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还是今年,朋友约我去某酒家参加美食节,并要出菜一道,这菜还需自己创意,且有规定:温馨浪漫。朋友是二十年的朋友,推不掉,再说吃我本来也喜欢,为什么当初我想推掉呢,因为这酒家老板以前见过,一眼看去就很讨厌。朋友说你和我们玩,又不是和老板玩。想想也对,不去矫情了。我就出了一道菜,名“玫瑰竹夫人”。
后来见到记者报道:“车前子的‘玫瑰竹夫人’一听就是个浪漫的名字,等着菜端上桌,大家一尝,这不就是春笋吗?切成了小条状的春笋被淋上了糟乳腐汁和玫瑰乳腐汁,红白两色,甜咸各异,是典型的苏帮菜。”
这报道有两处错误。一是糟乳腐汁和玫瑰乳腐汁不是淋上的,是下锅分别炒出。而玫瑰乳腐汁里我又加过“秘料”,后来有人仿制,问我怎么没有那天鲜美?这是当然的。看似容易成却难,味道在深处,不与俗人言。
为什么名“玫瑰竹夫人”,诗眼全在于对糟乳腐汁炒出的春笋码放,那天人多嘴杂,乱了。
第二个错误,说“玫瑰竹夫人”是“典型的苏帮菜”,这怎么能说!苏帮菜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不是灵机一动。如果说“玫瑰竹夫人”有苏帮菜之风,我倒同意。不但同意,而且欣然。
苏帮菜属于苏菜体系,苏菜人称京苏大菜,由于风味不同,它分好几派,南京风味的称京派,淮扬风味的称淮扬菜,苏州风味的称苏帮菜。苏帮菜讲究原汁原味,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盛一味,但口味通常偏甜,比如松鼠鳜鱼、黄焖鳗和蜜汁火方,苏帮菜的特点一直很明显。口味偏甜可以看作味浓。我认为苏帮菜的另一个特点是清——火夹鳜鱼、白汁元菜、西瓜鸡、三虾豆腐、虾籽白肉、水乡四宝(菱肉、藕片、白果与鲜鸡头米。用作炒菜的菱肉是水红菱,要的是鲜洁脆嫩劲),可谓气清。“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苏帮菜几乎是袁枚《随园食单》大而化之的图解。
总结众说纷纭的苏帮菜,我用四字:“味浓气清”。太到位了!这四字花费三个月时间我才想出,也真不值得。说三道四,所幸回头是岸。
苏帮菜是极其讲究时令的,在我看来名列前茅。春雨绵绵,吃“碧螺虾仁”;夏木阴阴,吃“响油鳝糊”,尽管有胡椒粉,响油鳝糊口感还是偏甜,它原先是徽菜,经过苏帮菜厨师改进,竟然成为苏帮菜里的名菜,真是山不转水转;秋风阵阵,吃“雪花蟹斗”;冬雪皑皑,吃……我就在自己家窗口喝一壶热乎乎黄酒,不出门了。
现在还有所谓的“新苏帮菜”,什么南腿凤梨,什么水煮酥鳝。如果成立,“玫瑰竹夫人”倒是可以混进革命队伍。我在东山吃过银杏炒香青菜,也是“新苏帮菜”吧。味道很好。
苏帮家常菜更有发展天地:腌笃鲜、百叶结烧肉、油渣白菜、桃仁羹……我多想吃一碗桃仁羹,在太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