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发现很难“表达我们的想法”,也就是很难总结我们的思维状态或者用语言叙述我们的理念。把这种事归咎于语言是很诱人的,但问题比这要深得多。
思想本身就意义模糊!
人们可能会抱怨说这是不可能的。“我所想的完全就是我所想的,不可能是其他情况,而且这与我能否准确表达它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现在正在想的”其自身本来就意义模糊。如果我们把它解释为你所有智能组的状态,那就会包含很多无法“表达”的内容,仅仅就是因为你的语言智能体无法理解这些内容。对于“你现在在想什么”更恰当的解释是,你的某些高水平智能组当前状态的局部指征。任何智能组状态的重要性都取决于它有可能会怎样影响其他智能组的状态。这表示,为了“表达”思维的当前状态,你必须对自己的某些智能组将要做什么能有一部分预期。当你能够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已经不再处于之前的状态了,这是无法避免的。你的思想从开始的时候就意义模糊,而且你从来没有成功表达过它们,仅仅是用其他的思想代替了它们而已。
这不仅仅是词汇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思维状态通常会受到变化的支配。当物理事物的背景改变时,它们的属性倾向于保持不变,但一个思想、理念或局部思维状态的“意义”取决于此时哪些其他思想也处于激活状态,还取决于最终从那些智能体之间的冲突和谈判中会浮现什么。认为在“表达”和“思考”之间存在绝对清晰的界限,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表达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把自己从背景中更弥散和多变的部分中分离出来,简化和重构思维状态。
听众同样也必须应对意义模糊的问题。“我要去找那个坏蛋算账。”尽管“算账”这个词还可以表示统计和计算账目,可你还是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词汇本身的意义这么模糊,那我们为什么可以这么清楚地理解句子呢?因为每个单独词汇的背景被其他词汇以及听众过去的经验锐化了。我们可以容忍词汇意义模糊,因为我们已经有能力应对思维的模糊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