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有门径
据说有些官员三年不升迁就会产生心理躁动。其实完全不必躁动,想升官还是有办法的。多读点古书,就知道升官有诀窍,熬年头熬资历最笨,关键是要有眼力见儿。
唐朝初年,有个叫吉善行的,就平白无故地给自己弄了个朝散大夫当。原因呢?他到处跟人说他在羊角山遇见了一个白衣老爷爷,那老爷爷对他说:“我是太上老君,你回去跟唐家天子说,我是他的老祖。今年无贼,天下太平。”就这么一个不着边际连影儿都没有的事儿,传到李渊的耳朵里去了,马上给吉善行升官,还在羊角山立庙致祭,把那里的浮山县改名叫神山县。要说吉善行运气好,也不全对,人家还是有政治头脑的,就明白新皇帝得给自己找个靠谱的祖宗,吹牛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然,这也是吉善行碰巧了,投了皇帝所好。要是不知道皇帝好哪口儿怎么办?那就得来笨办法,做小伏低,到处磕头作揖。
宋孝宗年间,四川人许志仁就是这么干的。此人候补官员之时,住在临安袁家汤店,钱都花光了,也没谋得个一官半职。他想了个办法,见着士大夫打扮的,就给人作揖,坚持不懈,天天如此。很多读书人、官员见了觉得可怜,往往给他点钱。结果,还真给他等来了贵人。
这天,恰巧一位曾参政陪着宋孝宗微服私访到了汤店,许志仁上前就作揖,宋孝宗愣了,心说这人谁啊我又不认识,这是干吗?皇帝结账走人,故意把扇子落在桌子上。许志仁赶紧拿了扇子追到外边,又作了个揖。宋孝宗就问:“你是干吗的?”小许赶紧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可没敢说躁动,就是说穷。宋孝宗想了想说:“你这人挺懂事儿的。这样吧,这位是曾参政,他欠着四川阆州太守二十两黄金,明天让他给你写封推荐信,你去阆州谋个差事,二十两黄金的欠款,就给你当路费得了。”
喜从天降啊。许志仁第二天就带着信拿着钱回四川了。到了阆州交差,太守一看信就跪了——这可不是一般的信,这是御笔圣旨。内容是许志仁任阆州知州,前任官升为利州西路提刑。至于二十两黄金欠款,根本没有的事,这钱就是皇帝赏给小许的。
作揖生生作出个市长来。所以,升不了官千万别躁动,一定要耐心作揖,想想上上下下的人作揖都做到了吗?功夫下得怎样?只要作揖功夫到家,迟早能升官。
反应快,也是升官必须有的素质。有一天宋孝宗叫了个寺丞(级别较低的官员)给自己念书,念的是宋高宗时候的事迹。念着念着,寺丞忽然哭了。宋孝宗问:“你怎么了?”答:“想起了先帝的旧恩,忍不住落泪。”宋孝宗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被寺丞这么一带,自己也落了眼泪。等到这一段念完,寺丞已经泪如雨下。
辞别皇帝出来,这位寺丞赶紧摘了帽子,原来是一只蜈蚣爬进了他的帽子里,把他给咬哭了。但他反应快啊,说的那话多合皇帝心思啊,第二天就升了吏部侍郎。至于头顶上的伤,几个月才好,但那已经是小事了。
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巴结皇帝,这时不能闲着,巴结直接的上司也是必要的。南宋宁宗时期的权相韩胄,曾经在杭州吴山造了个大花园。这个花园的特色,就是很像农村,竹篱茅舍,一派田园风光。落成的时候韩胄前去参观,心中非常高兴,临走说了一句:“园子盖得真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欠缺点鸡犬之声。”结果刚出了园子没几步,就听见园子里鸡叫犬吠,煞是热闹。回头一看,原来是杭州府尹在后面学的。韩胄开怀大笑,“益亲爱之”。你看,当官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只须三寸舌,做得万般声”。即便没有,关键时刻也要放下架子,扮演个小动物卖萌,摇尾乞怜才能求荣达。光躁动有什么用啊?
推卸责任,不该担的事情不担,该担的,能担也不担,这也是为官之道,必须要会。北宋末年,河南闹起了蝗灾,当地地方官怎么也无法扑灭,眼看就要绝收了。这时有人进言,说这里的蝗虫都是隔壁雍丘县轰过来的,应该告诉隔壁的县令,不要干损人利己的事情。地方官一想,这可是个洗清自己的好理由,于是一面大张旗鼓宣传各地要守本分,自己的蝗虫自己埋,一面写了公文,指责隔壁的雍丘县往邻县驱赶蝗虫,希望立刻停止这种做法。你看,这么一折腾,蝗灾的责任不就撇给邻县了吗?可是邻县的县令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是大书法家米芾。米芾一瞧公文,哈哈大笑,立刻回信写道:“蝗虫原是飞天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得,踢皮球失败了。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要抓住上级的小尾巴。有了上级的把柄,不仅自己犯了错能转危为安,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与上级化敌为友,起到共同达到高潮的良好效果。
这个典型案例,来自北宋著名高官文彦博。当时,文彦博还没特别显达,只不过是成都太守。四川是个啥地方大家都知道,美女特别多,但文彦博作风严谨,尤其是男女关系方面,相当谨慎,即便是“妓女满前”,也“未尝一顾之”。可就是这么一个正派官员,因为一件小事,沦陷了。
在一次宴会应酬上,文彦博的衣服没穿好,扣子开了。这太不体面了。文彦博赶紧系扣子,可越急越系不上。这时候名妓秦凤仪走了过来,靠在他身边,帮他系好扣子。文彦博很自然地转头,对秦凤仪笑了笑。秦凤仪娇声细语地说:“原来领导也有正眼看人的时候啊?”
就这么一句话,把文彦博的心都说酥了。从此以后,每有应酬,文彦博一定要带着小秦。很快,风言风语传到朝中,说文彦博道德败坏,破坏干部声誉云云,朝廷立刻派御史何郯到成都调查,要办了文彦博。
朝廷来人了,文彦博大为紧张。这时有人把何郯的小把柄告诉了文彦博:“您别紧张。告诉您,一点事儿都没有。”原来,何郯曾经去过汉州,当地招待他,请女演员跳舞,有个姓杨的姑娘特别招人喜欢,何郯曾经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杨台柳”,还作《竹枝词》一首:“蜀国夫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从今叫作杨台柳,舞尽春风万万条。”这诗谱上了曲子,姑娘们边舞边唱——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干女儿人皆有之嘛,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好,怕啥啊?
文彦博立刻要求大家对这个内部消息保密,然后做了一系列安排。等何郯来了成都,文彦博为他举办了盛大的招待宴会。宴会上,歌舞声起,姑娘们舞蹈着出现在何郯面前,当时何郯的眼睛就湿润了。为啥啊?因为姑娘们唱的是何郯的《竹枝词》,领唱的女孩,正是刚被秘密接到成都的“杨台柳”。
旧爱相逢,还调查个啥啊,何郯喝了个大醉。不久就回京,告诉圣上,文彦博是个好官,刚正清廉,少有的好官。文彦博后来成为四朝重臣,史书评价:“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你看这境界!
所以啊,光躁动有啥用啊?想升官,一定要学着点,有点智力有点技术含量才行。
最后一点,想升官还得宽容,对网上骂娘的人,要淡定,别一说就气急败坏的。唐朝有个文人公知王严光,自称“钓鳌客”,见着当官的就问人家要绳子要生铁,说是要造钓具去东海钓鳌。谁不给,就把名字记下来。有人问你记这个干啥啊?他说:“等我钓鳌的时候,用这些二货当饵料啊。”
这么骂当官的,没人愿意和他较真。到了安史之乱后,经济萧条。各地官员的交通工具,只有正职才有马,副职以下都只能骑驴。王严光作诗说:“郡将虽乘马,群官总是驴。”这话说得又搞笑又痛快,官员们还真不敢叫他去喝茶,谁叫,谁就是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