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 »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全文在线阅读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生活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关灯直达底部

北欧,童话中的福地。知名企业遍布,想想这些潜伏在民间的大企业家们,估计其“富二代”,手和脚趾头并用乘N次方都算不清。更何况那些王室“皇亲国戚”们,开枝散叶流落在民间的隐形贵族,或者像瑞典著名的瓦仑贝尔家族那种号称“无冕之王”的世袭贵族。

但奇怪的是多少年来,很少听见这些家族的世家子弟们有什么喋血街头、恃强凌弱、以钱砸人的恶性事件发生。或真的是人无信仰不可成器?北欧文化中,受新教和北方乡村道德观的影响,人们天性憎恶铺张、奢侈、华丽和自吹自擂,崇尚勤奋、礼貌、责任感及虚心等美德。

一个半世纪以来,瓦伦贝尔家族的继承者都恪守一句拉丁箴言:“存在,但不可见。”这种简约、恪己而又非常自信的处事传统,使这个商业家族在形成庞大规模的同时,仍然保持谦虚谨慎而富有责任感的贵族气质。同时这个家族的气质,也代表了几乎所有北欧“大宅门”的气质。

这些贵族气息像风一样,散落在北欧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初来乍到,环游北欧的时候,不管是在火车上、游轮上还是在草坪上,或者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你总能看到阅读的人们。在北欧诸国,阅读带有一种普遍性,你亦可以形容是全民阅读。阅读的好处不仅是从智者的经验里增长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思考的能力。

许多移民抱怨北欧人冷漠,不好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其量仅只是一杯咖啡的距离。但与其说人性格冷漠,不如说很多移民缺少交往的谈资。有时候静静地坐在咖啡馆一隅,听听隔壁咖啡客的交谈话题,你常常不得不为北欧人丰富的精神生活所打动和感叹。社交、音乐、书籍、电影、旅行、多元文化、个人爱好,甚至包括一些哲学及信仰的不同探寻,是北欧人聊天永恒的主题——工作和政治是较少被涉及的话题。

如我们孔老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为没有医疗和小孩教育“两座大山”,北欧人找工作的基础往往从兴趣开始。而且普遍受教育的程度较高,比如瑞典人英语水平高,那是世界公认的。

瑞典自从在20世纪60年代取消会考,在最近数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上大学。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60%的高中生计划在未来三年里开始大学学习。每五个学生中有一个没有这样的规划,取而代之的是想要开始工作。空当年(gap year,在上大学前去旅游、做义工或者临时工的一段时间)非常普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大学新生都休过至少五年的“假期”。但接受高等教育还是在大多数年轻人的日程表上:2007年,只有10%的16~19岁青少年表示满足于高中学历。

孩子们从学生时代就有机会多多的各种实习,早早练就的一身本事,不挑工作待遇,只要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所以英国查尔斯王子和安娜公主少年时的实习是给人擦地板,而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学校实习工作是在马厩和刷马桶,瑞典维多利亚长公主曾经选择到船上做见习生。而当你看到一个面貌姣好的妙龄瑞典少女,在老人院做着护理行动不便老人的工作,就不必太好奇和讶异了。低调、坦然、诚恳,尊重每一份工作所蕴含的价值,是北欧人一贯的传统。

比如姑娘做老人护理,可能这份工作在我们看来无法与大公司的白领相提并论,但是在那姑娘看来却觉得与老人相处自由快乐、感觉很好,就这么简单。许多瑞典的年轻男女在找到正式工作之前,都在老人院或家庭护理做过老人护理工作。

工作内容除了给老人按时服药,推出去晒太阳散步和购物,甚至包括帮助老人洗澡和如厕。很少有人觉得这是一份不光彩的工作,一个做过这份工作如今在跨国公司做人力资源的瑞典女性朋友,说过一句话:“照顾老人洗澡如厕?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老的一天。”

好感是开始一份工作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动力去投入工作,对北欧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北欧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比如丹麦在1814年就开始实行七年义务教育制度,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1973年起实行10~11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约有93%的学生可进入高中学习。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大学学院等,学分制学习。在这方面,瑞典、芬兰、挪威一点儿也不滞后。

北欧的教育包括义务教育、综合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后,约有90%的学生可进入综合高中学习。均实行免费教育。学习时间为两学期,秋季与春季。秋季从8月下旬或9月开始,1月底结束。春季从1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一些假期,比如暑假、圣诞节寒假、户外运动周、复活节一周假等,总之学生的假期是比较多啦。

20世纪以前,瑞典的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就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瑞典就非常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1477年,瑞典就建立了乌普萨拉大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710年,乌普萨拉就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家联合机构——皇家科学协会,以协调和促进科学研究。

20世纪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以前,瑞典就出现了许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如爱立信、诺贝尔、安德斯·摄尔修斯、卡尔·舍勒、斯万斯·阿伦尼乌斯等。瑞典议会早在1842年就通过法律,开始实行四年制的初等义务教育。19世纪末,瑞典是欧洲唯一一个在识字率方面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国家。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既是权利,也是社会责任。在北欧,父母若不让小孩上学就会进监狱,因为孩子是社会财富。国家要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适应社会,让这个人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北欧诸国有许多公立与私立学校,无论进公立或私立,全是免费教育。

教育大纲是全国教育系统执行的统一标准,体制包括内容都大同小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微调,但教育的大方向不变。所以许多家长最初在考虑为孩子选学校甚至幼儿园的时候,都会把发展孩子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比如孩子喜欢音乐,那么一些口碑良好的、常规学习生活之外以声乐为兴趣点的学校,就会被家长和孩子列为首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私立学校炙手可热的原因,因为这些学校往往有公立学校难以企及的课外兴趣发展点,而这些兴趣点说不定会贯穿某些学生的一生,甚至成为其终身职业。

我曾经教过一个瑞典女孩的汉语课,这个女孩非常喜欢汉语及汉语文化,将来也想从事跟汉语有关的工作,所以高中时她报了一个离家很远、坐巴士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的汉语课很好的私立高中。虽然在她住的区域也有高中,但是她宁可舍近求远,去可以满足她需求的学校。为此每周一到周五要付出比别人早起40分钟的代价。

许多人善意地嘲笑外国人数学差,其实不妨说我们只是掌握了数学的技巧,而北欧国家的孩子们却通过数学掌握了严谨的数学逻辑性思考能力。北欧国家的孩子可能在17岁时就已经大概规划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已经知道自己在未来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愿意为此付出。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

圣诞节在闹市区客串街头艺术范的北欧青年:生活是一种极致体验

我先生的一位朋友,单身母亲,有两个孩子,大的男孩16岁,喜欢朋克,吉他弹得非常棒,选高中的时候想去一个以音乐著名的私立高中,但这所高中非常难进,需要较高的分数。于是这个本来生性散漫爱打电玩的男孩,并不用母亲苦口婆心,为了能进自己中意的高中,自觉一改散漫的风格,戒掉电玩,好好用功学习,直到申请进自己喜欢的这所高中。

时光荏苒,到如今我再遇到这个男孩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哥德堡查尔莫斯理工科大学的学生,一改高中时代的朋克风格造型,剪掉披肩长发,留了一个清爽的理工男的发型,正准备休学一年,申请在中国待一年,学习一年汉语。问:“为什么?”答曰:“因为觉得中国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所以想去看看,体验一下。”

而他去中国的费用,来自三个方面:向银行贷学生款,这种贷款可以在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后,每月从工资里扣百八十块,终其一生还完算完。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中途停学去别的国家长见识,因为这种贷款的支持方式实在是太强大实用了。旅行学习费用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母亲的支持,但很少,只是表心意,对儿子的支持。最大的一部分收入来自这个男孩接连两个暑假、两个寒假在游乐场打工所赚到的钱。

其实说起来,任何一份工作除了知识,都缺少不了经验的支持。而对于一个初出大学的新手,公司需要的经验无非是其良好的沟通能力、迅速处理事情的能力。每一个北欧人,只要年满16岁,就可以申请小时工。可以去快餐店、咖啡店、游乐场等地方做小时工,或者去农场或者森林帮忙挖土豆或采摘浆果和蘑菇。

只要语言沟通没有问题,年轻人很容易申请到这些临时职位。一方面赚点零花钱,更重要的是锻炼社交能力。在这方面,政府与大大小小的公司也达成一致,相互提供优惠政策,以便这些年轻人有充足的工作机会锻炼自己。

到了某个学期,从中学开始,学校就会组织学生的工作实践,实践地学生可以自己联系,也可以学校推荐。比如老人院、幼儿园、咖啡馆、游乐场,或者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司等,实习生里不乏低调潜伏的“富二代”们。

实习是很认真的一件事,实习和被实习双方都需要做实习评估。此后,高中、大学都会有这样的机会,为的就是学生与社会需求不致脱节,通过不同的工作机会,找准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类别的方向。所以,北欧人一步步这样走过来,可以说从较年轻的时候就大约知道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有兴趣的是哪些,并为此而做着长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