见所杂。既得之患。为内见所缚。今玄公翛然二见之间。不外不内。冥夫至妙。且以勾吴山水之绝境。天竺又经行之净界。振锡而往。其心浩然。盖随缘生兴。触物成化。而不为外尘所引也。

丙子(十二年)

西岭。吴中士夫。雅与之游。如李吉甫韩皇孟简辈。皆与结西外交。吴人语曰。杭之标摩云霄。越之澈洞氷雪。霅川书记清秀。景陵陆羽见标。称之曰。日月云霞。吾知为天标。山川草木。吾知为地标。推能归美。吾知为德标。闲居趣寂。得非名实在公乎。杭人尊之而不名。呼西岭和尚○时天皇道悟禅师。初居荆州当阳柴紫山。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连师迎入城郡。遂居天皇。时江陵尹仆射裴公。问法勤至。师素不迎送。客无贵贱。皆坐而揖之。裴公愈加归向。由是石头法道。盛于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