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全文在线阅读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将思考和时间都变成自己的伙伴

关灯直达底部

大家平时有注意过自己使用笔记的目的吗?

在本书中为大家介绍的麦肯锡流笔记术中,笔记的最大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将“解决问题的笔记术”做更进一步的分解,可以导出使用笔记的“3 个目的”。

首先第一个是“整理思路”。第二个是“与别人共享信息和想法”。第三个是“作为制作资料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目的中,都存在使用笔记达成目的=提高笔记思考的质量和取得结果的“技巧”。

目的 1 将想法整理成目录

只存在于自己脑海中的思考,处于一个近乎混沌的状态。由于人类本身就具有非常优秀的能力,会将一个信息和想法与许多经历和感情以及由此获得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不会只将其停留在理论的状态。

比如“我最近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但是,想出点子时的状态我记得清清楚楚,最关键的创意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这类的情况十分常见。

在这个时候,不要只用大脑思考,而是应该打开笔记本,将笔和纸变成思考的时间机器,将零散的思维碎片整理起来,从而找回被遗忘的灵感。

用手将自己脑中的想法写在笔记本上,使其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目录”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场调查或者会议时做的便签和记忆,不管时间轴还是理论,往往都处于零散的状态。我们必须在笔记本上将这些零散的内容整理出来,通过做成目录使其更加便于理解。

说起目录或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百科辞典或者说明书中的“索引”,但这里所说的做成目录,更类似于将电子邮件的收件箱分类成“工作”“私人”“工作中”“工作完成”等文件夹的概念。

就像邮件需要清晰地分类一样,如果大量的信息都乱七八糟地混在一起,那么想要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和需要思考的信息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当我们用笔记整理信息的时候,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实”“意见”等目录将信息分类,这样我们管理信息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随时检查是否有遗漏。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往返活动”,所谓“思考的往返活动”就是将第 2 章中介绍过的时间轴和“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这一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结论(假设和 Issue)”“现状的事实与根据”“解释与意义”的概括笔记形式都重新整理成目录,通过这项作业来整理自己脑中的思路。

通过将想法写在笔记上和脑海中的往返活动,可以将零散的思考与记忆结合起来,找回重要的灵感和想法。

目的 2 与他人共享信息和思考方法

当我们需要和别人共享解决问题的信息时,什么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假设有下面这样一段记录:

【主题】如何使会议更加活跃

·会议时间太长

·制作会议资料成为了负担

·会议很无聊,是对时间的浪费

·在会议室内无法连接公司网络

虽然笔记本上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但如果直接将这些拿给别人看,肯定会有人提出“你究竟是想说什么事情”。

在麦肯锡,不管面对任何事情,大家都有一个习惯就是针对这个事情提出“So What(发生了什么?)”“Why So?(这是为什么)”这种关键性的问题(关于本质的追问)。

在与别人共享笔记中的内容时也一样。

即便是落在书面上的文字信息,如果没有整理结构而是直接拿给别人看,那么对方就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理解这份信息的内容。

因此“思考的分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你只需要将写在笔记上的内容分成“事实”和“意见”两种即可。

事实

制作会议资料是一种负担

会议室无法连接公司网络

意见

会议时间太长

会议很无聊,是对时间的浪费

如果将“会议时间太长而且很无聊,是对时间的浪费”这一“意见”作为事实看待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应该缩短会议时间或者干脆取消会议”的判断。

但这只是某人的主观感想和意见,并不是事实。也就是说,在这些“意见”之中并不存在能够使会议更加活跃,解决问题的本质的 Issue。

将“事实”与“意见”分开的笔记例子

将注意力放在“事实”上就会发现,确认大量的资料浪费了会议的时间,无法连接公司网络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会议室也能够使用公司网络的话,那么需要资料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连接到相关的项目内容并进行检查。

这样一来,制作会议资料的负担减轻了,而且会议的内容也会变得更有创造性,“时间太长”“很无聊”等意见或许也会发生改变。

目的 3 作为资料的基础

对于解决问题的笔记术来说,在笔记上写字不是目的,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成果才是目的。

另外,制作资料并不是“将材料和信息整理到一起就行了”,而是必须以这个制作资料为出发点,展开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才有意义。

比如“以提高销售效率为目标”这一结论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明天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做究竟能不能够取得成果?如果找不到具体的行动和根据,那么“以提高销售效率为目标”就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标语”和“口号”罢了。

利用笔记整理思路和深入挖掘想法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在笔记上写出“这样做就能够取得理想结果”的行动和根据。

另外在作为资料基础的“笔记思考”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要以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为主体,而应该以“能够让对方接受的内容”为主体。

也就是说不要站在“传达”的角度思考,而应该站在“接受”的角度来思考。

有时候你提交的资料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是因为你的资料没有遵循“一个图表、一条信息”的原则,结果让对方很难明白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所以在制作资料之前的阶段,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为了让对方接受应该总结出哪些要素”,并且以此为前提使用笔记。

这也与你提交的资料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息息相关。

为了提交出能够说服对方的资料,就必须让对方“对你的主张一目了然”“对你的主张感兴趣”“认为你的主张没有错误”。

因此在麦肯锡,专家们都利用“PTI 视点”来总结资料。

P 就是“person(想要传达给的人)”,T 是“timing(能够传达的时间)”,I 是“interest(对方的兴趣)”。

向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传达最有效?从一开始就要时刻意识到这一点,对解决问题的故事线进行调整,那么你的资料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