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见到在学校里做打扫的这个个子高挑的瑞典金发美女安娜时,惊呆了。其时安娜高中才毕业,还没打算上大学,也就是正在所谓高中毕业后的空当年。在中国,凭这年龄身材长相,随便做个嫩模月赚几万不成问题啊!可是,这个美女,是在做清洁工。好奇之下,就问她为什么做如此选择。“为什么不呢?”她热情开朗地和来来往往的学生打招呼,“这个工作的时间很适合我,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然后有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由我支配,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适合我!”我当时无语。
再见她,是几年后的北京瑞典使馆。度过了两个空当年,她方选择开始大学生活。毕业后,用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找到了瑞典使馆驻北京签证处的一份工作。以为她会就此稳定下来,谁知不然,她告诉我计划几年后辞掉工作去西班牙住几年,而最大的理由就是她喜欢西班牙的舞蹈。
话说回来,这个美女虽然高中才毕业,但瑞典年龄对工资的影响不大,不会论资排辈,不论工作还是收入能力占主导。就拿我熟悉的教育行业来说,通常一名任课教师在学校会担任至少两门课的教学。如果按小时来算,一小时按三个小时的报酬。就是说教课一小时,但是学校会付三小时的报酬,另外两个小时算备课费。这样的话,你教了两门课3个小时(每门课一个半小时),就相当于上了一个八小时的全天。在瑞典一名代课老师的工资大约在是2.8万~3万克朗,除去税收,能拿到2万~2.3万克朗。这个行业的收入中等略低,但也许能作为瑞典各行业收入的一个比较点。
所以总体来说瑞典的工资,税后的话,高科技领域的大概在四五万克朗左右;打扫清洁护理等工作,大概在一万七八千克朗左右。因为国家要有意平衡大家的收入,不至于出现两极分化,所以虽然各行各业收入略有差别,但总体还是处于平均水平。
说句题外话,唯如此,北欧人的心境才难得地如此平和,当个人收入不再成为奋斗与论输赢的目标之后,人们才会静下心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所以在北欧,人们个性中的特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凡做事开头,必问一句:“这是我想要的吗?”不论工作、学习、宗教信仰,甚至男女朋友的选择。比如婚姻,我们有句话,谈对象选伴侣讲究“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里更多是物质财力权势上的门当户对,比如世家子选世家女。
外国人谈论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而这个门当户对里讲究的是两人之间“小宇宙”的兴趣爱好、个人修养与性格上合拍与否。除了王室的婚姻。但王室的婚姻现在也讲究两个人“小宇宙”之间的和谐与合拍。看对了眼,公主也可以嫁给街头健身房的教练。
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啰唆一句,以正视听:盖因中国女嫁外国男这方面,人们有个认知的误区,总认为娶咱女同胞的外国人不是混得不好的就是好吃懒做酒鬼无赖吃国家低保救济的。坏婚姻有没有?有!到哪儿都有!那些不以白头偕老为目的的婚姻就更别提了!设若是心怀叵测为了一个目的嫁到国外去的,遇人不淑,那婚姻的确惨了!
但就我所见,若是真心相爱而结合的国际婚姻,人的确是过得比较幸福的,且生活质量也很高。像环球旅行,年度滑雪,春日午后在家中后院满树苹果花下的躺椅上喝咖啡晒太阳这种事,尔等小资抑或业界大佬孜孜不倦喋喋不休构筑于脑海的理想生活状态,对这边经历过婚姻惨痛而后邂逅真爱的大妈们则是一种生活常态。婚姻里的喜欢、快乐、珍惜,中国人懂,外国人也懂。
再说回前面的话题。良好的体制不仅保证了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也保护了低收入人群的权益。比如每年瑞典浆果蘑菇成熟,都需要雇人去森林里采摘。这些工作以前是瑞典需要钱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去做,后来由泰国、菲律宾等国的人垄断,每年夏天这些雇主会专门从其他国家组织人通过职业中介进入瑞典采摘。为了防止剥削与压榨,瑞典制定出浆果、蘑菇采摘工人的最低收入下限为16000克朗/月,否则算雇主违法。
事不在大小,兴趣第一。既然各行各业收入差别不大,以兴趣为第一选择就成了就业的最低标准。北欧各国也鼓励人们去大胆尝试不同的工作,以找准未来的职业定位。政府提供大量实习机会的措施保证了大家在尝试不同领域的时候,还有一定量的经济收入。这个措施,就是职业规划措施。除非那些天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坚持不懈努力去达到的极有目标感的人,否则还是多学习、多实习,在职业规划措施的帮助下,最终找准自己的未来职业之旅。
所谓职业规划措施,在感性方面,每个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和大学,都有职业规划师,你随时可以和规划师沟通,探讨你对未来职业的设想。规划师不仅帮助你解惑,还积极帮助你联系感兴趣职业领域的实习单位,让你去真实体验一下。
除了规划师,政府还经济支持,这一点在移民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的移民,也许可能曾经有大量的工作经验,却受限于语言和新文化,为了帮助其尽快就业,政府针对这些移民,尤其是新移民,制订出Steg1、Steg2的就业计划,也就是逐步代入法。Steg在瑞典语中是“步法”的意思,亦即政府帮助你一步步成长。
这些初来乍到的移民,只要手里有永久居留许可,就可享受Steg1、Steg2就业计划。具体就是就业中心或你自己联系到愿意接受你的单位,然后如果你的工资是20000克朗/月,政府会帮你出其中的3/4即15000克朗,用人单位只要出5000克朗即可。这样优厚的条件,没有几家单位不愿意接受。话说我的一个朋友,到瑞典还不到一年,因为她本人既勤快能干又享受着这个就业帮助项目,很快就在一家中餐厅拿到了固定工作的合同。因此,需求与供应市场达到双赢局面,既解决了人才就业,又解决了市场需求。这个就业扶助政策的期限通常是两年。
有就业,就有失业。以前一直以为失业、下岗是绝对的贬义,但是到了北欧,才知道失业只是代表新选择的开始。我接触的北欧男女老少,都不惧说失业。如果失业了怎么办?再找呗。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那就去学习吧,学习一门以前一直希望却没机会从事的新职业。比如瑞典,自从约50年前取消了会考,进大学简直就和出门买菜一样方便。所以很多瑞典人穷其一生都在工作、学习,学习、工作。
当然谁也不愿意轻易失业,北欧人也一样。如果存款不丰的话,这预示着生活质量至少短期内会打折扣。但是别忘了北欧强大的福利制度。丹麦这方面有一个叫“灵活安全系统”(Flexicurity system),即劳动市场,像美国那样灵活,企业裁员相对容易。在这个灵活系统的支持下,被裁员工有着安全的社会保障网,用政府的钱鼓励再培训再就业。结果,每年30%的人都会更换工作。而80%的员工则是工会会员,工会帮助经营失业保险和督促失业人员再培训。
瑞典也有类似的制度。瑞典制度的设计宗旨之一就是在人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支持他/她——即使他/她已经失业。如果你失业,并且已经参加了失业保险,你就有权获得失业补助,补助金额取决于你先前的工作报酬。但是,参加失业保险是你自己的责任。工作时,你需要出钱参加失业保险(arbetsl shetskassa or a-kassa),这就保证一旦你失业就有失业补助可拿。
北欧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景
失业保险计划是由工会管理的,但雇员必须自己另外申请此种保险。你所应交保险金和应得补助取决于你的工作领域和你所选择的保险计划。瑞典的失业保险计划比较慷慨,但这一保险是为了支付你找新工作的生活开支而设的。事实上,你必须积极找新工作且愿意申请由公共就业局(Arbetsf rmedlingen)推荐的工作才有资格获得失业保险。一旦你证明你自己是在积极地找工作,你就可以申请失业保险补助。因为这一补助被限制在一非常基本的水平上,你最好参加工会,工会可以提供额外的与你先前工资水平更匹配的保险。无论你选择何项保险,你享受失业保险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你所领的钱也与正常工作报酬一样,是要交税的。
可就业中心也好,工会也好,这些都是外因,真正能成事的还是内因,即所谓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态度。当年我刚空降瑞典,环游北欧,感触最深的一道风景就是北欧人看书之风甚盛。不管在飞机上、火车上、电车上、轮船上、夏日的草坪上、冬日的咖啡馆里,处处留下人们岁月静好的阅读场景。一杯咖啡、一本书,便是绝大部分北欧人休闲的意义。连去赴约,也不忘口袋里塞一本书。因此北欧的很多书都是轻型纸,便于携带,行李中不占分量。此中尤以瑞典为最,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
音乐和阅读,消磨了瑞典人大部分的时间,外加旅行,所以如果说北欧人具有穷其一生的学习精神,就不足为奇了。很多瑞典人一生中至少干过三份以上的工作,并且每份工作开始前,都会有一个积极且严肃的准备过程。比如我家夫君姐姐的儿子,刚毕业时从事IT行业,2008年金融海啸之下失业,拿了一年失业补助,然后改变了人生计划,决定去当律师,因此他申请了五年大学律法课程,现在第三年就读中。圣诞节见他,问感觉如何,他说:“感觉良好!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