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全文在线阅读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

关灯直达底部

以前大学里的“读书文化”

我是在为了应对高考而不得不真正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迷上读书的。当时(现在也是),岩波新书作为文化世界的敲门砖,被公认为规范读物,我还记得当初自己就是一本接一本地阅读岩波新书的。

譬如,在学习世界史的时候,我没去背教科书,而是拿起了《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著),继而兴趣拓宽,又沉迷于《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著)等课外书。对于应试学习而言,读这些书无异于大绕远路,但我从没后悔过。

岩波新书也有大量的心理学相关书籍,例如《情绪的世界》(岛崎敏树著)、《人类的极限》(霜山德尔著)等,都很好看。霜山先生的著作,我还读过《人类的诗与真实——其心理学考察》,还有前面提到的由他翻译的《夜与雾》,我也很喜欢。

此外,为了“学习”英语,我还常读伯特兰·罗素那文笔优美的原著。慰藉孤独,则以长篇小说为佳,例如被称为“教养小说”② 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就曾在某一段时间每天不间断地一气读完了。随着眼界的拓宽,从一流学者、作家的著作或译作,到其中介绍的其他书籍,我都会找来阅读。这是我正式开始读书的主要原因。

进入大学,读书成了日常聊天的常见话题。同学们彼此擦肩而过时,也会相互介绍书籍,或者围绕某本书的阐释而彻夜讨论不休。当然,没读过的人只能默默旁听。那个圈子里的权力和发言权,跟读书量是成正比的。因此,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读书。当时存在于大学的这种读书文化,如今已经消亡了。

在以前的大学课堂上,每位老师都会向学生介绍大量书籍,这种情形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而且我记得,老师们在介绍书的时候,并非停留在“建议阅读”的简单水平,而是在语言上给我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到了“不读不行”的程度,例如“没读过柳田国男的书简直是耻辱”“是个人都会读马克思·韦伯的书”“我想你们不会不知道列维·斯特劳斯吧”,等等。

实际上,被逼着读过那些书后,我才恍然大悟,获益良多。所以我现在也会效仿以前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给学生施压。

独处时是读书的良机

其实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并非始终很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很不顺利,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独自生活,不见外人,这样过得久了,剩下的就唯有真正的孤独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一个礼拜只跟三个人说过话,其中还包括附近餐饮店的老板娘。

我当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干什么呢?自然是在读书。由于学业不忙,我经常每天花七八个小时不间断地读书。即使是专业书籍等很难读懂的书,或是陌生领域的书,我也敢于挑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同给精神打了一支安定剂。

除了单纯觉得内容有趣之外,我还有种预感,觉得只要不停地读下去,那些书终将成为属于我自己的力量。那种感觉,就像棒球部的替补选手一边说着“苦练不会骗人”,一边专心致志地不停训练一样。当然,最终也有可能成不了主力选手,至多在三年级夏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从原来的垃圾时间上场变成临时代击球员。不过,练习中无数次挥动球棒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那段经历会成为自己的精神动力,促使自己一天天充实起来。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若有所失的时候,如果能遇见伟大的贤人,受其熏陶,或者邂逅出色的异性,发展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内心的空洞或许就能得到填补。然而除了影视作品,现实中少有这样的机会。相较而言,遇见好书并与其发展一段令人神魂颠倒的“爱情”,则是任何人都能体验到的。

而且,在年轻时挑战长篇小说或艰深的书,会对以后的读书风格造成影响。比方说,我出于工作需要,有时不得不读一些陌生领域的书,例如理科类的书。虽然那些书本身很难读懂,但我并没有阅读障碍,也不会心生抵触。因为我相信,凭借从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读书能力,我不惧怕任何书。

因此,我经常故意挑选《卡拉马佐夫兄弟》之类的厚重的长篇小说,作为面向学生的课题书籍。因为学生时代时间充裕,对将来尚无明确的目标,社会责任也很轻,所以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与贤人们交换能量

事情进展不如意,人际交往压力大,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此时,愤怒的情绪和能量若是憋在心里得不到发泄,就有些危险了,说不定哪天就会表现为对他人或自身的攻击性。

要是能有一些不同于平日的、具备足够热度的对象或时间,就能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跟别人交谈是一种办法,但仅仅如此,热度还是稍显不够。而当人沉浸在书里时所发出的能量,热度足以媲美地底喷出的岩浆。

大部分好书的作者,其内心热度都如同岩浆一般。比如尼采,实际接触可能他会是个性尖刻霸道的人,但不可否认,其强烈的思想确实能量充沛,炽热非凡。阅读他们所写的书,相当于靠近其思想中的炽热部分。

如此一来,我们自身也会发出热量,从而维持内心平衡,消除对他人或自身的攻击性。因为这些热量会让我们意识到,与其把时间花在烦躁、嫉妒、鄙夷上,不如读书来得更有意义。更何况,若能从书中找到话题,与人交流,还能暂时摆脱孤独。

也就是说,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尤其在最近,很多人找不到发泄负面能量的途径。不光是年轻人,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是如此。明明身心都很有活力,可是由于工作量大,娱乐手段又少,压力只能憋在心里。读书应该也能顺利吸走这样的负面能量。

另外,读书还关系到年轻人的人格形成。书中的内容并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还会影响对人的容度。在我看来,能达到通过简单的对话让对方觉得“这人很有度量”“很成熟”“有判断力”的程度,就与“读书的质和量”存在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想让自己在年轻时进步,想让自己年老后有个爱好,想有个可供发泄负面能量的终生渠道,就不能不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是我们的一生良友。


①  日本一所私立学校。其高中部被称为“日本高中棒球的顶点”。——编者注。

②  追踪描写主人公精神形成过程的小说,主要盛行于德国。——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