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生经 » 本生经全文在线阅读

卷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第十四篇

四八四 稻田本生谭

[菩萨=鹦鹉王]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养母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一谭将在睒摩贤者本生谭(第五四〇)中再出。佛唤此比丘近前问曰:“比丘!汝真养在家者耶?”“是为真实,世尊!”“彼为何人?”“为予之父母,世尊!”佛言:“甚善,汝比丘!昔之贤者等为动物时,虽生为鹦鹉,使老父母居巢,以口衔饵奉养。”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摩揭陀王于王舍城治国时,都之东北方有名萨林提耶之婆罗门村,于此东北地方有摩揭陀之田,其处有一名克西亚哥达之婆罗门住于萨林提耶村,彼种植仅千伽利娑田之米。谷物熟时,建造坚固之垣墙,有者为五十伽利娑,有者为六十伽利娑,以五百伽利娑之田地,授与自己之仆役等轮班看守,余五百伽利娑之田地则以出资雇用一人看守,看守人建一小屋朝夕居于其处。

在田地东北方山上有一平地,生有绢绵树之大树林,树上栖有数百只鹦鹉。当时菩萨生为鹦鹉群之王子,彼成长后,姿美力强,体如车毂之大小。彼之父王老时:“予已不能远行,汝可护持此群。”与支配权于其子。自翌日之后,彼不使父母往取食物,自率鹦鹉群往雪山,于野生之稻丛中,食所喜之谷类,归时取父母满足之食物,以养父母。

某日鹦鹉等向彼谈论:“往年今时,摩揭陀之田地稻熟,未知现已熟否?”“如此遣使往观。”于是派遣二只鹦鹉前往。鹦鹉翔往,降落于摩揭陀之田上。此田正为出资雇用之人看守之田。彼等食其谷后,衔一稻穗,归至绢绵树之林,落于摩诃萨之足下云:“彼处有如是之稻。”

翌日,鹦鹉王率鹦鹉群往其处降落田上,看守人到处巡回奔走,欲图妨碍鹦鹉食谷,但皆无效。其他之鹦鹉食谷后空口而归,惟鹦鹉王则持诸多稻穗一同衔归,奉与父母。

鹦鹉等由翌日起续往其处食谷,看守人自思:“若此等之鸟,再食数日,谷物将一无所有。婆罗门以谷之评价为予之酬金,予必须向彼告知。”于是携一握之谷及持应有之赠物往访婆罗门,恭敬问候,立于一方。婆罗门问曰:“看守人!稻田熟否?”答云:“婆罗门君!稻已成熟。”于是唱次之二偈:

 稻田稔已熟 哥西雅!诸鹦鹉盗食

 婆罗门!特来向君告 予无能妨止

 其中有一鸟 彼为最美者

 饱食田中谷 口衔多稻去

婆罗门闻彼之语,对鹦鹉王生起爱慕之情,问守田人曰:“看守者!汝知挂网捕捉之事耶?”“唯然,予知此事。”于是[婆罗门]向彼语偈云:

 汝挂马毛网 如法捉彼鸟

 必须生捕彼 我欲得此鸟

守田人闻此,心喜不负以谷之评价而为酬金之责,彼往编织马毛之网,侦察鹦鹉王降落之场所:“彼今日将于此处降落。”翌日晨朝,作一如壶大之笼,挂于网上,以观鹦鹉之接近。彼坐于小屋之中。

一方鹦鹉王由鹦鹉群围绕接近田地,彼因无贪欲,仍就昨日所食之场所,亦即挂网之处,其足恰落入其中。彼已知自己被捕,思:“若予立即举声为捕虏之哀鸣,则予之眷属怖愕,将不食而逃。予须忍耐至彼等食饵终了。”彼知彼等饱食之后,愕然于死之恐怖,举三度为捕虏之叫声,于是鹦鹉等皆行逃散。

鹦鹉王叹息:“只此予之眷属竟无回返探视我者,此概为予之宿世恶业耶?”彼唱偈曰:

 鸟等空飞去 彼等食而逃

 只我落捕网 我为何之咎?

守田人闻鹦鹉王被捕虏之叫声及鹦鹉向空中逃散之音声:“此究为何事?”彼由小屋降下,往挂网之所,见鹦鹉王大喜:“予为彼而挂网,今彼鸟正为我捕。”于是将鹦鹉王由网罗中解下,缚其双足,往萨林提耶村,将年青之鹦鹉交婆罗门,婆罗门以强爱之态,紧捉摩诃萨之双足,置于膝上,与彼交谈,唱次之二偈:

 他者腹尚可 鹦鹉!汝之腹特大

 饱食吾之稻 口衔多谷去

 或欲满谷仓 鹦鹉!或对我有怨

 友!我问请相告 何处汝蓄谷?

鹦鹉王闻此,以如蜜之人声唱第七之偈:

 我对汝无怨 我亦无谷仓

 入绢绵树林 与谷付负债

 彼处蓄财宝 哥西雅!如是汝当知

于是婆罗门问彼曰:

 何为汝负债 何为汝付债

 告我何蓄财 汝可脱罗网

如是鹦鹉王为婆罗门所问,为向彼说明唱次之四偈:

 我翼幼未伸 哥西雅!彼时我为雏

 彼等斯养我 负债与彼等

一〇

 我有老父母 耆耄英气去

 运谷为彼等 先作付负债

一一

 彼处有他鸟 羽翼皆耗弱

 育彼为功德 此称贤者宝

一二

 我斯与负债 我斯付负债

 我谓蓄财宝 哥西雅!如斯汝当知

闻摩诃萨之法语,婆罗门欢喜唱次之二偈:

一三

 此鸟实奇特 德高再生者

 人间有德者 如斯实不多

一四

 稻谷汝饱食 与诸眷属共

 我等再相见 鹦鹉!见汝我心喜

如斯请向摩诃萨,如眺望自己之爱子,由足上解脱枷套,以煮百度之胡麻油涂脚,使坐幸运之座具,使食盛入黄金钵之蜜与煎谷,饮以砂糖之水。

于是鹦鹉王云:“婆罗门!汝当勉励。”为之说诫唱次之偈:

一五

 食饮于汝家 汝前且愉乐

 予友哥西雅 放弃诸武器

 应养老父母 多行布施事

婆罗门闻此,心甚满足,发其感兴唱次之偈:

一六

 今日于我起幸会 我见最优再生者

 我闻鹦鹉嘉言辞 数多功德我将积

摩诃萨拒受婆罗门赠与自己千伽利娑之田地,仅只受领其八伽利娑。婆罗门掘立石柱以为与彼田地之境界,向菩萨合掌云:“君可去矣,以慰悲叹盼归之生身父母。”于是将彼释放。彼意满足,衔稻穗而归,置于父母之前云:“母、父亲请起进食。”于是双亲之泪颜,破涕为笑而起立。诸群鹦鹉即刻集会问曰:“大君!如何而被解放耶?”彼向彼等详细说明一切。而一方哥西雅实行鹦鹉王之教诫,由此以后,向正行之沙门婆罗门多行布施。

结分

佛为说明此意义,唱结语之偈:

一七

 欢喜愉悦哥西雅 多作食物与饮物

 食物饮物持虔施 满足沙门婆罗门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如是,汝比丘!奉养父母实贤者之惯习。”于是佛为说四谛之教——说四谛之法终了之同时,此比丘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鹦鹉群是佛之教团,父母是大王之族,守田人是车匿,婆罗门是阿难,鹦鹉王实即是我。”

四八五 月紧那罗本生谭

[菩萨=紧那罗]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迦毗罗城之近郊尼拘律树园时,对住于王宫之罗睺罗母所作之谈话。原此本生谭应由远因缘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四页以下]开始叙述,然此一因缘谭,于杖林之优楼频罗迦叶作狮子吼之前,在无戏论本生谭(第一、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一四九页以下)中已为叙述。由此以后,至往迦毗罗城之旅以前,将于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谭[第五四七]中出现。

当佛坐于父之王宫食事之间,大护法本生谭[第四四七]中,已有说明。佛于食事终了时,坐于罗睺罗母之住所,为述彼女之德而说本章月紧那罗本生谭。佛如是思考,于是使王执钵,与二大弟子一同往罗睺罗母之住所。尔时彼女之下有四万舞妓,其中千九十人为刹帝利之女。彼女知如来之来,告彼女等皆着袈裟,于是皆依言而行。佛至近前,依指示之座就座。尔时彼女等齐举大声而悲叹,罗睺罗母叹已,忧愁之情扫去,礼佛并对王以应为之尊敬,恭敬而就座。王开始称赞彼女之德:“尊者!予媳闻尔被袈裟,则己亦被袈裟;闻尔不用华鬘,彼亦弃华鬘等;闻尔卧地上亦卧地上。尔出家后,彼为寡妇,不受由他之诸王所赠之赠物,如是难抑之思,寄情于汝。”如是王赞彼女之德。佛言:“大王!此女于今我最后一生爱我,难抑思慕,不受他男之导引,实不足怪。彼女生于畜生之胎时,亦难抑对我之思慕,而不依他男之导引。”佛为应王之求,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摩诃萨于雪山地方生于紧那罗胎,彼之妻名为月姬,彼等二人住于以月为名之银山。当时,波罗奈王委国政于大臣,身被二件袈裟,着五具之武器,只一人入于雪山。彼食鹿之肉,思往登一小山。

住于月山之紧那罗等,于雨季住于山中而不下,至夏期始行出山。尔时月紧那罗与自己之妻一同下山,于各处涂香,食花粉,缠花为上下衣,摇蔓草为戏,歌优美之歌声。彼等来至小川,于湾曲处下水,于水中撒花游水,然后再缠以花之上下衣,在银板状之白砂之上设花床,执竹棒坐于床上。然后月紧那罗击竹为优美之歌声,而月紧那罗女则曲纤手立于其傍且踊且歌。

此王闻彼等之声,忍足音窃近其处,居于隐所观彼紧那罗等,彼为紧那罗女而动心,彼思:“将彼紧那罗射死,与此女同栖。”于是向紧那楼射出一箭。彼痛极而泣,唱次之四偈:

 此事终接近 月姬!血溢使我狂

 我将失生命 月姬!我将止生息

 命沈我苦痛 胸烧气已短

 月姬!是故汝悲痛 勿为他人悲

 我死如林草 如河之涸竭

 月姬!是故汝悲痛 勿为他人悲

 我之此泪流 如山麓之雨

 月姬!是故汝悲痛 勿为他人悲

摩诃萨以此四偈自叹,倒于花床,失气反转而卧;王则鹄立不动。今月姬一人于摩诃萨自叹时,自己正一心陶醉于乐中,不知彼被射之事,无意中见彼反转倒卧,由伤口流出血液:“予夫起何痛苦?”大声哭泣叹息。

王思:“紧那罗概已死去。”于是彼前进现身,月姬见彼:“予之爱夫必为此匪贼所射。”彼女震动而逃,立于山顶,骂唱次之五偈:

 尔恶王子祸 可怜吾爱夫

 伤卧林树根 射彼卧大地

 此事我心忧 王子!汝将常负母

 吾恋吾死夫 此事我心忧

 我胸忧此事 汝将常负后

 吾恋吾死夫 此事我心忧

 汝向予为戏 杀我无罪夫

 母亦失诸儿 王子!妻不得见夫

 汝向予为戏 杀我无罪夫

 妻失诸儿夫 王子!妻不得见夫

王为慰藉唱此五偈而悲叹立于山顶之彼女,唱偈曰:

一〇

 月姬!勿泣亦勿愁 眼如森闇草(花)

 吾以汝为后 服侍于王宫

月姬闻彼之言曰:“汝何出此言?”彼女为狮子吼唱次之偈:

一一

 必也使我死 王子!决不为汝物

 汝对予为戏 杀我无罪夫

彼闻彼女之言,失去情欲,更唱一偈:

一二

 臆病者贪生 妖女雪山行

 食格香药草 汝喜森林兽

彼如是言已,毫无留恋而去。彼女知彼已去,由山上降下,将摩诃萨抱起,持登山顶,使寝于台地之上。使彼之头载于自己膝上,非常悲叹,唱十二之偈:

一三

 诸山有洞穴 亦有墓岩窟

 彼处不见汝 夫!予将如何持?

一四

 散敷此树叶 猛兽彷徨乐

 彼处不见汝 予将如何持?

一五

 散敷此多花 猛兽彷徨乐

 彼处不见汝 予将如何持?

一六

 谷川流清水 流中充满花

 彼处不见汝 使我如何持?

一七

 宝石浓蓝辉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一八

 黄金耀金色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一九

 砒石辉铜赤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二〇

 耸立峰险峻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二一

 白银白妙辉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二二

 七宝诸光辉 雪山之顶丽

 彼处……乃至……如何持?

二三

 香醉山药草 夜叉蔽群栖

 彼处……乃至……如何持?

二四

 香醉山药草 妖怪蔽群栖

 彼处……乃至……如何持?

如是彼女悲叹唱十二偈,以手抚摩诃萨之胸,知尚有温暖,彼女思虑:“月尚有生命,予当先向诸神激昂求愿,使彼苏生。”彼女激昂告曰:“抑此世界已无守护神耶?抑或出旅而不在耶?不然则死去耶?是故对予之爱君而不为守护耶?”

因彼女悲叹之力,使帝释天之产下炽热,彼观察而知其原因,为婆罗门装而近其前,由水壶汲水向摩诃萨注撒,忽然毒消,出来生气,箭创均已不见。摩诃萨欢喜而起,月姬见自己爱主健在,浸泌愉悦之情,向帝释足下顶礼唱次之偈:

二五

 尔尊者!恭礼婆罗门 悯女救爱夫

 注撒甘露水 会得无上乐

帝释忠告彼等:“自此以后,勿由雪山降下,往人间所,只宜住于此处。”帝释如是言已,回还自己之住所。月姬云:“夫君!予等处此危险场所,一无所是,予等仍归月山。”于是唱最后之偈:

二六

 嗟予共诸彷徨行 美谷川边流满花

 种种诸树私语处 形影相见交睦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彼非自今始,前生彼女对我既难抑思慕,不为他男所导引。”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那律,月姬是罗睺罗母,紧那罗实即是我。”

四八六 大鹗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友结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彼实为舍卫城中衰落家庭之子,彼遣友向良家之女求婚,但被问曰:“一旦有事,有无可以信赖之朋友与伴侣?”答曰:“无有。”“如是先应交友。”彼依忠言相告,先与四守门人为友,然后次第与警察官、司历官、大臣等为友,更与将军、副王相交往;而与彼等一同来往后,与王亦交往;尔后与八十人大上座,特别是与阿难上座结交,最后与如来亦为友。

于是佛使彼归依及安立于五戒,王亦与彼权力,于是友结之名为人所知。尔后王与彼以大家,使举行华烛之典礼,诸王及大众皆有赠物。彼妻以王之赠物与副王,而副王与将军,如此之风习方法,使全市民均对彼倾心。至第七日,彼恳切恭敬招十力者佛,以佛为主向五百人僧团行大布施,食事终了,闻佛之感谢言辞,夫妻共同安立至预流果。

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友结优婆塞,信赖其妻,从彼女之言,与一切之人结为友,由王得大尊敬,与佛交往,夫妻均至安立于预流果。”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因其女博大名声,非自今始,前生彼为动物时,彼从女之言,与多动物结交为友,免于子故之悲。”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边地之住民数人,只为能得多数之肉,于任何处皆设部落,彷徨于森林,杀鹿等取肉,来养妻子。距彼等之村不远之处,有大天然湖,池之南侧一只之雄鹰,西侧雌鹰,北侧兽王狮子,东侧鸟王之鹗栖息于四处。一方湖之中有一高堆(岛)之处,栖息一龟。

尔时雄鹰向雌鹰求婚:“请为我妻。”于是雌鹰向彼云:“贵君有无友人?”“予无友人,丽人!”雌鹰曰:“一旦危险之事或痛苦之事于我等发生时,须得能除彼拂彼之伴侣。先请汝得友。”“予与何人为友耶?丽人!”“请与东侧住之鹗王,北侧之狮子与湖中之龟为友。”彼容纳彼女之言,依如其言而行。于是彼等两鸟同栖——于同湖之一岛上有佳兰芭树一株,四方亦为水所围——彼等于其树上筑巢而栖。

自此以后,彼等生有二雏。彼等之羽,尚未生长完备时,某日之事,田舍人等一日中于森林中巡回奔跑,无何获物:“予等不能空手归家,须捕鱼或龟。”进入湖中向彼岛而行。于佳兰芭树下寝处,为蚊等所啮,为驱逐蚊等,旋钻火磨木使之发火起烟,烟雾上升使鸟痛苦,鶵鸟鸣扬泣声,田舍人闻之:“此鹰鶵之声,起立预备火炬,予等不能空腹就寝,食鸟肉后再为寝处。”于是燃火准备火炬。

雌鹰闻彼等之声自思:“此等诸人欲食我等之雏,我等为拂除此种危险,须得友人之救助,遣夫往鹗王之所。”于是雌鹰谓其夫曰:“君速往报知鹗王,予等之雏遭遇危险。”遂唱第一之偈:

 鄙人燃火炬 希欲食我子

 我夫告朋友 眷属再生者

雄鹰急往鹗王之住所,扬鸣声使知自己之来,得许可入时,近前敬礼。鹗王问曰:“缘何而来?”雄鹰被问,唱第二之偈:

 鸟中之优鸟 鹗王!我来求庇护

 卑鄙之猎人 希欲食我子

鹗王安慰雄鹰:“请勿恐怖。”唱第三之偈:

 贤者交友朋 善恶时求幸

 汝鹰!为汝行义利 当为尽义务

于是向彼问曰:“友!田舍人攀登树耶?”“尚未登上,仅备火炬。”“如是君速行,慰我女友,告予来事。”彼依言而行。

鹗王随即翔往,于距佳兰芭树不远处,下望田舍人正向上攀登。鹗王止于一树之顶,而于一田舍人攀登近巢时,彼使两翼浸入湖水:口中衔水运来注于火炬之上,使火炬消灭。田舍人等曰:“誓将食此鹰及雏。”于是由树降下,再燃火炬攀登,又被鹗王消灭。

如是行法,数度消灭火炬,已至夜半,鹗王非常疲困,下腹之皮已薄,眼呈赤色。雌鹰见之向夫云:“君,鳄王非常疲困,为使彼暂休,请向龟王一谈。”雄鹰问彼女之言,先近鹗前,以偈告之云:

 有怜悯心者 汝已尽义务

 汝为尊贵人 已尽贵人事

 应守自己身 勿使皆耗尽

 我等可保雏 汝之命有限

鹗王闻雄鹰之言,作狮子吼唱第五之偈:

 为汝力守护 身灭我不惧

 我此为朋友 朋友所当为

 善者之习惯 彼等弃生命

而第六之偈,为佛成等正觉者赞鹗王之德所唱:

 卵生天翔鸟 实为最难业

 夜半未来间 鹗为雏尽力

鹰云:“鹗王!暂时充分休息,友!”语毕往龟之所,龟起问曰:“友!为何事而来?”雄鹰被问:“实有如是如是之危险,鹗王由初更直行奋斗已疲,是故予来君所。”于是唱第七之偈:

 己依诸恶业 坠堕诸人欺

 依友之怜愍 今尚得安立

 我子蒙困厄 我来求庇护

 水中之隐者 望求行义利

龟闻此,唱答之偈:

 己身持财谷 贤者保朋友

 鹰王!我行此义利 为汝尽义务

 贵者为贵者 要在行义利

尔时龟之子寝睡于傍,彼闻父言,自思:“不可使予父疲劳,予当接受父之工作。”于是唱第九之偈:

 父!使尔坐安乐 子为父利行

 为尔行义利 鹰雏可获救

于是父以偈告子曰:

一〇

 子!子为父利行 善人之惯习

 我身长且大 当无害鹰雏

大龟如是言曰:“友勿恐,君请先行,予今立往。”龟送彼出后,降入水中,掘集泥土,然后持往岛处,以其泥消灭火种,卧于彼处。田舍人云:“我等食鹰雏何能满足,将此污秽之黑龟翻转杀之,彼可充分使我等饱食。”于是拔取蔓草,以蔓草缚之。更脱自己缠身布条于各处捆缚,但均不能翻转龟身,龟反曳引诸人前进,落入深水之中。

彼等因对龟起贪欲,结果与龟一同落水,腹中满吞污水,疲弊不堪,爬至岸上。“前为一鹗,于夜半之前,使我等之火炬消灭;今为一龟使我等落入水中,吞水满腹;今当再制火种,待日初升,烧此鹰雏而食。”于是又开始作火。

雌鹰闻彼等之言,曰:“此等诸人,终将于某时食我等之雏而去。请往我等之友人狮子之前求援。”雄鹰于瞬间即飞往狮子之所,雄鹰被问:“缘何于此时刻,格外前来?”于是告以事之始末,唱第十一偈:

一一

 野兽最雄者 人畜皆罕见

 畏怖烦恼时 前求最胜者

 子等受苦困 我来求庇获

 汝为我等王 使我得安乐

狮子闻此唱偈曰:

一二

 鹰!为汝行义利 为汝诛众敌

 智者强虑深 努力保朋友

狮王如此唱后云:“汝行,安慰子等。”遣彼之后,狮子踏破宝玉色之水向前突进。田舍人等见彼接近:“鹗先消灭我等之火炬,龟又夺去我等之布条,今次最后,狮子将灭我等之命。”诸人为死之恐怖所击,各处四散奔逃。

狮子来至树之根元,不见何物,于是鹗、龟、与鹰近前为礼。狮子向彼等说友情之功德:“以后不破友法,多事勤勉。”彼于教训之后离去,彼等亦自归住所。雌鹰见自己之雏自思:“赖朋友等之荫,得保我等之子。”在此幸福之时,与雄鹰共同续语,为宣示友法,唱次之六偈:

一三

 汝能交友家多朋 汝交贵友赍幸福

 如缠甲胄可碎矢 依友保子我等乐

一四

 因朋得救援 我等不逃避

 雏鸣心愉快 鸣应亲鸟声

一五

 贤者得朋友 诸儿乐财畜

 予与子夫共 团圆依友愍

一六

 王者勇者为友者 友情圆满得利益

 博得名声擅荣达 欲愿多者现世乐

一七

 友为赤贫人 夫!此亦应交际

 汝见!我等依友愍 诸子得安全

一八

 强力之勇者 鸟为造友垣

 夫!如予之与汝 彼施如此惠

如此以六偈述友法之德,彼等诸友皆不犯友法,度此一生,从其业而死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彼依妻得安乐非自今始,前生既已得安乐。”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彼时之雄鹰与雌鹰是此夫妇,子龟是罗睺罗,大龟是目犍连,鹗王是舍利弗,狮子实即是我。”

四八七 郁陀罗迦苦行者本生谭

[菩萨=司祭]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诈欺汉所作之谈话。即彼出家于导向解脱之教,而为得四资具行三种之诈欺。比丘等述彼之不德,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某比丘出家,入于如此导向解脱之佛教,而依诈欺以立生计。”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实即如是如是之言。”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彼即为诈欺汉。”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之司祭,贤明能达。彼某日往公园游,见一美女,为彼魅惑,与彼女同栖,彼女为彼而妊娠,彼女知之向彼云:“贵君!予已身重有孕,若生子命名,应付彼祖父之名。”彼思:“游女之腹所生者,不能命以家名。”彼云:“善女人!此防风树名郁陀罗,以此授与,汝可对彼命名为‘郁陀罗迦’。”于是与以附有印形之指环,继谓:“若为女子,可于此养之。若为男子,达丁年后,自行看顾。”

彼女后生一男,名“郁陀罗迦”,彼长大问其母曰:“母亲!予父为何人?”“子!汝父为王之司祭。”“如此,予将学诸吠陀。”彼由母之手接过附以印形之指环及向教师持礼往得叉尸罗,于世间名高师尊之前,学习学术。彼见一群之苦行者,彼思:“此等诸人之前,将有殊胜之学术,予将学之。”于是为得学术而出家。彼为彼等为各种之勤务,向彼等云:“诸位师尊!请教予贵君等所知之学术。”彼等依各自之知识,教授于彼。于是彼为五百苦行者中无比彼伟大之知者,彼实于彼等之中为智慧第一。于是彼等集会,让师尊之地位与彼。

于是彼向彼等云:“诸位尊者!贵君等常食森林之草根树果住于森林,何故不往世人之住处耶?”“尊者!世人行布施,为使感谢而语法语,为种种质问,予等恐惧不往其处。”“诸位尊者!汝等护持于我,即使转轮王为质问,可使我负说教之重荷,贵君等应请勿怖。”彼与彼等共同游行,次第来至波罗奈,住于王苑,翌日一同往城外之村行乞,众人为诸多布施。苦行者等次日入城内,众人亦为诸多布施。苦行者郁陀罗迦感谢祝福,并答质问。众人精神和睦,布施诸多之资具。

全市人民云:“此一团之贤师,德高之苦行者来。”于是涌起传闻,此事入于王耳。王问:“彼等住于何处?”答曰:“住于御苑。”王云:“甚善,今日为见彼等前往。”有人前往告郁陀罗迦:“王为见贵君等前来。”彼呼隐者之群集会云:“诸师!王将来此,而一旦为主权者合意,予等之生涯将得平安。”“尊师!然我等应为何事?”彼如是云:“汝等之中或为蝙蝠行者,或为蹲行,或卧茨床,或行五热苦行,或为浴行,或于此处彼处诵念真言。”彼等各依其言而行。而郁陀罗迦则由八人至十人之贤善辩论家引伴,置精美之书籍于华丽之桌上,由弟子等围绕,坐于特设有靠背之椅上。

尔时王由司祭及诸多之侍从相随,来至御苑,见彼等错误之苦行,王思:“彼等将离恶趣之恐怖。”心中喜悦,往郁陀罗迦之处,恭敬问候,坐于一方。王心甚满足与司祭共语,唱第一之偈:

 结发者齿污 着粗羚羊皮

 颜容不修饰 彼等诵真言

 人间生业中 如何能如此

 知彼离恶趣 将成解脱者

司祭闻此自思:“此王错喜场所,予不可沉默。”于是唱第二之偈:

 大王!若人作恶业 多闻不行法

 虽学千吠陀 不行不免苦

郁陀罗迦闻此言自思:“王对隐者等尚持和睦之气氛,然此婆罗门言行太过,击打牛鼻,向他人所盛食物,投掷污物,予将与彼对话。”彼为与婆罗门对谈唱第三之偈:

 学千吠陀人 不行不免苦

 吠陀终无益 自制为真谛

于是司祭唱第四之偈:

 吠陀非无益 自制非真谛

 若人学吠陀 可以得声誉

 能为自制者 实行到静寂

郁陀罗迦闻此自思:“予不能与此人为敌,予如云予为贵君之子,则不能无爱,予将语彼予为其子之事。”于是唱第五之偈:

 母只草囊子属父 子实生父之自体

 郁陀罗迦我卿子 我为学者之族出

彼云:“汝确为郁陀罗迦耶?”答云:“唯然。”“予曾与汝母以标章,此物现在何处?”子云:“婆罗门!彼在于此。”于是将附印形之指环,交与彼手。婆罗门见印形指环识之,谓其子曰:“汝确为婆罗门,然婆罗门法汝知之耶?”菩萨为问婆罗门法唱第六偈:

 如何得为婆罗门 如何得为独存者

 更又如何至圆寂 如何被称住法者

郁陀罗迦向彼说明唱第七偈:

 不绝持火婆罗门 灌水建柱供牺牲

 婆罗门为静和者 是故称彼住法者

司祭闻此,非难彼所说之婆罗门法,唱第八偈:

 灌水非清净 亦非独存者

 忍辱与柔和 彼可至圆寂

于是郁陀罗迦云:“若谓斯者非婆罗门,如何始得为婆罗门?”为问彼而唱第九偈:

 如何得为婆罗门 如何得为独存者

 如何始可至圆寂 如何人称住法者

司祭欲为彼说,更唱偈曰:

一〇

 无有田地无亲缘 无我所执无欲望

 无欲尽老无邪贪 斯行者为婆罗门

 婆罗门为静和者 是故称彼住法者

于是郁陀罗迦唱偈:

一一

 刹帝利与婆罗门 吠舍首陀旃陀罗

 此外尚有补羯娑 一切并且有柔和

 寂静者有优劣耶 有节制皆圆寂耶

于是向彼示以“到达阿罗汉位,无高下之分”,婆罗门为之唱偈:

一二

 刹帝利与婆罗门 吠舍首陀旃陀罗

 此外尚有补羯娑 一切并且有柔和

 寂静者中无优劣 若有节制皆圆寂

于是郁陀罗迦非难彼唱次之一偈:

一三

 刹帝利与婆罗门 吠舍首陀旃陀罗

 此外尚有补羯娑 一切并且有柔和

 若有节制皆圆寂 寂静者无优劣耶

 婆罗门位为学者 彼无家系之生耶

于是司祭为以譬喻教彼唱次之二偈:

一四

 种种染色布 宫殿被掩蔽

 然此非布荫 其色求不得

一五

 于人亦如是 青年若净者

 善人知彼德 不问其生处

此时郁陀罗迦不能应答,于是不言而坐。于是婆罗门向王曰:“大王!所有此等之诈欺汉等,将以诈欺灭全阎浮提;可使郁陀罗迦由教团退出,以为副司祭,其余诸人亦由教团退出,与以楯及武器,使为从者。”王云:“甚善,师尊!”王依其言,使彼等随侍王而生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此男非只于今,前生已为诈欺汉。”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郁陀罗迦是欺瞒比丘,王是阿难,司祭实即是我。”

四八八 莲根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之长子]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持烦恼之某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一本生谭将在姑尸王本生谭(第五三一)中再出。尔时佛问:“比丘!汝持烦恼为真实耶?”“是为真实,世尊!”“缘何而来?”“依自己之烦恼,世尊!”佛言:“于如此导至解脱之教出家,如何恼于烦恼?昔之贤者等于佛未出世时,出家为外道,发誓远离物欲烦恼,除去惹起此等之思想。”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有八十俱胝财产之婆罗门大家之子,命名为金太童子。当彼能步行之时,次子诞生,双亲命名为金次童子,如此顺次出生七子,而最末者为一女子,彼为双亲命名为金子姬。

金太童子于年长后,由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术归来,然其父母欲以传宗接代缚彼,向彼云:“我等为汝寻得一与自己素性相近之女以接续世代。”彼云:“母亲!父亲!予不望接续世代,予思三有如火燃之可怖,如牢屋穷屈,如粪山之可嫌,淫欲之事,至今梦亦无缘,予有其他之兄弟诸人,可呼彼等,以承继世代。”彼几度请求,并遣友使友为之请求,不望继承。友等问曰:“吾友!然君有何望,不欲享诸欲耶?”彼告彼等有出家之意向,彼之父母闻之,呼其他诸子至,彼等亦均不望,而金子姬亦不希望。

其后父母死去,金太贤者对父母应作之葬式终了,以八十俱胝之财产向可哀之人及流浪之旅人为诸多之布施,彼与六人之弟、一人之妹及一奴仆、一婢女、一友人,为出家之计划入于雪山。彼等于其处,在莲池之边美丽之场所结庵,为出家之生活,食野生之草根与树果。

彼等往森林之时,皆一同前往,如有一人发现一实一叶,则呼其他诸人,相互语其所见所闻之事,更集合拾物,恰如村之市场。尔时师尊金太苦行者自思:“弃八十俱胝财产而出家之我等,今仍为此贪欲所支配,巡回寻求种种之果实,实所不宜。自今日起,只由自己采来种种果实。”于归庵后,于黄昏集合弟妹,就其事告曰:“君等于此处须为沙门之行法,由予采集种种果实。”于是金次等向彼云:“师尊!我等依贵君而出家,请贵君只于此处为沙门之行法,使我等之妹亦请留于此处,婢女居于彼女之侧。我等男子八人轮班采集果实,只有贵君等三人请为班外。”于是得彼之同意。

自此以后,八人之中,每人轮班采集种种果实,他人各取自分,往己住居,仅住于己之草庵,无理由不能共居一处。当班者采来种种果实——其处为一圆形之围地——于其石板之上,分为十一部分,以钟为号令,各持自己之分,入于住居,有残余者,依钟之号令出来,不可喧吵,以尊重恭敬之态度而行,各取自己应取之分,持往住居而食,行沙门行法之风。彼等其后采莲根而食,如是行炽热之苦行,可惧之苦行,绝灭感官之作用,为修十遍处之预备修行而住于其处。

尔时彼等戒德之炽热,震动帝释天之宫殿,帝释天寻思:“此等隐者真正离欲与否?”彼思:“先向隐者等为一试验。”于是依自己之威力,使摩诃萨三日间之食分消失不见。摩诃萨于第一日不见其食分,自思:“彼等遗忘予之食分。”第二日彼思:“自己必有罪过,惟以对予过于尊敬,而不置予之食分。”第三日彼思:“是何缘故彼等不置予之食分,若自己获有罪过,应请赦免。”于是于黄昏时,彼为钟之号令。

一众皆集问曰:“何人为钟之号令?”“诸君!乃予为之。”“缘何鸣钟?师尊!”“诸君!三日前,何人采来各种果实?”一人起立敬礼云:“乃予为之,师尊!”“君作分配时,为作予之食分耶?”“唯然,师尊!予已为作长老之食分。”“昨日何人采集而来?”他之一人起立:“乃予为之,师尊!”彼敬礼而立。“分配之时,曾否思及于予?”“予为贵君,依例放置长老之食分。”“今日为何人采来耶?”他之一人起立:“乃予为之。”敬礼而立。“分配之时,曾思及予之事耶?”“予为贵君曾作长老之食分。”

菩萨云:“诸君!今日予由未得予之食分已第三日矣。第一日未见予之食分,予思于分配之时,将予忘记;第二日予思予或有某种罪过;然于今日予思予若有罪过,乞求赦免,故以钟之号令,集合诸君。诸君虽云为予作莲根之食分,然予未得,故必须知盗食此者。向舍欲爱出家者盗莲根之事,实为不适。”彼等闻彼之言,皆激昂愤慨云:“此为野蛮之行为。”

于庵之近处森林中,有居于最古树之神降临,坐于彼等之傍。又有一象,于受不动调教之际,不能忍受其苦,折断木桩走出,入于森林,时时向隐者之群表示敬意,彼亦来此,立止于一方。又有一弄蛇之猿,由弄蛇者之手逃入森林,恰亦住于其庵,彼于是日向隐者之群表示敬意,坐于一方。帝释天为试探隐者之群,于彼等之傍,隐身而立。

恰于其时,菩萨之弟金次由座起立,向菩萨敬礼,向余者亦表敬意,而后问曰:“尊师!予使其他诸人除外,只予自己可否作一自清?”“汝言甚善。”彼立于隐者等之正中曰:“若予食贵君之莲根,即将真正成为此物。”彼为立咒咀唱第一之偈:

 马牛白银与黄金 心魅妻者欲得之

 彼具诸子与其妇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隐者等闻此,皆掩耳云:“君莫作是言,君之誓过矣。”菩萨亦向彼曰:“亲爱之弟!汝誓过重其言,汝未食彼,汝着席座。”彼立誓而坐时,其次弟起立,向摩诃萨恭敬,为以誓自清,唱第二之偈:

 华鬘迦尸旃檀香 彼欲著者有多子

 渴望深者对诸欲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彼坐之时,其余诸人,从各自之意趣,各唱一偈:

 谷物耕地与名誉 诸子财宝一切欲

 住家观老家住者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彼振权力刹帝利 王上之王强高誉

 彼治大地四方端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星宿之道为国师 不离贪欲婆罗门

 国主敬彼有荣誉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完成吠陀研究者 世间思为苦行者

 人民对彼一致敬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具四长所最上村 彼之享受如帝释

 不离贪欲遭死报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围诸伴侣为村长 声歌妙舞多欢娱

 由王不受何灾难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最上王土被征服 有女册立为上首

 结分发女最优者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一〇

 并集婢女之中坐 彼女饮酒不战栗

 夸示所得徒步行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一一

 羯朱嗢祇罗市中 住僧大寺再建者

 彼只每日造一窗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一二

 数百桎梏缚六处 由乐森林导王都

 被打两刺十钴棒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一三

 头挂阿拉伽华鬘 耳插锡制之耳饰

 以棒击打近蛇口 被缚恭敬走路边

 我今发此咒诅誓 婆罗门!彼持尔之莲藕去

如是彼等十三人以咒诅为誓时,摩诃萨自思:“或此诸人实并无失而语其失,对予发生嫌疑。予自己亦须咒诅为誓。”于是彼唱第十四偈:

一四

 实以无失语有失 彼获诸欲且享乐

 居于家中直到死 诸师!怀疑之人亦如是

然隐者等为誓时,帝释天自思:“汝等勿畏,我为试验诸人使莲根失去。此等诸人非难欲爱如吐痰块而为咒诅之誓,予须问彼等非难欲爱之理由。”于是现姿礼菩萨为问,唱次之一偈:

一五

 此世彷徨人人求 多为欲者与爱者

 渴爱愉快生此世 何故隐者无欲爱?

于是为答彼之问,摩诃萨唱次之二偈:

一六

 欲爱之故受笞缚 欲爱之故苦畏生

 上主!人人醉心为欲爱 诸般恶业痴者为

一七

 由恶性格生恶故 身形崩时赴地狱

 然见五欲过失故 是故隐者不称欲

帝释天闻摩诃萨之语而感动,唱次之偈:

一八

 为试汝等诸隐者 取去莲藕埋岸冈

 清净离恶隐者住 梵行者!此为汝之莲藕食

菩萨闻此唱偈曰:

一九

 我等非汝玩弄者 汝非伴侣非缘者

 千眼者!汝缘何事来依止 天王!与我隐者汝为戏

尔时帝释天向彼乞赦唱第二十偈:

二〇

 汝为我师实我父 婆罗门!倾踬之人我救护

 博学者!唯一罪过请赦我 贤者不以怒为力

摩诃萨赦诸天王帝释,并为帝释向诸隐者之群乞赦而唱偈曰:

二一

 万物之主我等见 此夜幸福诸隐者

 师等一切心和合 予婆罗门藕再得

帝释天向隐者群敬礼,归天界而去。隐者群亦心生四禅及六神通,成达梵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如是汝等比丘!古之贤者立誓抛弃烦恼。”于是宣明四谛,宣明四谛终了,持恼比丘得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而唱三偈:

二二

 我与舍利弗 目犍连迦叶

 阿难阿那律 尚有富楼那

 尔时共七人 彼此为兄弟

二三

 莲华色女为吾妹 久寿多罗尔时婢

 家长质多为奴仆 夜叉婆多智利是

二四

 波陀乃为尔时象 猿为摩头婆私吒

 迦留陀夷为帝释 如斯本生汝觉知

四八九 善喜王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住于近舍卫城之弥迦罗母高楼(鹿母讲堂)对大优婆夷毗舍佉之得八愿所作之谈话。某日彼女于祇园精舍闻法后,谓将于翌日晨旦供养招待世尊与比丘僧伽,后彼离去。然当夜过半,四洲降下绵延大雨。世尊告比丘等:“汝等比丘!如祇园之降雨状,四洲皆降。汝等比丘!使身体濡雨,此为我于四洲所降最后之大雨。”于是佛与比丘等皆依神通力由祇园消失而现身于毗舍佉之邸宅。

优婆夷见之叫曰:“诸友!实甚奇妙,诸友!不可思议。如来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洪水起而达于膝,洪水起而达于腰,然即皆无使一人比丘之濡足与衣者。”使彼女身毛竖立,心扬喜气。于是以佛为上首,招待比丘僧伽。食事之行事完毕,向佛作如次之告白:“世尊!实予愿向世尊乞愿。”“毗舍佉!诸佛如来实为超越诸愿者。”“世尊!此乃适当之愿,不能非难者。”“如是汝说,毗舍佉!”

“世尊!予平生对比丘僧伽发愿布施雨季用之外衣、来客之食物、出行者之衣物,病人之食物、看病人之食物,病人之药及日常之粥。又平生发愿向比丘尼布施浴衣。”佛继问曰:“然则,毗舍佉!汝望得如何之利益向如来乞八愿耶?”彼女语所愿之利益,佛言:“善哉,善哉!毗舍佉!汝毗舍佉!汝望此利益向如来乞求八愿,实为甚善。”佛许毗舍佉之八愿。听许八愿后,述礼出发而去。

某日佛住于东园时,法堂中开始如此议论:“诸友!大优婆夷毗舍佉虽为女人,然由十力者[佛]许可得八愿。”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毗舍佉由我许可诸愿,非自今始,前生即已许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弥絺罗善喜王治国时,生得一男子,名善喜王子。彼成长后,思欲往得叉尸罗学习学术;彼往彼处,坐于城入口之堂前。时波罗奈王之子名梵与王子亦往彼处,恰亦坐于善喜王子所坐之凳上。彼等相互询问,彼此相亲,一同往师尊前,付教授金,修习学术。不久学术修了,向师尊乞暇,归路时一同稍行,立于歧路时互相拥抱,为守友情,彼此约束:“若予生男子,君生女子;或君生男子,予生女子,我等彼此互通婚姻。”

彼等治世时,善喜大王生一男子,命名彼为善喜王子;梵与王生一女子,命名彼女为善慧公主。善喜王子成长后,往得叉尸罗学习学术归来。尔时,父王为彼灌顶,思欲使即王位,王思:“予友波罗奈王有女,以彼女为彼第一之妃。”于是为彼女多以赠物,遣大臣等前往。

彼等前往未到着时,波罗奈王既已问其妃:“贵妃!为女人最大之苦为何?”“共有一夫之女,由怒而来之苦,陛下!”“如是贵妃!为使我等唯一之女善慧公主免受其苦,我等只与娶一人之人婚配。”彼等大臣到来,就彼女问名时,王云:“诸卿!予确曾于前就予女与予友约束,然予等不愿将予女投入群女之中,予欲嫁予女只一人得彼之人。”

彼等大臣向自己等之王前遣送信息,王闻之不悦:“我等为大国,弥絺罗城周围有七由旬,国境亘三百由旬,宫中至少须持一万六千之女人。”然善喜王子闻善慧公主具备美容,只闻而未见,心已为所虏:“予只欲得彼一人,予不欲一群之女。唯请迎彼女一人前来。”彼遣使告其父母,彼等不能打破其意志,送付诸多之财物,使众多之从者迎彼女前来,为王子第一之妃,一同灌顶即位。彼善喜大王以正法治世,与彼女相爱而同栖。

然彼女住于王家一万年,不能生男育女,市民集于王庭毁谤。王云:“此为何事?”众云:“无他缺点,唯王无守王统之男子。王只夫人一人,而我等之王家至少须有一万六千之女。王持一群之女,其中有一福德之女,亦将得一男子。”王云:“卿等是何言哉?予守不持他女之约束,不能出为谎言,予不欲一群之女。”于是彼等为王拒绝而去。

善慧夫人闻彼之言自思:“王概为真实之言故,而不使他之女等前来。然予自将为彼选来。”于是彼女为妻之同时亦兼立于王母之地位,依自之所好,选刹帝利之女千人,大臣等之女千人,家长等之女千人,以任何人为对相之歌女千人,共为四千人带进宫中。彼女等住于王家一万年,亦未生男育女。依同等之方法,别又各三度带来,彼女等亦不得男子与女子。如此先后共带来一万六千人,经四万年与彼女一人度过之一万年,共五万年。

于是市民再度集会毁谤。王云:“此究为何事?”市民云:“大王!请王命令诸女愿生男子。”王云:“甚善。”王依言谓彼女等:“贵女等!今后乞愿得生男子。”自此以后,彼女等不断求愿,敬拜种种之神,行种种之誓行,但仍不生男子。于是王向善慧夫人云:“贵妃!汝应求愿愿生男子。”彼女云:“诺!”彼女于十五日之布萨日行八支具足之布萨,于寝殿犹续思八戒,愉快坐于寝床。他之女等为山羊之誓、牛誓,于公园行之。

依善慧夫人之戒力使帝释天之宫殿震动。帝释天巡回善思:“善慧夫人乞愿求生男子,应授与一男。然不能任意授与一男,须与彼女适当之子。”于是探求,见有笼作天子,彼即为具足福德之人。彼于前生住波罗奈,彼于播种时,往田地途中见一辟支佛,彼向农奴等云:“汝等播种。”彼自己回返,引导辟支佛至于家中飨餐。彼与其子同以乌昙跋罗树造有壁之土台,以芦草造壁,结草庵、安置门户,造经行台,使辟支佛止住于彼处三阅月;于雨安居终了时,父子二人施彼三衣而去。于是先后使七人辟支佛住此草庵,皆布施三衣。父子二人为作笼者,于恒河之岸采竹时见辟支佛,皆如是为之。彼等于死后,生于三十三天,往返上下于六欲天之间,不断逍遥享受天之荣耀快乐。彼等于尔时转生,发愿欲生上方之天界。

帝释天认知其中一人将成如来,到彼等天宫之门口,问候而向彼云:“祝君平安!君须往人间界一行。”“大王!人间界实甚可厌,使人不愉快。住于彼处诸人,植诸布施等之福德,望生天界。予往彼处,将欲何为?”“友!贵君于天界能享乐之幸福,可于人间界亦享乐之;可住于二十五由旬高之宝玉瑶台,望汝应允。”彼于是承诺。

帝释天得彼之受诺,为隐者之装,往王之宫园,于彼女等头上之虚空逍遥而现姿云:“予向任一女人授男子之愿,何人欲得男子之愿?”“尊者!请授与予,请授与予!”彼女等伸出数千只手。于是帝释天云:“予向戒行正当之女等授子,汝等之戒如何,行又如何?”彼女等将上伸之手放下云:“若授与戒行正当者,请向善慧夫人之前出之。”彼翔行于虚空,立于彼女寝室之窗前。彼女以非常畏敬近前开格子之窗云:“尊者!贵君授男子之愿与戒行正当之女,果为真实?”帝释云:“唯然,予授。”“如是请授与予。”“然汝之守戒为何,请试言以观,若合予意,愿授与汝。”彼女闻彼之言云:“如是请闻。”为述自己之戒德,唱十五之偈:

 喜妻为大后 最初被导来

 善喜与予婚 经过一万年

 婆罗门!予之身语意 皆为持正觉

 毗提诃国王 建都弥絺罗

 吾敬善喜王 于前亦于后

 此等真实语 隐者!为生男子故

 予言如诈伪 予头裂七处

 夫父与我姑 夫母与我翁

 彼等生限内 婆罗门!为我教导此

 喜法之行者 予悦不伤害

 昼衣侍彼等 曾无疲倦容

此等真实语故……乃至……

 一万六千女 与予共为妻,婆罗门!

 然而从未有 彼此起妒忿

 予喜彼女等利益 任何之女予无憎

 予怜彼等为侧室 常与比并如自己

此等真实语故……乃至……

一〇

 奴隶奴仆与使者 以及其他之从者

 使用彼等常依法 颜容柔和不动怒

一一

此等真实语故……乃至……

一二

 沙门婆罗门 他之乞食者

 常以清净手 饮食为飨餐

一三

此等真实语故……乃至……

一四

 十四十五夜 半月第八夜

 神变分之际 具足八支斋

 予为行布萨 身常守持戒

一五

 此等真实语 为生男子故

 予言如诈伪 予头裂七处

如是彼女以百偈千偈述德,实则其德亦无限际。彼女以十五偈述起自己之德时,帝释天虽然自己有诸多应为之事,但仍不遮彼女之谈话而聆听:“汝之德实为众多且未曾有。”彼称赞彼女唱次二偈:

一六

 一切汝正德 王女!国中遍名声

 善女人!汝德汝存知 汝自赞汝德

一七

 正生刹帝利 高生有荣誉

 毗提诃之主 彼为正义王

 今生为汝子 汝须善教养

彼女闻彼之言,心意欢喜,为向彼询问,唱次之二偈:

一八

 汝身不涂油 不为尘垢障

 立于虚空中 快言彻我胸

一九

 汝为天神耶 隐者大神通

 缘何来此处 告予汝为谁?

彼为告彼女,唱次之六偈:

二〇

 诸神尊帝释 集于善法堂

 我具有千眼 为汝来此处

二一

 生类之世界 有女住安静

 德高思虑深 崇姑忠实妻

二二

 聪明且智慧 行纯之妇女

 非人之诸神 欲来见人女

二三

 贵妃!汝依善所行 又因宿世善

 今生于王家 充满一切爱

二四

 王女!此即汝之德 得获两种彩

 死后生天界 今生有荣誉

二五

 聪明之妃 善自守法

 尚得永安 往我天界

 三十三天 我喜见汝

帝释续云:“天界我应为之工作尚多,我将去矣,汝勿怠。”于是与彼女教诫而去。

于是笼作天子于天晓之时,由天降入彼女之腹,再生人界。彼女知此而告王,王行护胎之式;经十阅月,彼女生下一男,双亲为彼命名摩诃波罗那。两国之住民皆来:“主君!我等赠王子之乳料。”于是每人各投一枚金币,于王庭成一堆积。王虽拒绝,但住民等曰:“主君!此将为王子长大时之费用。”终不再取而去。

王子以大尊敬而养育之,成长至十六岁时,于一切之学术,已达圆熟。王思考王子之年龄,向王妃云:“贵妃!我子灌顶之时,应为彼造一精神愉快之瑶台,举行灌顶仪式。”彼女云:“甚佳甚佳,大王!”妃亦承诺。王召家相师等:“诸卿!选一工匠,于距我住居不远处,为我子建一瑶台,我将为彼行王位之灌顶。”彼等:“谨遵王命。”为之检察地点。

恰于此时,帝释天之座示现热相。帝释天知其缘由,呼毗首羯摩:“卿!汝行,为摩诃波罗那王子建造纵横各半由旬,高二十五由旬之宝玉瑶台。”派遣前往。彼以天工匠之服装,往工匠等之处,谓工匠曰:“汝等且往,朝食再来。”彼遣去工匠后,以棒敲地,即时建起如前述之七层瑶台。

王为摩诃波罗那王子一同举行瑶台祭礼、天盖祭礼、成婚祭礼之三种祭礼,于祭礼之场所,两国之住民斋来参集。祭礼经过七年之久,而王不召还彼等,彼等之衣服、装饰、硬软之食物等,一切为王家之物。

彼等经过七年之时,开始发出非难,善喜大王问:“此为何故?”彼等云:“大王!我等乐于祭礼之间已过七年,何时祭礼始行终了?”于是王云:“予诸亲爱者!我子前此无有笑容,彼如发笑,汝等可归。”于是大众巡回鸣击大鼓,集聚演艺者千人,分为七组舞踊,而不能使王发笑。何以故?彼已见天之演艺,而对此等之舞踊不感愉快。

尔时有秃耳与黄耳二人,为善巧之演艺者,二人誓言:“我等将使王笑。”于是秃耳于王宫之门前建起奇大命名无双之庵罗树,以粗绳上抛,挂于树枝,然后循绳攀登无双之庵罗树。此无双之庵罗树实为毗沙门天之庵罗树,于是毗沙门天之奴仆等将彼擒拿,切落大小肢节抛下,而其余之演艺人等将其肢节结合注水,而前之演艺者则被花之上衣与下衣,起立歌踊;但摩诃波罗那见此决无笑容。黄耳演艺者于王庭堆积木材,彼与自己伙伴一同入于火中,火消之时,向积木注水,彼与伙伴皆被花之上下下衣,起立歌诵;王见此亦不见笑容。

如是彼等不能使彼发笑,颇感困惑。帝释天见其事,遣天之演艺者:“亲爱者!汝行,使摩诃波罗那发笑。”于是彼来此处,立于王庭空中,使见其半身之舞踊。即只手、只足、只眼、半边之齿列之舞踊,摇摆震动,而其余之半边则完全不动。摩诃波罗那见此,面现微笑;然而观者大众则哄笑不能抑制,心念不能保持镇静,手足摇幌,跌倒在王庭之上。尔时祭礼到此告终。残余之话,由以下:

 王名波罗那

 宫殿有黄金

依摩诃波罗那王本生谭(第二六四、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六一页以下)与以说明。摩诃波罗那王作布施等之福德,尽寿命实往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如是,汝等比丘!毗舍佉前生亦由我得愿。”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摩诃波罗那是跋陀罗,善慧夫人是毗舍佉,毗首羯罗是阿难,帝释实即是我。”

四九〇 五者布萨会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入于布萨会之五百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尔时佛于法堂,坐于四众中央之庄严佛座之上,心境慈爱,观见诸人自思:“今日将为优婆塞关联之说法。”而向优婆塞等言曰:“汝等优婆塞!汝等于此处入布萨会耶?”优婆塞白佛:“唯然,世尊!”佛言:“汝等为此,实为善举。实则布萨会乃为昔日贤者等之习惯,昔日贤者等为制御贪欲等烦恼,而住止于布萨会中。”佛应彼等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摩揭陀国等三国之间,有一森林。菩萨生于摩揭陀国婆罗门之优良家世,成人后舍爱欲而出家,入彼森林,结庵而住。距其庵不远处有一深竹林,其处有一鸠与自己之妻一同居住,一蚁穴有蛇,某一茂林有豺,某一茂林有熊居住;此四物时时往仙人之处闻法。

某日,鸠与其妻一同出巢,为探寻食物而出发。雌鸠行于其后,为一鹰捉去,雄鸠闻妻之悲鸣,返回观望,见鹰运妻而去。鹰杀泣叫之雌鸠,予以吞食。鸠与妻别,由爱情燃起之悲哀而痛心,彼思:“爱情使予非常苦恼,在不能制御之内,实不欲探食。”彼绝食而往苦行者之近处,为制御爱情而加入布萨会中。一方蛇亦欲探求食物由住处出来,于前村牛之往来处觅食;尔时村长之全身纯白美丽之牛,因取食物,在蚁穴上面用膝行步,用角突土为戏,蛇惧牛之足音,入往蚁穴之中,尔时牛用足踏来,是故蛇怒啮彼,牛于是殒命。村民闻牛死去,皆一同出来,对牛哭泣,用花环供养,掘穴埋葬而归。蛇于彼等去后出来,彼思:“予为怒而杀生物,使诸人之心悲哀。今于不能制御此怒之内,不欲探求食物。”而归来往庵中,为制御此怒,入布萨会,坐于一方。同时豺亦为探求食物而行,彼发现一匹死象:“予得一大食物。”彼心欢喜,往近前啮象之鼻,恰如啮柱时之状,且味亦不美;彼往啮牙,如同啮石时之状;啮腹如同啮笼时之状;啮尾如啮铁皿时之状;啮尻如同啮干酪果子之状。彼因贪食,进入内腹之中,于是饿时食肉,渴时饮血,横卧时,有内侧与肺为遮蔽,彼如是思想:“此处为予整备饮食与寝床,更何须有往他处行之必要?”于是彼喜而不出,住于象腹之内侧。而其中渐为风与热使象之死体干枯,肛门之出口紧闭,豺于腹中痛苦,肉血渐少,身呈黄色,彼寻觅不得外出之方法。某日不时生云降雨,肛门柔湿,现出隙缝。豺见有穴,思由此穴逃出,以头触击肛门,但通路狭窄,急往出口之处钻动,使身体受伤,因肛门之阻塞,豺之身毛皆拔,如同棕榈之树干,无毛而出。于是彼思:“予为贪欲而受此苦恼,今于不能制御之内,不欲往求食物。”于是彼往庵行,为制御贪欲入布萨会,坐于一方。

熊由森林出来,彼为激烈欲望之捕虏,往末罗国之前村,村民等见熊来大叫:“熊来!”手持弓棒,包围熊入茂密之处;彼知已被多人包围,奔出逃窜,彼于逃窜之时,为弓棒所击打,头部负伤滴血,归还自己之住居。彼思:“此苦乃为我之激烈贪欲所致,今在未能制御之内,不去选择食物。”于是往庵而行,为抑制激烈之贪欲,入布萨会,坐于一方。

苦行者以自己之出生尊贵,起高慢之心,不能入于禅定,尔时有一辟支佛,知其高慢,自思:“此非卑者,彼乃成佛之人物,于此劫即将成为一切智者。予将使其高慢得以制御,到达禅定。”于是彼由自己所坐之草庵出来,自北部雪山而下,坐于彼苦行者石板之上。苦行者出,见他人坐自己之座席,彼因高慢不能自制,来至近前,弹指鸣声云:“汝应识相,卑下者!汝非人之和尚沙门,为何坐予之座位?”于是彼曰:“善男子!何故尔为高慢?予为辟支佛智慧之知达者。尔于此劫将为一切知之觉者,乃为成佛之人物,满诸波罗蜜,经如是如是之劫而成佛,成佛时将名悉达多。”于是将名、姓、族及第一弟子等悉皆告之,并云:“尔何故高慢粗暴?于尔实不相应。”彼与以教诫。苦行者虽受如是言后,并未向彼敬礼,亦未问及何时成佛,于是辟支佛云:“尔应知尔之生不如予之德之价值伟大,若尔能修行,亦将如予之飞行于虚空。”于是升至虚空,以自己之足尘,于彼之结发之上,撒一圆圈,往北部雪山而去。

苦行者于彼行时,为悲痛所袭,彼思:“此沙门以如此沉重之身体,而如木桶之状,悬空而步行。予自请生身尊贵,而向如是之辟支佛不与敬礼,亦未问予何时成佛,此予之出生又有何益?此世惟有戒行,最为伟大,予之高慢增上,必将堕入地狱。在此未能抑制高慢之内,将不往探求树实。”于是入草庵,为制御高慢入布萨会,坐于筵席之上。此贤善男子制御高慢终了,行十遍处,实现神通与禅定,于是往经行台之一端,坐于座席之上。

尔时鸠等近前飞来,敬礼坐于一方。大士问鸠曰:“汝等前日此时未曾来此,而往探求食物,今日入布萨会耶?”“唯然,尊者!”于是彼问:“是缘何故?”而唱最初之偈:

 鸠!今尔满足少 尔不欲食物

 忍耐饥与渴 鸠!何故取布萨?

鸠闻之唱次之二偈:

 吾与雌鸠满贪欲 两者皆乐居此地

 尔时鹰捉雌鸠去 予无彼女失爱欲

 数多之姿别彼女 由心起苦吾烦恼

 是故吾入布萨会 贪爱于吾不再起

鸠自己说明参加布萨会时,大士又向蛇等各各问之,彼等亦说明原委。以下为问答之偈:

 曲行逼行者! 有二叉舌者

 牙装有剧毒 忍耐饥与渴

 尔长身之蛇! 何故入布萨?

 村长牛有力 肉隆且震奋

 行近来我方 心恐吾啮彼

 牛痛心苦闷 毒发而身亡

 是故村人出 泣叫来近前

 故吾入布萨 吾怒不再起

 腐肉墓地多 食物心不喜

 忍耐饥与渴 豺!何故入布萨?

 吾入大象腹 乐贪象尸肉

 暑风激日光 肛门出口干

 尊者!吾瘦为黄色 吾无出行路

 大云突降雨 肛门出口湿

一〇

 尊者!吾由肛门出 月现罗睺口

 故吾入布萨 贪欲不再起

一一

 蚁穴之塔蚁 前此尔杀食

 忍耐饥与渴 熊!何故入布萨?

一二

 蔑视自己家 激望末罗村

 诸人由村出 弩弓将吾伤

一三

 头伤足出血 再归自家来

 故吾入布萨 不再起激望

如此四者说明自己之参加布萨会而立,向大士敬礼,问曰:“尊者!由先日此时,尊者皆前往探寻树实,今日未往,何故入布萨会?”于是唱次之偈:

一四

 尊者!我等答尔问 凡从智慧说

 尊者!我等重问尔 婆罗门!何故入布萨?

于是彼向彼等说明:

一五

 无污辟支佛来庵 暂坐之时彼语我

 尔时语我未来事 名姓与行一切语

一六

 我向彼足不敬礼 高慢所缚不问彼

 是故我入布萨会 我愿高慢不再起

大士如斯自语入布萨会之原因,教示彼等,告别而入草庵,彼等亦往各各自己之场所。大士不舍禅定,成应生梵天界之身,而他之诸物亦依彼之教训而安立,得成应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优婆塞!此实为昔之贤者等之习惯,汝等应住于布萨会。”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鸠是阿那律,熊是迦叶,豺是目连,蛇是舍利弗,苦行者即是我。”

四九一 大孔雀王本生谭

[菩萨=孔雀]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持恼心之一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汝之烦恼是真实耶?”比丘白佛:“是为真实,世尊!”佛言:“比丘!此欢乐之欲望,如汝者能不为所迷耶?能吹坏须弥山之大风,竟对一枯树之叶而无可奈何。前生心地清净之众生,七百年间住于制御内心烦恼之行,而为欲望所迷。”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于邻国雌孔雀之胎内。彼于胎内成长时,其母于寻求食物之土地产卵落下而去。因母体健康,亦无其他蛇等之害,此卵无损,因此,此一如迦尼迦罗树芽状之金色之卵,时期成熟,以自己之力破卵,生出一金色孔雀之雏。其双眼如军迦之赤实,嘴呈珊瑚色,回绕颈部有三赤线,达于背之中央。彼成长后,身体大如队商之车而甚美丽,青孔雀等皆来集合围绕,以彼为王。

某日,彼由池上饮水,见自己姿容之美,彼思:“予于所有孔雀之中,姿容最为优美,若予与彼等住于人交往之处,予将发生危险。予将往雪山之处,安心居住。”于是彼于夜间孔雀等休息之时,无人知晓,入于雪山,越三山脉,达第四层。彼处在一森林中,有一为莲华遮蔽之大自然湖,由此距离不远之处,近于丘岗耸立一株大尼拘律树,彼止于枝上。于此山之中央有一愉快之洞窟,而彼思欲住于其处,于是由山之入口平地处降落。

彼之场所均不能由下方登临或由上方降下,乃一脱离鸟猫蛇人恐怖之处。于是彼思:“此处为我安居之处。”彼即日住于彼处,次日由山洞出,于山顶向东方而坐,见日轮东升,彼为求日之守护,称念救护咒曰:“此一切眼唯一之王升”,为求食物,则下至地上寻求。入夜归来,于山顶向西而坐,见日轮西沉,为求夜之守护,称救护咒:“此一切眼唯一之王沉”,彼如是而住。某日,一猎人彷徨于森林,见坐于山顶之孔雀,彼归自己之住家,于死时告其子曰:“吾子!第四层山脉之森林中住一金色之孔雀,若王欲求之,汝可告之。”

尔时,某日波罗奈王之妃忏摩,天晓时入梦,彼之梦如是:即见一金色孔雀王说法,彼女颔而闻法;孔雀王说法后,起立离去,彼女云:“孔雀王行,速与捕获。”于是惊醒,醒后始知是梦。彼女自思:“若予云梦,王不介意,若云有孕之女人所望者,王必留心。”于是装作有孕之女着床。尔时王来彼女近前问曰:“妃!汝感何处心意不快?”“予有愿望。”“妃!汝有何欲愿?”“予欲闻金色孔雀说法。”“妃!如何能得此种孔雀?”“大王!若不能得,予将死矣。”“妃!汝勿忧烦,若某处住有此物,则必能得之。”

王慰彼女而出,坐于王座问大臣曰:“诸君!吾妃欲闻金色孔雀之法,世有金色之孔雀耶?”答曰:“婆罗门知之。”王问婆罗门等,婆罗门等如是答之:“大王!水之生物鱼龟蟹,陆之生物鹿鹄孔雀鹧鸪等,此等动物与人,皆有金色者。此为我等之相好咒中所云。”

王将自己国中之猎师集于一堂,问曰:“汝等尝见金色之孔雀耶?”答云:“未尝见之。”唯其中一人,其父曾见,彼谓:“予虽未尝见之,然予父云某处有金色之孔雀。”王向彼云:“甚善,如是予将能与妃生命,汝往捕捉前来。”王与以诸多之财物使往。

于是彼以财产与妻子,向彼处出发而去。彼为见大士而张网,彼思:“今日我将捕得,今日我将捕得。”如是在未能捕得之中而死去,王妃亦因愿望未适而死去。王怒含恨:“为彼孔雀使予之爱妻死去。”王于金板留书,将板入于美好之木函中,上书:“雪山第四层山脉住有金色孔雀,食其肉者得不老不死。”其后国王死去,他王见彼所书之金板文字,自思:“得不老不死。”于是派遣猎师一人,彼亦死于其处。

如是六人之王承继王位,六人之猎师死于雪山。第七代之王所遣第七次之猎师自思:“予今日捕得,予今日捕得。”如是七年之间,未能捕得。猎师自思:“何以此孔雀之足,不于任何网中来食?”于是在彼处看守,见彼朝夕诵救护咒,猎人最后推定:“在此场所,无他孔雀,此鸟必为修梵行者,彼依梵行之力与救护咒之力而不为网捕。”于是往近处捕一雌孔雀,以拍手之音,使之鸣举叫声,拍手使之舞踊,驯熟之后,携往山处,于菩萨称诵救护咒间,于近处张网,弹指出音,使雌孔雀扬起叫声。孔雀闻彼女之鸣声,于是七百年间静止之烦恼,如蛇被击打时昂起镰首,而彼为烦恼所恼,不能称念救护之咒,急往彼女之近前,由空中降下,足踏入网。七百年间未能捕捉之网,瞬间捕捉其足而缚之。

猎师自思:“此孔雀王经六人之猎师均未能捕得,予亦于七年之间未能捕得,今日彼为此雌孔雀而恼于烦恼,不能称诵救护之咒,飞来为网所捕而低头。为我所苦之物,乃如此之高德。如将此物持往为他人之赠物,实不相应,而王与我之名誉,又有何益?我将使彼逃走。”彼又寻思:“此鸟有象之力,具有威力,予若接近,彼思:‘彼来杀予’,为死之恐怖而战栗,将伤及其足翼,予隐不近彼而立,以矢切断彼网。如是彼依自己之望可行。”于是彼立于隐处,以矢搭弓待发。

一方,孔雀亦思:“此猎师知予恼于烦恼,使予成为被捕之身,彼未介意而坐,彼现在何处?”于是四处巡回观察,彼见猎人张弓而立:“彼将杀我而携行。”彼思被杀之恐怖而战栗,愿求助命而唱最初之偈:

 若尔欲财宝 捕我勿杀我

 友!伴我至王前 汝得多财宝

猎师闻此自思:“孔雀王见予搭弓欲射,予应安慰于彼。”于是唱第二之偈:

 今我矢搭弓 不为欲杀汝

 孔雀王!我思坏此网 任尔喜应行

于是孔雀唱次之二偈:

 猎者!昼夜耐饥渴 追我七岁间

 捕我入网中 何故欲脱缚?

 今日离杀生 与众生无畏

 尔捕我入网 又欲我脱缚

猎师更又云:

 誓离杀生人 与众生无畏

 去世何幸福 孔雀王!我此今问尔

孔雀王答曰:

 誓离杀生者 与众生无畏

 现在得称赞 身灭而升天

猎师又云:

 或云神不在 现生趣断灭

 善恶报亦然 布施为愚蠢

 阿罗汉等言 是故吾捕鸟

大士闻此,为说明他方世界之状态,于网棒之前低头唱次之偈:

 月日两善见 光辉行虚空

 下界与他界 何只人间界

猎师唱偈云:

 月日两善见 光辉行虚空

 他界非下界 神与人间界

于是大士向彼云:

一〇

 否认善恶报 业果亦否认

 以施为愚蠢 卑说无因论

大士说此时,猎师善思,唱次之二偈:

一一

 尔言实真实 如何施无报

 善恶报亦然 如何说为愚

一二

 为何如何为 如何为行为

 苦行如何修 修何等苦行

 孔雀王!其义汝语吾 为不堕地狱

大士闻此之时自思:“若予答此问说时,人间世界将成空寂;予将为说信法沙门婆罗门之状态。”为唱次之二偈:

一三

 地上沙门人间少 不住家内缠袈裟

 正时托钵行四方 非时止行为善人

一四

 近斯善人尔应问 彼能使尔心欢喜

 从自智慧彼语尔 此世彼世说明白

大士如是云,使猎师恐惧地狱。实则彼已成就为辟支菩萨之波罗蜜,如一成熟之莲华尚在寻求触及太阳之光线,彼已得完全智而生活。彼闻其法语立即领解诸行,知悉三法印,证得辟支佛智。此一知解与大士之由网解脱为同一瞬间。彼辟支佛灭一切烦恼,立于有生之终端,而为感兴之诗唱偈曰:

一五

 如蛇之舍古破皮 如绿树之舍黄叶

 今日我舍猎生活 猎师生活我舍弃

彼歌此感兴诗后自思:“予今由一切烦恼之系缚解脱,然家中尚有诸多之鸟被缚而生,予将如何解放彼等?”于是向大士问曰:“孔雀王!予之家尚缚有诸多之鸟,彼等应如何与以解放?”

菩萨具有较辟支佛为大之知方便摄取一切智慧,于是菩萨向彼云:“尊身依道而破烦恼,已证辟支佛智,应为有关此之誓言,则全阎浮提中被系缚之众生,皆被解脱。”于是彼入于依菩萨所与之门而为誓言:

一六

 为数几百鸟 被缚于我家

 彼等之生命 我今与解放

 今日使彼等 各归自己家

彼唱此偈,于是依彼之誓言,彼众鸟立即由一切之系缚中解放,彼等扬溢喜声,各往自己之家而去。于此瞬间,全阎浮提各各之家,自猫以下,一切被系缚众生,皆不存在。辟支佛举手触头,于是家居之标示消失,出家之标示出现,彼如六十岁长老之状,着衣持八种之必须品,向孔雀王合掌云:“尊身为予伟大之救主。”于是右绕为礼,升至虚空,向难陀姆罗山顶而去。孔雀王则由棒之先端飞起,取食物往自己之家而行。

结分

猎师于此处七年之间,以手结网而住,依孔雀王而得解脱,佛述说此事唱结语之偈:

一七

 猎师住森林 亲手为结网

 光荣孔雀王 终被彼捕获

 彼由苦解脱 如我之解脱

佛为此法语后,说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持恼心之比丘得阿罗汉——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孔雀王即是我。”

四九二 木工养猪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二年老之长老所作之谈话。摩诃拘萨罗王将其女与频婆娑罗王时,并与以迦尸村为其女作沐浴之用,后波斯匿王于阿阇世王弑其父频婆娑罗王时,破坏此村,为此发生战斗。开始时,阿阇世王胜利,拘萨罗王败绩,彼问大臣:“以如何方法,可生擒阿阇世王?”“大王!比丘善巧于咒文,王遣使者赴精舍听取比丘等之意见。”王曰:“甚善。”王与同意,于是命大臣等云:“汝等前往,可隐身听取尊者等之意见。”

在祇园精舍中有多数王者之眷属出家,彼等中有二年老长老于精舍附近之草庵居住。一为弓术师帝须长老、一为曼提达陀长老。彼等于夜间睡眠,次晨醒觉,彼等之中,帝须长老点火云:“尊者达陀长老!”达陀云:“尊者!何事?”帝须:“贵君善眠耶?”达陀:“予未成眠,将如之何?”帝须:“尊者!此拘萨罗王实为愚者,彼不过只知食盛入食器之食物而已,是故为阿阇世王所败。”达陀:“尊者!汝言如何?”帝须:“彼竟被不过如自己腹中小虫之阿阇世所败。”达陀:“尊者!然则如之何则可?”帝须:“尊者达陀长老!战者实有辎重军、战车军及莲华军三种,于此等之中,以辎重军可捕阿阇世王。于某山顶之两侧配置勇士,前面显示军势,俟了解其进入中间后,由两侧之勇士叫嚣而跃上,则彼如鱼之入网,如鱼之入于筌中,即可成擒。”

王所派遣诸人,将此语闻告于王,王率大军,依言而捕阿阇世王,锁缚数日惩处之后,对彼教诫曰:“尔以后不可再为此事。”将彼解放,交付其母金刚女,为大行列之行军而归。

“拘萨罗王以弓术师帝须长老之计划擒阿阇世王。”比丘等之间开始宣扬,法堂中亦同样开始议论,佛出于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之事,前生弓术师帝须即巧于战争之配备。”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城近于城门之村,住一木工。彼往林中伐木,见一幼猪落入穴中,将其带回,命名为“木工养猪”加以养育。猪受彼之召使,以鼻转木推来,以牙牵引墨绳,以口衔斧、凿、木槌运来供用。

彼成长后,力强身大,木工爱彼如子,木工以住于此处,恐人伤害,将彼逃放于森林。于是猪思:“予于此森林之中,不能单独居住,将求得亲类,为彼等围绕而居。”于是彼往森林茂密之处探索,发现甚多猪只,彼满足而唱次之三偈:

 我往山与林 探求为步履

 求得我亲族 今我得成遂

 树根与实多 食物亦不少

 睹此山川乐 居住可平安

 一切亲类等 共住于此处

 恬淡无欲恼 何处亦无惧

彼等闻此语,唱第四之偈:

 汝求其隐家 此处有敌人

 “木工”!彼来此处时 杀我最上者

 谁为我等敌 亲族!汝等善来集

 尚未被杀者 我问请答我

 兽王有条纹 有力具锐齿

 木工!彼来此处时 杀我最上猪

 我等非无牙 身体具有力

 我等共一团 合力将战胜

 我等闻尔言 心喜耳亦乐

 战时如逃去 我等命将断

于是“木工养猪”使猪等成为一心,然后问曰:“虎何时将至?”“今日晨朝捕一只而去,明日晨朝彼将再至。”彼于战争巧为布置,彼云:“立于此之场所,必能胜利。”彼知便利之地形,于是检查各处场所。夜间使猪等取用食物,晨朝起时,彼说明战时有辎重军等三种,设莲华军于中央之所,安置饮乳之仔猪,而以彼之母亲等围绕彼等,其外再围以不产仔之牝猪,其次为幼猪,其次为将出牙之幼猪,其次为有大牙之猪,其次为年老之猪;如是于各处作十组二十组三十组之分队,配置有力之军队。彼为自己掘一大穴,为虎之陷落掘一簸笼式之穴,二穴之间为自己作一立足休息之地。于是携同有力之战士猪等往各处激励士气而行。

如是作为之间,太阳升起,于是虎王由伪行者之庵出来,立于山顶。猪等见虎告彼曰:“贵君!敌来。”彼云:“勿恐,一切皆如彼而行。”虎摇摆身体,如欲出发而放尿,猪等亦如彼之状;虎见猪等,出大吼声,彼等亦如彼而为之。于是虎见彼等之动作而自思:“此非以前之状,今日向予敌对,分组而立,彼等有军师而为此配列,今日予不近彼等而归去。”彼恐战死而归,往伪行者之傍。彼伪行者见虎空手而来,唱第九之偈:

 汝于今日离杀生 对诸生物与无畏

 见群归来如乞食 虎!实有齿爪无勇气

于是虎唱次之三偈:

一〇

 予之齿爪非不利 予之身体具有力

 彼亲族等为一团 是故彷徨我独步

一一

 尝见惧战者 逃散求隐家

 今共为一群 吟声作哼语

 今彼立原地 我恐败彼难

一二

 彼等有军师 言说皆一致

 成团欲杀我 是故我不欲

伪行者闻此唱次之偈:

一三

 帝释战胜阿修罗 一只之鹰杀群鸟

 一头之虎见群兽 杀最上者有此力

于是虎唱偈曰:

一四

 不论帝释鹰 虽云兽王虎

 亲族结一团 虎力不得动

伪行者再行对彼激励,唱次之二偈:

一五

 迦陵频伽鸟 为集作群飞

 彼等喜一处 飞翔空中去

一六

 彼等之飞行 唯一离群飞

 是故为鹰袭 虎亦当如是

而彼如是云:“虎王!汝不知自己之力耶?汝勿恐,汝唯一度大吼,即飞扑上去,彼两只不能一同奔逃。”彼再激励,虎依其言而为。

为说明此意义,佛为唱偈:

一七

 伪行者所励 狂持贪欲眼

 彼思仍如前 跃向有牙者

于是虎又归往,暂立于山顶。猪等又告木工:“盗贼又复前来。”彼激励彼等:“勿恐。”彼起立至两穴之间暂作休息之处,虎出速力近木工养猪之前,飞扑上来,木工养猪向后回转,落入第一穴内;虎不能制止其速力前进,落入簸笼之形穴内,彼如同土块所作之物,立于其中。木工养猪忽然飞出,以牙齿突入其内股,刺破心脏,食其肉而以口啮之,落于外穴,彼云:“予已捕此奴隶矣。”最初往者,食满其口,最后往者云:“虎肉究为何味?”木工养猪由穴中上来,见猪等曰:“汝等不满足耶?”“大王!贵君杀一只虎,尚有其他恶于十虎者在。”“彼为何人?”“彼为虎常运肉与彼食之伪行者。”“如是皆来,捕彼恶汉。”彼等共同意急行前往。伪行者以为虎将立即归来,然见猪等由路上奔来,彼思:“此等猪已杀虎,此似为前来杀予。”于是急驰攀登乌昙跋罗树上。“汝等勿忧,彼将立即被捕。”于是呼幼猪由树根刨土,牝猪用口满含水来,大树直立而露根,于是命其余之猪等:“汝等可往彼处咬断其根。”于是倒退膝行,以牙切断树根,牙利如斧,大树断根,猛然翻转倒下,伪行者落下,分裂碎断,肉均被食。树神见此不可思议,而唱偈曰:

一八

 如树生森林 亲族善团结

 猪等为一团 一度虎被杀

彼等之中,人与虎被杀,佛为说明此事,唱他之偈:

一九

 婆罗门与虎 两者终被杀

 猪等皆欢喜 齐为大声吼

于是木工养猪问曰:“尚有其他之敌否?”猪云:“大王!已无矣。”猪等皆曰:“吾等为彼灌顶作我等之王。”于是求水,见伪行者饮水使用之法螺贝,以此右旋法螺贝之宝,满盛以水运来,使木工养猪于乌昙跋罗树根之下灌顶,于是以灌顶之水灌撒一牝猪为彼之妃。由此以来,坐于乌昙跋罗之吉祥贺喜凳上,用右旋法螺贝水灌顶成为后世灌顶大典之惯习,乃即由此时开始。

结分

佛为说明其意义唱结语之偈:

二〇

 乌昙跋罗树根元 于此猪等齐来聚

 木工养猪受灌顶 尔为吾等主君王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弓术师帝须即巧于战争之计划。”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伪行者是提婆达多,木工养猪是弓术师帝须,树神即是我。”

四九三 大商人本生谭

[菩萨=队商之长]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住舍卫城之商人等所作之谈话。彼等为经商而出发时,向佛为大布施,立足于归依处与戒律向世尊言曰:“若我等健全归来,唯一即为向世尊之足顶礼。”于是彼等与五百之车共同出发,达旷野处,迷失道路,无水无食,于森林中左转右转,见一龙住之尼拘律树,解车坐于树根。彼等见水湿充满之树叶与充满水分之树枝,自思:“此树通水,切其东枝,将见我等之饮水。”于是一人登树切枝,由多罗之干,涌出水流,于是大众浴水饮水;然后断其向南出之枝,由其中出来种种食物,大众食之;然后向西切枝,由其处出来着饰之女人,大众与彼女等同乐;然后断其向北之枝,其中充满七宝,装入五百车中;于是返回舍卫城,守其财宝。彼等手执香及花环等往祇园精舍,向佛敬礼供养,坐于一方,敬闻法语,而于次日施大布施。彼等云:“世尊!予等以此布施功德,让给与我等财宝之树神。”于是商人等皆让与功德。佛于食事终了后问曰:“功德让与如何之树神?”商人等语如来由尼拘律树受得财宝之事,佛言:“汝等知量,不住欲望,故得财宝。前生有诸人不知量,住于欲望,故失财宝与生命。”佛应彼等之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城近处有荒野之土地,生有尼拘律树,商人等迷失道路,见尼拘律树。

佛为等正觉说明其意义:

 商人等为集 乃由诸国来

 一人为队长 出往得财宝

 彼等行旷野 少食又无水

 见大尼拘律 荫凉心欢喜

 于此树之荫 彼等坐其处

 愚为愚痴蔽 商人等寻思

 此树有湿气 而且涌水流

 商人!我等断其枝 先切东向者

 彼等切其枝 无污得清水

 满足商人望 既浴且饮用

 愚为愚痴蔽 二度彼等思

 商人!我等断其枝 今切南向者

 彼等切其枝 米肉少水粥

 生姜与豆汁 多得枝中流

 商人遂其望 彼处食且饮

 愚为愚痴蔽 三度彼等思

 商人!吾等断其枝 今切西向者

 彼等切其枝 得诸女着饰

一〇

 身被种种衣 宝玉与耳环

 一人得一女 二十五人居

一一

 于此树荫中 女等所包围

 商人遂其望 四方侍为乐

一二

 愚为愚痴蔽 四度彼等思

 商人!吾等断其枝 今切北向者

一三

 彼等切其枝 金银珠琉璃

 价尊白毛布 多得枝中流

一四

 又有迦尸布 北方之毛布

 商人遂其望 捆缚入车中

一五

 愚为愚痴蔽 五度彼等思

 吾等断此根 将得更佳物

一六

 队商之长立 合掌为乞愿

 商人!彼树何所逆 幸福与尔等

一七

 东枝与尔水 南枝与饮食

 西枝与女人 北枝遂欲望

 商人!彼树何所逆 幸福与尔等

一八

 于此树荫中 坐而且发誓

 不得伤其根 害友为恶人

一九

 势多不纳一人言 彼等对彼不介意

 手持锐斧由根断 尼拘律遭彼等袭

于是龙王见彼等欲断树根,自思:“予对此等诸人欲饮时与水,更与天食、卧榻、侍女及满载五百车之诸宝,而今又欲由根伐断吾树,彼等过分贪欲,除队商之长外,其他诸人,悉数格杀。”于是彼召集:“如是如是之武装兵士,如是如是执弓箭者,如是如是着甲胄者”前来。

佛为说明此事唱偈:

二〇

 由此二十五条蛇 坚固之身出临阵

 又执弓者有三百 着甲胄者六百多

于是龙王唱偈云:

二一

 此等诸人皆缚打 勿使生命得救助

 其中除去商队长 一切诸人为灰烬

龙等依言而行,将以上覆盖之物使乘于五百车中,而使商队长载入自己车内运往波罗奈,将一切财宝置彼家中,遣彼归自己龙宫而去。

结分

佛为教训,使知其意,唱次之二偈:

二二

 是故古贤人 得见自利益

 不为贪欲制 解除敌之心

二三

 爱欲苦之源 应知其危险

 离执去爱欲 出家作比丘

而述此法语后,佛言:“汝优婆塞等!如是前生住于贪欲之诸商人等至大破灭,是故不可住于贪欲。”于是佛为说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此商人等到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龙王是舍利弗,队商之长即是我。”

四九四 娑提那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入布萨会之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尔时佛言:“汝等优婆塞!昔之贤人等依自己之布萨业,以人间之身体往天界长期居住。”佛应彼等之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弥絺罗城有名娑提那王者,从正法以治国。彼在城之四门,城之中央及宫殿之门前,造六布施堂,于全阎浮提休假日行大布施,每日行六十万之消费。彼守五戒,入布萨会。王国之住民,立足于彼之教诫之上,积布施之功德,死后生于天之城市,于帝释天之善法讲堂,天子充满而坐,称赞娑提那王戒行等之德。其他诸神闻之,起欲见王之望,诸神之王帝释天知彼等之心,云:“诸位欲见娑提那王耶?”答曰:“唯然,天王!”于是彼命摩兜丽曰:“汝往,付马驾超胜车,伴娑提那王前来。”于是彼云:“谨遵王命。”同意付马驾车向毗提诃王国而行。

尔时为满月之日,摩兜丽于诸人夜食,坐于门前笑语之时,与月轮一同驱车前进,诸人望天云:“有两月出现于空中。”彼等见车通过月轮向前行进乃曰:“此非月乃车,此天子出现。此究为何人结此如意所向之辛头马驱天车而行耶?除吾王之外,将无他人,我等之王实为信心甚深之法王。”诸人十分欢喜,合掌而立,唱第一之偈:

 欢喜竖毛发 此世不思议

 天车现虚空 吾王有光荣

摩兜丽驱车,由诸人供养香及花环等物崇拜,彼右绕城三周,往王之宫门之所停车,立于西方窗之下端,准备登门而立。

是日,王往巡视诸布施堂,并与指示:“以如此方法与布施为宜。”于是入布萨会过此一日。而彼时由大臣等围绕,坐于装饰之宫殿屋顶华丽之露台之上,向东窗说有关正法之话。尔时摩兜丽招手向彼为乘车状,而于招手后即伴之而行:

佛为说明此意义唱偈:

 神力伟大之天子 天之御者摩兜丽

 彼招弥絺罗城主 毗提诃王受招待

 王中最优王 乘此天车来

 帝释希见尔 三十三天上

 诸天皆忆尔 共坐善法堂

 娑提那王见 回面乘天车

 天车轭千马 驰往诸神前

 见此王到着 诸神喜相近

 大王!尔善来相伴 相伴尔善来

 大王!诸神之王座 王可坐其傍

 帝释喜相迎 毗提诃之王

 婆娑婆招待 座席与欲乐

 强力诸神之住居 王来居住诚善事

 大王!一切欲乐悉成就 诸神望汝与共住

 三十三天皆共有 所享欲乐非人间

诸神之王帝释分与广一万由旬天城市之半,一俱胝天女之半及天宫之半与彼。于是彼欢乐于所与之幸福,依人间之数,已过七百年间。彼如是居住之内,于天界自己之功德已尽,心中感不满足,为此彼与帝释天如是相语,唱次之偈:

 舞踊歌谣与史话 皆云生天有快乐

 今我在天已不乐 寿命将尽近死期

 汝为诸王最上者 是否予将作愚人?

于是帝释天向彼云:

 尔之死尚远 寿命亦未尽

 有力最上者 尔尚不成愚

 然尔功德少 异熟果未尽

一〇

 依我天之力 使汝住天上

 最上王!三十三天内 享非人间乐

尔时大士拒绝云:

一一

 如借他车乘 如借他财宝

 由他得布施 如此享幸福

一二

 由他得布施 此非我所望

 自为之功德 财宝我特有

一三

 是故我将行 布施住寂静

 摄制又自制 多为诸善行

 为时为幸福 无感后悔事

尔时帝释闻彼之言,命摩兜丽:“汝往,汝伴娑提那王往弥絺罗城,置于王之游园之上。”于是彼依言而为。王巡回步行于游园之中,游园之管理人见彼询问后,往那罗陀王之所告禀。于是闻王之到来:“汝先行为彼王与予准备二席置之。”王遣游园管理人先行,于是彼依命而行。尔时娑提那王问彼曰:“何故设二座席之位?”答曰:“一为贵王,一为我王而设。”于是王云:“他为如何之人,将坐于予面前之席上?”王坐一席,而置足于另一席上。那罗陀王出发前往,向彼之足敬礼,坐于一方。彼乃娑提那王第七代之后裔,尔时之人寿为百岁之时,而大士依功德之力,过如此之时光。彼执那罗陀王之手,于游园巡回散步,唱次之三偈:

一四

 此处有旱田 有水流沟渠

 此等诸小川 为此绿草蔽

一五

 此有莲池乐 鸳鸯鸣声满

 曼陀罗之华 白莲青莲蔽

 与我共居人 今往何处去

一六

 此等旱田为地面 彼处乐园有森林

 相知之人何不见 那罗陀!予见此如空漠所

尔时那罗陀向彼云:“大王!贵王因往天界,经七百年,予乃贵王第七代之后裔。贵王之臣下,均已堕入死域,然此为贵王自己之王国,请受取之。”王曰:“那罗陀!予非为王而来此处,予为行功德而来,予只为欲作功德。”于是唱次之四偈:

一七

 我见天宫殿 光辉耀四方

 面向诸天王 亦见诸天子

一八

 予住天之居 予享天欲乐

 三十三天内 一切欲乐遂

一九

 我见为如斯 来此为功德

 我只为行法 王位我不望

二〇

 勿导罪咎道 等正觉者说

 有德人进道 我亦欲踏进

如是大士为此等偈,以智慧集唱,尽知一切。尔时那罗陀更向彼云:“大王!请与指导王国。”彼答:“王子!予不望王位,望与我七日间行七百年间之布施。”那罗陀云:“甚善。”接受彼之言行大布施。王行布施七日间,至第七日娑提那王死,生入三十三天。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布萨业应真诚住之始为相应。”于是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优婆塞之中,有者入预流果,有者入一来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那罗陀王是阿难,帝释天是阿那律,娑提那王即是我。”

四九五 十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无比之布施所作之谈话,此于第八篇苏企罗本生谭中将被详说。王当与此布施时,对以佛为上首之五百比丘,加以考察,对灭烦恼之比丘则与之。于是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说王之功德:“诸位法友!王与不等之布施,当布施时,考察而施与有大果者。”佛出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拘萨罗王为如我佛之弟子,考察而与布施,实无不可思议,昔之贤者等于佛未出世时,即与考察之布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拘楼国之因陀罗波罗萨多城之优第提罗系之高罗婆王治国时,有彼之大臣毗楼指导俗事与圣事。王行动摇全阎浮提之大布施,而受布施之食者中,守五戒者全无一人,皆为破戒者,因而布施使王不能满足。于是王思:“如行考察之布施,其果甚大。”于是彼望与守戒律人以布施,彼思:“与贤人毗楼互相商谈。”于是于彼侍奉来时,使坐于座席,向彼咨问。

佛为说明此意,唱次之半偈,其他半偈以下为王与毗楼之问答。

 爱法优第提罗王 彼向毗楼云考察

 毗楼!凡来我前求施者 护戒有学婆罗门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大王!护戒有学识 远离不净行

 难见婆罗门 食尔供养食

 大王!婆罗门种类 实则有十种

 彼等详区别 我说请听闻

 或者背负袋 坚缚如根满

 集合诸药草 入浴口诵咒

 大王!医师与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或者车附铃 前行使铮鸣

 彼常为行使 驯马能御车

一〇

 大王!与使者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一一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一二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一三

 更有婆罗门 持水瓮曲杖

 城村与街市 王之近处行

一四

 城村与森林 不施我不走

 大王!压制者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一五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一六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一七

 爪发长如草 齿污体垢秽

 尘埃涂满身 彼等乞食行

一八

 大王!树樵亦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一九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二〇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二一

 阿梨勒果阿摩勒 庵罗果与阎浮果

 威比他佳麦粉果 齿杨子与橡树板

二二

 罗阇那树糖果笼 烟管蜂蜜软膏等

 大王!声高四处为叫卖 彼为商贾到处行

二三

 大王!与商人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二四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二五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二六

 经营农商业 畜养山羊羊

 得金与子女 使之论嫁娶

二七

 阿摩昼之种 吠舍种同等

 彼等为混血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二八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二九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三〇

 诸村为司祭 出行享乞食

 多求为诸兽 去势并付印

三一

 牛豚与山羊 屠杀家畜者

 大王!屠牛者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三二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三三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三四

 或有婆罗门 手持刀剑盾

 立于通路上 引导队商行

三五

 彼等牧兽者 盗贼与同等

 强取并索要 亦称婆罗门

 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三六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三七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三八

 森林造小屋 张网为猎户

 兔猫并蜥蜴 鱼龟皆遭捕

三九

 大王!彼等为猎师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四〇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四一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四二

 财宝之欲所驱使 横入床下为窃贼

 苏摩酒祭行牺牲 王于其上得入浴

四三

 大王!理发师同等 亦称婆罗门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高罗婆王云:

四四

 彼等婆罗门相远 不可云彼婆罗门

 毗楼!汝语他之婆罗门 寻求护戒有学者

四五

 离不净行者 食我供养食

 施彼果甚大 斯者我施与

如是说明普通一般具有虚名之婆罗门等,以下为说明最上之婆罗门等,唱次之二偈:

四六

 大王!护戒有学识 远离不净行

 此等婆罗门 可享食供养

四七

 一食食米食 并且不饮酒

 大王!彼等语资格 斯可伴来否?

王闻其语问曰:“友!毗楼!如是可尊敬之第一婆罗门等住于何处?”“大王!彼等居于北部雪山之难陀姆罗洞窟之中。”“贤者!如是以尔之力,为予将此婆罗门等伴来此处。”王心满足唱次之偈:

四八

 毗楼!此等婆罗门 护戒有学识

 毗楼!汝速索彼等 可招彼等来

大士云:“善哉。”接受王言,向王曰:“如是,大王!装饰城市,一切城中住民,皆行布施,入布萨会,守持戒律,击大鼓布告,王与臣下共行布萨。”而菩萨自己于晨早为食事,行布萨会,日暮取出肉豆蔻色之箱,与王共同五体投地平伏其身,忆诸辟支佛之群而敬礼祝告曰:“北部雪山难陀姆罗洞窟所住五百辟支佛等!明日受我等之供养,前来受食。”于是向虚空八度散撒满握于拳中之花,尔时五百辟支佛之处,华往落于其上。彼等思忖,知其理由:“诸卿!我等将受毗楼尊者招待,彼实非卑劣众生,彼为成佛人物,此劫即将作佛。我等应寄以善意。”于是承诺其招待。大士见华未归来,已知彼等承诺。菩萨云:“大王!明日辟支佛等将来,请施以尊敬与尊崇。”

王于翌日为大尊崇,于大露台之最净之所设席。于无热恼湖之辟支佛,思惟其身体要求已生时,凌虚空而前来,于王庭落下。王与菩萨深具信心,由彼等之手受钵,使坐于宫殿露台之上,捧献供养之水后,准备硬软之食以为供养。食事终时,为次日而作招待,如是七日间招待,行大布施。第七日时,与彼等必要之物品,尔时彼等感谢,升于虚空,归往彼处,必要物品亦与彼等同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拘萨罗王为予之弟子,行考察布施,实非不可思议,昔之贤者于佛未出世时,亦同行布施。”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毗楼贤者即是我。”

四九六 次第供养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地主所作之谈话。彼为善良而信心甚深之人,向如来及僧团常为大崇敬,某日彼作如是思考:“予对佛宝僧宝供养食与柔衣,常为大崇敬,今将向法宝为之。其所为崇敬,将应如何为之?”

于是彼取诸多之香与花环等往祇园精舍敬礼世尊,问曰:“世尊!予欲为法宝之崇敬,其崇敬应如何为之?”佛对彼言曰:“若欲为崇敬法宝,当向法宝之保持者阿难以为崇敬。”于是彼云:“谨如尊命。”同意而为对长老之招待。次日对长老大为崇敬,引导至家中,使坐于极为安静之座席,敬献香与花环等物,施种种优味之食,食后并施与作比丘三衣之十分高价布料。长老自思:“此崇敬乃对法宝之所为,对自己颇不相应,应与第一之法将为最相应。”于是将供养食物入于钵内,连同衣料运往精舍,交与舍利弗。然彼亦自思:“此崇敬为对法宝,应遍及法主等正觉者为相应。”于是彼施与十力尊。佛见无比自己至上者,于是受入钵供养之食,并受取衣之布施。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某地主为崇敬法宝而思惟,向法宝保持者长老阿难而为布施。长老谓:‘施予为不相应。’而施与法将;彼亦谓:‘此对予亦不相应。’而奉献与如来。如来不能发现其他之至上者,依自己为法主故:‘彼于我相应。’于是食彼钵之供养食,受衣之布料。如是彼钵之供养食,相应如法次第至其主之足前。”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钵之供养食如法次第至予之所,非自今始,前生佛未出世时亦有相同之事。”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止恶行,不乱十种王法,以正法治国,如是行之,彼之法庭成空。王为发现自己有无不德,由住于近处住者开始,于任何人问之,如宫内之妇人等,城内之人,城门近处之村,均未发现自己之不德者。于是彼思:“予往地方探讨。”于是使大臣等任王国之事,彼与司祭变装,遍历迦尸国境,然亦未发现任何人语王之不德。

彼等来至国境之某市,坐于无门户之讲堂。尔时有市中居住有八十俱胝财产之富豪地主,作大行列之入浴而来,见坐于讲堂中金色优雅风姿之王,心生爱慕之情,入于讲堂云:“请贵君稍待。”彼归家制造种种非常美味之食物,为大行列持食事之器皿而来。

尔时有住雪山持五神通力之苦行者前来坐于彼处,而由难陀姆罗洞窟之辟支佛亦来坐于其处。地主与王以洗手水后,以种种美味之咖哩食物,调入食器,运送王前;王受之与司祭之婆罗门,婆罗门受之与苦行者,苦行者行辟支佛之面前,以左手按食器,右手取水瓮,与布施之水后,将食物入于钵中,于是彼辟支佛不对任何人招待,不乞求许可而自食。在彼为食事终了时,地主自思:“予与王食物,王与婆罗门,婆罗门与苦行者,苦行者与辟支佛,而辟支佛不向任何人乞许而食。此等布施之理由为何?”“此不向他人乞许而食之理由为何?予将依次询问。”于是彼向每人各各敬礼发问,而彼等亦向彼说明。

 我见姿优人 王国荒野来

 彼住优高阁 大床彼横卧

 我此有爱慕 优煮米之食

 清净去黑米 覆肉与米饭

 尔受此食物 缘何不自食

 布施婆罗门 此尔为何法?

 我师婆罗门 热心诸义务

 尊贵应招待 与彼食相应

 王之崇信者 我问婆罗门

 清净覆肉食 何故王与尔?

 尔今受此食 不知尔目的

 施食与仙士 此尔为何法?

 我为家所缚 养育我妻子

 人间乐爱欲 以法教我王

 仙士住森林 年老积修行

 我向苦行者 与食甚相应

 皮下筋脉见 爪发长如草

 齿污体覆尘 我问瘦仙士

一〇

 一人尔住林 人生不持望

 尔与比丘食 彼有何处优?

一一

 球根与草根 我掘球状物

 摇落黍稻粒 压辗为干粉

一二

 野菜莲根蜜 肉枣阿摩勒

 运来为我食 亦为我财产

一三

 我为厨役故 与非厨役人

 我为所有故 与无所有人

 我为取得故 与未取得人

 是故我与食 与食我相应

一四

 我今默然坐 问高德比丘

 清净肉覆饭 仙士与尔食

一五

 尔取彼之食 独自默然食

 他人不劝请 尔取为何法?

一六

 我不为厨役 亦不使厨役

 我不为切割 亦不使切割

 知我无所有 远离一切恶

一七

 左手供养食 右手取水瓮

 仙士与我者 清净覆肉食

一八

 所有财产者 彼等施相应

 劝请布施物 我思为反对

地主闻此言,唱次之二结偈:

一九

 战车之主来此处 此诚对我有幸福

 布施之果大无比 由今以前我不知

二〇

 王对王国有贪欲 婆罗门有诸义务

 仙士贪求根与果 而比丘等得解脱

辟支佛向彼说法,往自己之住所,苦行者亦复如是。王尚住于彼之近处数日,归回波罗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此钵如法相应往彼处者非自今始,前生即已如是行之。”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欲为崇敬法宝之地主是此地主,王是阿难,司祭是舍利弗,住雪山之苦行者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