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钱镖》附录一:白羽传(节选)
末路英雄———白羽传前言
宫以仁 宫捷
编者按: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本作品的特色,特简介作者
写作的历史背景。
一
白羽,是岁的落拓文人宫竹心,年在沦陷区天津正式下海撰述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终生鄙视武侠小说,然而他的武侠小说近年却印行千万册(含报刊连载和改编的连环画),却给了他“荣誉”。笔者撰述这部传记,试图从作者生长的主客观环境,揭示这种异常现象,以及带有共性的内涵;也揭示“社会武侠小说”流派形成的背景。
白羽出身于北洋军阀营官家庭,少读旧学;跨入青年,恰逢“五四”,又有缘亲聆鲁迅兄弟教诲,致力新文学创作、翻译西方名著。正当奋上之际,遭父丧家道衰败,在北京、天津做了二十年文丐。华北沦陷,走投无路,逼上武林。白羽有新旧文学基础,又历经人生艰险,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中西文学结合,以反讽手法,冲破武侠小说的传统观念,编述一些耐人寻味的武侠故事。如兢兢业业名利双获的俞三胜已然激流勇退而被迫重踏江湖几乎困入绝境,贪生怕死的鸡鸣狗盗之徒乔九烟却舍命犯险建“奇功”,艺高貌美女侠柳研青以其天真无邪“三气夫婿”使之逃婚出走,青年义士杨华奋身救烈女千里送行却坠入情网,狮子林施仁义反遭毙命一掌,卖恩计诱独行盗侠小白龙行不义,以及老剑客一尘道长中假采花计被“贞妇”暗算,女英雄擒淫盗被贼所奸等等。这些略加扭曲的平凡故事,经白羽用细腻的文笔予以描绘,读者阅后尚觉有余味可品。这大概就是白羽武侠小说的重要特色。
白羽这样写武侠,无非是借题发挥对世道不公的不平和个人多年郁郁不得志的怨气,不料竟赢得沦陷区读者的欣赏。逐渐天津北京报刊也以邀得刘云若的社会言情、白羽的武侠,为最佳小说专栏。(这里顺便提及,张恨水,还珠楼主二位名家,一位去了重庆,一位被上海书店老板买断版权,极少在北京报刊发表连载稿。)
白羽武侠小说在四十年代已有一定的读者群,并深入到大中学生以及高级知识层中。却也受到时代的束缚:发行范围不广、小说印数不大,每版仅印几千册,如《十二金钱镖》津沪东北印行五版,加上重庆香港盗印版,总数也不过数万;流行时间不过十年略余,社会观念不承认其文学价值,作者本人也仅仅认真写作五年。白羽武侠作品似若昙花,刚刚一现,到五十年代便衰落了。
年,白羽已成为特定环境的摆设品了。他与张恨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与会者武侠和社会言情作家仅此二位);回天津后,又参加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前身),当选为常务理事,参加天津市文代会当选为市文联委员。此后,白羽作家身份已名正,便实亡,晚年只靠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等单位发养老金,维持病躯十余年。
八十年代,梁羽生、金庸武侠小说回归大陆,掀起武侠热,人们追根溯源,带动了上一代南向北赵及北派四家武侠作的重版,白羽再加上有亲受鲁迅教诲的荣誉,他的书重版印行较早,赶上武侠余热,其中几部印数分别在几十万乃至百万册以上(不包括盗版书),海内外多种大众文学或武侠名著大系(或文选)均编入了白羽遗作,据其原作改编的京剧、电影、评书、连环画,也纷纷问世,其影响超过了四十年代。更值得一提的,一些资深文学理论家作家也注意到了白羽武侠作,海峡两岸的张赣生、叶洪生诸学者,东西南北呼应,共赠白羽以社会反讽武侠流派桂冠。
自八十年代以来,看过白羽武侠小说的已然算很不少了,回忆和评介白羽及其书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现在吸收名家高见,将其书其人融为一体撰写传记的条件,似乎比较成熟了,笔者姑且试为之。
二
白羽这个笔名是什么意思?他本人在年有过两次解释:一次是口头对家人说:“白羽就是姓白名羽,写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的,与我姓宫的没有关系。”另一次是书面写道:白羽,懦夫之号也。(见《十二金钱镖》年初版自序。)
但年月白羽出版自传《话柄》,封面请天津名士王伯龙题句“弹铗长歌气倍豪,淋漓大笔写荆高,炉边沉睡无名姓,万古云霄一羽毛。”(其中“万古……”句引自杜甫“咏怀古迹”)这种对白羽怀才不遇、挥笔写武的褒贬,白羽显然是默认的。
这三种解说,初步反映出白羽对写武侠的自卑、自弃、自信、自豪的矛盾心情。
自卑,白羽从少年时代直到临殁,始终是鄙视武侠小说的。如白羽自撰的少年回忆,他用反讽的笔法,描绘少年白羽模仿黑旋风李逵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丑态,“口对酒瓶,只灌了一下子,便辣得吐舌流泪。几分钟过去,没有封神,竟架起云来,没摆群英会,竟装了周瑜,大吐特吐起来……”白羽还当过翻江鼠蒋平的弟子,“一个鱼跃,扑入水中,嘴自己张开了,咕咚一口,喝了足有半桶水,幸而水不深……”白羽充当怒打不平的侠客,是一种另外的窘像,“一日夜游,忽见十几岁的姑娘,欺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这位侠客刀交在左手,一个箭步……”结果人家是姐姐管教弟弟,白大侠挨顿臭骂,挟着竹刀,狼狈逃窜。白羽后来还把这段经历,写进《十二金钱镖》第四章了,主人公当然也换成陆少侠了。白羽在年底已成武侠名家,还这样嘲讽武侠故事呢!白羽在四五十年代虽写过不少托体武侠甚卑的话(其中有若干客套空话),笔者认为,上述几个反讽小故事,倒更能反映他终身自卑的心迹。
飞豹子袁振武用三十年岁月,在生死线上滚出一身惊人艺,终于得报夺嫡之恨;邓飞蛇忍辱负重,屡战屡败,十五载才完成报仇苦志。白羽塑造人物形象还是比较鲜明的。这是白羽本人具有的自信和韧性精神的反映。前文已讲,白羽认认真真写作五年,此际每次由报刊连载稿整理成单行本,他都重新分章、编目、撰写前后记,甚至大量修订文字。有时整段整章重写;其中重写最多的是《武林争雄记》第十六至第十八章三、四万字(全书一册不过八九万字);当时已排好版,白羽硬要重写重排,当时白羽的倩友郑证因和白羽胞弟、弟媳都十分叹惜毁掉这价值一、二百银元的报酬。单用自卑是解释不通这种行为的。
白羽精神世界还有强烈的自信:一方面他“自问于铺设情节上,描摹人物上还行”(引自《话柄》)他靠钻劲、韧劲、犟劲,用笨功夫,认认真真作武侠五年()塑造了自己满意的几个人物,他用自己这种精神,精心去雕塑小说中的一些人物。
白羽自信描绘成功的故事和人物,要算是杨柳情缘中的杨华、柳叶青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品貌端正、好义勇为,女的艺高貌美、忠贞多情,两人却都欠通世情、娇骄好胜,一双美满情侣却经数年波折才成眷属。对此故事,白羽曾函请老同学、剧作家翁偶虹,为著名刀马旦毛世来(四十年代四小名旦之一)编剧、演出。(结果是翁老为唐韵笙、张云溪、张春华等名角以《十二金钱镖》京剧连台剧演出。)
白羽这种自信,时而潜在转化为自豪。白羽很少正面直接表现自豪,却时而在心情不畅时对家人感慨说:“我不幸生在战乱的中国,要在欧美大国,我也能成为中国的大仲马,也能发大财!”(关于此点,笔者甚钦佩台湾叶洪生的慧眼,他曾以此喻赞白羽,触动了笔者的回忆。)白羽晚年也常酒后吐真言,感慨怀才不遇。
白羽的自卑和自豪的矛盾,到四十年代中期,逐渐产生了自暴自弃。大约年起厌写武侠,每周周末像赶鸭子上架似地撰写一篇《大泽龙蛇传》字(立言画刊预留版面和规定最迟截稿日期),并常断稿;年底连最后一部小说也不写了。年出版抗战时期的最后一部小说单行本《牧野雄风》,此稿报刊连载时本是郑证因代笔;编辑单行本时,白羽一改过去做法,在开头胡乱加了个“缘起”,中间随意插进几个小故事(如“高红锦溃围丧俪”章等),连书中个别人物性别前后不一,也置之不动,就这样出版了。据白羽文字自白,说是疾病缠身,笔者却认为是从自卑到自弃了。
抗日胜利,白羽一度精神状态转佳,二度重操编辑旧业,不足半年,便被“地下”“飞来”的胜利者(指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天津地下党员和重庆飞来的接收人员)当头一棒,再度沦陷生活,并一蹶不振,更加自弃。始而允长子以智代撰《雁翅镖》,进而卖名了,书商拿来他人的书稿,请白羽修订,白羽粗粗一阅,便允许以白羽之名印行,代价不过是两三袋白面而已。据笔者近年查实:白羽一生撰武侠十八部,而为他人作品署名者六部以上。能够反映白羽写作水平,仅有《钱镖四部作》和《偷拳》五部而已。(年报刊连载稿《趁火打劫》等,未完,笔者未统计在内。)
三
笔者不讳是白羽后人为先人写传。其优势是了解内情,通过日常琐事,对待生活写作的只言片语,理会其细微心理变化,比较准确地把握其人际交往、写作过程和内心世界。缺陷是唯恐掺杂个人情感,难于把握分寸。笔者经历了中国近几十年的重大历史变迁,很想以白羽武侠小说为纲,反映从戊戌维新到“文化大革命”这个时代的部分百姓、知识界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演变;白羽一生思想比较活跃,也比较典型。笔者就大胆地作这一尝试,力图客观、公正,并“心平静气些”(鲁迅语)。客观而言,白羽一生历史相当清白,但他要在乱世生活、吃饭,接触的人就不可能那么“纯洁”。笔者也想客观地反映出来,如充当了汉奸的何海鸣介绍白羽刊出《十二金钱镖》,《话柄》书名是周作人题写,等等。笔者觉得客观反映现实,现实意义就更大一些。笔者觉得用第一人称写回忆来,很受拘束,所以还是用第三人称写传记。
为了行文方便,全书使用白羽这个名字。
笔者从职称、学历来说,勉强算个知识分子,但非中文专业科班出身;因整理白羽遗作被逼与文学结缘,现又涉及历史、文学理论,写起传记来,真有点班门弄斧。好在笔者平日常高攀“文学”、“武林”同道,多有请教,有不当之处,诸位道友、前辈会乐于赐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