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在想太多的时代做个果敢的行动派 »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在想太多的时代做个果敢的行动派全文在线阅读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在想太多的时代做个果敢的行动派》两个导游的故事

关灯直达底部

最近半个月,我去了两个地方旅游,遇到两个导游。

导游丫丫,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以前在旅游公司做接待工作,最近几个月才出来带团。她带我们去武当山旅游,二十多个人。和其他导游一样,她把行程重复了几遍,时间强调了几遍,接下来就很Happy地跟我们一起玩耍了。她玩得最出色的是自拍,别人要给她照相,她坚决不同意,必须要自拍才行。丫丫说:人家拍是大妈,自己拍是一朵花。丫丫自己还准备了自拍神器,一根带蓝牙的自拍杆。后来我们整个团队的人都跟她学自拍,一路上欢歌笑语。分开的时候,好多人还记下了她的微信号,说以后有旅游服务还要找她。

导游小董,是带我们去黄山的导游。一个团有几个老人,几个小孩,还有二十多个青年男女。他的知识很渊博,但一路上很松散,对时间不怎么控制,让我很不适应,总担心他出错。上车时间他基本上只说一次,到点后他就开始等大家,迟到半小时也没关系;集合地点他只说一次,然后到地方等大家;路线方案他也是只说一次,大家有问题他才回答。这样经常出现一些小误差,导致他跑上跑下,一路上他服务很好,帮助提东西,扶老人,随叫随到,而且很乐观,一直乐呵呵的,整个行程也顺利结束了。

我印象中的导游,都是那种时间、行程安排得规规矩矩,确保不出一丝差错的。导游带着去购物,带着去吃饭等,都是要拿回扣的,导致游客和导游总有一种对立关系。

对于丫丫,我们去武当山当天下大雨,但因为这个导游的热情,大家心情也不错,对她的印象很好。

对于小董,我一开始跟朋友说:这个导游不专业啊,安排得太不完善了。到后来,我开始欣赏这个小伙子了,因为他的随性和信任。

回来后,我开始思考:这两个导游明显都不是最专业的,但为什么我会对他们印象那么好?这个事情有点意思。

我想起以前一位同事的故事。

他做事情非常专业,工作效率也很高,任何同事的项目,只要是他涉及的那一部分,他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他对待同事也是彬彬有礼,很少跟人红过脸。后来有一次他问我:“鬼老师,为啥大家跟我关系都很一般?”我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好像是哦,我跟他走得也不近。

你周围有没有类似这种做事一板一眼很少出错的人?你跟他关系如何?

以前刚毕业的时候,总有人跟我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让工作影响生活,也不要让生活影响工作。”我当时奉为教条。现在想来,工作和生活哪里分得开啊。如果真的分开了,还有意思吗?

那两个导游,完全把他们生活的状态带到工作中了,他们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甚至成了游客的朋友。这时候他们身上已经不只是一个导游的标签了,他们自己开心,游客也开心。当然,他们确实不一定是最专业的导游,但我确实很喜欢。

以前有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看过几遍,里面有个在监狱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人Brooks,刑满出狱后,去一家超市工作,工作很努力,但就是不适应。他习惯了以前被管理的模式。在超市,他想上厕所,还向主管提申请。这个老人很怀念在监狱的生活,后来,他在一个简陋冰冷的旅馆上吊自杀了,留下几个字:Brooks was here。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不是也有很多看不见的墙?我们从小就痛恨那些墙,后来慢慢习惯了,反而依赖它们而生存。慢慢长大,我们都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那种人。

写到这里,或许你也看见了很多墙,但无力去改变,或许你也有些伤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矛盾的社会中。我们建立体制,但又不希望体制化;那么多束缚,我们自己进去的,然后再努力去挣脱。

再看看丫丫和小董。他们没有那么体制化,也许是他们在这个行业时间还不够长,也许他们经常被领导批评不够专业。

他们以后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但我祝福他们,也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